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雜草資源化
雜草是長錯地方的植物,雜草資源的多樣化在種質資源的篩選、園林綠化及污染土地修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將雜草合理利用能夠有效實現其資源化。雜草資源化包括通過雜草發現抗性基因、雜草食用化和藥用化、雜草肥料化等。
5.7.1 雜草可作為抗性基因材料和防治病蟲草害
雜草一般生命力較頑強,適應能力強,可以作為抗性基因庫和育種材料。低密度雜草群體能夠給一些有益生物體提供棲息環境和進行食物供給(Clementset al.,1994;Elsen,2000)。合理利用綠肥植物占據“雜草”的生態位(Kruidhofet al.,2010),例如,在果園的果樹下種植密度大且貼地匍匐生長的蛇莓或者三葉草等綠肥作物,可以抑制其他雜草生長,進而提高果樹產量(Scott et al.,2016;孟杰,2016)。像薄荷這種具有特殊氣味的作物,可以用來防治蟲害,合理利用雜草及其生物多樣性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在當今園林綠化中也體現了其生態價值。
5.7.2 雜草飼用、食用和藥用化
農村田間野地的雜草常被認為會危害農作物。但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醫學的進步,雜草的藥用價值漸漸被更多人知曉,也有很多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錄,有一些雜草具有很好的食用價值的同時,也可以飼料化。例如,在生態小院中,農民將一些雜草割掉用作豬飼料,這樣既可以節省養豬飼料成本,又可以減少雜草資源的浪費。如車前草、馬齒莧(圖 5-2)、薺菜、黃花菜、蒲公英、野艾蒿、苦碟子等在生態農業中合理利用,可以投入市場銷售,體現了雜草的經濟價值,讓雜草成為有利用價值的資源。
圖 5-2 某生態農場銷售的馬齒莧
5.7.3 雜草肥料化
雜草通過資源化處理可以作為很好的肥料,實現“枯枝落葉化春泥”的循環模式,可通過條垛堆肥腐熟后制成土壤改良劑和有機覆蓋物等(張玉山 等,2018)。例如,農田雜草生物量約為 866.9 千克/畝,雜草含氮量為 2%~3%,取平均值 2.5%,雜草固定的氮為 21.7 千克/畝,約為小麥籽粒帶走純氮量的 190%。據測算,雜草固定的氮,按照 2 億畝小麥種植區計算,相當于替代化肥(純氮)43.4 億千克,減少化肥投入成本 260 億元人民幣。在弘毅生態農場中,本團隊利用雜草肥料化,將一些雜草就地粉碎后還田作為肥料(圖 5-3),加速了營養物質循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