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思考
(作者:毛定之 中共中央組織部五局副局長)
2008年11月27日 《理論前沿》
[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們在堅持改革開放的同時,必須確保國家的經濟安全,必須采取符合我國實際的措施保護我國的產業市場和國家經濟利益。
[關鍵詞] 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思考
今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30年,30年來所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強國之路,要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必須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要課題是: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在堅持改革開放的同時,必須確保國家的經濟安全。
一、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發展中國家經濟安全面臨嚴峻的挑戰
國家經濟安全,是指一國最為根本的經濟利益不受危害和威脅。其主要內容包括:一國經濟在整體上主權獨立、基礎穩固、運行健康、增長穩定、發展持續;在國際經濟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衛力和競爭力;不會因為某些問題的演化而使整個經濟受到過大的打擊和遭受過多的損失;能夠避免或化解可能發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機。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給世界各國既帶來機會也帶來挑戰。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發生和發展的經濟全球化,并非把世界所有國家領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恰恰相反,它不能改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兩極分化,使發展中國家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第一,不同國力的國家進行市場競爭,加劇了兩極分化。不同國力之間的競爭是不平等的競爭。經濟全球化,為發達國家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經濟活動空間,使它們憑借各自的經濟、科技等諸多優勢,積極活躍在世界經濟舞臺上,不斷擴大經濟勢力范圍,謀取最大經濟利益。美國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所獲利潤要遠遠高于在國內投資的利潤。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字,2007年美國GDP總量為13.79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總量的25.8%。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今年4月22日在加納首都阿克拉發布的題為《2008年發展和全球化:事實和數字》的報告說,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依然巨大。報告數據顯示,2006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率為16∶1,兩者相差甚遠。2006年,發達國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6%,但國內生產總值卻占世界的73%。可以說,競爭的結果是強者愈強,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
第二,國內市場直接面向國際市場,經常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國際市場的風云變幻對國內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原料燃料與中間產品價格的漲落、國際市場對發展中國家產品需求的起伏以及本幣對主要貨幣匯率的升降,越來越明顯地影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狀況。針對目前越南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境,有關專家在分析原因時指出:美國次貸危機和全球能源及初級產品價格飆升,放大了越南的貿易赤字,越南政府過快地開放了資本賬戶導致本國資本市場被外資所掌控,終使越南經濟陷入危局。此外,據有關資料報道,今年中國直接進口石油將達到4億噸。僅僅由于石油漲價,今年我國經濟運行的成本就會上漲1272億美元,相當于880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2007年GDP增量部分的32%。油價飛漲,加大了通脹的壓力。
第三,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使發展中國家損失慘重。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安全是主權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國際金融動蕩對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匯率穩定、外幣資產價值等構成嚴重威脅。國際金融風險通過國際貿易、資本流動等途徑向發展中國家國內市場傳遞,對金融等相關產業產生沖擊。20世紀以來典型的金融危機有傳染性、突發性、破壞性、頻繁性的特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共發生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一百多次,其中絕大多數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由此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引發社會乃至政局動蕩。
第四,發達國家極力維護自身經濟安全,加大了發展中國家自身發展的難度,大大壓縮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長期以來,發達國家一直是全球市場經濟與自由貿易的積極吹鼓手,他們不擇手段地沖開發展中國家的大門,但對發展中國家的進入卻采取種種限制手段。作為國際上金融市場最發達的美國,1991年專門通過立法,對外資銀行的進入和業務范圍提出嚴格要求和限制。主要包括:禁止外國銀行在境內吸收美國居民存款,禁止外國銀行加入美國聯邦存款保險系統,不支持外國銀行收購、兼并或控股美國銀行等。正是通過這種種限制,美國把外資銀行排斥在其銀行業的主流業務之外,最終使外資銀行失去與本地銀行開展平等競爭的條件。
二、我國經濟安全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
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不少國人忽視了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經濟安全方面存在的困境和容易出現的問題;一些政府職能部門、地方政府在做重大決策時,往往只看見眼前與局部利益,而忽視長遠與整體利益;長期以來,外資企業一直享受的“超國民待遇”,使得眾多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越來越多地為外資所控制,嚴重阻礙中資企業與民營經濟的發展,加重中國經濟對外依賴,僅舉幾例可以說明:
——資源行業,中國多個儲量過百噸的特大型金礦山,均被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外資礦業公司控股圈占。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爛泥溝金礦、遼寧營口市蓋縣的貓嶺金礦、云南東川播卡金礦,這三大金礦目前已探明儲量分別為150噸、300噸、400噸,被國土資源部稱為“世界級金礦”。現三大金礦分別為澳大利亞的澳華黃金、加拿大的曼德羅礦業公司、加拿大的西南資源公司掌控,外方控股比例分別高達85%、79%、90%。
——在金融行業,一些專家認為,中國目前在銀行對外開放方面,某種程度上已超過一些發達國家。銀行業今后的對外開放應更多地強調對等條件,避免過度對外開放。一些國外銀行在國內頻設機構,搶占高端市場,而國內銀行卻在國外享受不到對等待遇。據了解,截至今年4月,美國有5家大銀行在我國設立了8家分行。而我國在美國僅有2家分行(中國銀行和招商銀行各一家),其中招商銀行在美設立分行申請16年,直至去年美方才得以批準。此外,熱錢大量流入,帶來嚴重隱患。有關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進入中國的熱錢已經超過851億美元。專家分析,今年一季度流入的熱錢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70%。熱錢涌入后,進入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以及商品市場里,吹大中國的資產泡沫,助推物價上漲,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如此多的熱錢無論進入還是撤出中國都是對我國經濟安全的巨大隱患和隱性殺手。
此外,跨國公司還大舉進軍我國大型制造業,并購重點直指工程機械業、電器業等領域的骨干企業、龍頭企業,并已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發達國家不光在侵占我們的市場、賺取超額利潤,還以各種方式影響我們的政策或決策。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在今年《瞭望新聞周刊》18期撰文指出,活躍在中國境內的境外利益集團,介入中國經濟決策,并帶來一系列復雜影響。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境外利益集團無拘無束,該是依法進行有效制約的時候了。
三、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對策
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使國家的綜合國力得到顯著增強,才能有效化解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因此,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正確處理好對外開放、發展國際經濟合作與維護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的關系。必須采取適合本國實際情況,符合國際經貿規則、慣例的保護措施,保護本國的產業、市場和國家的經濟利益。
1.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國家經濟安全意識。要通過媒體和各種手段,宣傳對外開放的重要性,宣傳參與全球化進程,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重要性。同時,使廣大民眾知道我們是在不公平的條件下參與競爭的,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很多,處理不當,后果嚴重。只有全民的國家經濟安全意識增加了,大家獻計獻力,共同筑起經濟安全的防線,才可能使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順利推進。在這個問題上,必須一切依靠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真理沒有過時。
2.要抓緊進行立法。制定國家經濟安全法刻不容緩,它關系國家主權、前途和安危。要通過制定國家經濟安全法對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運行的基本要求作出明確的規定;對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包括安全運行的標準,政府對國家經濟風險的控制和手段,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的互利、互惠、互補的范圍和標準等作出規范;對制止惡意并購作出嚴格的法律規定;建立國家經濟安全預警機制等,使外資在我國的經濟活動有法可依,并嚴格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既保障國家的經濟安全,又促進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各種外來經貿活動。在國家法律沒有出臺之前,有關職能部門應盡快制定相關行政法規,加大對國家重要戰略資源、重要產業的保護力度。
3.要成立專門監管機構。為切實把國家經濟安全落到實處,使國家經濟安全法不致成為一紙空文,應成立國家經濟安全檢查局。主要職責是:對國家經濟安全進行戰略思考和長遠布局;檢查有關保證國家經濟安全的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對外資、外國商品的進入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金融、物流、軍工、能源、電信等產業的外資投資和并購項目有效進行國家安全審查;堅決制止和加以限制試圖壟斷中國市場的惡意并購,有力限制外資進入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包括重要的礦產資源行業。為發揮國家經濟安全檢查局的權威,該局應直屬國務院領導。
4.要列入干部考察標準。長期以來,對干部的考察標準是德、能、勤、績、廉,而其中的績是干部德才的綜合反映。當前,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使科學發展觀成為貫穿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全過程的思想紅線,充分體現從實績看德才,憑德才用干部。在對干部實績的考察中,要把干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意識和實際執行情況作為考察的重要內容。對那些不顧國家經濟安全創造所謂政績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要通過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強化各級領導干部的國家經濟安全意識,從而帶領人民群眾共同做好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各項工作,保證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又好又快發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