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立足于廣州一家服裝廠,基于對其經營流程和對其附近其他工廠經營狀況的觀察,論述了廣州服裝業的生產、銷售和原料采購三個環節和各環節之間的銜接方式四個方面的情況。全文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調查的目的、方法和內容。
第二部分,介紹調查了解到的基本情況。首先,以強盛服裝廠為例,詳細介紹了服裝廠內部的基本分工、工人的生活情況。然后,介紹了布料市場和收發貨等環節的情況。
第三部分,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對調查材料的分析,本文提出工人工作和生活環境、原料市場狀況、工人返鄉安置等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對這三方面問題的初步的思考和建議。
最后,闡述了本組成員對本次調查的總體感受,強調了社會調查對于學生群體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內涵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服裝業 務工人員 沿海地區 制造業轉型 經濟發展
0 引言
“社會科學研究專門從書本子里討生活是危險的。”
——《毛澤東文集》第8卷
本報告基于此前(2020年8月)本調查小組組長到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九社工業區實踐調查獲得的材料。
本報告是對調查小組經過分析材料、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建議等環節形成的意見和建議的匯總,意在向讀者展示新時代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大背景下的服裝行業產業工人的真實狀況。
0.1 調查目的和方法
本文所考察的問題,緣起我與本校一位祖籍四川,隨單位重組遷居河北,下崗再就業的老清潔工的交談。我由這位老清潔工的經歷和處境聯想到的一個更為廣大的人群——是從云、貴、川、贛、桂,以及兩湖等地到沿海謀生的服裝業從業者,我迫切地想要了解他們的生活的真實面貌,于是借2020年暑期時間,造訪服裝業較為發達的廣東省廣州市,通過當地一家普通服裝廠(強盛服裝廠)做了相關調查。
調查基本是通過實地考察、與工人交談、向工廠主咨詢等方法完成的,本文全部相關內容都來自作者在此過程中獲得的第一手資料。
0.2 調查內容
本文的主體部分主要來對這家服裝廠經營流程和對其附近其他工廠經營狀況的觀察。在上述調查的基礎上,對其原料來源和銷售渠道的相關情況做了大致了解。
由調查時間和文章篇幅所限,本文省去部分細節,主要論述服裝生產、銷售渠道和布料輔料市場三個環節和各個環節之間的流轉方式四個部分的情況。
1 調查情況匯總
“要了解情況,唯一的方法是向社會作調查,調查社會各階級的生動情況”——《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
1.1 服裝生產環節
1.1.1 服裝生產環節概述
從布料到服裝的制衣過程,主要在大大小小的服裝廠完成。這些服裝廠聚集在幾個村的范圍內,為方便管理和收租,以社為單位劃分為十來個區域(如附錄三圖1 工業區牌坊)。廠房(如附錄三圖5 廠房外部)附近的住宅大多專供出租。本文將以強盛服裝廠為例,通過介紹該廠相關人員情況展現廣州服裝業從業人員生活狀況和服裝廠經營模式。
1.1.2 服裝廠工種
(1)樣版工
工廠接到的訂單可能只有一張效果圖,這時需要樣版工按照圖片繪制出設計圖,將服裝的每一片布料的尺寸都確定下來,使用專用的打印機打印后交由裁床工人裁剪布料。
而給定設計圖稿的訂單,則只需要排片后打印出來,考慮到節省布料,將各片拼接在同一張圖紙上的過程往往比較費時。
(2)裁床
裁床,一般指的是用于裁布的大平板,一般的尺寸大概是3*6m,這里用“裁床”代指裁布的工人。
裁床的工作就是按照圖紙將布料裁剪成可供縫合加工成服裝的布片,這類工人一般不固定在一家工廠上班,通常是接到哪家服裝廠的電話就去哪家。他們的酬勞在布量較大時按單價較低,布量較小時單價較高,有類似于保證最低的出工費用不成文約定。
就勞動工具來說,裁布有專門的機器切割在裁床上鋪開的布料,單次能裁出上百件服裝的布料,除樣版制作外,早已經不再單單使用裁縫剪裁布。
(3)車位
這個工種對應著刻板印象上的制衣工人,實際上“車位”這個詞在服裝廠里泛指那些坐著使用機器的工人(附錄三圖2 廠房內部),根據機器的不同可分為縫紉和收邊兩類。
縫紉就是取裁床裁出并捆扎好的布塊,縫制成服裝的工人。這類工人的薪資按件計費,較費工時的服裝可以高到8元每件,而工序簡單的服裝如夏季長裙則是每件不到5元的單價。較為熟練的工人每天能拿到300元的收入,但這并不普遍。對縫紉工而言,他們在貨量充足時更愿意做單價較低的服裝,而在貨量較少的淡季,則并不挑揀。
收邊,就是使用收邊機將服裝的邊緣部分回折部分,防止其脫線,薪酬單價一般不到一元,但月收入一般高過縫紉工。
(5)熨燙工
服裝制成后需要熨燙才能裝箱出貨,因此工廠里有一張熨燙用的板桌,專門負責熨燙的工人被稱為“燙床”。這個工位使用一種類似于鍋爐的電氣設備提供熱水,上工的時間打開,每天換一次水。
這類工人的薪資也是按件計費,每件大約7毛錢,按工人自述,貨源充足時每個月能熨燙1萬多件,月收入也接近1萬元。
(5)尾部
尾部是服裝裝箱前的最后一道工序的統稱,包括剪線、掛牌、打包等具體事物,有的時候還需要核驗車位是否漏貼服裝的領簽和洗水標。尾部工人的流動性較其它工種更強,一般工廠不長招尾部工人,只在交貨時限較緊的時候臨時招人
長期固定在一家工廠做工的尾部工人,其薪資也較固定,一般在3000元上下,不超過3500元,臨時招工則按件計費,單價不超過5毛/件。
(6)封箱
服裝經尾部打包后,需要按照客戶要求裝箱,并在紙箱外部四周注明貨源、箱內件數、貨號等信息。為了避免紙箱開漏,通常還需要在紙箱外打上塑料扎帶。封箱和制作樣版一樣,規模不大的工廠并沒有做這份工作的工人,一般由廠主自行完成。
1.1.3 工人生活概況
(1)居住條件
廠房附近的民房多數是本地居民專為出租修建或改建,較少有本地人居住。樓房之間間距較小,除車道方向外的間隔一般不足一米五,兩幢樓之間的通道里的樓梯間鐵門往往是不能同時打開。狹窄的預留空間導致室內手機信號較差,夜間時常有閑散人員到公路邊,或者公園里點上蚊香使用手機。
出租房屋面積一般在25平米左右,廚衛和寢室都只有一墻之隔。熱水和灶火依賴罐裝液化氣。租金根據面積、采光等條件每月300到500人民幣不等。
部分出租屋樓層較低且窗戶為鄰房阻擋較多,導致通風條件惡劣,室內濕熱。又因各屋之間距離極其接近,各人工種不同,作息不一致導致互相影響,故睡眠條件不甚優良。
服裝廠為常駐工人提供住房補助每人每月200元,考慮到實際租金水平,工人在居住上的開銷因此減省許多,有夫妻或母女兩人合租的情況則幾近不需要這方面的支出。
(2)飲食情況
在工廠做工期間的午飯和晚餐都由工廠統一提供,就餐環境較為簡陋——在廠房空處支一張折疊桌,供員工自行打飯用餐。今年因疫情的影響,工廠復工后沒有再為工人提供兩頓餐飯,而改為餐費補助,直接在發放薪水時結算。餐補的標準則因工廠主而異,從每天5元到20元不等。
除部分自己煮飯的工人外,早餐都是在廠區的早點鋪解決。這些早點鋪在各個街口都有分布,出售的早點一般包括饅頭、包子、豆漿等,四川籍工人習慣的稀飯則少有見到。價格而言,包子一元一個,一般是叉燒包;饅頭五毛一個,半個拳頭大?。欢節{則是一塊五毛錢一杯,大概二百毫升。廣東本地的小吃如腸粉、炒面等也能在各個街道的餐館見到。
(3)作息
服裝廠一般是早上八點開工,但除了規模較大的廠外,一般的工廠并不要求準確的上下班時間。平日里的工作時間由工人自行把控,貨源充足時常常是早、中、晚三班,晚上不超過十一點鐘;淡季則只有早晚兩班,下午六點下班,但部分工人希望在淡季也能多掙一些,則會工作到七點左右。
如前所述,工人群體中不只有固定在某一服裝廠工作的,還有在各家服裝廠之間跳轉,每家只工作幾天的。這類工人通常是為了尋求較高的制衣單價,獲得更高的月薪。同時,他們較其他工人而言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也逐漸成為了廠區附近一些夜宵攤點的??汀_@些處于空閑期的工人甚至可能過上黑白顛倒的生活——白天睡覺,晚上打牌,凌晨吃燒烤、喝酒,一直到天亮,甚至早上八點鐘才回宿舍睡覺,晚上又開始打牌。
1.2 銷售渠道
除去部分時候有低價清倉的需求外,服裝廠一般并不直接經手銷售業務,而是通過中介公司獲取訂單。布料市場臨近的寫字樓就有這種專職與客戶溝通,向服裝廠轉發訂單的中介公司,廠主們一般用“公司”代稱。
以外貿為例,“公司”和國外的客戶聯系,確定服裝的款式和加工單價,選定制作材料,向工廠報價,賺取差額。希望接單的工廠按其要求制作出樣版,由“公司”審定后確定接單的工廠。
工廠將服裝制成并求打包裝箱后,聯系車隊(見中間流轉)將貨物送到指定地點。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和工廠這個過程中并不簽訂合同,仍然是憑借口頭協議合作,出貨時間也完全按“公司”要求,若客戶毀約則損失由工廠承擔。
1.3 布料輔料市場
據服裝廠廠主和布料市場的布店店主所說,廣州布料市場的布料基本源自江浙地區的布廠。廣州的服裝業所以能興盛,除了發達交通支撐的開闊的銷售渠道外,以中大布料市場為代表的一系列布料市場組成的布料集散中心也是重要因素。
廣州的布料市場的中介功能十分強大,以至于江浙地區的紡織廠需要布料時也從廣州進貨。
布料市場中的商鋪,按經營模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布廠直銷和代購兩類。
直銷的店家在江浙開有布廠,廣州的店鋪只是布料的銷售前端。這種店鋪一般較大,面積在20-30平米不等,店鋪中也擺有較為豐富的布料,有的店家甚至在布料市場附近有自己的布料倉庫。
代購的店家則并沒有自己的布料廠,店鋪也通常較小,只是擺出每種布取出幾平方厘米組成的樣料?。ù笠稽c的幾平米,小一點的大概就是在過道側墻上略有凹陷的地方裝一扇卷簾門,實在沒有多余的空間擺放幾卷布料)。
賣拉鏈、花邊、緞帶等店鋪規模也多近于代購布店。
1.5 中間流轉
布行從倉庫提貨需要用車,布料從布料市場用車運向服裝廠大概需要50分鐘,服裝廠的產品發往中介公司指定的集散點通常也需要等同的時間,這些運輸流轉的工作都由專門的車隊來完成。
00年之前規劃的較好的布料市場配套運輸車隊的停車場,這些車隊和雇主達成口頭協議后,就在指定的時間地點為雇主拉布,或者將服裝廠的產品運到指定地點。雖然早年間有惡意騙取運輸費卻將貨物丟棄的人員,但現在這種合作模式已經十分成熟,雙方建立了良好的互信關系。
近兩年的移動支付和諸如“貨拉拉”一類的網約車平臺也為這種合作方式提供了便利。
這種運輸服務一般是按貨物的箱數收費,以每天200箱的常規貨量計算,月收入大約在3萬元,即使減去油耗和生活消費,這個收入也是高于在工廠做工的工人的。
2 意見建議
“如果你能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說明一兩個實際問題,那就要受到稱贊,就算有了幾分成績”——《毛澤東選集》第3卷
本組成員分析以上調查情況,針對工人工作和生活環境、原料市場狀況、工人返鄉安置等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思考,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2.1 關于工人工作和生活環境
廠內工人的工作環境只能說比較一般,廠房內設有空調,因此并不感到悶熱,但工人們的居住環境的宜居水平不高。工人的工作時間較一般小城市的工作人員更長,收入水平沒有明顯差距,但能滿足基本的消費需求,工人沒有社保,只依靠打工的工資積蓄預備退休生活資金。
小組討論認為,物質生產部門的工人的狀況逐漸淡出日常生活,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而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不斷增大的必然結果。但民眾對工人工作的接觸和了解減少,并不能否認這類部門中工人的存在,故而既然他們的工作環境有待提高,則應當有效推動這種提高的到來。
同樣的,沿到海地區異地就業的工人在獲得較高薪資的同時,丟失了故鄉的親切感,在追求高質量發展、把每個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奮斗目標的中國,應當設法提高這類群體成員的歸屬感,這也是印證“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重要舉措。
2.2 關于原料市場狀況
早期建設的商業樓比新建樓由更豐富和健全的配套設施,不禁令人反思其中緣由。資本驅動而非建設發展驅動導致的逐利模式下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單純考量一期建設成本而不顧后續建設投入,造成這類市場先天不足,發展勢頭甚至遜色于數十年前建設的老市場。
2.3 關于工人返鄉安置
廣州服裝工人(散戶)的居住條件較差,到這里做工的工人多為已經成家的中年人,他們的收入和支出比較接近。即使較難產生積蓄,但由于家鄉沒有合適(技能對口且薪資合適)的崗位提供給他們,他們也只能繼續在外務工,同時不能確定具體的歸鄉年限。而沒有社保和養老保險的他們,勢必要重拾農具以供晚年糊口。
小組討論認為,在制造業升級、勞動力成本優勢不再的大背景下,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若制衣業先于工人返鄉而衰退,則造成外流人員就業困難,兩端流動頻繁,在目前(2021)世界疫情背景下有其特殊性。
另一方面,若工人返鄉潮先于制衣業休止出現,則造成沿海制衣業勞動力缺乏,無論是對外貿還是對內銷,都存在一定沖擊的可能。因此,無論是沿海還是內地都應當積極關注上世紀末興起的務工群體的動向。
3 結語
“如果不懂得從改造中國中去認識中國,又從認識中國中去改造中國,就不是一個好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文集》第2卷
本社會調查報告基于第一手材料完成,涉及學生群體乃至一般行業職員所不熟悉卻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服裝(制衣)業,極大地拓展了成員視野,近距離感知了馬克思講述的工廠工人的概念。
調查對象從實際生活出發獲得,以清潔工聯想到沿海制衣工人。這個對象和制造業升級的背景密切關聯,小組由此闡發了與工人返鄉潮相關的思考。
本調查有效激發了小組成員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熱情,為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分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訓練素材。
4 附錄一 調查提綱
調查題目:廣州服裝(制衣)業狀況調查
4.1 調查目的
本調查意在向讀者展示新時代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大背景下的服裝行業產業工人的真實狀況。為學生群體感知社會成員職能的多樣性和社會結構的復雜性提供鮮活素材。
4.2 調查意義
基于第一手材料完成報告,對象涉及學生群體乃至一般行業職員所不熟悉卻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服裝(制衣)業,極大地拓展了成員視野,近距離感知了馬克思講述的工廠工人的概念。
通過展現工廠工人的實際生活和服裝行業組織模式,為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熟悉而陌生的分析對象,有助于學生感知馬克思講述的資本和工人的關系,深化學生對馬理論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的理解。
4.3 調查對象
1、紡織廠廠主、工人;
2、中轉貨運司機、搬運工;
3、布料市場店主;中介公司職員。
4.4 調查內容
1、服裝廠經營模式;
2、服裝廠工人工作和生活狀況;
3、制衣行業流轉結構。
4.5 調查方法
1、直接與工廠主和工人交談了解工廠和工人相關情況;
2、到布料市場實地了解;
3、通過工廠主和搬運工人了解產品流轉途徑。
4.6 調查步驟:
4.6.1 獲取調查材料
(1)在服裝廠做廠房內工作的實地考察,同廠內工人和廠主交流工廠的各項情況,了解到各類工人的收入情況。
?。?)到中大布料市場了解服裝廠布料供應中心的基本情況,探訪市場附近的中介公司。
(3)了解工業區的建設格局和街頭商業分布情況,了解工人的出租屋的環境。
4.6.2 分析調查材料
4.6.3 提出意見建議
4.6.4 形成調查報告
5 附錄二 日程記錄
5.1 2020年8月10日
5.1.1 地點
廣東省廣州市強盛服裝廠
5.1.2 內容
今日主要在強盛服裝廠做廠房內工作的實地考察,同廠內工人和廠主交流工廠的各項情況,了解到各工人的收入情況。
同時向廠主咨詢了周圍幾家工廠的經營情況,了解了工廠所在的工業區的面積,工行數量和廠房管理的實施方式。
途中遇到了來廠中檢查的證件的環保局工作人員,他們在廠內作了大致的檢視后離開,廠主向我介紹了各類主管部門的情況。
5.2 2020年8月11日
5.2.1 地點
廣東省廣州市中大布料市場
5.2.2 內容
今日隨廠主到中大布料市場了解服裝廠布料供應中心的基本情況,還到市場附近的中介公司做了探訪。
市場規模較一線城市的商場更大,并且有前后多期規劃的十余個交易樓組成接連而成。市場一樓有寬闊的交通道,較大的市場里有中央空調,而新建的較小一些的樓里則完全依賴各個店鋪的空調,內部十分悶熱。
商鋪由貨物的精貴程度自下而上分布在樓中各層,越往上,貨物越高級,人流也越少。
5.2 2020年8月12日
5.2.1 地點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九社工業區
5.2.2 內容
今日在服裝廠所在的工業區范圍內四處走訪,了解工業區的建設格局和街頭商業分布情況,還到工人的出租屋附近觀察了他們的居住環境,除此之外,還通過房屋中介和租房廣告了解了這些出租屋的一般價格。
出租屋的環境不甚理想,除部分住在祠堂內的老人外,本地人并不在這些房屋中居住宿,只有到廣州打工的外地流動人口才租用這些空間狹小、通風較差、采光不足的小屋。
房間布局十分緊湊,但考慮到租金水平,也無過多值得責備的地方。
5 附錄三 照片
圖1工業區牌坊
圖2 工廠內部
圖3 出租樓
圖4 布料市場街頭
圖5 廠房外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