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生態農田蟲害的“四道防線”
國際和國內生態農業中的害蟲防治主要運用害蟲綜合防治的戰略,但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推廣應用較困難。利用“3S”技術,即遙感技術(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 systems,GPS),建立了多種農林害蟲的監測預警系統,針對特定的害蟲研發了一些生物農藥,培育了一些害蟲天敵,但這些技術只是針對特定的害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郭立月,2015)。
本團隊研發并建立了“四道防線”控制蟲害的綜合技術:①誘蟲燈誘捕交配或未交配的雌蟲,使雌蟲無法留下后代,從源頭減少害蟲種群暴發的概率;②天敵昆蟲捕食;③誘集植物的保護;④植物本身的抵抗力及在小麥灌漿期噴灑 1 次沼液防治(圖 4-1)。采用物理方法與生物方法相結合管理物種,利用物種天敵來控制惡性膨脹種群擴張。該技術解決了農田蟲害的早期防控問題,預示人類使用百年的化學農藥可以終止,生態平衡得以恢復。誘蟲燈年平均捕獲量從 2009 年的33.8 千克降到 2015 年的 2.6 千克(圖 4-2),成功控制住農田害蟲,作物產量持續升高,并達到噸糧田水平(圖 4-3),所生產食物超過歐盟和我國有機標準,綜合經濟效益翻一番(圖 4-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