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產業兩大“要穴”被外國把持
上海證券報
作者:阮曉琴
中國儲備糧公司人士認為,大豆和植物油價格逆“拋”上漲,政府調控能力薄弱,并不是儲備太少,最根本的原因是大豆產業中原料和壓榨都控制在外國人手上。
根據中華糧網預測,2007年全年大豆進口量有望達到3100萬噸,植物油進口量預計為840萬噸,全年進口油脂油料折合食用油量將高達1500萬噸左右,國內植物油需求對外依賴度也從去年的56.8%進一步提高至62.5%,提高 5.7個百分點。
從油脂產業鏈來說,從原料大豆到壓榨環節,均控制在外國人手上。近年來,大豆進口猛增,自1996年我國成為大豆進口國以來,進口數量從58萬噸增加到2003年的2074萬噸。2007年1-11月我國共進口大豆2789萬噸,同比增加8.1%。而我國大豆的生產能力基本在1500~1600萬噸徘徊。
另一方面,目前,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等四大國際糧商已經控制了國際大豆90%的貿易,造成了“巴西種大豆、中國用大豆、美國決定價格”的畸形格局。
更為畸形的是,在它們的戰略之下,中國本土大豆加工企業幾乎全軍覆沒。目前,80%以上的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上述四大糧商手上。
由于產業鏈薄弱,中國每次到國際上采購,都會遇到抬價。據農產品分析師陳保民介紹,從盤面上看,2007年12月份,中國政府在美盤買了50萬噸大豆,當天,美盤價格大漲。
去年大豆植物油價格上漲,中國花了很高代價進口。海關數據顯示,2007年1-11月我國共進口植物油771萬噸,同比增加 28.9%,進口均價從年初的584美元/噸漲到年末的860美元/噸,漲幅高達47.3%,進口總金額達到56億美元,同比漲幅為104.3%。
“中國大豆、植物油對外依存度太高,真的是特別無奈。”津投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副總裁韓濤表示。
中國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前不久,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了支持油料發展的政策措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