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版了一本書,《煙臺紀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之路》,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關注。這本書與中國農村經濟的集體化道路有關。
中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所謂的“統分結合”,就是把家庭承包這種經營方式引入集體經濟,形成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使農戶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又堅持了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公有制和必要的統一經營。
農村土地這一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集體所有制,所以在所有制層面上是公有制。但是由于農業在經營上采取家庭聯產承包的模式(主要是這一種形式,并非全部如此),所以在經營上是個體經濟。也就是農村經濟是公有制和個體經濟的結合。這種結合是充滿矛盾的,土地的確權、聯產承包責任制30年不變之類的舉措不斷,農村土地私有化的呼聲也不斷。
自然也有來自另一邊的要求農村經濟重新集體化的聲音。在這種聲音中,有些把現在農村大量出現的合作社作為農村經濟重新集體化的表現。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合作社與社會主義集體化是兩回事。合作社本身不代表社會主義或者集體化。早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國民政府就搞過農村合作運動。而且不只在農村之中,基于所謂“民生主義”,國民政府在整個社會上都發起了合作運動,社會上大量涌現合作社。但是誰也不能由此認為當時的中國社會是社會主義性質,或者是在向社會主義發展之中。
列寧在《論合作社》之中確實指出了合作社對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意義。但是當時的蘇俄與現在的中國完全不是一回事。在當時的蘇俄,由于施行了新經濟制度,復活了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如何從新經濟政策的俄國發展到社會主義的俄國,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列寧主張發展合作社,用合作社來與私人企業競爭,帶動全體居民過渡到社會主義。而現在的中國與當時的情況完全不同。就是蘇聯,也沒有走列寧設想的那條路,而是采取了激進得多的斯大林式的集體化的辦法。
同樣是列寧,在《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中,展示過從小生產者的“合作”關系如何發展出資本主義商人。在第五章《工業中資本主義的各最初階段》第六節《小手工業中的商業資本》中,描述了農村的花邊女工為了向城市銷售花邊,起初打算合伙組織銷售,把銷售事務委托給她們之中的一個女工,并對她損失的時間給以補償。但是這個女工跑了幾次城市之后,就變成了女商人。到莫斯科去過幾次的人,在那里建立起對正規銷售十分必要的固定關系。“以經售所得報酬為生的必要性和習慣日漸形成。”女商人除經售所得報酬外,還“竭力在材料、棉布和線上打主意”,把超出花邊定價多賣的錢據為己有。“女商人開始從城里帶來商品并由此獲取大量利潤。”女商人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使女工們完全受自己支配。女工完全清楚女商人在盤剝她們,但是毫無辦法。一方面,女商人成了最需要和最不可缺少的人;另一方面,從她們中間逐漸產生了嚴重剝削別人勞動的人,即女盤剝者。“不管打聽過多少次,情況都是如此,所有的女商人從前都是編織花邊的,因而都是懂得這門生產的人;她們都是從這些花邊女工中產生的;她們最初并沒有什么資本,只是由于自己作經紀人賺了些錢,才漸漸地做起印花布和其他商品的生意。”
列寧總結道:毫無疑問,在商品經濟環境下,小生產者中間不僅必然分化出較富裕的手工業者,而且還分化出商業資本的代表。
這種情況對中國倒是更加貼切的。除此之外,中國還有許多農村合作社,實際上就是把家庭承包的土地集中在一起,出租給某個種糧、養殖等等大戶,后者經營土地并支付給前者費用。實際上形成了土地所有者(農民)、土地經營者和土地勞動者的典型的資本主義的三重關系。
針對這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然自發產生的商業資本和資本化傾向,對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積累起來的越來越多的非社會主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予以糾正的動向。在《煙臺紀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之路》一書中,全面系統地展示了煙臺廣大基層干部團結帶領群眾,創造性地施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歷程。目前,煙臺市已經有3245個村莊實行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截至2021年6月),占全部村莊的52%,產生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煙臺紀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之路》是作者在赴煙臺農村進行了十多次調研、足跡遍布煙臺全部區市,深入訪談煙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推動者、實踐者、見證者的基礎上寫成的。作者說,“我在煙臺親眼看到,這些村莊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天翻地覆、脫胎換骨的變化。”
書中也尖銳地指出:
我們要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而不是黨支部書記或者村委會主任或者是某一個“能人”領辦合作社,因為這些人領辦的基本上都是為自己去謀福利,不是帶動群眾致富,咱們要辦就辦真的合作社。(棲霞市東院頭村黨支部書記)
塘約和煙臺走的都是一條路,那就是黨領導下重新把農村組織起來。農村未來就是這一條路,除非共產黨不執政,只要共產黨執政,就是這條路。(棲霞市衣家村黨支部書記)
這才是農村經濟是否通過合作社再次走向集體化的關鍵。加強對合作社的黨的領導,確實是抓住了農村二次集體化的要害。這樣也才是真正在精神上契合了列寧在《論合作社》中對合作社的期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