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羅斯和普京的困境
俄羅斯和普京最大的困境在于,它的制度不具有先進性,不過是西方的“拙劣模仿者”。
這和蘇聯具有本質的不同。蘇聯提供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體制,共產主義思想從意識形態上能夠和資本主義分庭抗禮,在西方也擁有不少信徒。
放棄共產主義導致了蘇聯解體,連俄羅斯自己都曾拼命想融入西方。但是為了控制歐洲,美國需要俄羅斯這樣的一個敵人。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回憶錄中公開承認,島國英國在歐洲大陸一直執行均勢戰略:哪個國家強,就聯合其他國家揍他,不允許任何一個歐洲強國統一歐洲,因此英國俗稱“歐洲攪屎棍”。
盎格魯-撒克遜人控制的美國就是大號的英國,它遠離歐亞大陸,讓歐亞分裂才能便于美國控制世界,因此美國就是“歐亞大陸攪屎棍”。所以北約一定要東擴,也一定要刺激俄羅斯。
北約東擴為什么如此順利?
因為在東歐人看來,俄羅斯比西方貧窮落后,它的經濟和政治體制只不過是西方資本主義和選舉制度的拙劣模仿者,有什么吸引力?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該選擇誰一目了然。
這就是為什么,面對烏克蘭不斷倒向美國,普京除了武力威脅和民族主義,沒有什么好辦法。
2、普京發動烏克蘭戰爭的破壞性
在文章《聯合聲明:中俄主導的世界新秩序拉開帷幕》中我們指出,中國的目標是中俄聯手,扛起和平與發展的大旗,主導實現歐亞大陸經濟一體化,將“攪屎棍”美國驅逐出歐亞大陸。
但是,熊隊友普京草率發動的烏克蘭戰爭,破壞了歐亞大陸一體化的計劃,俄羅斯和歐洲都成了受害者,而美國獲得了最大收益。
烏克蘭戰爭剛剛開打,我們就在文章《普京的幾大戰略失誤,美國虛假情報促俄倉促開戰》和《普京倉促出兵陷苦戰,需要中國式智慧解決》中指出,俄烏戰爭,普京在政治、軍事上都犯了重大錯誤。
美國拼命煽動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缺乏戰略定力的普京果然中計了。
一、政治上,普京全面進攻烏克蘭沒有法理支持,惡化了俄歐關系。
歐洲需要俄羅斯的能源,和俄羅斯鬧翻不符合歐洲的利益。但是,烏克蘭戰爭從道義上逼得歐洲不得不反對俄羅斯。
毛主席說過:“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普京,在政治上硬生生把朋友搞成了敵人。
戰爭爆發當天,我們就指出,俄羅斯最佳的戰略是“應邀出兵”烏東的幾個獨立共和國,集中本就不足的兵力,把地面戰爭局限在烏東地區,而對烏克蘭其他地區只進行空中打擊。這是效仿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的戰爭模式,讓西方無話可說。
而普京在發動戰爭的前幾天還在信誓旦旦的保證不會進攻烏克蘭。歐洲但凡有一點點臺階下,也不會自捅一刀跟著美國跑。
二、軍事上俄羅斯打不下烏克蘭。
普京發動的烏克蘭戰爭,一開局形同兒戲。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戰斗。面對1200萬人口、12萬平方公里、20萬正規軍和預備役的捷克斯洛伐克,蘇聯出動了50萬軍隊、6300輛坦克。
這相當于俄羅斯對烏克蘭需要出動200多萬軍隊、2萬多輛坦克......
結果,普京只用十幾萬地面部隊就對4000多萬人口、60萬平方公里、125萬正規軍和預備役的烏克蘭發動全面進攻,這是沒有軍事常識的投機行為,不僅兵力不足還千里分兵,除了幻想烏克蘭望風投降,沒有任何取勝的機會。
事實也果然如此,普京從全面戰爭變成重點進攻,最后進一步收縮到了烏東地區。參見:烏克蘭如何用《孫子兵法》挫敗俄羅斯的全面進攻
從目前俄羅斯能投入的資源看,烏東地區就是俄羅斯的軍事極限。
三、烏東四地公投入俄的隱患
在選舉政治下,為了討好民眾,普京除了經常表演柔道、騎馬、開飛機等扮演硬漢的角色,還做了一些不利于國家長遠利益的改革。
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兵役制度。俄羅斯義務兵的服役期在2008年被縮至12個月,根本形不成戰斗力就退役了,同時義務兵參戰受到法律限制。
這導致俄軍嚴重依賴合同兵。但是經濟不好軍費有限,合同兵的裝備、訓練都受到影響。
俄羅斯超過100萬的總兵力中,合同兵約有42萬人,但陸軍只有20萬。俄羅斯在烏克蘭投入的十幾萬野戰軍隊,實際上已經是合同兵的極限了。
普京剛剛動員了30萬預備役,但這離打贏烏克蘭戰爭還遠遠不夠,只夠維持現在的戰線。
與之相反,烏克蘭能投入戰爭動員的人數遠遠超過俄羅斯,而美國通過支撐烏克蘭消耗俄羅斯的策略不會變。
這使得俄烏戰爭如同兩伊戰爭那樣陷入消耗性的持久戰。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只有140萬人口的車臣,宣稱可以動員7萬人,第一時間就出動了1.2萬精銳到烏克蘭參戰,而且成了俄軍戰斗力最強的部隊。
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效忠普京,其實是一種利益交換關系:普京給錢,卡德羅夫以安全部隊的名義建立獨立的武裝部隊,打擊、收編其他車臣叛亂分子。
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如此積極、高調支持普京出兵烏克蘭,是因為愛俄羅斯嗎?
車臣穆斯林武裝部隊,實際上是卡德羅夫的私兵,不屬于俄羅斯軍隊。
與俄羅斯軍隊戰斗力下降相應的,是少數民族、穆斯林武裝力量的增長。
此消彼長,最后會發生什么?
俄羅斯聯邦有194個民族,22個自治共和國,這都是不安定因素。
今天,依靠民族主義的力量,普京策動了俄羅斯族占多數的烏東四地公投并入俄羅斯聯邦;
未來,俄羅斯衰弱時,聯邦內的少數民族同樣可以依靠公投從俄羅斯聯邦獨立。
這就是雙刃劍。
3、烏克蘭戰爭的另一面。
事情總可以一分為二。
烏克蘭戰爭的另一面,是俄羅斯更加依賴中國的支持。
俄羅斯人對待中國心情復雜。作為當年的老大哥,一方面一度看不起中國;另一方面又對人口眾多的中國充滿恐懼。中俄石油管道談判居然花了十五年,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才談成。
俄羅斯一直把中亞看成是他的勢力范圍,長期阻撓中國在中亞的正常項目,比如中吉烏鐵路。
2022年5月30日,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接受采訪時稱,在他向俄羅斯普京解釋吉爾吉斯斯坦需要中吉烏鐵路重要性之后,普京表示不再反對該項目。
俄羅斯曾經拼命想融入西方,卻被美國幾棍子打回了原形。
如今俄羅斯與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經濟上GDP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軍事力量也已經被中國反超,從隱形戰機到戰艦、航母,質量、數量都已經落后于中國,只有核武器還保持數量優勢。
面對越來越強大的中國,俄羅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都已經離不開中國的支持,這才不得不和中國全面合作。
陷入消耗戰的烏克蘭戰爭,最終也只有中國能夠勸和。
烏克蘭戰爭的最直接后果,是鞏固了中俄合作關系中,中國作為主導者的地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