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學網登載了一篇人民日報的文章:轉基因食品,美國人吃得不少。這篇文章是作者陳一鳴和張旸對美國有關民眾的采訪所得到的結論。文章中說,截至 2011年,美國投入商業使用的轉基因作物只有8 種,即玉米、大豆、棉花、油菜子、甜菜、苜蓿、木瓜、南瓜。”文章中特別指出,美國農業部大豆研究專家馬克 ·艾什稱,美國轉基因大豆產量占美國大豆總產量的93% 。美國大豆大部分用于國內,預計2012至 2013年度國內消耗4720萬噸,向國外出口 3730萬噸,約占總產量的45%。言下之意是美國人消費大量的轉基因大豆。
看了這篇文章,我覺得很難理解文章作者為何得到如此的結論。也許我們的經歷和處境完全不同的原因吧。我不知道文章的兩位作者是什么身份,他們是不是在美國生活很長時間了? 不管如何,我現在根據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美國餐桌上的食品構成,特別注重轉基因的比例。希望大家能夠充分地理解轉基因食品在美國的待遇和消費實情。
在談及這個話題前, 我得首先介紹一下我自己的身份和經歷。自從1986 初到達美國,我一直在美國生活,接觸過美國各個階層的人員,到過美國的大部分國土(至少38個州)。因為工作上的緣故,經常要出差在外,吃過各種各樣的餐館,包括中餐,墨西哥餐,意大利餐,法國餐,現代美國的快餐,還有就是高檔俱樂部的宴會。順便說一下,上兩個周末,公司就舉行了兩個大型的圣誕宴會。我也經常被邀請參加兒子和女兒各種受獎典禮的各種宴會。所以,我對美國的餐飲文化還是知道的比較詳細的。還有,因為我的前30年是在中國長大的,我知道一些中國人,尤其是北方人,玉米和大豆可能是他們的主食。我想有些中國人可能在潛意識里認為玉米和大豆也是美國人的主食。
根據我的親身經歷,美國人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面食,即面包和面條,加上一些土豆之類的作為副食。面食制品作為主糧在整個餐桌上的比例至少在75% 以上,玉米和大豆所占的比例一般很小,不會超過25%。在規格高一些的正式宴會上,一般很難見到玉米和大豆之類的主食。稍微籠統地說,大豆作為主食一般只有墨西哥餐館如此做。當然,我必須特別聲明一下,美國餐桌的食品除了中國人傳統意識上的主糧外,主要還有牛肉,雞肉,豬肉,和海鮮類。肉類一般要占整個食物的30-50%左右。這樣一來,面食,肉類,和蔬菜幾乎占了95% 以上的比例。
再拿美國的一般民眾的飲食來說。我們研究站的所有員工自帶中餐,在公司的食堂吃中飯。他們的中餐幾乎都是統一的,絕大多數都是三明治,漢堡,熱狗,加上一些水果和沙拉,幾乎沒有玉米和大豆食品,一年到頭都是如此。
上面列出的8種轉基因商品作物中,只有玉米,大豆,木瓜和南瓜可以用作食品來消費。可是這4種作物中,玉米和大豆主要是用作動物飼料和用來制油。轉基因木瓜和南瓜一般不是用來作為食品的,南瓜主要是一種裝飾品,主要是為了萬圣節而準備的。
說到食品油的話題,更要進一步加以說明。 我在超市做個一個調查研究,發現美國食品油市場主要有菜油(Vegetable Oil), 玉米油(Corn Oil),花生油(Peanut Oil), 和橄欖油(Olive Oil). 我在美國的超市沒有找到豆油(Soybean Oil)。 也許是我的疏忽。在這4種最常見的食品油中,其中花生油是大桶裝,在5加侖左右,而玉米油,菜油和橄欖油一般是每桶一加侖左右。最為需要說明的是,美國人一般燒菜不用油,他們的蔬菜部分一般是沙拉,即生菜加上一些橄欖油。要是燒熟了的蔬菜,也只是像煮熟了的一樣,而不像中國人的油炒菜那樣油分很重。順便聲明一下,我不知道麥當勞(McDonald)的炸薯條和肯德基的炸雞片用的是什么油。
大家從上面的數據可以很容易看出,美國人每天吃的食品中,真正屬于轉基因的食品是非常有限的,在整個食品的構成中占的比例是很低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備注:我并不反對轉基因研究,也不反對轉基因作物作為食品。但是,作為一個科學家,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我覺得有責任向公眾介紹有關事件的事實真相。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