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陸章流:當前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陸章流 · 2024-01-02 · 來源:昆侖策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結合平果市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現狀,分析總結平果市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面臨的勞動力短缺、留守小孩上學難、家庭養老漸微、單身漢增多、人情債重、食物浪費等問題,并提出培育適應農村的產業、增加就業崗位、保留村小學、重拾傳統家庭式養老、保障農村飲水安全衛生、提倡移風易俗、紅白喜事簡辦、提倡節約光榮等鄉村綜合治理對策建議,消除障礙因素,全面促進鄉村振興。

  【摘要】結合平果市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現狀,分析總結平果市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面臨的勞動力短缺、留守小孩上學難、家庭養老漸微、單身漢增多、人情債重、食物浪費等問題,并提出培育適應農村的產業、增加就業崗位、保留村小學、重拾傳統家庭式養老、保障農村飲水安全衛生、提倡移風易俗、紅白喜事簡辦、提倡節約光榮等鄉村綜合治理對策建議,消除障礙因素,全面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必須逐步縮小城鄉差距。這些重要論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和提供了理論遵循。近年來,平果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百色市委的決策部署,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按照“加快建設農業強市,全力打造和美鄉村,奮力爭創縣域鄉村振興新標桿”的思路,以建設“共富共享共美平果”為切入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開創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平果新局面而奮發拼搏。

  一、現狀及存在問題

  新農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主要載體,建設和美鄉村是鞏固拓展扶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平果市在推進鄉村治理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呈現鄉村文明、鄉村富裕、鄉村和諧的美好景象。但在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制約鄉村發展因素和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每個自然屯都有不少的村民搬遷進城居住或外出務工,鄉村出現冷落蕭條跡象,還有勞動力短缺、個別偏遠山村兒童上學難、農村家庭養老漸微、單身漢增多、飲水安全、人情債重、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現實問題。

  1. 鄉村呈現冷落蕭條跡象。經過近十年實施扶貧攻堅戰以來,平果市農村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走上共同富裕道路,農村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鄉村建設呈現繁榮和美景象。然而,城鎮化已滲透到村屯,鄉村凋零趨勢已隨時代步伐而漸進。榜圩鎮各村屯普遍出現農村常住人口逐年減少的現象,鄉村蕭條冷落跡象明顯。比如,紫塘村局旁屯原是一個風景優美的自然屯,全屯居住10戶人家,前有流水,后有靠山,山腳綠樹成蔭,屯前土地肥沃,居民生活富足。現全屯舉家入城買房居住,屯里空無一人、靜悄悄,兩排整齊的鋼筋混凝土房子全都上鎖閉戶,四周圍草木肆意生長,淹沒了進屯水泥路,山腳不時傳出低沉的鳥獸聲,陰雨天進屯有點凄風苦雨的感覺。每到春節、清明或重要節假日,人們才從城里回來聚合在一起,第二天又是各奔前程。其他村屯也一樣,大多是外出或搬遷到城鎮居住了,進屯見到的都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房屋大多數都是鐵將軍守門。比如,塘岜屯158戶就有96戶房子長期關門閉戶,房屋空置率達百分之六十以上。全屯人口569人,常住人口100人上下。

  2. 勞動力缺少。缺少勞動力是制約當前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原因之一。農村缺少就業崗位,鄉村文化生活環境明顯比不上城鎮的優越,不能滿足青年人對新生活的仰望和追求,所以,青年人一跨出校門走上社會都是往城鎮打工就業,很少留在農村生活,上學的大多都到縣城去了,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守。農村勞動力短缺,產業發展不起來,連自家承包田地都由老年人打理,種田只為口糧,粗耕爛作,收效低。有的農戶卻用田地來種植“一勞永逸”的果樹,甚至撂荒,糧食生產受到制約。有的農戶舍不得完全拋開田地,只能是采取農閑外出打工,農忙返回耕種田地,常年兩頭跑,斷斷續續,結果打工不穩定,農田效益不高。形成了缺就業崗位-青年外出-缺勞力-產業發展不起來-無崗位的不良循環。

  3. 留守兒童不能就近上學。近年來,平果市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實行集中優勢師資力量辦學模式,對全市中小學校進行撤并,初中及以上的全部并校到縣城辦學,撤銷各村屯小學集中到鄉鎮所在地上學。這給少數缺乏能力接送陪讀小孩上學的家庭、以及偏遠村屯沒有能力到城鎮購置房產的農戶的小孩上學增加了現實性難題。比如,榜圩鎮六里、龍旺、安坤村等十多個自然村屯離鎮政府所在地最遠的達二三十里路程,周邊的福吉、長安、春德、常星、百吉、紫塘等村也都在十多二十里以上。沒有能力到城鎮購置住房的、沒有老人陪送小孩上學的家庭小孩上學便成為一大難題。比如,算是較近的塘岜屯離榜圩中心小學也有10余里路,全屯尚有七八戶十多個小孩仍留在老家上學,上幼兒園的必須一對一接送,一到三年級也要接送,四到六年級才勉強自理住校。據調查,這幾戶人家的老人很少有人會開電摩托或三輪車,鄉村又缺乏公交車線路,必須由勞動力接送,誤了很多工時。其它各個村屯都存在如此相同的問題,留守鄉村上學的約占同級學齡20%左右。

  并且,并校后有的迫不及待把學校校址轉作他用了。如榜圩中學清朝末年開始辦學,原是平果市一所辦學歷史是悠久的名校,數十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不少的人才,如國家領導人李兆焯曾在該校就讀,并校后當地政府已批準榜圩衛生院入住建設使用。改革開放之前,全縣各大隊(現村部)都辦有大隊中心小學和附中,大的自然屯或偏遠自然屯辦有小學(一到三年級),還從各城鎮中小中抽調骨干老師支援鄉村教學,有的老師在農村中小學直接干到退休,農村小孩不僅能就近上學,還享受到骨干老師帶來的新教學模式。相對而言,如此辦學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4. 農村老齡化出現。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實行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政策。計劃生育是當時的基本國策。從此,農村人口逐漸減少優化。農村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與城鎮戶口計劃生育有一定的區別,也就是說農村戶口第一胎是男性的,就只能生育一孩;若第一胎是女孩的,間隔四年后可生第二胎。城鎮戶口的一刀切,只能生一孩(除壯族之外的少數民族可生第二胎)。也就說,農村第一代獨生子女到現在的年齡已達四五十歲以上了,其父母也隨之陸續進入六七十歲的老年化階段了。因為子女少,傳統的家庭一起相處的親和養老模式漸微,為了生活子女又要外出打工掙錢糊口,父母老了身邊無人照顧,農村又還沒有健全集中養老機構,老人只能在家自理養老,晚年生活有點凄涼跡象,有的日常生活如穿衣煮飯都力不從心,有的生病了不能及時住院治療,有的癱瘓在床找人護理都難,甚至出現極個別的“自生自滅”例子。特別是個別地方存在著薄養厚葬現象,老人晚年沒有得到應有的關照護理,死后卻互相攀比,花大錢請道公搞排場,讓人看了感覺到寒心。

  5. 農村剩男逐年增多,給社會安定造成了隱憂。我國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的40年間,導致男女性別比例失衡,是造成目前剩男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農村青年人群當中,男多女少、彩禮重、女人遠走高飛等是當前農村普遍存在的婚姻生育現象。據統計,塘岜屯20-35歲青年人156人,其中男97人,女59人,這個年齡段男未婚49人,超50%;女未婚12人,約占有20%。由于歷史原因和自身經濟條件限制,加上農村女孩子又不甘于留守相對較落后的農村,大多數女孩子從學校畢業后就再不回鄉村了,快速容入城市生活環境而“遠走高飛”,到全國各地尋找適合自己的工種做和安家,甚至出國,很少再回到原鄉結親了。本來農村女青年就稀少,加上現代人口流動大,農村女孩更加變成了金貴,男孩子只能是“望斷南飛雁”,單身漢逐年增多。此外,彩禮重也表現到剩男身上。以前人口流動少,交通不發達,大多婚姻都在鄉鎮內解決,出鄉的婚姻都算是遠緣交親了。那時彩禮也是簡單,一般是床上用品,富足的人家嫁妝品最多也是三大件(衣車、單車和手表)。如今人口流動大,交通便利,這給農村男孩子尋找配偶增添了極為不利的因素,甚至可以說難上加難。由于女青年稀少,在婚姻中掌握了很大的主動權,從剛接觸的談婚說愛起,女方的第一條件就是探聽男方在城鎮(指縣城以上)是否置有房子,是否購置了豪華小車。一般情況下,僅彩禮少的現金五六萬,多的十幾幾十萬元。有的農戶為了給孩子置辦體面的婚禮,不惜舉債操辦,婚后即變成債務人。另外,農村剩男中大多文化素質低,一般都是初中文化的多,高中文化少,家庭無產業支撐,經濟不景氣等。以上這些都是剩男面臨的現實性問題。

  6. 人情債務重。農村是典型的熟人社會,具有傳統的重情厚義的民族風俗習慣,特別是壯族聚居地,人情往來密切頻繁,凡有紅白喜事整個村屯的人都要出動,在外地做工的都得趕回來,場面浩大,費用開支重。農村的婚嫁、喬遷、彌月、壽誕、葬喪等紅白喜事非常講究儀式、擺場,不但耗時耗費,消磨人的精力,而且繁衍很多的人情債務。改革開放之前,農村紅白喜事操辦程序非常簡單快速有效,沒有壓力,人心舒暢。如婚宴,各親戚好友每戶拿七八斤大米,或三五塊錢,大家湊在一起動手煮吃擺臺,熱情迎送新娘新郎即告大吉大利了;喪葬也僅限本家屬內和附近親鄰一同協作把事情辦妥后一起吃餐飯就可以了,沒有什么人情負債的說法。隨著鄉村生活不斷改善提高,情況就大不同了,紅白喜事隨禮逐年水漲船高,從幾十元到百把元,發展到如今的五六百元起步,上千元算是常情,二三千元才有面子的地步。在農村形成一種風俗,喜事請來,白事自來;喜事人情到人可不到,白事必須人到人情到。這樣一來,舉辦一場喪葬變成了全村人出動,人到越多面子(主人家)越大,八九十桌算少,上百桌的是常態,搞擴大化了。據粗略統計,在農村一戶一年遇到婚嫁、喬遷、彌月、壽誕、葬喪等紅白喜事少的也有八九次,多的十幾二十次,每次人情費上百上千,戶年費用上萬元,是個不小的開支。人情債之外,還有大操大辦沉重的費用。比如,要辦一場婚禮,男方除了舉債購置房子和小車外,還要籌集十幾二十萬的彩禮。又如,舉辦一場喪葬費用超萬元。僅請道公一項,開支就很驚人。道公人馬組團,必須請12個人員才出山(他們內部已約定,請少的不準出行,更不能獨辦),從當日17時開羅,到次日9時結束,計兩天工日,每人每天工值300元,道頭多加200元,紙張、送行等其它費用500元,共計7900元(12X300X2+200+500)。農村老人活著大多數起居生活平淡無奇,甚至有個別都沒有得到最起碼的人情關懷,但死后隆重操辦厚喪卻是個個都享受到,明知是做給活人看的,但不管貧富差別,借債也得高調舉辦。想起來確實有點悲哀啊。

  7. 食物浪費嚴重。這里所講的食物浪費主要是指農村飲食消費和糧食儲存(生產、加工、運輸等環節的浪費略)的浪費,又稱為糧食浪費。如今生活好了,加上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吃不飽年代的體驗,人們對食物的需求沒有饑餓年代那么強烈的渴望和愛惜,因而對糧食浪費漠不關心。本節主要講述農村聚餐宴席和糧食儲存的食物浪費。農村的婚嫁、喬遷、彌月、壽誕、升學、葬喪等宴席,除了婚嫁是發請帖外,其他都是自愿主動參加,這給定制飯菜量帶來很大的不確定因素。而農村人講究面子,做事都求“冒”頭,寧可多不可少,結果造成很大的浪費。以前農戶每家都有家庭養豬養雞的習慣,剩菜剩飯可以拿來喂養豬雞,現在已很少有人養豬雞鴨鵝了,剩菜剩飯直接倒掉,浪費大。其次,農戶儲存的口糧全是暴露存放在房屋墻角或樓頂上,沒有建立倉儲。以前糧食緊缺,農戶對糧食非常珍重,家家戶戶都建立有木柜或大鐵皮桶存放糧食,最大限度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如今溫飽不愁了,反而對糧食不重視了,或是為了美觀好看,農戶建房時很少配套建有專屬的糧倉,收回的糧食隨意放在房屋角落或樓頂上,任由老鼠、蟲蛀、禽畜為害,有的經風霧侵蝕回潮而變質,損失浪費嚴重。

  二、對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代的重要特征。”這一重要論述為建設“共美共富共享”的新農村指明了方向和理論遵循。在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只有充分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消除各種障礙因素,才能把鄉村振興推向治理有效的正軌大道。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在促進融合鄉村一二三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在加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的同時,應著重解決鄉村發展中存在的居住人口減少、老齡化、勞力不足、剩男增多、人情債務重、食物浪費等現實問題,以及補齊制約交通、教育、養老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短板,進一步完善鄉村公共基礎建設和服務體系,努力把鄉村打造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宜業美麗新農村。

  1. 穩住農村居住人口。有人群居住的鄉村生產生活才能活躍起來,離開人去談鄉村振興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平果市的現狀分析,當前城鎮與農村的生活環境條件不論是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交通通訊等,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差距至少在十幾二十年。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特別是近年來國家推行城鎮化之后,凡有能力的農民絕大多數都往城鎮搬遷居住和進城打工去了,還有一大部分的脫貧戶(之前稱為貧困戶)也享受國家扶持政策搬遷到城鎮居住了,剩下的多是不富又接近貧困邊緣的中低產農戶(簡稱中人)留守農村,這些農戶中人約占農村人口五分之一左右。要讓這些農戶中人花三四十萬到城鎮買房居住,能力還不到,在家務農效率又低,收入少,是勞動力的只能留下老人和小孩外出打工去。以上幾種因素導致農村居住人口逐年減少。

  所以說,穩住留下的這一五分之一的農村中人、改善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農村中人的年青人多是具備初中文化以上的,只因家庭基礎條件或遇到某些難以應付的災害或困難才使他們成為了中人,只要有人指導、有開發項目,組織他們起來搞好生產生活,定會在不遠的將來讓他們發家致富起來,成為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主體力量。一是盤活農村集體土地和資產,由這些中人管理使用,發展適合當地的產業,讓他們在家門口創業。有了產業才能提供就業崗位,從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完善村屯的公路基礎設施,便于群眾發展生產和交通往來。經過前些年村村通大會戰以來,農村村屯基本上都通了水泥路,但由于當時財力有限,修建的鄉村公路窄小、彎曲、坡陡,只能通過小噸位的車輛,已不適應當前大農業生產流通的發展需求,應予拓寬截直降坡改造,以適應大農業生產需要。比如,塘岜屯進屯必經平治河的橋梁,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由原平果糖廠資助興建,只能通過10噸以下的載重車輛,至今已使用了30多年,橋面窄小老化,很有必要重建或擴建。三是保障農村飲水供應和安全衛生。近年來,平果市結合實施精準扶貧全面建設農村飲水安全衛生工程,90%以上的村屯實現自來水供應,飲水安全衛生基本達到目的。但是,大部分是分散建池供水,因分散建池供水容量小,常因氣候變化引起來水時斷時續,不正常。因此應統一規劃建立集中供水,加強現有的供水設施管理使用。四是建立文化活動場所,讓農民勞動之余有歡聚娛樂的場所,豐富農民文化生活。五是普及鄉村太陽能路燈照明,使鄉村夜生活活躍起來。

  2. 推廣農業機械化,搞集中規模經營,降低農業生產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比較效益。農業機械化是減輕農民勞動強度的根本出路,推廣機械化是彌補農村勞力不足的最有效措施。勞動力不足是目前農業生產面臨的最大最突出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采取幾點措施:一個是推廣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不但減輕勞動強度,而且達到深耕深松土地、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提高生產效益,推廣機械化是解決農村勞動不足的必由之路。二是集中農戶分散的土地,讓專業戶或能人租賃統一規模經營,提高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比如,榮獲百色市10大種糧大戶的塘岜屯陸章杰,一直都在家務農,堅持種植水稻。前幾年,他見屯里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自家的田地沒人耕種,有的撂荒,有的由老人粗糙種植,產量低,收入少,他自靠奮勇把無力耕種的農戶的150多畝田地集中租賃,購買拖拉機和插秧機等機械進行耕種,從播種到收獲全部機械化,生產效益明顯提高,年產160多噸糧食,農戶照收租金,每到生產季節又可跟他打工得工錢。三是鼓勵外出打工人員返鄉創業。外出打工多年的青年既積累一定資金和技術經驗,鼓勵他們帶回資金和經驗返鄉創業,為家鄉建設作出貢獻。四是政府制定優惠政策,引進、示范、開發、獎勵適合當地發展種植的優勢產業項目,以帶動面上發展。

  3. 應恢復保留村級小學,讓留守農村的部分孩子能就近上學。前些年平果市在撤并農村小學時也制定了一些愿意留在農村小學任教老師的激勵政策機制,每個月增加工資600元左右,這對部分家庭仍住在農村的老教師和接近退休的老師安心留下教學有所激勵作用。因而,在撤并校之后的幾年時間里,各村中心小學仍能延續辦學下來,但當這批原先自愿留下的老師一到退休,卻少有新的老師去接替,致使農村小學出現缺乏老師的現象,結果不得不完全撤并到鄉鎮所在地辦學。恢復保留村級小學校,是為偏遠山村小孩上學的一項惠民實事,也是照顧弱勢群體的扶持政策體現,應得到各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一是保留原村級小學校校園,已撤并了的學校只準作農村文化、宣傳、學習培訓場地,不準出租或轉讓作其它生產性用途。二是政府應從制定政策起考量,比如師范院校實行定向農村的師范專業,鼓勵有志于農村教育的知識青年報考師范定向選培專業,畢業后必須在農村小學任教6-10年(時間太短容易出現輪換青黃不接),或是實行輪崗下派的方法,即每個老師必須經歷鄉村教學五六年資歷。三是招聘還未正式就業且自愿的離屆師范畢業生到鄉村任教,簽訂農村教育服務年限。四是返聘那些自愿且身體健康、教學水平高的退休老師下鄉支教。五是縣城公辦學校招收初中、高中生時,在同等或略低的條件下優先招收農村小學畢業生,不得設限,不受劃學區等為由拒收。

  4. 農村老人大多數都有故土難離的傳統觀念,即使子女有能力送養老院集中養老有的也不太愿意,甚至有的老人明確表態:寧可在家里等死,也不愿到養老院里拖延著生。要理解六七十歲這一代老人的所經歷的時代變遷,他們前半生是走集體經濟,后半生是實行市場經濟,觀念上仍留存“沖突”的思想;在農村是小熟人圈,大家知根知底,往來密切,感情濃厚,到城鎮(養老院)與陌生人相處感覺不自在,孤獨感強烈,甚至有隔世的感覺。因此,要根據各地實際制定有效的養老模式。一是恢復前些年村部的集中養老方式。前些年,紫塘村已在村部建立適合當地的集中養老模式,供養孤寡老人、殘疾人、老年人等十余人,建一排平房,有食堂有衛生間,有電視看,顧請一個農民幫他們煮食,村部又供有一片集體土地作菜園,由老人自行耕種蔬菜自給自足,設施環境雖然簡陋,但他們活得很愉快,過后又實行縣城集中養老而撤散。如現年78歲、又是殘疾的陸忠冠孤寡老人,回想原在村部養老時,覺得生活很愉快而滿足,自村部養老撤散后他不愿到縣城養老院過集中養老生活,目前自己一個人在家自理生活,顯得艱苦,旁人看到確實感覺無助而可憐。二是親戚鄰里組合養老。目前農村的住房條件都較寬敞,老人每天都自覺集中到某一家圍坐聊天,鄰里可以順著組合養老模式,顧請一個勞力幫他們煮飯即可,讓老人相互幫助互理渡過愉快的晚年。農村老人都是閑不住,只要能動都愛下地做一些輕度農活,也可幫助護理有需求的老人,充分發揮農村人互助友愛的優良傳統。三是做思想工作,讓老人先到縣城養老院體驗集中養老,以逐步適應集中養老生活。集中養老是歷史發展必然趨勢,目前縣城基本建立起集中養老的模式,但農村老人卻拒絕。養老責任陪護人應盡量跟老人講解養老院養老的好處和優點,首先陪護老人到養老院去體驗生活十天一個月,讓老人慢慢適應養老院的生活。

  5. 農村青年要自信自強,剛健有為。從實際情況觀察分析,當前農村出現剩男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這給社會長期安定埋下了一個隱憂,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農村剩男的出現固然有客觀的一面,諸如男女比例失衡,彩禮重等實際問題,但也要從個人主觀上找原因,比如技能低、生產門路不多、交際圈小、朋友少、沉溺于手機網絡游戲等。俗話說,栽有梧桐樹,何愁無鳳凰。農村青年要樹立信心,大膽創新,克服各種不利因素,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多加朋友,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愁找不到對象。據調查,農村青年大多都具備初中文化以上,有少數的職校畢業生,只要能靜心下來,學習掌握一二門致富技術,創業致富容易實現。問題是現在的青年人手機不離手,整天低頭盯屏幕,不是用來學習知識技能,而是熱衷于那些離奇八卦的消息,甚至是玩游戲的。大家要清楚,手機主要功能是用來接聽電話和瀏覽工作群或親友群通知消息,而不是用來上網游戲。在這里提醒一下,網絡時代手機里的大多信息充塞著娛樂化、碎片化、消費化、庸俗化、快餐化的消息,沒有多少的知識含量,甚至會誤導成網癮。因此,青年人要自信自覺學習生產技能,提高自身素質。一是積極參加各級部門舉辦的新開農民技術培訓班,掌握一至二門的生產技能,靠技術發家致富,以自己的勞動果實打動女人的芳心。二是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多見世面,開闊視野。三是廣交朋友,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渠道,互通有無。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鄉村已成為建設生態資源投資的熱點,必然吸引廣大有志青年到農村廣闊的天地創業,也會給農村青年帶來新的氣象,農村青年要抓住機會,自覺融入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去創業、去交友、去擴展。四是遠離網絡游戲,一心投入農業生產。袁隆平曾說過:電腦和書本里長不出水稻,必須得下田。當農民的就要下田勞動,專心生產,少看手機,遠離網絡游戲。五是不斷摸索,大膽實踐,創造出具有當地特色的產業。產業振興是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比如,鄉村具備得天獨厚的優質高效糧食栽培加工、桑蠶種養、畜禽繁殖等優勢資源,青年人要根據各自的特長優勢,開創適合自身實際的項目,做到開發一項成功一項,并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帶領村民走共同致富之路。

  6. 移風易俗,樹立鄉村文明新風尚。農村人情債務源于名目繁多的宴席,有些還借著民族風俗習慣的旗號,行封建迷信活動,如擴大喪葬范圍、巫婆卜卦等,都是愚弄人、勞民傷財。農民純樸,講究面子,對人情債往來不敢輕言罷休,總拉不下面子,且有相互攀比心理。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移風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活動,樹立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一是發揮村干、隊干、黨員、積極分子的帶頭作用,從自身做起,紅白喜事簡辦,禁止大操大辦,隨禮要視個人承受能力,有多的出多,有少的出少,不攀比、不搞面子人情。二是引導鼓勵青年人自由婚姻,不索取高額彩禮,同心協力搞生產,攜手前行,走出一條幸福美好的生活之路。三是發揚互助友愛精神,鄰里相幫,不擴大請客送禮,不攀比、不搞繁文縟節的宴請。四是樹立厚養薄葬的優良傳統,反對薄養厚葬現象發生。農村老人活著時,子女近親要在生活、健康、娛樂上給予人文情懷關照,死去時沒必要花一大筆冤枉錢請一大幫道公來弄神弄鬼的,要清楚,道公再怎么的高招施展招魂術,人死了也不會活回來,這完全是做給活人看的,沒有一點實際意義。再說,大操大辦實質就是大吃大喝,親人的離去活著的人不是悲傷感懷,而是操心弄吃的,情何以堪?

  7. 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反對鋪張浪費。不論生活再怎么的富裕充足,人們對食物都要保有一顆敬畏之心,“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發揚光大。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一是在操辦宴席時要從節約出發,有計劃有目的地開支,不盲目浪費。農村辦宴席飯菜大鍋大鍋地煮,量多有余,飯量敞開供應,一剩下就是大半鍋的,下一餐又得煮新米,剩下的倒掉,浪費嚴重。又如,僅葷菜就上桌七八樣,且都是大碗裝,量很大,一般當場無法吃光,只能打包,有的人礙面子不打包就白白浪費。二是按量備份菜品,保證供應,做到飯足菜飽即可,不擺大魚大肉而造成浪費。三是建立家庭糧倉。農民收獲糧食后,一般只存儲口糧,余糧上市銷售。農村人一般一年消費谷物約四五百斤,按這個容量和人口數建立專屬的倉儲,防止糧食受害減損和質量下降。政府應把建立農戶家庭糧食倉儲當著一項為民辦實事的基礎工程來實施,可以補貼的方式幫助農戶建立完整堅實的倉儲,達到防潮、防蟲目標。四是提倡家庭飼養一些雞、鴨、鵝、豬等畜禽,讓其撿吃尾糧散糧剩糧,做到物盡其用。

  【注:本文全是實地調研獲取的第一手材料而寫成,不參考任何資料。】

  【作者簡介】陸章流,筆名章彰,男,壯族,平果榜圩人,196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百色市作協會員,政工師。長期以來潛心研究毛澤東思想。寫過新聞通訊、調研材料、工作報告、講話稿、敘事散文、隨筆、雜談、農業科普和專業論文等類型文稿,散見于一些省市報刊和公眾號,多年獲得各級報刊(社)獎勵。主要有《那年,五七中學搬出深山》《P縣炭疽病風波》《那些年,我們看過的露天電影》等;著有散文作品《山村記憶》《常有歲月可回頭》、新聞報道集《業余,我堅持報道平果數十年》等。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少府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3.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4.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5. 烏克蘭逃兵
  6.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7.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8.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9. 女士,你罵“泥腿子”,身份暴露了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10.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尤物 | 亚洲偷精品国产五月丁香麻豆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 日本久久9网站 | 亚洲人成在线不卡网 | 中文字幕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