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南一些地區今年以來遭遇旱情,有些地方的村民用原始的方式進行“祈雨”,給龍王跪下了。
這是很令人悲傷的事情,都二十一世紀了,還有這樣的迷信回潮,這反映了老百姓面對天災的無力感,也反映了基層組織的渙散,沒有能力把群眾組織起來抵御災害了。
在中國幾千年的小農經濟時期,老百姓力量分散,無法征服自然,只能靠天吃飯,看老天爺的臉色,遇到了大旱,只有“祈雨”一條道,可誰心里都明白,是求不來雨的。抵御天災,只有靠自己。
主席在“七大”上對將來可能遇到的困難舉列了十七條,其中之一是“天災流行,赤地千里”。1948年9月,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重提此事,他說:“ 再比如說,來一個大旱災。 在七大上我們講過這一條, 它很有可能來, 來了確是個大困難,我們一定要戰勝它。從前太行、山東、晉綏都有對付災荒的經驗。 如果出現了大旱, 別無辦法, 只有全黨動員起來,組織人力克服它。”
在革命戰爭時期,在廣大的解放區,水、旱、蟲災時常發生,靠的都是偉大的群眾運動,組織人力去克服。
建國初期,主席指出:“全國大多數農民,為了擺脫貧困,改善生活,為了抵御災荒,只有聯合起來,向社會主義大道前進,才能達到目的。”“在合作化的基礎之上,群眾有很大的力量。幾千年不能解決的普通的水災、旱災問題,可能在幾年之內獲得解決。”
1955年,主席組織編寫《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他將《葛世玉農業生產合作社是怎樣通過生產自救獲得鞏固與擴大的》的報道題目改為《只有合作化才能抵抗天災》,文章介紹了安徽繁昌縣峨橋區浮湖鄉葛世玉農業生產合作社通過生產自救渡過災荒的情況。主席為這篇文章寫下按語說:“一切勞動農民,不論是哪個階層,除了組織起來集體生產,是無法抵抗災荒的。”
1959年10 月 14 日,主席會見波蘭黨政代表團,他對客人介紹中國情況說:“在中國的條件下不搞公社不行。中國有很多天災,每年都有,沒有大規模的組織就不能抵抗災害。”
主席帶領中國人民依靠集體力量,興修水利,建立了星羅棋布的灌溉網絡,基本實現了遇旱有水,遇澇排水,為解決糧食的自給自足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幾千年不能解決的普通的水災、旱災問題,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得到了根本性解決。那個時候,誰見過老百姓向龍王祈雨?都是靠偉大的群眾運動。
我在撰寫南街村的文章的時候,得知南街有個鄰村北徐莊,也學習南街村走了集體化,促使北徐莊重走集體化的是1987年的一場幾十年不遇的大旱。這個村大集體時修建的47眼機井,因承包后個人無力護養而淤塞廢棄了,修建的水渠被切割得七零八落,面對大旱卻絲毫派不上用場,全村2400畝秋田中的2000畝基本絕收。這次旱情重新喚醒了北徐莊村的集體意識,在支部書記徐德全的帶領下,像南街村一樣重走集體路,從此再也不受那“干旱苦”,如今成了年產值過30億的“全國文明村”。
我們是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歷史證明,只有強有力的基層組織,才能把群眾組織起來,有效的抵御自然的大災大難,小農經濟無力解決災害,無法形成有效的組織,只能無奈地把希望寄托給神仙龍王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