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的精神
康新貴
什么是五一勞動節的精神?那就是團結、斗爭、堅強不屈追求光明的精神。
“五一”勞動節,這一全世界工人階級的節日,來自于美國工人運動。19世紀80年代,美國和歐洲的許多國家,資本家為了更多的榨取工人的“剩余價值”,不顧工人的死活,不斷的增加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來剝削工人。當時工人每天要工作14~16小時,甚至是18小時。沉重的壓迫,使美國工人意識到要生存就只有團結起來通過罷工運動和資本家斗爭。1877年,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罷工開始,工人們提出的口號是縮短工時,實行8小時工作制。在工人運動的強迫下,美國國會被迫制定了8小時工作制。但資本家根本不理睬議會的這一決定。1884年10月,美國和加拿大的8個國際性和全國性工人團體,在美國芝國哥開會決定,定于1886年5月1日舉行總罷工,迫使資本家實施8小時工作制。1886年5月1日這天,美國2萬多個企業的35萬工人停工上街,開始全國性的總罷工。這一罷工使美國的主要工業部門處于癱瘓狀態,鐵路停運、工廠、商店關門。美國工人這一偉大、勇敢的創舉,得到世界各國馬克思主義者的肯定,在1889年7月,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同意,通過了將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價級的共同節日。
在中國歷史上,中國工人階級頂天立地,無愧于時代和民族。“二七”大罷工、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省港大罷工、五卅運動、津浦路沿線工人罷工,……轟轟烈烈;林祥謙、施洋、林偉民、蘇兆征、王荷波……永垂不朽!
當代中國工人,負有新時代的歷史使命,但其精神仍應當是團結、斗爭、堅強不屈和追求光明。當代進行的改革,振興了國家經濟的發展,但在諸如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教育產業化等一些錯誤思潮的誤導下,出現種種偏差。工人階級的主人公地位、領導地位受到挑戰和挫折,工人因高昂的大學學費、醫療、住房等不堪負重,下崗工人成為絕對的利益受損體……。毫無疑問,工人階級應當支持國家改革,不改革就沒有出路;但究竟應當如何改?改革成一個什么樣的社會?改革后的政治體系中工人階級的實際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如何安排?工人階級在改革中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狀況將會如何?這是一個工人階級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當代,工人階級已經分化,工人階級的概念也有些模糊。但無論如何,勞動者階層①應當是工人階級的主流,是工人階級的主要組成部分,勞動者階級要當家作主,要在改革中獲得應有的利益,確保其階級的領導地位,就必須堅定不移的堅持團結、斗爭、堅強不屈追求光明的精神,積極參與改革,尤其是參與關系到改革前途和命運的政治體制改革。
勞動者階級人數眾多,占成年人口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在政治上完全有可能保持勞動者階級在國家領導權中的主導地位。在社會的二個分權體系中,即政治力量分權體系和國家機關權力分權體系中②,首先在政治力量分權體系中以人數眾多的政治資源獲得本階級應有的領導權和決策權,從而保證本階級在改革中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當今中國,國家管理人、資本家、中產階級、勞動者四個階層并存共生已成事實③,全體勞動者團結起來,也只有團結起來,才能走向光明。
參考文獻:
1、3.康新貴 《當代中國社會分層與勞動者階層分析》 網絡 (學說連線) 2005年12月15日發布;
2. 康新貴《論制度文明建設與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甘肅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