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主流經濟學家賣國謬論,兼論如何發展我國經濟
黃衛東
摘要:近年來,我國物質財富生產量已成為世界第一,人均生產量與發達國家差距也大大縮小,但人均收入和人均擁有的財富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卻越來越大。同時各種問題頻繁發生,其原因值得深思。本文以一個獨立小島為模型系統作為研究對象,以寓言故事形式,進行實物生產和消費過程的分析,揭穿主流經濟學家販賣的賣國謬論,系統論證發展國家經濟應遵循的主要原則。主要包括:
1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增加外貿順差,是奉送我們的財富,有害國家經濟發展;
2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國家都沒有資金缺乏問題,引進外來投資有害國家經濟發展;
3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消費是發展國家經濟的必要條件;壓低居民收入有害經濟發展和資本家利益;國家發展經濟,應以可持續的國民收入為主要評價數據。
4 獨立自主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一切都是海市蜃樓。
5發展經濟,不能以發展GDP為目標,只能通過技術進步來實現,應建立良好的促進技術進步的機制;
6所有財富都是勞動者創造的,人力資源是發展經濟最寶貴資源,失業是導致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7基本生活資料生產是基礎,要時刻保證其安全。
毛澤東時代很好地遵循了這些原則,其中居民收入通過物資分配和公費醫療教育實現。使當時發展速率較快。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嚴重違背了這些原則,這是導致近來經濟發展走向困境,人民生活發生困難的主要原因。本文根據上述原則,提出當前應對之策和今后經濟發展策略,呼吁盡快回到正確的軌道。一切違背這些原則的政策協議,包括WTO,都應推翻。
前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經濟快速增長,近年來,物質財富生產量已成為世界第一。人均生產量與發達國家差距也大大縮小,但人均收入和人均擁有的財富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卻越來越大。這是非常令人困惑的事情。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問題突出,各種危機頻繁發生,已嚴重危及到我們的發展。如何正確認識產生我國經濟問題的深層原因,從而提出正確的應對之策,已迫在眉睫。這里以一個獨立小島為模型系統作為研究對象,以寓言故事形式,進行實物生產和消費過程的分析,闡明目前指導我國經濟發展的錯誤觀念,以論證發展國家經濟應遵循的主要原則。進而回答如何發展我國的經濟。
原則一:增加外貿順差,是奉送我們的財富,應避免外貿順差
從寓言故事開始。
寓言故事1:從前有兩個小島,甲島農業發達,居民辛勤勞動,生產了大量糧食;乙島每年能夠生產不少黃金珠寶,由于甲島居民相信黃金珠寶價值高,喜歡儲存黃金珠寶,每年生產的糧食除自己消費外,就省吃儉用,從乙島居民手里換來大量黃金珠寶,也不儲存糧食備用。乙島居民喜歡儲存糧食,除換來糧食供當年消費,每個居民還儲存大量糧食。
后來乙島居民發現黃金珠寶重量大,不便攜帶使用,就印刷了一種紙幣,說每一元紙幣與某重量的黃金是等價的,使甲島居民相信乙島貨幣價值等同于黃金,于是甲島居民改用糧食換取乙島貨幣儲存。
再后來,由于乙島發行太多貨幣,手里沒有等量的黃金珠寶兌換,乙島只好宣布乙島貨幣與黃金不能按原定價格兌換,黃金價格浮動。可是甲島居民思維慣性,還是不斷拿自己辛勤生產的糧食換取乙島的貨幣,手里的貨幣越來越多,有一天,甲島居民手里總共積累一百萬萬億元乙島貨幣,這樣一筆龐大資金,按照巴菲特的寓言故事,似乎甲島居民可以買下乙島居民所有的財產,可是現在乙島上貨幣貶值非常嚴重,一百萬萬億元最多只相當于乙島居民所有財產的萬分之一。兩島居民的生活仍然如故。
突然有一年,兩個島同時發生大旱災,糧食顆粒無收,假設乙島居民手里的糧食只夠自己活命需要,再無剩余糧食出售,試問在這三種時期發生這樣的大旱,會發生什么情況?
饑荒時期,歷史上發生過一兩黃金買不到一斤大米的情況。據說阿拉伯首領哈里發曾被蒙古人關在自己的金銀財寶倉庫里餓死。如果甲島和乙島都只有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情況,我相信任何一個讀者作為乙島居民都能回答這個問題,不會拿自己的性命去換黃金或號稱美金的貨幣。對一個國家來說,雖然道理是相同的,然而當今現實中,一般不會出現這種容易判斷的特殊情況,人們就難以辨別了。
我們向國外銷售貨物的目的是獲得我們需要的物資,在原始社會,人民通過物物直接交換,后來,發展通過貨幣進行交換。外幣與貨幣一樣,只是貨物交易過程中使用的一種工具,如果我們將外匯保留在手里不使用,就不能實現貨物交換。外匯本身不能帶給我們任何價值。我們國家現有外匯儲備1.6萬億美元,如果我們不使用這些外匯,就相當于送給國外等價的物資,如果還在不斷增加外匯儲備,就相當于不斷送給國外物資。現實中,我們國家的外匯,一種儲存在自己的銀行或個人手里,相當于我們沒有使用它,它沒有給我們帶來任何實際價值;一種投資在國外市場,如購買國債,似乎能夠保值,甚至還能獲得利潤,實際只是給國外居民提高生活質量服務,對自己是否有利是很難說的,例如近年來美元通貨膨脹率是8%,我們主要使用美元外匯購買美國國債,其利率約5%,平均計算每年損失3%,而實際損失由于國外操縱遠超過此。在國內還有大量貧困人口和諸多問題存在的條件下,與其投資國外為外國居民服務,不與留下這些外匯所對應物資用于國內,為改善國內居民的生活質量服務。不管怎么說,我們獲得外匯的最終的目的還是將其換成我們需要的物資或技術,例如石油,我們不能拿美元黃金等當飯吃(黃金只有用于生產,實現了產品銷售和使用才有實際價值)。外匯是否貶值而損失,是與我們需要購買的物資的國外市場價格相關的,如果我們只用來換取石油,石油價格增長一倍,我們的外匯價值就因為物價上漲一倍而損失一半。我們可以簡單估算一個損失數據,我們國家今年需要進口石油約2億噸,按照去年曾經的價格60美元/桶,約相當于500美元/噸,當時購買2億噸石油儲存下來,只需要1000億美元,今年價格增長一倍,達到1000美元/噸,這時購買,則需要2000億美元,因此,我們儲存美元代替儲存石油,就損失1000億美元。按照目前白銀價格0.5美元/克計算,1000億美元相當于白銀64億兩,遠遠超過清代歷史上我們國家被外國掠奪搶劫的財富。平均說來,由于物價以美元計算是不斷上漲的,美元購買力是不斷下降的,因此,這些年來,我國儲存外匯不可避免是不斷損失的。近三十年來,我們國家在外匯方面的損失可以想象是一個什么樣的天文數據。如果美元崩潰,1.6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能會大部分損失掉。歷史上德國馬克和蔣該死發行的法幣就發生過這種情況。
如果我們將這1.6萬億美元所對應的物資(相當于10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用于國內建設,停止生產出口創匯產品而轉向生產國內需要的產品,如用于環境保護,治理水環境,一方面少消耗能源、礦物,同時減少污染排放,與此同時,國家給向國內提供這些產品和服務的人們發工資,代替向為生產出口產品的人發工資。則這10萬億財富會使我們國家的發展必然比今天要好得多。
反之,如果我們向國外銷售的物資后,馬上換成我們需要的物資,而不是長時間儲存外匯,則可以減少國外發生通貨膨脹帶來的損失。我們對外銷售的產品很多是國外的必需品,生產這些產品的原料如果上漲,其生產成本必然會上漲,我們相應提高價格,同樣具有市場競爭力,從而使原料價格上漲所額外付出的支出與銷售價格上漲所得抵消。
網上有一種觀點,說是每獲得1億美元外匯,我們就在國內發行等量的人民幣8億元,它們產生乘數效應,促進了我國的生產。這種觀點非常荒謬,假設我們沒有獲得1億美元,也在國內發現8億人民幣,在不使用外匯條件下,它們對國內經濟產生的效果是完全一樣的。有識之士已逐漸認識到,這些年來不斷增加外匯儲備,帶來的國內人民幣發行量擴大,1.6萬億美元的產品送給外國人了,換來印有1.6萬億美元的紙放在自己手里,同時國內增發了10萬億元人們幣,而沒有任何對應的物資產品,這是引起目前國內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道理如此明顯,以至國外有專家懷疑我們國家在搞陰謀。“中國人在補貼我們的生活方式。是我們把他們當渾人?還是他們耍我們?” ([InstallDir_ChannelDir]Class4/200805/38056.html)
諸多主流經濟學家主張不惜一切代價地擴大對外貿易的規模,認為經濟外向型的程度越高越好。為促進出口創匯,多年來制定了諸多優惠政策,在出口創匯中就損失了中國利益,而產生的外貿順差更是將中國的財富奉送對手,這種愚蠢的賣國行為讓外國人都難以置信。
原則二:吸引外來投資有害國家經濟發展,中國不缺資金
去年十七大胡錦濤作報告說: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然而,政府在執行時,還是圍繞招商引資發展GDP。例如,今年(2008)1月28日在昆明市委九屆四次全會上,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仇和提出:要牢固樹立“招商引資是第一政績”的理念。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政府一直在做的主要事業,為此而制定的一系列吸引外資的政策,相關宣傳早已深入人心。
問題是中國缺資金嗎?別忘了中國還有2萬億外匯儲備,它遠遠超過了中國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所吸引的所有外資。即使沒有這筆外匯,中國是否就缺資金,是否就需要外資?還是從寓言故事開始分析。
寓言故事2:從前有兩個小島A和B,A島不使用貨幣,居民自己組織勞動,分享自己的產品,B島唯一與A島不同的是,B島使用貨幣,通過市場進行經濟活動。后來,A島和B島都獲得了別人贈送的機器,采用機器生產,只需要一半人來生產這些產品。如何安排另外一半人活動。A島就自己組織開發生產新產品,供給島上所有人使用。B島由于原先的貨幣發行量與原先的經濟活動匹配,B島沒有多余貨幣,或者說資金,無法投資組織這一半人從事新產品開發和生產。B島這一半人就失業了。請問B島該如何解決此困境?
顯然B島不缺資金,缺少的是管理經濟運行的良好機制。一個很簡單的解決辦法是政府通過中央銀行增加貨幣發行量貸給公司投資。現代國家在經濟運行中,是通過貨幣進行管理的,類似寓言故事中B島。一個不斷發展的社會,其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對每年新增的生產能力,國家必須為這部分新增的生產能力提供貨幣,從而擴大再生產。日本經濟協會理事長金森久雄在 << 日本經濟增長講話 >>( 中譯本 84---86 頁 ) 中講到: “ 戰后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也是由于所必需的錢得到了充分的供給才得以實現的,……日本銀行的貨幣是供給通貨的最主要的渠道 , ……日本銀行向民間銀行貸放 , 民間銀行再向公司放款,……日本銀行在超出自己力量以上的放款叫做“超額貸款“,日本為經濟增長所必需的錢正是靠這種超額貸款供給的。 ” 他進一步解釋說 : “在實行金本位制時,由于貨幣的數量受到限制 , 若是經濟活動旺盛,則銀行自然拮據,不久經濟活動的旺盛便告結束,在經濟知識尚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把這種不合理的做法都稱之為黃金的自動調節機能,并且認為是有益的東西。可是,現在已經可以做到不依靠黃金的盲目調節力來支配經濟,而由中央銀行根據自己的判斷來調節通貨量了。正因為如此,日本銀行對通貨管理的重大責任就在于要為適當的經濟增長提供必要的通貨。”我們從日本發展的經驗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謂發展經濟需要資金,是不存在的。實質上,當技術進步,促進了生產效率,從而使國家財富生產能力提高,國家必須增加貨幣發行量,為這部分生產能力提供市場交換的工具-貨幣。
既然我們不缺資金,我們引進外資投資的目的是什么?外資投資究竟有什么作用?還是從寓言故事開始。
寓言3:從前有二個小島A和B,A島上的工廠都是外來資本家投資的,其他人都是打工的,B島上的工廠都是B島人自己投資的,但是,兩個島所有工廠的設施,包括各種原料都是來自自身的,來A島投資的資本家并沒有從島外帶來任何生產資料,僅拿來黃金到A島上換成A島貨幣,在A島上開始利用A島資源開始建設。假設兩島建設內容相同,資源相同,建設效率相同,建成成功所用時間相同。顯然兩島上工人付出的勞動也是相同的。等所有設施完成后,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兩者唯一區別,B島所有產品歸B島自己,而A島生產的產品歸外來資本家了,A島資本家只需將產品銷售,部分利潤作為工資付給工人,其余部分就歸自己了。至于A島外來資本家給A島帶來的金子,還是儲存在A島銀行,A島居民從來沒有用過。工廠投產一段時間以后,外來資本家在獲得足夠的利潤以后,又從市場上換回了自己的黃金。從此以后,兩島居民的區別是,引進外資的A島今后不僅要生產自己生活所必需的商品,還必須為資本家提供商品,如果這個資本家是今天的中國資本家,A島居民可就可憐了,因為當前中國資本家給工人的工資太低了,A島居民再也沒有時間從事自己的財富生產,發展自己的經濟,存在著永遠給外來資本家打工的可能。而B島居民生產的商品全部歸自己,他們可以比A島居民有更多的休閑時間或更多的時間提高技術水平,從而使自己的發展大大加快,將A島遠遠拋在后面。
從寓言故事可以看出,一切新增財富都是勞動者創造的,這也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結論。外來投資不僅沒有創造任何價值,而且是有害國家經濟發展的,它的唯一效果是使國人創造的財富的一部分歸外來投資者,而外來資本家并沒有提供或創造任何財富。毛澤東時代即使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與蘇聯友好,當時中國也沒有引進包括蘇聯在內的任何外來投資。這才是正確的經濟發展道路。日本在其發展過程中,直到現在,外來投資所占比重也很小。至于那時中國的發展水平為什么與日本差距很大,其原因還在于發展的基礎太差(附錄2)。一個國家發展經濟根本不需要資金,實際需要的是資金所代表的物資或技術。也許有讀者會說,外來資本家會帶來技術。即使外來資本家有技術,我們也應選擇購買技術,而不是引進投資。如果外來資本家不賣給我們技術,即使我們引進了投資,仍然得不到技術。主流經濟學家長期以來誤導中國人民缺資金,為引進外資投資制定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出賣了國家利益,是我們經濟發生困難的主要原因。我們今天的引進外資就如寓言故事中B島,我們自己的外匯都用不掉,還去引進外資儲存在銀行。在改革之初,我們缺少外匯的時候,外匯還可以用外匯購買設備和技術,但引進外資投資比借貸外匯要差得多。我們也應選擇借貸,而不是引入外來資金投資。
寓言故事4:很久很久以后,地球要走向毀滅了,人類必須考慮移民到其他星球上去,于是就派了很多先遣隊,到不同星球上去,由于飛船裝載量有限,必須準備攜帶合適的物品,經濟學家說,最重要的是資金,有了資金,就有了一切,只要把資金帶足就一切ok,我相信沒有一個讀者,在加入先遣隊時,會聽從經濟學家的。
一個國家發展獨立自主的經濟體系,其過程與人類到外星球上發展是類似的。資金是沒有任何用處的,資金的實質是其背后所代表的物質。
什么是資金,普通人都知道,資金就是貨幣,就是手里或銀行里儲存的貨幣,現在還要加上各種動產或不動產、各種有價證券等。這對個人和企業來說,這是非常正確的,但對國家來說,則是毫無意義的。一個國家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缺的不是資金,而是自己不能生產的必需的某些物資,包括生產原料,和為加快發展速度去購買的某些特定的技術和設備。因為國家需要的是建設自已的商品生產系統,以滿足社會需要。如果國家引來外資,投資建設一個工廠,而這個工廠建設所用的所有物資來源于國內,即使資金完全是由外資企業提供,它們將外匯交給了中國銀行,換成人民幣,這個投資對中國的作用也是完全負面的,除非該外資企業還未進行活動,就虧本賣給國內企業,換回部分外匯走了。其原因是,中國沒有獲得任何物資或技術,中國銀行加印鈔票貸給國內企業同樣能夠作此事。此時,很多人可能會擔心,加印鈔票可能導致通貨膨脹。然而,外資投資,如果不引進產品或技術,其實際效果也是加印了鈔票,兩者并無不同。有讀者可能認為,國家可以用外資帶來的外匯在國外進口產品抑制通貨膨脹,但實際上,真正產生通貨膨脹,外匯儲備是起不了作用的。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發生了多次物價上漲,我們的外匯起作用了?例如,今年我國物價上漲很快,我們的2萬億美元起作用了嗎?我國當前的通貨膨脹,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將價值兩萬億美元的物資換回2萬億美元儲存,而中國銀行必須在國內增加發行對應的16萬億人民幣,它們沒有對應實物在國內。在三十年前,我國國家外匯儲備還很少,經常不夠用,我們需要的是向國外借款,而不是引進外資投資,獲得外匯去購買必須的技術或物資。今天,我國已經積聚了近2萬億美元這樣一筆龐大的外匯,我們還需要這樣做嗎?在前章,我們論證了儲存外匯,相當于送給美國等價的商品,是我們的極大損失。當前我們自已的外匯都用不掉,還用這種方式獲得外匯,這是毫無必要的。何況,現在外資辦企業,國內銀行還配套貸款,提供優惠政策。
外資工廠在中國辦起來以后,其運轉可分以下四種典型情況:
1 原料和產品均在國內,其實際效果是外資利用中國市場獲得利潤,對中國發展沒有任何作用。如果國內不能生產該產品,則原因應是國內生產技術不過關,我們應當采取的辦法是自己發展技術或引進技術建立工廠。
2 原料和產品均在國外,其實際效果是外資利用中國勞動力獲得利潤,對中國發展作用是負面的,占用了中國的人力資源,還可能產生環境污染,還不可避免使用國內的能源等資源。雖然通過繳稅提供了中國目前過剩難以處理的外匯。
3 原料在國內,產品在國外,這是把中國的資源輸送到國外,返回中國一些目前不需要的外匯,對中國發展的作用最差。
4 原料在國外,產品在國內:如果國內能夠生產,應堅決采用進口原料,自己生產的方式。如果自己不能生產,也應自己發展技術或引進技術生產。不應引進外資企業,這樣做的唯一效果是,與自己投資生產相比,外資受益增多了,中國的付出增大了。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任何情況下,引進外資辦工廠等都是對我國發展不利的做法,尤其在我國目前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經濟水平階段。即使工廠里很多機器是國內無法生產的進口產品,也不與自己開辦,進口機器,因為外國資本家不是活雷鋒。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制定了各種促進外資投資的優惠政策,以吸引外來投資,使這些外資企業在國內市場占據競爭優勢,造成國內企業經營困難。這是非常荒謬的政策,是犯了方向性錯誤的政策,應立即取締。它嚴重損害了中國經濟,國家應通過嚴格的環保政策等措施,合法趕走這些投資者。
那么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是什么?且聽下回分解。
原則三:壓低工人工資有害國家經濟發展和資本家利益
還是從寓言故事開始。
寓言5:從前有二個與外界隔絕的小島A和B,都是由一個資本家統治。兩島主要區別在于A島資本家愚蠢而又貪婪,對工人剝削比較厲害,工人工資只能解決吃飯穿衣等基本生活需求,而B島資本家給工人的工資比較高,是A島工資2倍。一段時間以后,A島和B島資本家都積累了大量利潤投資建設了生產電視等高檔消費品的工廠(實際情況是工人建好了生產電視的工廠,與利潤多少無關),假設兩島都只有一個資本家,產品無法運出島外,大家可以預料兩島資本家投資生產電視的命運。A 島資本家必然不能收回投資,因為電視機沒有市場,而B 島資本家必然獲得了更多利潤(貨幣利潤),因為工人生產了更多商品,創造了更多財富,雖然部分歸工人,而資本家總是獲得財富的大部分。
從寓言故事可以看出,提高工人工資,不僅有利于國家經濟發展,也是一件有利于資本家的事情。而壓低工人工資,使商品市場萎縮,既不利于國家發展,也不利于資本家獲得利潤。主流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主張壓低工人工資,鼓吹所謂的低工資比較優勢,這是造成我國內需不足,經濟逐漸走向困難的主要原因。歷史上,美國福特公司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資,使自己的工人買得起自己生產的汽車,才使汽車在美國銷售量大幅度提高,對比我國主流經濟學家和資本家,歷史的智慧都忘在腦后。他們不僅沒有創造歷史的智慧,而且沒有學習歷史的智慧。
下邊這則寓言故事反映的是歷史事實:
寓言故事6:從前有一個小島,小島上只有一家兄弟幾個,由于父母已去世,這弟兄幾個分家了。有一年發生大旱,莊稼沒有多少收成,大家只好吃余糧。老大余糧充足,還喂養了很多奶牛,每天供應牛奶給一家人,吃不掉的就倒入大海。老小沒有多數余糧,只好餓著肚子,實在受不了,就吃草。讀者可能感到奇怪,為什么老小無法從其他人手里借到糧食,也許是這家人非常自私?
這里實際是將一國比喻成一島,是歷史上發生過的真實事情。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期間,就發生了富人向大海傾倒牛奶,而窮人餓著肚子的情況。在這里我們將一個國家比喻成只有弟兄幾個組成的一個小島,就顯得非常荒誕。社會生產了足夠的糧食,而老百姓還餓著肚子,原因很清楚,財富分配出了問題。該寓言還說明市場經濟不能解決財富分配問題。一些經濟學家鼓吹市場萬能,是誤導中國人民。羅斯福上臺后,通過公共工程增加工人工資,從而為資本家準備了產品市場,使美國經濟發展加速。那以后,西方國家正確地認識到問題所在,從而應對正確,再也沒有出現糧食生產豐富卻產生饑餓問題。我國古代也有類似的故事,在荒年,由政府組織搞一些建設活動,使老百姓增加收入。但是,如今我國這樣的問題反而越來越嚴重。
發展經濟,辦法之一是擴大已有商品的生產能力,增加商品生產量,這是我國當前經濟增長的主要模式之一,也是多年來,我國提高GDP的主要方法。但是,如果不提高居民收入,或只提高高收入人群收入,增加的產品賣給誰?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停止增產,因而也無法實現持續增長發展。(當然,這里所說的商品不屬于國內市場已經達到飽和的商品。因為人們對很多商品的消費是有限度的,當人均消費量達到或接近飽和時,再增加這種商品產量也是無法銷售的,會導致商品滯銷而無法實現經濟增長。)還有一種辦法是為國外生產,這是我們國家很長時間內采用的方式,我們在前面論證了為國外生產,換回外匯儲存,相當于送給國外等價的商品,是我們的極大損失。
日本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曾制定國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其理由是生產出來的商品,只有被消費,才能實現其商品的職能,才能不滯銷,才能繼續生產而實現經濟增長。然而資本家為了追逐利潤,會盡量壓低勞動者工資和收入,導致勞動者無足夠的收入去消費。這個矛盾是馬克思所描述的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在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不管是外來的資本家,還是國內的資本家,似乎還是馬克思描述的自私自利的資本家,并沒有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環境中進化,在自私自利方面與日本的資本家并無多少區別。當時,日本政府內有識之士決定由政府采取強制措施,制定政策提高農民和工人的收入,這是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空前舉措,后來,很多資本主義國家也紛紛采取類似政策。
日本當時增加勞動者收入的措施包括:
1 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
日本大米價格和農產品價格指數從60年到69年,提高了95%,到68年,與美國相比,大米價格是美國的2.7倍。同時也相應提高了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約上漲30%。此外,通過普及機械化(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農民人均糧食產量,這樣使農民收入有了很大增加。
2 提高工人工資
確立最低工資,按地區和產業不同,將全部勞動者分成若干集團,每個集團確定同意最低工資,制定每年增加量,使70年平均工資是61年2.7倍,收入差別也很小。同時期通過技術進步,使發展的商品價格與工人工資比較匹配,還配套消費信貸政策,促進了商品銷售。十年間,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增加16%,大大超過其他國家。
至于投資資金,大企業主要由資本家自己解決,國家采用高折舊政策,減少收稅,促進企業加快設備更新(即企業新購設備的支出算以前設備折舊,不交稅)。國家制定法人累進所得稅制,為中小企業留下存在生存空間。政府增發貨幣通過銀行提供貸款支持。
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勞動者工資幾乎沒有增加。工人主體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民工承擔,在扣除價格上漲因素以后,他們的工資幾乎沒有增加,導致的結果是,很多商品在農村無法銷售,農村市場始終沒有發展,生產能力長期空置,工廠開工率逐年下降。近年來,一系列改革政策出臺,城市工人也下崗了,使收入情況更加惡化。政府為了增加GDP,確保8%增長率,對策不是增加工資,而是將住房,教育、醫療等必需服務推向市場,還不斷推高住房、教育和醫療服務價格,雖然提高了GDP,卻將老百姓手里積累的財富一掃而空。政府所得不斷擴大,與政府消費相關的產業不斷繁榮,而普通百姓生活則逐漸陷入了困境,國家近年來已到了天怨人怒的地步了。我們的政府官僚和資本家就像寓言故事中愚蠢貪婪的A島資本家。對這些愚蠢貪婪的A島資本家,我這里也給一個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7:
有兩個人躺在沙灘上曬太陽聊天,其中一個人是遠道來旅游的億萬富翁,另一個人是當地漁夫。
富翁問:“每天需要多少時間打魚?“
漁夫說:“大約2小時。“
富翁又問:“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時間都在干什么?”
漁夫說:“我呀,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幾條魚,回來后跟孩子們玩一玩,再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里喝點小酒,跟哥們兒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過的充實又忙碌呢!”
富翁幫他出主意說:“我倒是可以幫你!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再買更多的漁船。然后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然后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加工廠。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個捕撈、加工和行銷的產業鏈。然后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后到紐約,在那里經營你不斷擴大的企業。”
漁夫問:“那要用多少時間呢?”
富翁回答道:“15到20年。”
“然后呢?”
富翁說:“到那時你就可以退休了!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里喝點小酒,跟哥們兒玩玩吉他。”
漁夫疑惑地說:“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
這則寓言說明了,財富對一個人來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個人消費有限,過多的財富對個人來說并無多大意義。而無限膨脹的財富欲望對社會和個人都是十分有害的。君不見有多少人為財富權力絞盡腦汁,從而損害了自己的身體,損害了自己的精神。
增加勞動者收入的實質是要將新增生產能力產生的商品銷售出去。不提高勞動者收入,生產力進步增加的生產能力及生產的產品賣給誰?如果賣不掉,怎么能實現經濟發展?因此,與此對應,國家每年必須為新增生產能力提供對應的貨幣。國家是全國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管理者。所謂貨幣,作為國家來說,是國家管理經濟時,提供的一種管理分析工具。從實物管理角度來看,國家根本不存在負債問題。當貨幣增長速度超過了生產力增長速率,會引起通貨膨脹,但是,當國家確保生活資料生產能力同時確保所有居民有生活保障方面的收入,是不會引起1929年經濟危機這樣的問題或歷史上發生的饑荒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家只需增加貨幣發行量,根本用不著發行國債,因為發行國債,實質上是減少了居民手里的購買能力,反而會減小銷售能力,使發展停滯。除非產生需要抑制的通貨膨脹,可以發行保值國債,減少貨幣流通量。正確的經濟管理方法是國家根據生產力發展情況,增發人民幣。經濟學家應通過研究發展一種方法,判斷每年需要增發量,例如根據通貨膨脹率,當通貨膨脹率高于某一指數,就減少貨幣增發率,低于某一指數,就增加貨幣增發率。股市和儲蓄也有類似減少消費能力的作用。總之,一切減少居民消費的舉措都是有害經濟發展的,包括促進儲蓄,發展股市和國債等措施。西方國家儲蓄率都很低。一些學者鼓吹高儲蓄有利經濟發展,顯然是受西方經濟學所謂資本是緊缺資源的誤導,其目的是誤導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大量引入西方投資,從而減緩甚至控制我們的經濟。至于西方國家的股市和國債,也很難證明對經濟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因為所有通過這兩種方式籌措的資金,都可由國家銀行增加貨幣發行量,通過借貸提供。其中國債,如前所述,可在發行貨幣過量情況下,減緩物價上漲;利用股市籌集資金產生了相同的減小居民消費能力的作用。
主流經濟學家提出低工資增加市場競爭力的賣國謬論,多年來,在這一謬論指導下,我們國家采用壓低勞動者收入的方法,實際導致的結果是生產力發展緩慢,競爭力下降。最近出臺的勞動法,僅對勞動者權益保障方面增加了要求,就引來眾多經濟學家的反對。由于購買力低,國內價格始終低糜,企業無力發展技術,出口商品也是以低價為主。如果國內價格高,很多商品自然就不會出口,順差自然就會減少(前面我們論證出口順差對國家有害),能夠出口的更多的是高價格高利潤商品。國內通信行業是少數從業人員收入高和企業利潤高的行業,出口利潤也較大,其主要原因是原先技術由西方壟斷,利潤特別大,我們進入以后,雖有下降,但還保持較高利潤,這是企業得以發展的基礎。而保持高收入和高利潤,是我們國家通信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在生活資料生產能力充足的條件下,增加工資,即使產生通貨膨脹,也不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問題。目前我國在人們基本生活資料生產方面,已經達到很高水平。在食品生產方面,基本滿足自己的需要。據報道,我國人均年消費肉 60公斤 ,排名世界第八,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由于我國居民在飲食方面以糧食為主,以個人經驗來看,基本接近飽和。在住房方面,人均居住面積到2004年已超過24平方米,達到了世界中高收入國家水平。在這些方面繼續增長,即使繼續增加生產,也不能實現經濟增長的目的。或者說國家不宜把人力物力投入到房地產了。例如,新生產的房屋成為炒賣的對象,對全體人民來說,并無使用價值。從國家層面來說,應制定政策限制,例如在貸款方面,禁止家庭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制定稅收政策,家庭第二套住房加重收稅等,打擊炒房活動。
只要保證了生活資料的生產,人民生活是不會陷入挨餓受凍的地步。維持我國基本生活資料生產的人員,主要包括全部農業從業人員,全部肥料生產人員、建筑從業人員中相當比例,能源生產中少量人員、機械工業生產人員中少量人員、紡織業人員中相當比例,在我國總勞動力中的比例已經很小了。農業從業人員似乎較多,實際情況是農村青壯年基本進城打工,農業生產是由留在農村的老人和孩子負責,以農業生產為主的青壯年勞力基本沒有了。
我國的大部分勞力,除了部分是為國內服務,包括教育、醫療、科研及工業生產等以外,很大一部分人是為其他國家服務,生產大量產品出口換匯,換回來所謂美金儲存在美國人手里,在美元不使用時,這些勞動實際上是無效勞動,應停止這部分無效勞動,由國家負責發給相關工人,包括以前失業在家人員工資,還減少物資出口,其效果僅僅是GDP下降,但國家和人民得益。
目前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招商引資,為中外資本家服務,忘記了政府的基本職能。由于站在資本家一邊壓迫剝削老百姓,導致民怨沸騰,國內暴力事件不斷發生。這是國家在經濟發展方面出現的根本錯誤所致,也是政府人員的見識大大落后于時代,落后于資本主義國家政府造成的。國家應盡快更改現有政策,加快胡溫執政以來推行的社會保證制度的建設,將社會保障盡快覆蓋全體國民,提高社會保障質量。
國家應轉變觀念,以人均收入及收入方差為地方政府工作評估標準,制定最低人均收入增長率,不斷提高人均收入,減小人均收入方差。人均收入方差代表了人民的收入差別,相當于西方的基尼系數。盡快改變目前的工資制度,大幅度提高普通工人最低工資,壓低資本家和管理人員收入,減小收入差距。在生活資料充足的條件下,提高普通工人工資不僅不會產生任何問題,而且會促進國家的快速發展,是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必要條件。
當前大幅度增加我國勞動者工資,從而提供物價,是促使出口企業轉變為對內銷售的良好措施,這是應當當前國際金融風險的良好對策之一。我國國內物價過低,是導致企業重視出口的主要原因。通過大幅度提高收入從而提高物價,人民幣也無需升值,還可打擊境內的熱錢。有網友提出上述觀點,我們論證這樣做,沒有任何問題,因為我們生活資料生產能力已接近國內消費飽和地步。增加收入,不會導致基本生活用品產生過分上漲,其他消費品上漲并不會影響普通老百姓生活。
參考:
邢普,建議研究全國人民每人發放1000元以分享財政收入高增長的提案, 2008年1月24日提交政協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http://moneytopeople.blog.hexun.com/17998646_d.html
“給老百姓發錢,打擊熱錢,提振內需。在當前匯率飆升,股市暴跌和通脹壓力嚴峻的形勢下,如何保護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讓每一個國人在我國經濟的高速成長中真正獲利,免遭國際金融海盜的洗劫,其實有一個極簡單的處方:按人頭,給每一位中國公民發一筆巨款,從數千至數萬均可考慮。給老百姓發錢,是主權國家,主權貨幣的主權行為。這在國際上并非沒有先例,新加坡這么干了,美國也經常這么干,今年為了應付次貸危機,美國每個納稅人的退稅就達600美元,每人約合4000多元人民幣。“
賈圖,中國應學歐美向閑置房開戰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807/45087.html
仲大軍:中國外向型經濟遭遇重創-展望我國下半年的經濟形勢
/Article/Class4/200807/45113.html
朱大碌:解放思想好,解放外資糟,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807/45046.html
原則四:不能獨立自主的經濟是海市蜃樓
從寓言故事開始。
寓言故事8:
很久以前的某一天,一伙來自地球以外高度發展的外星人來到地球上的一個小島A,在這個島上建立了基地,雇傭了大批島民,從此,A島上的人們就過上了幸福生活:外星人為他們準備了充足的各類生活用品,還為他們建起了寬敞的房屋等,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一切都很充足。而他們唯一需要做的是每天到外星人基地內為外星人開幾小時機器,其他時間都用來享受自己的生活了。
B島居民聽說以后,非常艷羨,就組織人員上A島學習,發現要學會在B島上自己復制這一切非常困難(外星人無意在B島上復制),但是,B島居民還是開始了自己復制之路。由于那時B島生產力水平非常低,B島居民每天忙碌于生產基本生活必需品,能用來開展此項復制活動的人力資源非常缺乏,因此,B島居民就組織了軍隊,擊敗了C島,每年從C島無償獲得了人們生活所必須的大量物資作為賠款。從此,就能騰出大量人手開始了復制A島之路。從發展教育開始,開礦山,冶煉鋼鐵,生產機器,建立生產線,等等,終于,有一天復制了一個水平較低的A島,此后,又不斷改進,很多年以后,B島居民也過上了類似A島居民的幸福生活。
在抵抗B島侵略失敗很多年以后,C島居民反抗B島成功,在一位領導人率領下,也獨立地開始了復制A島之路。但是,他們沒有侵略搶劫其他地區,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因此,C島居民需要完成的工作較多,生活也比較艱苦。首先要大力發展糧食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增加人力資源,包括大規模修建水庫,改造田地,建立工廠生產化肥,改進作物品種等,同時發展教育,開礦山,冶煉鋼鐵,生產機器,建立生產線等等。雖然C島進展也很快,一段時間以后,已經初具規模和水平了,生活水平也開始改善,但與B島相比,差距似乎越來越大。老百姓不能理解,更不愿意繼續這艱苦生活。終于有一天,一直以來率領C島發展經濟的領導人逝世了,人們就主張改弦易轍。從此以后,C島就走上了引進之路,拋棄了自己發展的初級玩意,一切都從B島引進,這使C島很快生產了豐富的產品,人們的生活水平增加非常快。然而,這一切是有很多條件的。首先對B島的要求有求必應,資源分配必須服從B島安排,質量好的歸B島,還有了所謂共同開放C島資源的名堂;生產什么也必須聽從B島安排,C島居民每天勞碌,除獲得自已所需的生活資料外,還必須為B島居民生產,所生產的1億件衣服也只能換一臺機器。由于地球上還有很多其他島也希望為B島生產,這樣的機會還必須時刻珍惜。如果B島不要C島生產的產品,就意味著C島居民的末日到了。因此,我們就看到,B島的老百姓到了C島就有了很多特殊待遇。對B島在C島居民中發展自已的代理人,到輸送武器武裝分裂C島也只是抗議和裝可憐以求得世界輿論的支持和B島的憐憫。然而,終于有一天,地球上化石燃料沒有了,C島上依賴化石燃料的各種機器無法運轉,更為嚴重的是,依賴化石燃料的化肥產量大幅度降低,糧食生產也隨之大幅度下降,C島居民又陷入了饑餓困苦的生活之中。
對于B島居民來說,他們早有準備,由于人力資源充足,預先發展了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等,多年來,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實現了平滑過度,期間生活水平雖有下降,但影響不大。
至于A島,有一天,外星人走了,A島居民無法玩轉這些機器,他們又回到原始社會去了。
A島故事與歷史上發生的事很相似。二戰時,美軍曾利用太平洋上一個小島中轉,空投了很多物資,其中一些物資被這個小島居民揀到了,二戰結束以后,小島居民還在盼望著天上的神鳥下蛋。
從寓言故事可以看出,獨立自主發展經濟是第一重要的事情。沒有了獨立自主,所謂的經濟發展是海市蜃樓。
主流經濟學家鼓吹引進外資投資、貿易自由化,放棄獨立自主的發展方針,使我國的經濟命脈逐漸被外國勢力控制。然而,從現實來看,這些年來,帝國主義從來沒有忘記顛覆統治中國,奴役世界的工作。這二十年來,發生了無數次遏制中國的事件;也發生了無數次針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侵略和戰爭。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幌子,到處招搖撞騙,事實卻是一個在歷史上消滅了原土地上所有幾千萬原居民,還從非洲掠奪幾千萬人為奴隸的國家;一個國家的軍事開支占世界一半以上,豢養著世界上最多殺人武器的軍隊,還叫囂朝鮮、古巴這樣一個軍事實力連其百分之一都不到,領土還被其占領的小國對其產生威脅;是地球上溫室氣體排放最多以及人均排放最多的國家,卻對影響全球人類命運的溫室效應無動于衷,拒絕作任何承諾。抬高石油價格,一方面打擊中國發展速度,另一方面深知美國所有玉米用來生產酒精,不考慮生產過程中的能量消耗,也只能替代美國汽車燃料總量的12%,解決不了燃料替代問題,卻趁機發展糧食酒精,人為抬高全球糧食價格,控制第三世界國家,攻擊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的糧食生產和安全。幾年來,我們的大豆生產在美國低價傾銷作用下和國內賣國勢力的配合下,生產能力大幅度下降,近來,美國大幅度抬高大豆價格,減少供應,造成我國食品價格大幅度增加,讓我們深切感受到敵對勢力的威脅。
長期以來,國內漢奸精英拼命鼓吹美國的自由人權,目的是讓中國人民忘記這些威脅。然而,美國及其支持者要想證明它對其他國家人民人權、自由和民主方面的真正的關懷,只需要美國同意自由遷徙;同意技術轉移。美國推行美元霸權,用幾種紙就換回了大量商品,通過美元不斷貶值,事實上是在向全球征稅,享受全世界的勞動果實。同意遷移,是讓其他國家人民也享受這種果實。目前美國的技術水平,在全球實施,足以解決發展中國家的饑餓問題,使全球所有第三世界國家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轉移技術,特別是糧食生產相關技術,并不影響美國經濟,只是使美國控制剝削小國的能力下降。事實上,美國從來不無緣無故,而是因為自身的目的,才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少量技術,從來不關心與自己利益無關的國家老百姓的悲慘命運。美國積極推行的全球化,實際上是通過全球分工,讓發展中國家成為打工仔,象中美洲國家海地一樣,只能生產某些下游產品,從而在經濟上無法獨立,難以擺脫被奴役的命運。
指望它領導全球,決定人類未來命運,必將使占全球人口多數的第三世界的老百姓走向死亡。把中國的命運交給它們,中國的最終命運也只有毀滅。在當今世界,中國,也只有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有著輝煌的歷史文化,必須起來,做好準備,領導全球發展中國家,對抗和改變這種命運。
所謂的“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與赫魯曉夫所搞的三和路線一脈相承,赫魯曉夫三和路線要通過和平競爭戰勝敵人,忘記了戰爭;所謂的“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則根本不提斗爭,在投降主義路線上甚至比赫魯曉夫走得更遠,這樣下去,必將使中國走上前蘇聯的崩潰之路。
國家發展經濟的目的是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很多年來,我國經濟變成了以發展GDP為目的,以出口還匯為導向,造成了很多嚴重后果,在GDP和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老百姓收入有不增反降的趨勢,分配差距越來越大,近兩年來,很多老百姓經濟上陷入了困境。胡溫執政以來,重提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回到了經濟發展應有的軌道。如何實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從寓言故事可以看出,首先我們必須發展一種獨立自主的經濟體系,包括增加我國產品的生產能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第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獨立自主,首先要求產品的市場在國內,它是我國人民需要的產品;其次,它的生產技術,包括原料生產技術及儲存、運輸、使用等方面技術掌握在中國人民手里。對影響民生的產品及其相關技術,尤其重要。違反這一點,必然使中國人民遭受損失。我國目前很多政策都偏離違背這一點,這是我國經濟近年來遭受重大困難的主要原因。繼續目前的路線,我國的經濟在幾年內必將遭受比東南亞金融風暴還要嚴重的打擊,陷入困境,嚴重的會發生大面積饑荒。但是,如果我們改弦易轍,我們就能夠戰勝困難。
如何走出當前的困境,且聽下回分解。
關于海地經濟歷史: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00dn5.html
關于美國控制糧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09z57.html
原則五:發展經濟是發展生產力而不是發展GDP
這是網上流傳的關于GDP的寓言故事9:
說兩個經濟學家在公園散步,看到路邊有一坨屎。其中一個經濟學家對另一個說:如果你吃了這坨屎我就給你一百萬。另一個人把屎吃了,拿到了一百萬。然后兩人繼續往前走,又發現一坨屎。剛才吃屎的經濟學家越想越覺得不舒服,于是對另一個說說:如果你吃了這坨屎我就給你一百萬。于是剛才那個叫他吃屎的經濟學家吃了,也拿到了一百萬。之后這個經濟學家越想越覺得不對勁,說:我們倆無緣無故的各吃了一坨屎,真窩囊!另外一個想了想,說:不對,我們吃屎的同時還創造了200萬的GDP!
也許有人說這種活動應該不計入GDP,但是我們國家當前統計的GDP,有大量這種經濟活動。例如,一個美國經濟學家用一個小事例告訴大家我們統計的GDP是什么東西:比方,駕車出行,不幸出了車禍。人受傷要看醫生,要花醫療費,車壞了要修理,要花修理費。修理店,醫院的收入增加了。于是,GDP也跟著增加了。而實際上,卻是人力、物力的消耗。這則寓言故事說明GDP并不反映經濟發展。
發展經濟,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鄧小平搞改革開放的目的,也是最近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闡述的改革開放目的。只不過這些年來,被精英們給忽悠成了GDP。地方政府以發展GDP為主要考核標準,從而帶來了嚴重問題。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通常對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GDP代表了中國境內的產值,但是,它并一定代表其中創造的財富都是中國人的。外國投資的工廠,其產品雖然是中國人創造的,所有權卻不屬于中國人。顯然用GDP是不能代表中國人民財富的積累,從而也不能代表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國內外諸多學者討論了使用GDP代表國家經濟的缺點。
發展生產力,最重要的是建立和改進產品生產系統的能力。發展經濟的目的之一是生產足夠的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產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物質資料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人民對未來卻越來越擔心。人民擔心金融大額會卷走中國人民的財富,人民幣升值擔心,貶值也擔心,擔心石油短缺,擔心糧食短缺,擔心付不起教育費用,擔心付不起住房。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我們的經濟基礎已經不完全是中國人控制了。我們的生產能力不完全是中國人建立的,我們離開了外國人的工廠,我們的經濟就會出現問題,我們的生活水平就會下降。因此,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還要考察我們建設、運行和改善產品生產系統的能力。只有具備建設和運行產品生產系統的能力,我們才能建立獨立自主的經濟系統,經濟發展才能不受外界控制;只有具備改善產品生產系統的能力,才能改進生產系統的效率,從而有更多的閑暇時間享受生活;有更多的時間發展新產品,滿足人們的新需求;有更多時間解決發展過程中的新問題,如石油短缺問題。高生產效率,才能用更少的勞動獲得更多的產品,從而增強國際競爭力,通過外貿交易獲得國內缺少的原料,如石油等。因此,發展生產力,更重要的是建立和改進產品生產系統的能力。
日本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具體體現就是日本的生產產品的效率高。1962年,每一個日本工人大約可以生產鋼鐵 100噸,英國工人為400噸,但到了1974年,日本在鋼鐵方面的生產效率是英國的2到3倍。1976年,在日本滾珠軸承工廠里,一個工人的標準生產量大約是英國主要制造商RHP的工人的2.5倍。
與日本相比,我國的勞動生產率非常低,以汽車行業為例,按每個職工每年生產的汽車數量計算,1990年勞動生產率僅為0.35輛,1998年勞動生產率提高到了0.83輛。從企業個體角度來比較,1996年我國幾個較大的汽車企業人均年產量為3輛左右,而同期日本的11個汽車公司這一指標為39.9輛/人。1998年上汽集團每人年均生產3.67輛,一汽集團為2.57輛,天汽集團為2.67輛。從這些數字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我國汽車業勞動生產率水平與日本的巨大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主流經濟學家鼓吹發展GDP,國家將目標從發展生產力轉向了發展GDP,從而采用了很多錯誤方法,主要包括努力擴大出口,從而增加GDP,導致外貿順差不斷擴大,使我們的財富損失嚴重(/Article/Class4/200806/42694.html);吸引外資投資,增加生產能力,從而增加GDP,但在外資控制的工廠,我們創造的財富不屬于我們,我們事實上引來外資使我們的勞動成為為他人作嫁衣,從而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損害嚴重(/Article/Class4/200807/44901.html);為了吸引外來投資,我們還放棄獨立自主的經濟發展原則,結果使我國的經濟系統受外界制約嚴重,如此下去,我們的核心產業被國外控制越來越嚴重,被敵對勢力引向崩潰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Article/Class4/200807/44874.html);此外,壓低勞動者工資,降低產品成本,促進出口,卻抑制了內需,使外貿順差不斷擴大,財富損失不斷加大,嚴重妨害了我國的經濟發展(/Article/Class4/200807/45131.html)。在主流經濟學家的推動下,還不顧一切將教育、醫療和住房推向市場,使中國人民重新背上了三座大山。這一切,淘空了中國人民多年來積累的財富,使中國經濟走向了困境。
綜上所述,我們再也不能將發展目標訂在GDP上,必須將發展經濟的目的轉到發展生產力上。發展經濟,不僅包括產品生產量的擴大,更重要的是提高建立和改進產品生產系統的能力。
原則六:財富是勞動者創造的,失業是資源的最大浪費
在寓言故事2中,我們論證了一切財富都是勞動者創造的,與資本無關。這里我們進一步分析失業效應。還是從寓言故事開始。
寓言故事10:從前有一個小島,島上只有一大家人,他們自己組織勞動,分享自己的產品,后來,他們獲得了別人贈送的機器,采用機器生產,只需要一半人就能生產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產品了,另外一半人就不需要從事以前的工作了。我們是讓這一半人失業,還是另作安排。對于一個小島來說,還是有很多事情的,比如,如果這個小島是太平洋上的島,則會擔心地球溫室效應帶來海平面增高,淹沒小島。作為小島的主人,應該安排人員采取對策。例如,安排人員在島上沿海岸線筑堤。
寓言故事中小島得到了機器,提高了生產效率,從而有富余人員需要安排。如果將我們國家比作這個小島,同樣由于技術進步,使生產效率提高,多出人員。而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例如,我們的水污染治理工作,我們的替代能源開發工作,我們的城市基礎建設,我們的國土整治工作,這些都需要安排人員去做。人們經常擔心的是我們國家是否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或者說資金。然而,我們分析,對國家來說,重要的是物資,而不是資金,我們進行水污染治理,需要生產資料建設設施,我們進行技術開發,需要設備材料。這一切追本溯源,都是由不同原料在人民的勞動下產生的,最終是原材料用量需要增加,如果我們需要的原材料來自國外,我們就需要安排人員去生產國外有需求的產品,以換回我們需要的原材料。如果原材料來自國內,我們就增加原材料生產力度。如果我們安排得當,失業人員應該很少。總之,我們的發展,取決于我們是否組織好人力資源,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從而騰出人手去完成我們還未完成的基礎建設工作,去加快技術開發工作。正如我們在寓言故事2中所論證的,我們的一切財富都是人民創造的,這也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本結論。我們要發展,必須充分發揮我們的人員的作用。如果我們的失業率較高,勢必會影響我們的發展速度。政府的主要職責就在于組織好所有人員,降低失業率。主流經濟學家長期以來,將西方經濟理論引入中國,鼓吹夸大資本的作用,抹殺勞動者的作用,一些人還暗示失業人員是負擔,通過混淆黑白,謀取私利。這嚴重危害了中國的經濟發展。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我們一方面需要安排一部分人去生產我們目前生活所必須的商品和服務,當我們的生產效率提高,這部分人員數量必然下降。發達國家創造了一個詞匯,叫創造需求,歷史上演繹了很多故事,這樣又安排了一部分人的工作,生產一些新產品。然而,在很多發達國家,就業人員最多的是從事教育,科研人員,從事教育的人員主要作用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從事科研的人員也不直接從事商品的生產和針對個人的服務,而是從事技術開發或相關工作,主要作用是發展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
我們國家在很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高失業率現象的存在,是政府管理工作水平低下的表示。在計劃經濟時代,可以根據需要安排失業人員工作。在商品經濟時代,單純依靠市場,是不可能實現正確的工作分配的。政府必須介入。西方國家政府主導的工作越來越多,例如美國在軍事上的投入,不是市場作用的結果,而是美國政府計劃的結果。在我們國家,由于普通百姓收入過低,產品無法銷售,導致商品消費市場萎縮,企業生產無法實現,人民生活改善和提高也就成了空談。這是失業率較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人力資源是一種資源,如果國家不利用,讓人員失業,就是國家資源的浪費,而且還會產生很多問題:由于失業,必然導致收入下降,收入下降,必然導致社會消費下降,從而導致生產下降。大量失業人員長期存在,還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將毛澤東時代歸結為老百姓懶惰,然后聲稱維持一定的失業率,會提高生產效率,是一種誤導。毛澤東時代生產力水平低,還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毛澤東時代所完成的工作量是中國幾千年所未能完成的。大規模水利建設,大規模糧田建設,這一切都是在工業批量化生產未完成,機械化生產量還較小情況下,主要依靠人力完成的。使得我國能夠養活的人數增加了一倍,也打下了后毛澤東時代糧食增產的基礎。我們通過實物分析,論證毛澤東時代經濟發展比當時日本快(附錄1)。當然人口增長是有限度的,與一國自然資源擁有量相關,如果人口過多,超過了生活資料生產能力,則會出現饑荒和失去獨立自主(日本必須依附大國,糧食供應是一個重要原因,對日本來說,中國無法替代美國,因為中國無足夠的余糧供應日本)。
盡可能多地安排人員從事技術開發方面工作,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才是發展生產力,從而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在生活資料生產得到保障,供應充足的條件下,沒有什么可擔心的。日本就是一個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但是通過發展技術,經濟卻處于世界前列。
原則七:促進技術進步是發展經濟最重要的工作
想象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人口保持穩定,如果技術水平也保持穩定,也沒有發現新資源,每個人的產出必然保持穩定,從而總產出也保持穩定,也就是說在人口和技術穩定情況下,經濟不可能增長。我們前面分析過,外來投資有害經濟發展。因此,在人口穩定的情況下,國家經濟增長最主要的根源在于如何組織人力,促進技術進步,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出,實現經濟增長和發展。從技術進步角度看,發展中國家,可以較快增長。因為發展中的落后國家可以節省很多研究技術的投入,只要集中訓練人員,讓這些人盡可能學到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技術,那就可以有一個非常快的增長。當然學也有很多難題,發達國家是不會讓你學習他們的最好技術,因為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技術。但是,在發達國家,有很多技術己經公開,如專利技術,在專利保護期滿以后,就可以免費使用,也有一些專利技術,雖然在美國的保護期沒有滿,但是在中國沒有申請專利保護,我們也可以免費使用。通過學習先進技術,我們在技術上有較快的進步,帶動經濟較快的增長。等到這些公開技術利用得差不多了,你還可以購買一些技術,等到跟發達國家技術水平相差不多的時候,一方面最好的技術發達國家是要保密的,絕對不賣給你。另一方面是發達國家已經沒有多少可以學習的技術了。這時我們必須發展自己的技術。主流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以發展GDP為目的,鼓吹比較優勢和貿易自由化戰略,忽視發展自己的技術,實質上是讓中國人民永遠處于國際經濟的底層,老老實實打工。
如何發展自己的技術,重要的是我們要建立一個良好的促進機制。毛澤東時代和現代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目前intel公司的計算機性能每18個月提高一倍,這是非常驚人的技術進步速度。在毛澤東時代,我們科技進步速度也是驚人的,中國從原子彈到氫彈研制成功,僅用了兩年多時間,比西方快得多。直到現在很多西方人還很懷疑,中國的核彈技術是否來自了西方。證明當時我國科技進步速度是非常快的。但那時科技人員稀缺,難以應用到民用方面,普通老百姓感受不到。筆者碩士畢業后,1992年曾在家鄉最大的工廠短期工作過一段時間,其技術人員匱乏現象非常嚴重,廠里僅有一個從事技術的大學畢業生很快離開了,工廠里另一個能夠獨立從事產品檢驗的中專生(經過培訓)也很快走了。那已經是1992年了。但是,當時國家重點發展領域進步是非常顯著的。如育種方面,其成果惠及全人類。現在還有一些企業和單位延續毛澤東時代方法,例如河南南街村,深圳華為公司還保留非常多的毛澤東時代管理方式,包括鞍鋼憲法。
西方社會主要通過專利制度和專利保護,使技術研發成果得到利用所帶來的效益被企業壟斷,從而使企業積極進行技術開發,這一政策促進了技術進步。我國現在實現市場經濟,也建立了相應的制度,但是專利保護做得很差,使得企業搞新產品開發,技術革新,死得更快。因為市場仿冒非常嚴重,地方政府為了地方利益,對仿冒活動打擊不力,往往造成企業研發投入難以收回,更不用說獲取壟斷利潤。如何保護企業在技術開發方面的投入,確保企業通過技術進步獲得效益,從而保護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的積極性,是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此外,我國在專利方面,還存在很多其他問題,需要另行討論。目前我國的科研,主要以科研院所和學校為主,這種科研活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間接的,象是在岸上學游泳,在做籃球練習,而不是在賽場比賽,在練習打靶,與戰場上的實戰差距很大,這與毛澤東時代的技術開發活動形成鮮明對比。近幾年來,國家非常重視這個問題,提倡產學研結合,但實際效果較差。
如何發展一套好的機制,推進我國的技術進步,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仍然是一個急待解決的關鍵問題。通過借鑒毛澤東時代做法和國外專利制度,也許我們能夠找到一條更好的道路。深圳華為公司所從事的通信領域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他企業不易仿冒,企業內部管理借鑒毛澤東時代方法,可以說是一個較好的成功例子。目前華為公司已進入到與國外公司相互競爭的技術水平了。
如何推進企業的技術進步,是關系到我國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問題,期待我國的有識之士能夠多加討論,為推進我國企業的科技進步獻計獻策。
此外,我們在技術研發方面存在很多錯誤認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關于技術開發難度
改革開放以來,國人走出國門,發現西方發展水平比我們高出很多,許多人就拜倒在西方人腳下,一切都認為西方的好,就差認為西方的月亮也比中國圓了。在技術方面更是如此。毛澤東時代長期發展工業基礎,在改善人民生活的輕工業方面才開始起步。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消費品與國外相差較大。加深了我國技術落后的印象,再加上主流媒體刻意否認毛澤東時代的成就,夸大技術開發難度,造成長期以來人們頭腦中技術開發難度大的印象。毛澤東時代的技術積累也被放棄,從全力引進技術到引進外資,使我們國家的經濟走上了依附發展的路線,拉美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在這樣下去,我國只能成為西方經濟體系中底層,經濟再也無法發展。人民生活質量再也無法提高。
在技術上,中華民族歷史上長期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建國以來,我們的技術突飛猛進,發展了兩彈一星,飛機上天,雜交水稻、人工胰島素合成處于世界前列。改革開放以來,連國產小汽車也發展不起來,難度小汽車比飛機上天,人類太空旅行還困難?長期以來,我國人民,特別是政府人員錯誤的指導思想才是真正原因。以筆者曾經從事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為例,主要技術是利用微生物氧化城市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由于微生物活性受污染物性質影響,性能變化很大,技術上通常需要保險系數達到20-100以上,相當于處理系統體積比理論上體積要大20-100倍以上,相應投資也同比例增長。通常國外多選用較大保險系數,國內為減小投資,多選用較小保險系數,實際建造時,我國大多選用國外所謂先進技術,認為外國先進技術比較可靠。然而,美國環保局曾調查美國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率僅在70%。西方國家發展的很多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第一個大規模的工廠通常都是在中國投產的,包括一些不適宜建大規模廠的技術,中國成了這些技術的大試試驗廠。
現代科學的基本原理已經很清楚了,人們在技術發展過程中,所使用的基本理論已很好建立起來,人們也許還需要應用現有的基礎理論建立模型,以全面反映研究對象的性質,從而指導技術發展,但是,過去那種瞎子摸象的情況再也不存在了,技術發展,很多情況下,需要我們不斷實踐。即使是引進技術,我們也需要不斷實踐,以改進技術,否則,我們還會很快落后。借口技術上與國外相差較大,就停止發展自己的技術。這種方式只會使我們徹底落后。發展自己的技術,一時落后并不要緊,日本人戰后開發小汽車時,第一次試車沒跑多遠,發動機就脫落。技術是在實踐中不斷進步的。一些人認為采用自己的技術生產成本較高,市場沒有競爭力。然而,西方國家的成本也是通過不斷發展來降低的。我國的火箭發生數量不及歐美日,但可靠性高,發射成本是世界上最低的,為什么就認為我們在汽車等其他方面就做不到?
關于技術研發投入
產品開發,需要經歷原理實驗、小試、中試和生產規模實驗,很多人感覺科研經費數量很大,我國經濟上有困難。事實是,科研實際消耗的物資材料是很少的,需要使用各種儀器設備,這些儀器設備往往生產復雜,批量很小。從貨幣價值來看,價值很大,實際是消耗了很多人力,消耗的物質資料很少,不像工業化生產,原料消耗非常大。對國家來說,重要的是實物,而不是空虛的資金,而實物也是由人創造的,最終來源還是人力。科研更多的是支付給科研人員的工資。它們在我國今天勞動者收入持續多年停滯的情況下,實際上起到了增加消費支出的作用,今后,即使增加勞動者收入,這種開支仍然是必要的,因為它直接提高了生產效率。因此,在生活資料供應充足的條件下,剩余人員應不遺余力用于生產力發展,進行科研活動就是一種直接的發展生產力活動。近年來,我國高度教育大發展,大批畢業生畢業即失業,人力資源豐富,另一方面大量工作需要人做,卻沒有人做。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專利保護不力,企業無法從技術研發中獲得利潤,因而不愿在技術方面投入。國家應破除技術研發投入大的觀念,制定政策,使企業能夠從技術研發中獲利,從而促進企業發展技術的積極性。
參考:
馬曉芳,華為業績勻速上升 成為全球第五大通信設備商http://it.sohu.com/20080710/n258060084.shtml
八、中國應如何應對當前危機
本文是從實物生產和消費來分析國家經濟發展的。讀者可以將國家模擬簡化為只有一家人生活的獨立小島,不需要貨幣,分析如何發展小島經濟,來理解我們得到的發展國家經濟的重大原則,主要包括:
1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促進外貿順差,是奉送我們的財富,有害經濟發展;
2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沒有資金缺乏問題,引進外來投資有害經濟發展;
3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消費是發展國家經濟的必要條件;壓低居民收入有害經濟發展和資本家利益;國家發展經濟,應以可持續的國民收入為評價標準。
4 獨立自主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一切都是海市蜃樓。
5發展經濟,不能以發展GDP為目標,只能通過技術進步來實現,其關鍵是建立良好的促進機制;
6財富是勞動者創造的,人力資源是發展經濟最寶貴資源,失業是導致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7基本生活資料生產是基礎,要時刻保證其安全。
根據以上原則,我們就能理解本文所提出的對策,以應對目前我國遭遇的問題。在基本生活資料生產得到保障的情況下,這些對策將能確保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不受大的影響,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響,雖然GDP會大幅度下降,由于多年來我國經濟偏離了正確軌道,這是回到正常軌道必須付出的代價:
1 應對金融大鱷炒作
(1)股市,我們認為股市用于籌集資金進行投資的作用,實質上減少了消費,不利經濟發展。也許在調節投資方向上有一定作用。應大幅度提高股市交易稅率,減少和抑制投機活動。
(2)匯市,建議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促進內銷,抬高內銷物價,從而減少出口,使貨幣貶值,從而降低多年來積累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取消各種促進出口的措施,改為增加出口稅;取消和降低各種外幣存款利率。停止引進外資,還清外債,選擇適當時機使用現有外匯,逐步減少外匯儲備。將外資企業逐步收歸國有。
(3)期貨:本身是不需要的,雖然長期合約是需要的,市場信息是需要的,應重新設計,使其沒有賭博功能。
(4)樓市:商品時代,抬高商品價格是發展商品的最佳手段,近年來,住房價格一路高升,使住房建筑面積大幅度增加,已經超過人均24平米,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國內居民收入低,導致空房率,更多購房者并不使用,而是作為一種投機行為。應制定政策限制打擊炒房活動,例如在貸款方面,禁止家庭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制定稅收政策,家庭第二套住房加重收稅等。學習新加坡,對房地產轉讓征收100%的資本利得稅。
總的說來,一切金融活動,本身目的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現在我國國家的金融活動,很多成了賭博場所,成了國外金融大鱷吞噬我國財富的場所,國家應充分利用政權的威力,不要被各種蠱惑人心的理論迷惑,制定應對政策打擊炒作。由于外資進來之后需要匯出利潤等必須到指定銀行換匯,換匯審批和換匯價格完全掌握在我們手里,扼住外資出逃喉嚨。這些金融資金目的是偷襲中國財富,搞亂中國金融市場,阻礙我們的經濟發展,所以,我們應采取各種措施控制,由于外來投資有害經濟發展,我們也不要擔心他們因此而停止投資。賣國精英拼命鼓吹市場萬能,目的是讓中國人民放棄使用政權,放棄使用維護自己利益和財富的權利,好讓金融大鱷在中國橫行,席卷中國財富(參見附件3)。
2 應對西方金融危機對我國影響
西方發生金融危機,一個突出問題是,西方公司會抽逃在我國的資金,從而使國內外資企業經營困難。這是一個極好機會,使我們能夠收回這些企業經營權。國家應限制外資企業停產,對停產企業,有理由進行破產拍賣,從而收購。其負面效應是,這些企業停產,對我國生活資料生產的影響,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資料生產的影響,電力,燃料生產的影響。國家應掌握相關情況,制定應對策略。至于出口受阻,則對我國減少出口是個幫助。由于大量外匯儲備,我們需要多年消化,減少出口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國內出口企業應轉向國內市場,國家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市場消費能力。將出口為導向的經濟轉變成以內需為主的經濟,本身就需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趁此機會,進行轉換,是最佳時機。
3 應對當前通貨膨脹和石油漲價
當前通貨膨脹的兩大主要原因是貿易順差和石油漲價。我國積累的貿易順差1.6萬億美元,相當于我們將價值1.6萬億財富送給了美國人,美國人給我們印著1.6萬億美元字樣的一堆紙,但是我們的銀行向拿著這些紙的資本家兌換了等價的人民幣,這筆錢有11萬億元之多。它并沒有對應的財富在國內市場,相當于多印了這樣一筆大錢。我們全國老百姓一年的收入,也不到十萬億,對比可知,這是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因此,降低通貨膨脹的主要措施,就在于降低順差,要鼓勵我們國家的企業購買技術;要制定政策,合法地趕走外資企業,從而讓它們帶走美元,將人民幣還回銀行,退出流通。
石油價格高漲,是另外一個主要原因。2007年初,石油價格不到60美元/桶,現在高于120美元,我國石油消耗量約4億噸,相當于支出增加2000億美元。石油是工業的命脈,它使大部分工業產品生產成本上升,包括農業生產資料。因此,為抵消其影響,房地產發展速度應大幅降低,與其相關的能源、鋼鐵、水泥等行業下降,降低能耗。我們分析房地產業已成為無效勞動,國家不應投入過多人力物力發展房地產。國內石油提價,降低個人交通方面的石油消費。提高糧食價格以抵消石油漲價對糧食生產的作用。
4 糧食安全保障
在大豆生產方面,前幾年,美國通過補貼向我國傾銷,使國內種植面積銳減,產量大幅度下降,今年,國產大豆僅能滿足國內需求的一小半,而美國大幅度提高大豆價格,減少供應,使我們毫無選擇,只能在大豆消費方面大幅度增加支出。大豆漲價和供應減少可能是我國近來食品漲價的重要原因。如果我們的糧食生產也發生類似的事情,我們國家的命運就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因此,國家應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應大幅度提高糧價同時大幅度提高糧食種植補貼,防止農業生產資料上漲帶來的糧食生產下降,確保糧食安全。通過關稅等控制進口糧食沖擊國內糧食生產。只要維護了糧食生產,中國就能保證社會穩定。其他資源,如石油,雖自給率較低,但需求有一定調整空間。
九、如何發展我國經濟
最后,我們根據以上分析對如何發展我國的經濟做一個總結,主要包括十一個方面:
第一:此時此刻,我國當前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是很多企業已經落入外商手里,必須當機立斷,采取措施,全部收歸國有,這是實現獨立自主發展的唯一途徑,否則任何努力都是無意義的。
第二:轉變出口導向的生產體系,減少出口,由于目前外匯過剩,應在相當長時間內減小進口。今后的出口應與進口相平衡,外匯順差應控制到合理水平。出口應向高利潤產品靠攏。進口應為緊缺的原材料。
第三:制定不斷提高勞動者收入的政策,使生產力進步帶來的新增財富應與勞動者收入增加部分相平衡。能否大幅度提高民工工資,是胡溫新政的試金石,可以測試出是停留在口頭,還是真正實行。
第四:制定良好的機制,如加強專利保護,促進我國技術進步,采用高折舊政策,促進企業更新設備,推動企業的技術發展。
第五:政府應通過中央銀行逐年增加貨幣發行量,貸給公司投資,解決所謂資金短缺問題。基礎建設方面,政府應直接投入貨幣進行建設。
第六:通過控制商品積壓率,來控制好不同領域的發展平衡。一個長期處于高積壓率的商品,其生產出來的產品實現不了銷售,從而對人們生活沒有貢獻,應降低該領域的貸款,從而減少產品生產,減少人力投入。
第七:降低失業率,失業率上升時,應通過加大貸款力度,提高工人工資,增加基礎建設等方面,降低失業率。
第八:應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資源短缺時代,我們應盡快轉向可再生資源,包括相關技術開發,應逐步較大幅度提高資源稅和資源產品物價,推動人們節約資源。我國的資源物價長期處于很低水平,這是我國資源浪費和大量資源出口的主要原因。
第九:建立社會保障系統,在吃飯、醫療、教育乃至住房方面實現社會保障。國家在糧食生產、在醫療教育和住房方面有足夠的資源,只有保障這些基本生活要素,才能實現社會和諧,才能穩定社會,從而保障經濟發展。
第十:采取金融對策,消除金融領域廣泛存在的賭博經濟,從而徹底堵住國外金融大鱷通過炒作席卷我國的財富。
第十一:強烈呼吁進行政治改革,通過改革回到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資本家服務的軌道上來。一切危害我國經濟發展基礎的政策和協議均應取消,包括WTO。
作者后記:本文作者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經濟方面只能算業余愛好。為從根本上揭穿漢奸精英們的賣國謬論,探討我國經濟發展之路,撰寫此文,以拋磚引玉。如果您認為論證正確,請宣傳;如果您認為論證有問題,請指教,email:[email protected], 歡迎大家原文轉貼。本文部分已貼在烏有之鄉。
參考:
《中國:奇跡的黃昏》
愚蠢小豬:刷 盤 子 讀 書
陳經《中國的官辦經濟》
http://blog.sina.com.cn/zhl001
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黎陽
http://www.wyzxsx.com/xuezhe/zuodapei/
胡鞍鋼 中國發展前景,浙江人民出版社
附錄1、毛澤東時代發展速度與日本比較
有關毛澤東時代,我們的發展速度是否很快,雖然有很多論述。但國人對我們在高速發展后,仍然與日本差距加大,感到迷惑不解,我們分析了原因。但有一些人從國民經濟產值增長速度比日本低,提出了懷疑。采用貨幣產值分析,由于與產品定價相關。日本很多產品價格遠遠高于中國,而且在當時那個時期內漲價嚴重,而毛澤東時代物價非常穩定,很多活動沒有計入經濟活動中,很多產品價格還大幅度下降,因而通過產值分析,無法反映兩國經濟增長情況。本文主要通過實物增長率來進行分析。這里選取了四個指標,主要包括發電量、鋼、硫酸和電話機數量。還有很多其他指標,由于日本增長已近飽和,增長率很低,沒有比較的意義。例如,交通方面,鐵路和公里里程,日本變化很小,汽車生產,主要是針對出口的小汽車。日本的一次能源主要來自進口。日本農業上化肥使用量的增長率較低,機械設備增長率也較低等。這里選取的發電量與工業活動密切相關,鋼是工業基礎,硫酸是化工工業基礎,電話是通信發展的象征。無論是從1950年還是從1955年進行比較,從比較結果可以看出,除電話機增長率中國稍低,鋼產量增長率相近,其余兩項均是中國增長率較高。考慮到日本當時,從西方大量引進技術,進口石油價格非常低。而中國當時受西方封鎖,主要使用品質較低的能源煤炭,國防開支比重大等因素,特別是文革時期,為了打破美蘇兩霸的封鎖,實行三線建設,預防戰爭,降低了效率。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發展速度至少不低于日本。
年度 |
發電量(億kwh) |
鋼產量 (萬噸) | ||||
|
日本 |
中國 |
日本/中國 |
日本 |
中國 |
日本/中國 |
1950 |
463.00 |
45.70 |
10.13 |
484.00 |
59.58 |
8.12 |
1951 |
479.00 |
59.21 |
8.09 |
650.00 |
85.96 |
7.56 |
1952 |
520.00 |
72.23 |
7.20 |
699.00 |
128.49 |
5.44 |
1953 |
575.00 |
85.35 |
6.74 |
766.00 |
165.46 |
4.63 |
1954 |
600.00 |
106.51 |
5.63 |
775.00 |
207.10 |
3.74 |
1955 |
652.00 |
121.00 |
5.39 |
941.00 |
257.70 |
3.65 |
1956 |
736.00 |
155.46 |
4.73 |
1111.00 |
411.40 |
2.70 |
1957 |
813.00 |
184.33 |
4.41 |
1258.00 |
499.00 |
2.52 |
1958 |
854.00 |
261.93 |
3.26 |
1212.00 |
800.00 |
1.52 |
1959 |
991.00 |
397.43 |
2.49 |
1663.00 |
1246.00 |
1.33 |
1960 |
1155.00 |
554.17 |
2.08 |
2214.00 |
1672.00 |
1.32 |
1961 |
1320.00 |
434.40 |
3.04 |
2827.00 |
831.00 |
3.40 |
1962 |
1404.00 |
444.82 |
3.16 |
2755.00 |
633.00 |
4.35 |
1963 |
1602.00 |
452.36 |
3.54 |
1994.00 |
725.00 |
2.75 |
1964 |
1796.00 |
515.95 |
3.48 |
2378.00 |
917.00 |
2.59 |
1965 |
1921.00 |
659.41 |
2.91 |
2750.00 |
1176.00 |
2.34 |
1966 |
2153.00 |
758.51 |
2.84 |
3202.00 |
1461.00 |
2.19 |
1967 |
2449.00 |
711.00 |
3.44 |
4010.00 |
973.00 |
4.12 |
1968 |
2733.00 |
664.00 |
4.12 |
4640.00 |
891.40 |
5.21 |
1969 |
3136.00 |
870.00 |
3.60 |
5815.00 |
1288.30 |
4.51 |
1970 |
3595.00 |
1130.00 |
3.18 |
6805.00 |
1753.10 |
3.88 |
1971 |
3856.00 |
1264.00 |
3.05 |
7225.00 |
2016.00 |
3.58 |
1972 |
4285.00 |
1402.00 |
3.06 |
7406.00 |
2230.00 |
3.32 |
1973 |
4703.00 |
1524.00 |
3.09 |
9001.00 |
2386.70 |
3.77 |
1974 |
4590.00 |
1550.00 |
2.96 |
9044.00 |
2003.00 |
4.52 |
1975 |
4758.00 |
1931.00 |
2.46 |
8688.00 |
2345.00 |
3.70 |
1976 |
5118.00 |
1924.00 |
2.66 |
8657.00 |
1937.00 |
4.47 |
1977 |
5326.00 |
2111.00 |
2.52 |
10241.00 |
2211.00 |
4.63 |
1978 |
5640.00 |
2547.00 |
2.21 |
10211.00 |
3112.00 |
3.28 |
年度 |
電話機數 (萬臺) |
硫酸(萬噸) | ||||
|
日本 |
中國 |
日本/中國 |
日本 |
中國 |
日本/中國 |
1950 |
174.00 |
12.70 |
13.70 |
18.00 |
6.90 |
2.61 |
1951 |
197.00 |
16.70 |
11.80 |
41.00 |
14.90 |
2.75 |
1952 |
225.00 |
33.00 |
6.82 |
46.00 |
19.00 |
2.42 |
1953 |
252.00 |
34.00 |
7.41 |
53.00 |
26.00 |
2.04 |
1954 |
282.00 |
36.00 |
7.83 |
60.00 |
34.40 |
1.74 |
1955 |
312.00 |
38.90 |
8.02 |
65.00 |
37.50 |
1.73 |
1956 |
349.00 |
47.40 |
7.36 |
79.00 |
51.70 |
1.53 |
1957 |
389.00 |
63.40 |
6.14 |
87.00 |
63.20 |
1.38 |
1958 |
434.00 |
79.40 |
5.47 |
93.00 |
74.40 |
1.25 |
1959 |
487.00 |
97.60 |
4.99 |
113.00 |
106.10 |
1.07 |
1960 |
553.00 |
116.40 |
4.75 |
125.00 |
133.00 |
0.94 |
1961 |
635.00 |
116.20 |
5.46 |
232.00 |
90.40 |
2.57 |
1962 |
736.00 |
130.40 |
5.64 |
254.00 |
96.80 |
2.62 |
1963 |
843.00 |
107.90 |
7.81 |
278.00 |
130.60 |
2.13 |
1964 |
971.00 |
114.00 |
8.52 |
308.00 |
170.40 |
1.81 |
1965 |
1118.00 |
145.70 |
7.67 |
324.00 |
234.00 |
1.38 |
1966 |
1295.00 |
128.10 |
10.11 |
345.00 |
290.90 |
1.19 |
1967 |
1505.00 |
128.30 |
11.73 |
373.00 |
198.30 |
1.88 |
1968 |
1733.00 |
125.10 |
13.85 |
444.00 |
141.50 |
3.14 |
1969 |
1990.00 |
125.30 |
15.88 |
489.00 |
234.30 |
2.09 |
1970 |
2301.00 |
147.40 |
15.61 |
543.00 |
291.40 |
1.86 |
1971 |
2669.00 |
136.30 |
19.58 |
588.00 |
357.98 |
1.64 |
1972 |
3105.00 |
142.80 |
21.74 |
572.00 |
400.50 |
1.43 |
1973 |
3527.00 |
152.40 |
23.14 |
605.00 |
468.10 |
1.29 |
1974 |
3941.00 |
164.80 |
23.91 |
650.00 |
442.70 |
1.47 |
1975 |
7323.00 |
209.70 |
34.92 |
600.00 |
484.70 |
1.24 |
1976 |
4631.00 |
200.80 |
23.06 |
610.00 |
450.80 |
1.35 |
1977 |
4685.00 |
212.20 |
22.08 |
639.00 |
537.50 |
1.19 |
1978 |
5107.00 |
301.40 |
16.94 |
644.00 |
661.00 |
0.97 |
《戰后日本經濟社會統計》
附錄2、毛澤東時代生活水平與日本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毛澤東時代經濟發展速度快,是國內外公認的,我們也通過實物增長率進行論證。但是,到改革開放前,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似乎與日本差距加大,這是人們感到困惑的地方。下面是日本一橋大學教授南亮進所著《中國的經濟發展——與日本的比較》一書(經濟管理出版社,1991年,北京)列出的中國在1987年左右達到的人均指標及對應日本達到該指標的年度。除第一項和最后兩項指標是我根據該書估算得到的,其他數據均直接來自該書。
年度主要指標 |
中國1986-1988 |
日本達到該指標的年度 |
人均一次能源 (kg標油) |
494 |
<1920 |
人均電力消耗量 (kwh) |
422 |
1940-1941 |
人均生鐵產量 (kg) |
52 |
1940-41 |
人均粗鋼產量 (kg) |
54 |
1930-35 |
第一產業GDP比率 (%) |
31 |
1905-10 |
第一產業占就業總數比率 (%) |
60 |
1905-1910 |
重化工占制造業總產值比率 (%) |
60 |
1940-45 |
初級產品占出口額比率 (%) |
30 |
1890-95 |
恩格爾系數 (%) |
52 |
1930-35 |
每一千平方公里鐵路營業長度 (公里) |
5.5 |
1885-90 |
每十萬人鐵路營業長度 (公里) |
4.8 |
1895-90 |
每千人電話(臺數) |
7 |
1920-25 |
男子文盲率(%) |
15.8 |
1905-10 |
小學就學率(%) |
97 |
1905-10 |
中學就學率 (%) |
42 |
1915-20 |
高度教育就學率 (%) |
1.7 |
1920-25 |
化肥使用量 (kg/ha) (1978) |
58.9 |
<1920 |
農業機械 (馬力/ha) (1978) |
1.06 |
<1920 |
根據此表,該書作者認為中國經濟到1988年,仍然同戰后日本經濟的發展階段有極大的差異,中國應該學習日本戰前的經驗。該書作者總結,中國1986-1988年的經濟,在宏觀經濟水平和經濟結構方面,相當于日本1900年,落后日本80年左右;在制造業方面,相當于日本1930年代后期,落后日本40-50年;在基礎設施方面,相當于1900年左右日本,落后日本70-100年;人口資源方面,落后日本60-80年。該書作者還告誡國人,經濟發展是長期過程,需要時間去積累。我們可以看到,由于建國初經濟水平極低,雖然經過快速發展,在毛澤東時代,經濟水平與當時日本的差距有所減小,但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因此,當時的生活水平要達到日本同時期水平,是不可能的。即使到今天,改革開放又過了三十年,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與三十年前日本有很大差距。
參考:
湘南子,最具說服力的表格,1953-1981中國經濟增長全球第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90afb9010003ui.html
南亮進(日)著,景文學等譯, 中國的經濟發展——與日本的比較, 經濟管理出版社,1991年,北京,第299頁。
黎陽:如何看毛澤東時代——謹以此文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14周年
/Article/Class16/200712/29412.html
龔忠武講座:毛澤東核心地位的確立與中國的崛起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9554
附錄3、漢奸精英又在忽悠中國人:評茅于軾《必須保衛市場》兼答郎咸平如何應對中美金融戰爭
一年來,國人時刻擔心, 美國的金融大鱷在中國金融市場進攻中國成功。地球人都知道,美國有美元印鈔權,在國際市場,美國的金融大鱷呼風喚雨,利用所謂市場忽悠世界人民,不管是自己的盟友日本,英國,還是曾經的對手俄羅斯,還是其他第三世界窮國,均被其搶劫一空。地球人都知道,美國利用自己取之不盡的美元做后盾,在所謂的金融市場上是戰無不勝的。
地球人都知道,美國人豢養的中國精英極力向國人推銷所謂的市場萬能,能實現資源最佳配置,能實現經濟發展。可是它們的主子卻并不相信這一點。不久之前,美國花費了三千億美金干預拯救美國股市,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美國歷史上的自由市場曾經產生了1929年經濟危機,一方面牛奶等食品大量倒入大海,一方面大批老百姓餓著肚子,這些精英難道一點都不知道。
漢奸精英們鼓吹的必須保衛市場,其實質就是要中國人民遵從西方的自由市場的原則,聽任西方金融大鱷在中國金融市場席卷中國財富。
如何應對這一點。很簡單,在中國的土地上,政權還掌握在中國人民手里,中國人民任何時刻都可以修改規則,進入中國的貨幣資金,進來了,什么時候出去,能否增值出去,由中國人民決定,決不允許金融大鱷隨意拿走中國人民的財富,想走就走,想來就來。
剛解放時,在上海,那時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還一窮二白,都能狠狠打擊那時上海灘的金融販子,今天,國力經過近六十年的積累,對付這些金融販子,就沒有辦法了?
也許漢奸精英們要說了,中國這樣做,會妨礙引進外資。但是,中國需要外資嗎?中國缺資金嗎?這是西方經濟學及其走狗徹頭徹尾的欺騙,這些外資對中國人民百害而無一利,詳細分析參見我的文章:
中國應如何發展經濟0―如何評價中國的外匯儲備
/Article/Class4/200806/42694.html
中國應如何發展經濟2――中國缺資金嗎?
[InstallDir_ChannelDir]Class4/200807/44901.html
漢奸精英們,你們為了個人的私利,正在誤導中國人民,誤導你們的子孫后代,走向毀滅的邊緣。你們悔改吧,否則中華民族會將你們載入歷史史冊,讓你們遺臭萬年的。
茅原文:http://blog.people.com.cn/blog/template/blog_template.html?site_id=51769&log_id=121578323987562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