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紀錄片《未來的收成》由法國資深電影人瑪麗-莫妮克·羅賓(Marie-Monique Robin)執導,著重探討拿什么來代替工業化農業。此前,她執導的紀錄片《孟山都眼中的世界》和《毒從口入》,因聚焦工業化農業的巨大危害而引起了國際轟動【編者注:關于《未來的收成》的詳細解讀,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
今天的這篇推送來自一位志愿者,同時也是生態農業的實踐者悟稻的投稿。在觀看完紀錄片《未來的收成》后,筆者介紹了自己在農田采用間作、混作、套作、養鴨等生態農業實踐經驗,指出在資本主義體系下,高污染高消耗的現代農業體系已經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傷害。
未來的收成在哪里?在于人們找回歷史,找到文化的獨立自主權。看清資本觀念的訛詐,擺脫舊思想觀念的慣性束縛。目前的人們普遍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生活觀念、行為習慣對整個自然、社會生態造成的惡性循環。
人們觀念上總認為糧價本來就應該低,社會才會安定繁榮。可事實上呢?這樣的結果就是沒有人愿意種田,田地荒廢,種樹種房子。老人種田,農村缺少勞動力,農化除草劑超標污染,環境惡化,食品帶毒,身體健康受影響,各大醫院排隊看病,一生所積家底,一一拱手交給醫院資本。
人們的日常行為習慣(如購物的塑料袋、不能降解的快遞包裝、日常化工洗滌用品、農藥除草劑、生活垃圾的運輸處理等等)都會進入環境的惡性循環,水土污染惡化,吃的糧食、喝的水、呼吸的空氣、居住的環境等方方面又在人類身上循環。
為什么會提到日常化工洗滌用品呢?去年夏天,大孩用洗衣粉洗衣后,衣服又用清水洗了。涼在竹篙上的衣服上的水滴在了長勢非常好的葡萄葉上和棉花葉上。不久葡萄葉變色后枯萎,沒了生機。棉花等了好長一段時間才緩過來。可見化工洗滌用品對植物、土壤的傷害大。
平常我都是用發酵的淘米水洗衣。看起來臟,聞起來也不好聞。但它的清潔效果好,雖然有些泡,但是這些低泡不傷手,天然環保。清水洗兩遍,太陽曬,無味。洗衣水可放心澆菜園,不用擔心有害有毒。洗碗洗鍋用新鮮樹葉或青菜,來自天然的草本精華去油污效果特好。另外我還栽有皂角樹、無患子,等它們長大成材才之后,就可以用皂角、無患子做日常洗滌用品。
照目前的環境來看,資本社會會將整個地球生態拖到毀滅狀態。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的道路才能救人類。人人自我教育、自我革新、自我管理,掌握自己的文化獨立自主權。
現代農業,單一規模化集約化的種、養殖業,看似高產,看似外表光鮮,品種豐富多樣。實則消耗著大量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掏空、污染、破壞著土壤、水源及其它在短時間內不可再生的物質,如石油;透支著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人類。各地高大上的醫院有著源源不斷的人群就是最好的例子。
土壤會說話,土壤中有紅色斑塊酷似鱔魚血物質,是田中的有機質、碳、根系菌肥、微生物等溶于水后溶解液,經過大自然的濃縮,逐步浮于泥土表面,日漸滲透在土壤中形成的,這樣的土壤稱為鱔血土壤,是土壤肥沃的標志之一 | 圖片來源:作者攝
人們看似買到了豐富、低價實惠的農產品,背后卻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農化污染水土,農產品含農殘、激素,各種怪病層出不窮,而且呈現出年輕化、兒童化的趨勢。
這與我們的文化、思想觀念、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追其根源,是資本壟斷了農業及媒體,讓人們不知不覺地上了他們的套。
試想,農業自有人類社會以來,有誰想控制壟斷過種子?農民種田需買種,和與之相配套的農藥、化肥、除草劑。而這些成本有害于誰?有利于誰?有害于農民,有害于千千萬萬個家庭,有害于整個自然、社會生態,人們逐漸失去了自主權,陷入被動。從而有利于資本,達到他們剝削人的目的,享受著各種揮霍、奢靡的生活,把整個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拖入到毀滅的狀態。
未來的收成,用各地生態農業的實例,揭露證實了資本主義的謊話。
1、同一塊地里間作、混作、套作,玉米、四季豆、南瓜。玉米豆類相配套,互促互進,南瓜覆蓋地面抑雜草。高中低混種在一起,充分利用日照和地力,不浪費空氣。這就是農業八字憲法中的密,合理密植,間作增加生物的多樣性。在農業學大寨中,在有著悠久農耕歷史的中國廣大土地上,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
稻田變花田,油菜、蠶豆、紅花草三種作物混種,高中低在空間上互補,充分利用田力、日照,同一面積,增加了綠肥的密度和質量。大量的落花落葉是很好的綠肥。蠶豆、紅花草有根瘤菌,固氮,有大量的根系菌肥 | 圖片來源:作者攝
2、多種樹,用固氮的樹種進行農林間作,樹葉覆蓋地面或壓入地面,增加土壤肥力,樹葉又可喂豬羊。這便是農業八字憲法中的肥。有條件的地方,盡可能增加綠肥的種植面積。農林牧,三者互相依賴,缺一不可。肥料是植物的糧食,植物是動物的糧食,動物是人類的糧食。而人類又發揮了自己的勤勞,靈活運用了這些規律。
用豆科樹木間作,種在田邊地頭、坡地。既可保持水土、凈化空氣,做防護林調節微氣候,又可割枝條覆蓋農田,抑制雜草為微生物創造生存環境,增加肥力。農村中枸樹長勢快,葉可喂豬。紫穗槐、木槿可做籬笆,也可割枝條。
3、不整地,不翻地。直接割倒綠肥直接播種。從土壤的角度思考,有植被覆蓋,可防日蝕風雨蝕,保濕保溫微生物家園,為作物營造一個穩定的生長環境。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覆蓋物中的有機質、碳、氮等隨著時間的累積,會形成腐殖質。
不翻地,土壤中被割倒的植物的根系,盤根交錯。在覆蓋物下,在微生物作用下,日漸形成透氣通風保暖的土壤,為正在生長的作物源源不斷提供所需的養分,而作物又將外界的能量傳送至土壤及微生物,如光合作用的太陽能輸送至根系。這樣地上地下,能量互相交換傳送,植物內部運行更加通暢,生命就會更加壯實。我國土壤學家候光炯,一生與土壤打交道,與農民打交道,有著豐富的免耕覆蓋的實踐經驗與理論,可以查看他的論文著作選集。
侯光炯論文著作選集封面
圖片來源:網絡
圍溝育秧,春分或清明前,干谷下種,覆蓋一定厚度的含炭量高的茅草或秸桿。防鳥鼠吃種。讓谷種獨立自主在合適季節發芽生長。不用額外管理 | 圖片來源:作者攝
4、推拉技術,運用作物之間的特性,互相促進、排斥,搭配好植物、昆蟲之間的關系,讓作物高產又可防治病蟲害。在七十年代的農業科教片里,玉米大豆配套間作,玉米為大豆遮蔭,大豆根瘤菌固氮為土壤為玉米增加養料。一高一低,一陽一陰,配套通風向陽,吸引各物種,增加生物多樣性達到生態平衡,防治病蟲害。類似的例子還有農業口決呢!
5、生態農業充分發揮人的自主權,不用買種,不用買農藥化肥,不用買除草劑。自給自足,可以自己生產燃料。城鄉互助,在地循環,自治管理,不用被資本牽著鼻子東奔西跑,疲于奔波。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不用處處依賴外在的資本。
人與動物更為輕松自在,不用那么擁擠壓抑。鴨子自由除蟲抑草施肥。人們可以在一起輕松愉快的生活,一起插秧。這樣融洽的氛圍更能促進每個人的思想文化革新。自我教育,自我革新,自我管理,行使自主權,和更多的人們一起實施自治管理權。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
看我的稻是怎樣自主生長的。以自然為師,或越冬或春分下種。圍溝育秧,平整苗床,鴨舍混合殼打底,放干谷種,撒混合殼覆蓋或加茅草覆蓋。給谷種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發揮其獨立自主權。在混合殼中感受風吹雨打,日曬夜露,吸收天地之精華。在合適季節,自力更生鉆破混合殼、茅草。看外面的世界,稻田變花田,鳥語花香,鴨隊在花海里穿梭。
稻秧成活,鴨子下田,在田中來回覓食,雜草無生長的機會。稻秧共生,鴨子除草、捉蟲、活泥、堵漏、施肥、播種,身兼多職,是自然農業中的得力干將。鴨子集合,撒谷除草,其樂無窮 | 圖片來源:作者攝
辣菜、蠶豆、紅花草三種作物,高中低在空間上完美搭配,不浪費每一寸土地,沐浴著春風春雨春光景。
辣菜、蠶豆收割后,成熟的紅花草獨守田中,堅守崗位。耕田后,鴨隊巡檢守家園。稻種一一撥起,從空中丟向大田,落在哪,就在哪扎根站穩。
不久,鴨子集合,撒谷除草,奔赴田間問候稻秧。天上有燕子、蜻蜓、各種不知名的鳥,夜晚蜘蛛、青蛙、螢火蟲巡邏。天羅地網各自守家園,萬物共生共長共產稻。
本土自治,讓萬物行使各自的獨立自主權。
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耕作方法,天上有燕子、蜻蜓、蝙蝠,地下有鴨隊、青蛙、蜘蛛、螢火蟲等,它們組成一個平衡的生態鏈,無需擔心蟲害的泛濫。天羅地網各守家園,萬物共生共長共產稻 | 圖片來源:作者攝
未來的收成在哪里?在于人們找回歷史,找到文化的獨立自主權。看清資本觀念的訛詐,擺脫舊思想觀念的慣性束縛。
未來的收成在于人們手拉手,心連心,大家一起實行自治管理。順應自然規律,天地人合一。到那時,未來的收成將是一個平等、自由、解放的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沒有饑餓、沒有浪費、沒有壓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