稀土新政:叫停粗放出口
時代周報記者 宋陽標 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吳曉蕾2009-09-17
連云港碼頭,等待裝船外運出口的中國稀土
連日來,中國將禁止部分稀土元素出口的消息,激起了稀土業界千重浪。
自從8月中旬傳出工信部已完成《2009-2015年稀土工業發展規劃》的消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媒體紛紛對此進行報道。
“鄧小平曾經指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正如石油輸出國組織曾做過的一樣,中國也開始展示自己的肌肉。”《紐約時報》8月31日的評價,隱隱透露出了西方國家對這一事件的普遍憂慮。
中國在稀土行業的地位決定了西方對于此事的恐慌,西方也終于開始反思:缺少了中國的廉價稀土,未來的工業發展路在何方?
“黃金”賣了個“土豆價”
8月中下旬,有消息傳出,中國工信部已經起草完成一份為期6年的稀土生產計劃,并已提交至國務院審批。據業內人士說,根據計劃中被泄漏的部分細節來看,中國似乎將對稀土的出口提出更嚴格的限制。同時,也將對破壞環境的礦場予以整合或加強管理。
《紐約時報》8月31日發表《中國對稀土礦物加強控制》,稱“中國工信部對于稀土的生產和出口采取更為嚴格的限制,將確保中國對國內的技術和經濟需求,并迫使更多的制造商遷入中國,以獲得相關的礦物”。
所謂稀土金屬是元素周期表中鈧、釔和鑭系等化學元素的共同俗稱,集中分布在中國的白云鄂博、美國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及澳大利亞的韋爾德山(Weld Mountain)等,這三個礦山占世界稀土總儲量的90%以上。其他擁有稀土資源的國家和地區有俄羅斯、印度、加拿大、南非和巴西等。
全世界已知的9261萬噸稀土礦,有一半以上儲藏在內蒙古包頭市的白云鄂博。據報道,中國儲量“至少”占了全球的71%,是唯一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稀土,是從手機、電腦、風力發動機到導彈制導都離不開的“工業維生素”,也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戰略資源。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小平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未來的風力發電、永磁發電機、電動汽車、電子電器、智能電網,這些新型能源系統都需要稀土。
目前,中國包辦了全球93%的稀土生產量。其中,在出口的稀土中,鏑和鋱所占的比例超過99%。由于這兩種元素對于發展綠色能源技術和軍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廣泛用途,它們被《紐約時報》稱為世界上“最隱秘卻又最寶貴”的礦物。
在國際稀土交易市場上,像鋱這種供不應求的材料的售價,每公斤可高達300美元或150英鎊。而鏑則賣至每公斤110美元,或50英鎊。然而,多年來,中國的稀土價格并沒有反映出其實際的價值。由于不掌握定價權,加上出口的是最原始的初級產品,中國出口稀土曾便宜到每公斤價格僅18元人民幣,而國際市場價格竟高達1000美元/公斤。福布斯網站援引中國媒體的話說,是“黃金賣了個土豆價”。
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稀土企業自身的惡性競爭導致的供大于求。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王彩鳳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中國稀土產業全部加起來還不到300個億,而且出口產品幾乎全是原料型的產品和中間產品。
甚至據《證券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各地都無序開采稀土,向日本出口時相互比賽降價,讓資源缺乏的日本貯藏了可用20年的稀土,中國的稀土資源確實被賤賣甚至到了影響國家安全的地步。
出口商早就該管了
韓小平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關鍵的問題是出口商一盤散沙,“早就該管了。”
據韓小平研究顯示:中國稀土一年出口200多億,許多企業及企業高層的利益在里面,稀土出口體制結構混亂,“將稀土像土一樣賣掉。”其根本的原因是以前國家沒有把稀土當作戰略資源來考量,所以就沒有相應的政策出臺。
也許正是出于這些因素的考慮,中國自2006年起,已連續三年減少稀土的出口量。今年,工信部又將稀土出口配額下調8.1%。因此,已長期習慣于購買大量物美價廉的中國稀土的西方國家和跨國公司非常擔心這種出口限制會進一步加劇。
2009年9月2-4日,世界稀有金屬與稀土年會在北京召開,作為聯合主辦方的英國金屬網執行董事唐納開宗明義地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他不愿意聽到的是,中國傳出了禁止稀土出口的流言。
而王彩鳳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反駁道:我們是實行配額許可證制度,你要是有配額許可證,你就可以出口產品。在當日會上,有西方公司代表擔心中國政府是否會將配額許可證的數量減少為0時,王彩鳳則說:那就意味著中國禁止出口了,我們現在并沒有這個打算。
王彩鳳的回答并沒有減輕世界的憂慮。
同一天,美國駐中國大使館新聞發言人Susan Stevenson在接受美聯社記者采訪時稱:“我們知道世界貿易組織對于出口限制有著嚴格的規定,假如世貿組織中的成員國有與WTO的義務不相符的政策,我們必將表示深切關注。”
倫敦的羅斯基爾信息服務公司常務董事Judith Chegwidden說,中國可能實施的出口禁令,會使“世界上其他國家有一點擔心”,因為“某些稀土元素正越來越多地被用于混合動力汽車和風電渦輪機等綠色產品和軍事設施。國際上的稀土需求正在迅速增長”。
工信部原材料司官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規劃》沒有正式公布前,暫時不會透露相關信息,但“確有媒體的報道已經嚴重偏離事實,甚至影響到了國家利益。希望大家慎重報道”。
新規劃呼之欲出 百家企業減八成
為使中國稀土產業結束內斗局面,我國稀土行業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和集約化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
工信部副部長苗圩曾公開表示,中國近百家稀土分離企業通過重組將削減到20家。雖不會出現此前幾年計劃的組建南北兩大稀土集團,但企業在兼并重組中發揮的空間將越來越大。
標準將非常嚴格
雖然有關稀土企業重組的官方的文件還沒有正式宣布,而市場自發的動作早已有之。
2008年6月,四川冕寧縣與江西銅業集團正式簽訂“牦牛坪稀土采礦權轉讓成交”確認書。據此,江西銅業集團以4.3061億元成功取得了冕寧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轉讓的四川省冕寧牦牛坪稀土采礦權。
而五礦集團也早就跑馬圈地,僅在江西銅業所在的江西,五礦稀土(贛州)股份有限公司便在年初宣布,將在5年內投入20億元,建成全球最大的采選、加工、應用一體化稀土企業集團。
內蒙古政府目前也正在組織以包鋼稀土集團為龍頭,通過重組、聯合、兼并中國西部的稀土原料生產企業。現在整合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據工信部有關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負責協調行業內一致行動的中國稀土行業協會也將于近期成立,屆時可能會在五礦集團和包鋼稀土兩家企業中產生理事長單位。這位人士認為:“誰做了理事長單位,誰就有可能利用話語權和權力資源,在國內進行更大規模的圈地運動。”
在國內企業加緊整合的時,有消息稱,針對外資進入中國稀土行業,工信部也將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出臺。據傳,國家將禁止外商在中國境內建立稀土礦山企業,不過可以允許外商投資稀土冶煉分離項目(限于合資、合作),同時鼓勵外商投資稀土深加工、稀土新材料和稀土應用項目,但中外合資、合作建設的稀土項目,凡涉及礦山的資產及業務不能進入合資范圍。
需求方尋計自救
該消息使得海外稀土需求方紛紛尋計自救。
根據福布斯網站的報道,加拿大Matamec勘探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隨著一些公司希望努力確保稀土供應,北美地區的幾個稀土開發項目的時間表可能會提前,以填補這個(未來稀土可用量)的空白。”
同時,總部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格林伍德村的Molycorp礦產有限責任公司也于日前表示,它正試圖重新對其在加利福尼亞州芒廷帕斯礦的稀土開采。此前,由于需求疲軟和未能及時通過環境污染測評,該礦曾于2002年被暫停開采。
據澳大利亞知名稀土業顧問Dudley Kingsnorth則分析說,中國正逐步加大力度制造高性能的電動馬達,而不僅僅是磁鐵本身。限制稀土的出口配額后,中國以外的制造商將處于巨大的原料劣勢,這樣一來,就會“迫使”越來越多的制造商遷往中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