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大連機床“轉型”之痛
本報記者 徐英 大連報道 2008-11-12 2:47:34
大連機床集團,這家2006年銷售金額9.35億美元、美國金屬協會“世界機床500強”排名第8、中國企業500強排名400、中國制造業500強排名214的昔日龍頭企業,正陷入“破產”傳言之中。
10月底,本報記者接到知情人士報料稱,“大連機床集團即將破產重組,目前已經裁員3000人”。
就大連機床集團的“破產”傳聞,記者曾向集團公司銷售副總蔡清剛求證。“集團的效益的確在下滑。但破產不可能,我們是國有企業。”蔡清剛說,但他拒絕透露,集團公司的效益究竟如何。
記者查詢的工商資料顯示,2007年,大連機床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僅為1600萬元,其23.63億的總資產中,固定資產僅0.14億,而“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應收款”分別高達14.08億和7.07億。并且,其凈資產僅為6.6億,負債率超過70%。
而2008年初,大連機床集團董事長陳永開還曾對媒體高調透露:大連機床集團一年內將分別在境內外上市,總融資規模計劃達到100億元。
裁員三分之一
“廠里效益不好,我們的確在裁員,應該會達到三分之一。現在,已經有3000多人走了。”
10月29日下午,在大連開發區雙D港遼河東路100號、總建筑面積約5971.95平方米的大連機床集團廠區,一位技術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對于擁有1.2萬名員工的大連機床集團而言,這意味著4000人將要離開。
一線工人張長福(化名)告訴記者,9月份,他實際領到手的工資為609元。其中,暖氣費114元,計件獎金675元,并扣除了部分保險費。
從9月份開始,張長福就已經得知,900元的基本工資已經取消了。從那之后,他們是按照“捆綁”(計件)工資拿錢,也就是說,做一件活,領一份兒錢。
然而,整個8月份,張長福所在的工廠僅生產了27臺機床。張與另外一個工人負責機床生產過程中的一環,每生產一臺能拿到50元,“共計1350元,兩人平攤下來,共有675元”。
張長福回憶說,去年同期,“廠里每個月的產量至少能達到400臺,很多時候要生產500臺”,而今年,即便是生產旺季,“每個月的產量也不超過200臺”。
記者在廠區看到,很多工作區里,四五條生產線只有一條在開工。
“車分(普通機床)公司的工人拿得更少,多的300多塊,少的才100多塊,低得你都不能想象。”田東生告訴記者,“車分公司人都裁得差不多了,現在就只剩100多人了。”
負債率70%
而幾年之前,情形并非如此。
2004年,大連機床牌(DMTG)數控機床獲中國名牌產品,普通臥式馬鞍車床獲國家免檢產品;2000年至2005年,其銷售收入連續6年居全國機床工具行業首位;2004年和2005年,其還作為國內唯一機床企業進入中國企業500強。
但今非昔比。
記者查閱的大連機床集團2007年利潤表顯示:2007年,這個總資產超過23億的機床制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卻僅為1599.7萬元,而營業成本卻高達1622.8萬元,管理費用高達3017.4萬,財務費用高達6310.7萬。
2006年的情形與2007年相似,銷售收入僅為1060.2萬,營業成本同樣為1060.2萬,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分別為2248.7萬和1316.3萬。
其中,高昂的“財務費用”來自高負債率。大連機床集團2007年資產負債表顯示,其負債率超過70%:23.63億的總資產中,總負債約17億,其中,流動負債為7.71622億元。
看了這份報表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會計師質疑說,“一家收入和成本都一樣的企業,其管理費用卻達兩三千萬,財務費用僅2007年就達到了6300多萬(長期借款8.2645億,按照8%的利息,企業為此需要支出6300多萬),為其主營業務的4倍。企業怎么支撐這筆費用?”
“這意味著,這家企業的凈利潤必須達到6000萬以上。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得到毛利潤,再減去管理費,才能負擔起這個利息。”這位會計師說。
投資的秘密
但2006和2007年,大連機床集團仍分別收獲盈利1.37億和1.58億。
秘密就在“長期股權投資”之中。雖然主營業務并不盈利,但2006年和2007年,大連機床集團的“長期股權投資”卻分別高達7.67億和14.08億,并分別從“投資收益”中獲得盈利0.5億和2.5億。
公開資料顯示,自2002年起,大連機床集團投資動作頗頻。
2002年,其收購了美國英格索爾集團旗下的生產系統公司。2003年,其又以304萬美元拿到了英格索爾曲軸公司。2004年,其再次以近100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了德國茲默曼70%的股權。
2004年后,大連機床集團還以控股的方式,相繼與國外“數控機床和功能部件”生產企業成立了五家合資公司。
其中包括,與日本OKK公司成立的大連華凱機床有限公司,與瑞士依貝格合資成立了大連依貝格公司,與美國海尼格合資成立了大連海尼格公司,與以色列伊斯卡成立了大連倚天工具有限公司,與日本富士精工在廣州成立了專用刀具公司。
目前,大連機床集團旗下擁有全資、合資、控股及參股子公司24個。
在國內股票二級市場,大連機床集團亦有涉足。
深圳上市公司大連國際(000881.SZ)公告顯示,從2007年起,大連機床集團就持有其0.66%的股權(233.66萬股),為10大流通股股東之一,而至今,大連機床仍持有200萬股。
2007年,中國股市暴漲,大連國際升值亦為大連機床貢獻了不菲利潤。但2008年初至今,大連國際的股價已由近12元下跌至4.87元(11月11日)。
而大連機床集團“長期股權投資”的具體盤子,仍不為人所知。若在國內股票市場介入過深,在2008年股市整體暴跌三分之二的情況下,可能將蒙受巨額損失。
實際控股人
對于工廠的現狀,大連機床集團員工得到的解釋是,“企業升級,實行258計劃”。“258”計劃包括兩個轉型——“規模從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效益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而這顯然是2004年后,大連機床集團的新主人陳永開的思路。
1995年,大連機床廠和大連機床二廠合并,加上大連當地機床企業,大連機床集團組建。大連國資局100%控股。
2004年,大連市國資局將80%股權分為38%、27%和15%,分別轉讓給大連金德爾、南京新益華集團有限公司和大連華信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當時的工商資料顯示,大連機床集團資產總額為9.23億元,負債總額為7.73億元,凈資產僅為1.5億元,在“抵扣有關改革費用后”,其剩余資產為5263.6萬元,而“根據機床集團的盈利能力”,機床集團整體股權價值最終確定為5663.6萬元。據此,大連機床集團80%股權的轉讓價格為4530.88萬元。
2004年4月后,四家股東分別增資,大連機床集團的注冊資本達到1.45億元人民幣。同年,大連金德爾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并入大連高金科技有限公司。
大連金德爾和大連高金科技的實際控制人,皆為陳永開。
現任大連機床集團董事長的陳永開,與大連機床集團淵源頗深。1981年至1993年間,陳永開從大連機床廠車間工作開始,經歷了普通工人、車間主任直至該廠副廠長。1993年12月至1997年10月,陳永開擔任大連機床集團旗下公司大連金園公司董事長。1997年12月至1999年1月,其又升任金園公司董事長,并兼任大連機床集團公司副總經理。1999年1月,陳升任大連機床集團副董事長,同年4月,他被大連市國資委委任為常務副董,主持工作。
在獲得大連機床集團38%股權后,2006年,陳永開的大連高金科技,又獲得了南京新益華持有的27%的股權。由此,大連高金持有大連機床集團65%股權,而大連市國資局仍持股20%。
如今,在大連高金科技旗下,大連機床集團已失去獨特地位,而成為其四大產業集團之一:高金數控集團、資源集團、中擁集團和大連機床集團。其中,中擁集團經營地產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大連機床集團在中擁集團亦有“投資”。據樓盤銷售員介紹,中擁房地產公司在旅順占地16萬平方米的新樓盤“中擁海山花苑”,投資方為國企大連機床集團,開發商為大連中擁房地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