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發展航空——中國經濟不能做沒有骨頭的胖子
戴旭
在世界金融危機的一片哀鳴聲中,中國珠海航展開幕。表面上看起來二者風馬牛不相及,但透過美國波音公司的展臺和A380歐洲“空中霸王”碩大無比的身影,筆者還是本能地從一雙雙實力的翅膀聯想到當代強國的概念以及關于中國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重大命題。
一、當今強國之強無一不是體現在航空工業上
蒸汽機是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象征。正是靠著這種發動機的推動,西方開始了主導世界的進程。錯失這一歷史機遇的中國,付出了整整一百年屈辱的代價。如果我們環顧今天的世界會發現,當年憑著蒸汽機在海里“游”在世界前面國家,今天仍然在世界的前面,但卻是憑著翅膀在天上“飛”。它們之所以一直被稱為“強”國,共同的因素是擁有眾多先進科技工業特別是航空工業。美國自不用說,空中客車是歐洲幾個老強國共同的品牌,連瑞典也有自己領先世界的“鷹獅”戰機和預警機。日本盡管被各種政治限制捆縛著,但依然自制了世界一流的戰斗機F-2,并正在同時試飛兩種大飛機,還在研制重型隱身戰斗機,航空步伐僅在美國之后。俄羅斯雖然在蘇聯解體中受到重創,但由于以航空工業為支柱的核心技術仍在,在很短的時間就已穩住陣腳,開始了迅猛的復興。
靠著技術立國和航空強國走在世界前列的西方大國,就像當年體會蒸汽機帶來的好處一樣,非常清楚航空工業對一個國家的“現代”意義,所以利用中國市場經濟經驗不足的弱點,從經濟理論上誤導中國追求GDP,以掩蓋綜合技術發展指數的真正強國指標。美國把大批玩具訂單、紡織品訂單分發中國,以刺激中國發展低技術產業,同時鼓勵中國大力發展房地產,再把國民手中微薄的收入“砸死”在自己的土地上,無力支持建立自己的民族工業。另外,通過借貸的方式,把中國的外匯牢牢地攥住,使中國無法用來發展自己最重要的戰略產業。同時,西方國家聯合對中國進行千方百計的高技術封鎖,甚至陰謀暗算。這其中又以航空工業為最。運十的下馬,就是發生在20世紀中國的一場沒有硝煙的“空中甲午戰爭”。外部居心叵測的利誘,內部使用部門的無知和短視,使兩彈一星之后又一偉大成就胎死腹中。由于“運十”下馬,中國航空事業在非常接近世界先進航空水平的地方一頭載下,這迅速而直接影響了中國空軍的現代化進程。實際上,這也是中國30年現代化化進程中遭遇的“粉碎性骨折”。在航空工業折戟沉沙之后,中國幾乎所有的戰略產業都失去了牽引的動力,而大幅度落在世界后面。列寧說“靠競爭起家的資本主義國家最害怕競爭”,洋務運動失敗的外因,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它們不希望增加一個競爭者。今天情況依舊,資本主義列強仍然希望中國只是一個拼命吞食它們產品的大胖子,而不能成為一個強力的競爭者。最近中航與空客的合作談判陷入僵局就是明證,而僵局的本質在于國際航空巨頭從限制前提下的合作轉入對中國航空工業的全面扼殺。空客的負責人明確地對美國《航空周刊》說:如果中國人想合作,我們會延續現在的政策;如果它們想當對手,那我們必須改變策略。這與美國當年弄死中國“運十”的戰略動機何其相似乃爾!
二、中國近代和現代的落后在于始終沒有抓住強國的真正核心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縱向截取現實的瞬間以終點和起點對比,我們的改革開放的確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歌頌的狂潮退去之后,由于殷鑒不遠的33年洋務運動失敗的教訓,今年也應該是全民族的反思之年。放在歷史的長卷里,從世界發展的廣度上考察,就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而言,我們會發現,今天現代化發展最突出的問題,和當年一樣仍然是沒有把握住強國的核心。中國經濟界人士與當年的洋務派類似,只按照西方有意的戰略誤導引進了具有極大迷惑性的GDP概念,而不顧GDP的構成,因此也沒有看到西方強國的技術真諦,就像只看一個人存折上的數字,而不看存折上的錢是賣血賣命殺雞取卵得來的,還是靠著實業闊大正常循環產出的。致使一些地方政府在實際操作中,只看經濟增長數字,盡管付出了環境、資源和人民健康、社會大規模腐敗的成本,但國家現代化并沒有取得質的進步。
此次航展中國空軍幾乎傾巢而出,這也是中國航空工業所能亮出的最尖端的東西。不少國內媒體稱“中國新戰機震驚世界”。世界有這么膽小么?稍有軍事航空知識并且不乏理性的人都知道,局部看我們有些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是比較接近的,但整體而言相差還遠的很。中國沒有隱身戰機,而美國第一代隱身戰機1981就試飛成功,并已經退役。美國計劃到2010年,就實現包括戰略轟炸機、無人駕駛戰斗機在內的空軍的全部隱身化。僅此一項,中國就落后世界先進航空水平近30年。中國沒有展出大型運輸機,因為中國自己的大飛機還在紙上。這次航展的明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殲十”是中國先進航空裝備的代表,但發動機卻是采自俄羅斯,飛豹戰轟機發動機來自英國。珠海航展上中國航空工業的水平,是中國整體技術水平的代表,也是中國現代化程度比較精確的寫照。筆者認為,中國空軍和中國航空工業此次全面曝光于世界面前,既不是刻意展示自己的先進也不是在展覽落后,而是表明一種承認現實、立足現實,追趕未來的決心。
現代化就是現代技術化。與普遍存在“心臟病”的飛機情況相類似的還有,中國的大型軍艦發動機也要依賴進口,甚至中國滿街跑的汽車,也沒有一臺發動機是完全由中國自己設計制造的。再推而廣之,中國生產的海量的DVD、數碼相機、手機,每年都要交出巨額的技術專利費。至于計算機等現代信息產業,中國的差距更大,硬件基本靠進口散件組裝,軟件則幾乎舉國都用微軟盜版,前不久還被蓋茨威脅黑屏。中國還要進口整裝的核電站,高鐵技術也不過關。隱藏在這一可怕事實背后的,是當今世界公認的七大戰略產業核能、航天、航空、船業、信息技術、新材料和戰略礦產資源等,不僅沒有被當作支柱予以重視,而且已全面空心化。在只看重量不看質量更不看力量的GDP概念的誤導下,中國30年整體社會形態發展成了一個麻桿骨頭支撐下的超級大胖子。
三、航空工業也是中國新軍事變革最重要的物質基礎
中國必須快速成為航空大國,還有著國防上的緊迫要求。肥大不是強大的真理,被鴉片戰爭證明過,在甲午戰爭中再次被證明。大國之間的對撞,是整體技術形態的較量。當年的清朝是農業社會,而西方是工業社會,人家是機械動力的鐵甲車,我們雖然也買了西方的鐵殼,但卻是牛拉的鐵皮車,怎么能撞得過?今天和未來也是如此,我們不能迅速改變社會技術形態,現代化就是癡人說夢,而想從軍事上總體戰勝強大的敵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也只能是一句豪言壯語。
現代戰爭已進入空天復合時代,制空權決定著地面和海上戰場。一支沒有空中行動能力的軍隊,是過時的軍隊。從某種角度上說,軍隊的現代化就是空中化。中國軍隊現在之所以落后世界先進軍事水平,主要就是空中化程度太低,空軍缺少遠程攻防能力,海軍沒有航空母艦,陸軍缺少空中機動和突擊能力。5月汶川大地震的一個重大教訓就是,我軍沒有重型運輸機,直升機太少。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從空中作戰體系來說,我們缺的東西更多。為什么缺?主要就是航空工業整體弱小。沒有空防就沒有國防,而沒有強大的航空工業就沒有空防。我們這么多年花費巨額外匯買了一些外國戰機,但多是一些不成體系的平臺。而這些平臺只有在我們完整的軍事體系內才會發揮應有的作用,否則只能和甲午戰爭中那些購買的戰艦一樣徒有虛表。所以,向航空工業投資,不僅是國家長遠經濟強身健體的需要,也是直接壯大國防生死攸關的要求。中國新軍事變革,能走多快,走多遠,取決于高層的決心,更取決于航空工業能提供多大的動力。從世界軍事發展的趨勢看,正如蒸汽機軍艦之后,內燃機再到核動力軍艦一樣不停地前進了一百多年一樣,空中力量從應用于軍事到主宰戰爭時代才剛剛開始,這一進程最少也將持續穩定一百年以上。這從一向開世界軍事風氣之先的美國空軍正從航空航天軍向航天航空軍迅速轉型的事實,也能看出這一端倪。2006年美國推出“一小時打遍全球計劃”,制空權向制空天權轉移的跡象已朗日昭昭。如果說太空是未來戰爭的制高點,空中則是接近這個制高點的漫長的必經之地。正如珠海航展上中國戰機背后所展現出來的事實所表明的那樣,我們無論航空航天都遠遠地落在世界后面。這個事實讓以前一切的中國威脅論都顯得荒謬,但也讓應該我們感到格外焦急。當年中國因為沒有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制造業,導致萬里海疆大門洞開,幾乎亡國滅種;今天,戰爭的決定空間轉向太空,我們再也不能因為沒有強大的航空制造業,而使比海洋更浩瀚的天空成為國家和民族災難降臨的地方。
四、金融危機是中國撥亂反正調整現代化發展重心的戰略機遇。
經過30年摸著石頭過河,現在我們應該摸著點門道了:那就是國家的發展和強大要靠戰略產業的支撐,而當代戰略產業全面發展,又需以發展航空工業為龍頭。
金融危機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從另一個角度說也是一件好事。一是可以通過這場危機反思、認清畸形發展的房地產是毀滅一個民族未來的罪魁禍首,國家決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飲鴆止渴。清朝當年也是注重房地產的,圓明園和頤和園登峰造極,但結果只得到一片廢墟。今天,很多地方政府幾乎完全依靠賣地實現所謂“發展”,賣地所得有大部分變成樓堂館所,像肌瘤一樣長滿全身。現代工業呢?現代教育體系呢?看不到也沒人管。中國的房地產業雖然沒有爆發危機,但該行業對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釜底抽薪隨處可見:大部分國民收入都被掏空,致使無力拉動內需,在目前最需要幫助國家經濟轉型的時候,無能為力。而一些地方打著擴大內需的口號,又鼓勵房地產發展,顯示出中國經濟已經被房地產業鬼魂附體,這是很危險的惡性循環。第二,要把金融危機轉化為國家發展的重大機遇,必須全力重建中國的現代工業體系,其中又以航空工業為先。現代航空工業集新材料、精密加工、信息技術甚至核技術(前蘇聯曾研制核航空發動機)于一體,一架飛機數百萬零部件,幾乎遍及所有工業、礦業和技術領域,可以說大飛機代表了當代民用工業的制高點,其超長的產業鏈,對中國核心工業技術和經濟領域的大面積拉動,遠非只能拉動十幾個高能耗、高污染、低技術行業的房地產能比。而且航空工業是高附加值的世界擴張性很強的產品,低技術產品的世界擴張力度極其有限,而房地產卻根本無法進行世界性產業擴張,只能盤剝本國國民,自戕生機。航空工業既不像航天工業那樣目前適用面窄,又不像汽車工業那樣技術含量低。航空既包括了傳統制造業,又融合了現代最先進的信息工業。上可以推動航天、信息等高端產業發展,下可以拉動機械制造和新材料技術。這曾經是美、歐的現代化發展之路,也是現在支撐歐美國力的根本。從中國的現狀看,現在汽車在城市已基本普及,但民用航空產品還幾乎是空白,地面交通資源擁堵而空間資源又大部分閑置,航空工業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波音預測中國未來20年將需要數千架大飛機,這還不包括私人飛機。至于與航空相關的產業更是數不勝數。客觀上說,我們也有快速發展航空工業的條件。一是已經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和航空隊伍,二是中國現在有巨額的外匯閑置。問題僅僅在于認識的轉變。如果我們能夠像當年發展兩彈一星一樣,聚全國之識全國之力;如果我們把外匯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用于收購國外的航空企業和其他高技術,而不是購買債券“死”在外國;如果我們有關部門把那些投在股市和房市的熱錢引導到航空制造業;如果我們的航空市場不以洋貨為榮,重視國產航空產品;如果我們有關部門能夠以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為重,強制使用國產航空產品;如果我們在對外航空合作中丟掉投機取巧的心態,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我們不僅可以期望中國的大飛機可以早一天問世,中國空軍不僅在口號上也在實際上豎起可信的國防屏障,我們也可以期望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先進技術、先進工業發動機的牽引下,伸展配套領域改革的羽翼,像珠海航展上那騰空而起的“殲十”一樣,一飛沖天。
美國《航空周刊》主編佩瑞特總結波音和空客的發展歷史后說,中國要想追趕國家航空巨頭,政府必須持續很多年拿出政策和資金予以扶持。筆者認為,為了國家與民族的未來,中國一定會以大飛機發展為起點,把航空工業當作中國工業體系建設和現代化發展的重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