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呂莎 《中國社會科學院報》 2009年03月10日第41期
“學生當村官,學校最高補助5000元。”為幫助應屆畢業生就業、緩解就業壓力,國內部分高校借助“兩項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全國西部和省內欠發達地區)、“村官計劃”,鼓勵和引導更多的畢業生去報名,并對參加“兩項計劃”的畢業生給予每人3000—5000元不等的補助。與此同時,國務院辦公廳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嚴峻形勢,日前下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和中小企業就業,鼓勵自主創業。一時間,在國家輔助大學生就業的同時,高校畢業生也開始思考是留在城市,還是走進城鄉基層。
京滬“戶門”依然難進
為促進就業,國務院下發的《通知》要求各城市取消大專以上畢業生落戶限制。關于戶籍制度合理性的討論已經持續多年,卻因為多方面的原因鮮有實質性的進展。此次取消落戶限制對畢業生就業究竟有多大益處?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應屆畢業生。當被問到戶口問題是否影響其擇業時,目前拿到深圳一家貿易公司offer的研究生小魯說,“簽合同時,公司承諾給辦理戶口,在這兒辦戶口沒那么難”。準備扎根山東的許妮也有類似的感受,認為戶口問題幾乎不構成擇業的困擾。而在北京一家教學機構試用的小李則為戶口深深憂慮,“現在連很多事業單位都不給辦戶口了,要找個‘正式’工作太難了,我在考慮要不要留在北京,戶口實在是個難題”。在北京、上海,像小李這樣為戶口所困擾的應屆畢業生占了大多數,相比之下其他省市的形勢遠沒有如此嚴峻。
《通知》在取消落戶限制的同時,后面跟了個括號——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執行,看起來新通知并未改變京滬等熱門城市“戶門難進”的狀況。直轄市何時才能從曖昧的括號里解放出來,看來仍需要等待。
與京滬進門難相比,西部地區和中小城市人才卻流失嚴重。戶籍制度在阻礙要素流通的同時也對人口的流入、流出進行著隱性的控制,維持著相對平衡。取消落戶限制會導致大批畢業生流入中東部較發達城市,西部和相對落后地區將有可能遭受更大規模的人才流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認為,“放開戶口限制對大學生的自由擇業和合理流動有一定的推動,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困難”。
3年組織百萬畢業生見習
以大專院校畢業生為主體的就業大軍難以找到合適的崗位,職業技能的缺乏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由于學業課程與實際操作的脫節,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專院校畢業生不僅不能立即為公司創造效益,還需要接受一段時日的培訓才能上手。這就導致很多公司在招聘時寧要中專生,也不要大專生、本科生。
“中專生的學歷層次雖然不如大專生,但是他們受過的課程培訓更有針對性,比起大專生來說更實用,而且工資要求不高”,河北廊坊一家裝飾材料公司的經理苑先生解釋說。除了專業技能,對工作經驗的要求也是擋住應屆生腳步的一道門檻。很多純文理學科的學生在校期間并沒有機會參加實習,工作經驗更無從談起,而社會招聘又大多有項目經驗和工作年限的限制,因此,參加校園招聘是很多大學生找工作的唯一途徑。
此次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通知》明確提出,從2009年起,用3年時間組織100萬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這無疑是件好事,畢業前的短期培訓既能讓應屆生了解實際工作的性質和流程,增強對崗位的認知,又能積累個人經驗,為簡歷增添砝碼,有表現出眾者還有機會在實習單位“轉正”。但是,有人擔憂,見習是否會影響找工作?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如果能將見習的環節改在大學二、三年級,把早已有之的實習制度認真地實行下去,輔以社會資源的配合,大學生將得到更好的鍛煉,也有助于自身價值盡早被挖掘。“見習計劃”與其被當作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的緩沖,不如作為人才培養計劃扎扎實實貫徹下去,從根本上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
自主創業最高可申請5萬元貸款
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把目光投向了城鄉基層。“下基層”在人們眼中曾經是個苦差事,渴望打拼出一片天地的高校畢業生不愿將青春耗費在基層。而現在,公共服務、社會管理、救助服務等領域的人才缺口和國家政策上的優惠正在逐步改變傳統觀念。支醫、支教、支農、服務西部……一個個新鮮的案例告訴后來者,只要肯放低身價,背后就是廣闊天地;只要是金子,走到哪里都會發光。盡管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起初選擇基層只是為了“曲線就業”,看中的是以后落戶、考公務員、考研等優惠條件,但更多人在扎根基層的短短日子里迅速成長起來,取得了成績。繼“村官工程”之后,2009年北京市又計劃出臺新政策,擬由政府出資購買社會工作者崗位,開辟大學生就業渠道。
國務院下發的《通知》中提出,為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最高可申請5萬元貸款。可見除基層就業之外,自主創業也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對于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張車偉有著自己的看法:“目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仍然很低,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是在靠別人給工作。實際上,大學生掌握一定技能后,在社會上應該屬于比較強勢的群體,應該有能力給予別人一份工作。自己創造就業機會,除了解決個人就業還能帶動他人就業,也能大大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轉型。大學生自己創辦的這些企業,恰好能彌補我國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的局面,推動服務業的發展。國家對大學生自主創業也在大力推動和給予扶持,在資金、稅收方面給予了比較多的優惠,有利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環境正在形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