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救市”:重大危機的前兆
侯寧
和中國股市、樓市一樣,美國政府又在嚷嚷“救市”了,而且這一次,布什還希望中國政府和它一起拯救“兩房危機”!——聽著像是住著“兩房姨太太”的“后宮”(白宮)起火了,而“兩房”卻都是投了巨資在其上的中國的“情人”!所以利益相關,“后宮”的主人眨眨眼說,中國,你也得救!
又要救市了,“救市”真好!在有些中國股市投資者看來,美國政府真的是勇于“救市”的政府,這個政府實在太可愛了,因為它早在今年三月初便開始了諸如斥資2000億美元、降息75個基點等等的“救市”措施,遠比前兩天還在靠報社的“筆桿子”、“嘴皮子”維穩的中國監管層可愛;更何況,這次人家又出手了,準備“救市”的錢備得更多,還“邀請”外匯儲備多多的中國再買些美國“兩房”的次級債。如此,美國政府豈不是很關心“兩房疾苦”即“人民疾苦”么?
然而,就像不少國內投資者想當然地以為羅杰斯買了A股一樣,許多人聽到“救市”二字便以為美國政府在拯救美國股市,可實際上,羅杰斯買的是更便宜的“中國股票”,而美國首先出手拯救的,也一直是它的次級抵押貸款主戰場——房市,包括這一次號稱要斥資上萬億的救市行動。
只不過,在所謂美國次貸危機的“第四沖擊波”面前,看到美國股市也步入了熊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才開始正式出面“對主要大型金融公司的某些類型的沽空行為進行限制”。而其“緊急措施”是“要求空頭在沽空之前需先借入股票,同時也要求投資者按照結算日期交割證券。”也就是說,從美國道瓊斯指數從最高點14198跌到如今的最低10828時,美國政府才開始直接拯救股市!
為什么?因為美國本輪經濟大衰退的導火索和核心領域不在股市,其首先要拯救的是次級債市場,是岌岌可危的樓市,是因次級債而瀕臨破產的“貝爾斯登們”,是那些因為還不起銀行貸款而面臨“無家可歸”之險的底層社會民眾。這樣的“救市”實屬迫不得已!而對于相對健康的美國股市而言,美國政府也知道,一旦它也需要救市,那么麻煩就大了。
事實上,不論是對美國樓市,還是對中國股市,抑或是現在嗷嗷叫的中國樓市,我都持一個觀點,即一個市場一旦需要拯救,那么結果便往往是“愈救愈熊”,除非其“身板”極好,“底子”極厚,否則,“救市”都是重大危機的前兆。
正因如此,在3月11日我寫的《美聯儲的“救市精神”救得了經濟衰退么》一文中,我便明確斷言,“ 美國的危機始自幾十年的國策,積弊太深,所以此次次貸危機清算的,與其說是美國人長期享受著的透支生活,毋寧說是美國人長期信奉著的生存哲學。而這一‘哲學清算’,竊以為是絕不可能靠幾次注資能緩解的。”而且,對美國股市3月的所謂“12000點整數關”,我也明確表示其想“站穩12000”“可能性極小”。也就是說,我早認為美國本次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危機,而是清算其二戰以來強權透支生活哲學的“美國危機”!
其后我們看到的是,在跌破12000后美股曾一度反彈到13000多點,但最終還是一瀉千里,跌到了破萬一的水準,并直接迫使美國政府在股市展開了“救市行動”;當然,美次貸危機和股市傾瀉一樣,也進一步擴散到了“房利美”和“房地美”這兩大美國核心次貸提供機構!
“兩房”,美國兩大房貸巨頭,是美國政府為了表達其同情“無房戶”的負責和博愛精神,著力“呵護”扶植起來的兩家半官方性質的龐大機構。也正因為“兩房”的崛起過程中充斥著各色和我國基金業類似的“嬰兒般呵護”,所以其風險控制機制便一直受到質疑;但是,在各種利益保護傘的遮掩下,它一直發展著,并成了上市公司。
不僅如此,因其具有半官方性質且發展較快,所以其發行的債券也廣泛為偏于“信任官方”的亞洲國家的官方機構所持有。其中,中國、日本、臺灣等均為名列前茅的“兩房債券”大戶,澳洲等國也不同程度地陷入了這場“兩房危機”。但誰都知道,雖是“半官方”,但它若破產,作為官方的美國政府卻并沒有還債的責任,可見,對“債主”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大債主而言,形勢是不利的,所以一時間,全球股市暴跌,恐慌彌漫在全球金融圈的各個角落!
總之,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國危機和中國目前面臨的情形有所不同,我們首先爆發的是股市危機,而美國危機的始作俑者是樓市次級債。只不過,發展至今,美國股市也逐步正式陷身其間,而中國樓市“斷供潮”、“退房潮”卻才在一場賭局后剛拉開序幕。
也就是說,在中國式“世紀轉型危機”逐步加重的時候,美國也正在由原來以透支、武力獨霸全球的“超人”變成了如今的“衰人”,并向中國政府伸出了求援之手!或許,這是“美國歷史上最能花錢的總統”布什先生在任期所干的最后一件“丟人的事兒”,或許還不是“最后”,但無論如何,美國政府本次向中國政府表達了求援的“誠意”,請求“拉兄弟一把”了!
試想,要是換在早些時候,比如去年,中國政府本著“雙贏”的“地球村戰略”或許早已伸出了援手,但不幸的是,如今,在一系列的天災人禍面前,中國政府需要面對的困難或許更多;而且,由于中投公司在黑石投資上的重大失誤,由于QDII在境外投資上的屢戰屢敗,本次又被曝光曾買了3600多億美元“兩房垃圾債券”的中國相關機構想必也哆嗦了——國內是一片申討質疑之聲,國外是一堆“敗家”的投資爛賬,內憂外患,中國又怎能繼續給一個喂不飽的“衰人”繼續供血呢?誰來承擔其再打水漂的歷史責任?因為很明顯,這一次,美國也慌了。
對此,中國政府有權監督,有權審計;中國百姓有權問責,有權抵制;中國投資者有權知道,這些錢是如何投出的,經過了怎樣的程序,又有誰會為此擔責?而且,在中國股市瀕危的當口,億萬投資者都會想到同一個問題:若拯救“兩房危機”有錢,政府為何不來先來拯救跌跌不休的中國股市?!
更緊迫的是,面對國內接連二三的天災、震災、水災,面對國內或隱或現的煤荒、電荒、油荒,我們還有多少“流動性”能在承受通脹、“升值”之苦的前提下可供使用?不論在經濟發展模式上,還是在中國金融業的改革開發上,抑或在中國資本市場的“二次股改”上,我們其實只能算是一個虛胖的巨人,我們面臨著改革開放30年來罕見的歷史性大考,我們自己尚需化虛為實,轉胖為壯,真正強化自己。此時,我們還有余力去援助一個“大國崛起”的對手么?或許,歷史還給我們留下了“雙贏”的空間,但她在哪里呢?
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到我們“伸出援手”的任何理由,而且,我對美國政府這次的“救市”效果同樣持否定態度,試想,原本是一場因透支過度而引發的危機,如今又想靠透支甚至透支中國來拯救,其結果不還是“毒癮犯了還吸毒”式的治標之術么?而筆者的判斷是,它已走到了盡頭,這一次,必須治本了。或許,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我們看到的是,索羅斯、羅杰斯等人都對美國式救市說了“不”!
當然,大國博弈,利益為先。不論結果如何,但此時,當一個實力依舊強大的“帝國衰人”向我們這個虛胖的巨人要求輸血時,我要問的是,我們敢拒絕么?如果拒了,“衰人”會如何反應?我們將如何應對?這是個問題,是同樣面臨危機的中國必須思考的大問題。這與奧運無關,卻與中華民族的未來十年密切相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