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養老才是根本
——不能只是回家看看
這段時間媒體宣傳《老年法》的修訂都特別強調“常回家看看”進入法律條文,我看這樣的條文不著要領。空巢老人主要困難在于吃、家務、健康安全護理問題。隔三差五回家看一下能解決這些問題嗎?我表姐有4個子女,同城居住有3個,大女在香港,她為大女守空房,同城幾個子女也常來看她。一天晚上她獨守空房,第二天子女來探望,她卻死在廁所里。
我現在還只有60多歲,還沒有到不能動彈的境地,首先感到困難的是一日三餐。我獨生兒子自作主張,到國外讀書就業去了。去年,想叫他回他媽單位,沒有實現。我與老婆格格不入,我做的飯,她愛吃不吃,她又不會做給我吃,只好各吃各的。 現在菜販子賣的多半是外地快要爛的菜。那些靠不斷淋水保持新鮮假象騙人的菜,不要說留幾天,稍不留心,可能就買就得丟。所以不能多買, 刮風、下雨、落雪,天天得跑菜場。現在小菜價錢漲了幾番,只能揀幾樣便宜的買,一餐個把菜,既單調,又不新鮮。還不能按時。我工作的學校有食堂,我很想去,過去是為了方便老婆,我住老婆單位。我與老婆破裂分居20年了,協議離婚,想到學校買房,學校房子私有化了,無法買到房子。老婆單位是企業,80年代以前有公共食堂,現在沒了。吃飯店,他們贏利太多,吃不起。只想社區辦個非盈利食堂,方便我們這樣的人就餐。但是,看不到社區這種意向。
我以為我們的痛苦現狀完全是落后的經濟制度和婚姻制度造成的。我以為只有真正的社會主義才能解決這個問題。真正的社會主義首先是生產資料,包括住房的公有制,相應的還有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個體婚姻制度的改革,真正的計劃生育,家庭職能的逐步社會化,養小、養老、病、死等處置職能社會化,幼兒園,養老院,醫保普及,個體家庭的養兒防老的生育觀念逐步消失。在這樣的社會中,中青年人為社會無憂無慮盡職。除了少數人成為幼兒園,敬老院的專職人員以外,不再分心教小、養老的事情,不再有為自家老小生老病死擔心之虞。這對于分散的家庭教養,護理來說,也是最節約的途徑。而我們某些人主張的改革卻是與此背道而馳的 ;復辟私有制,強制推行獨生子女政策,而不解決獨生子女老人的養老社會化的配套政策問題。這是自相矛盾的,不合理的。
我以為必須由政府主持和督促來辦這樣的事業,靠私人就是資本主義的,除了少數有良心的,有資產階級人道的外,大部分人只會是利潤掛帥,不叫人放心的。現在有大量勞動力無業,大量的房子空置,政府完全可以來主持辦這件事。據說私人保姆都要3000元1月,一個教授也不過3000多元一月,請保姆請不起。現在老干部90多歲,100多歲的多得很,恐怕主要與政府公派警衛員、服務員照顧得好有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