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傳真
征地拆遷的制度漏洞和政策執行走樣,給“村官”留下巨大的人為操作空間。與此同時,一些處于焦慮之中的失地農民,為了獲取更多補償,往往也樂意與村干部私下勾結
2014名“村官”護照統一上繳——近日,廣州市首開先河,對村官實施出國審批管理,出臺此政的主因就是村官雖小,卻大貪問題頻傳:3名村干部,10多年間,“鯨吞”1.27億元補償款。
新一輪城鎮化進程中,如何防止“村官”坐地生財,已成為社會密切關注的焦點。
坐地生財養出“億元村官”
被舉報坐擁20億元身家的深圳市龍崗區南聯社區“村官”周偉思,近日被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涉嫌收受賄賂5000多萬元,其中相當一部分為拆遷和項目開發提供幫助所得的“好處費”。
一些巨富“村官”,動輒幾十套房產、億元身家。廣州市政法機關統計,由郊區發展而來的廣州市白云區,近4年來已有101名村干部因貪污腐敗“落馬”,多數涉及征地拆遷、為“違建”充當“保護傘”。
越來越多地處城鄉接合部的村官,開始熱衷于“坐地生財”。據江蘇省南京市人民檢察院統計,2009年至2012年查辦的村干部中,七成多涉及征地拆遷領域。
為何越來越多的腐敗村官都發起了“土地財”?江蘇淮安市淮陰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劉剛告訴記者,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許多項目向城鄉接合部轉移和延伸,城鄉接合部土地大幅升值,成為征地拆遷、違章建筑治理的重點區域,這一區域的村干部貪賄案件也呈現逐年增多趨勢。
廣州市白云區紀委負責人分析認為,一些村干部為早日兌現參選時許下的“發展承諾”,證明其“發展成果”,以較低用地成本和議價空間,吸引社會投資。在這種發展模式下,極易導致村干部與投資者的利益輸送。
欺上瞞下掠富“三頭吃”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腐敗村官對上瞞報,對下蒙騙,一邊侵占政府各類補償款、惠農資金,一邊收受開發商賄賂,一邊還以各種借口伸手向農民索賄,政府、企業、群眾“三頭獲利”。
手法一:“移山填海”改數據。10多年來,廣東省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宮花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張連合與黨支部書記郭仲強,伙同村財務、出納馬雪梅建立不規范的會計賬冊,私設個人賬戶接收土地補償款,欺上瞞下,不交或少交土地征用補償款,對國有土地和村民利益造成了1.27億元的巨大損失。
手法二:內外勾結“一窩端”。紀檢部門介紹,廣東申通物流有限公司為順利租到土地,向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4個村29名村干部行賄1600萬元。受賄干部幾乎囊括了多個村兩委班子成員、經聯社社長甚至片長,4個村都是在沒有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僅有村委會委員簽字同意的情況下,與投資人簽訂了用地協議。
南京市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局局長林志梅告訴記者:“在征地拆遷中,有的村干部甚至拿著空白合同就讓村民簽字,回來后再私自填一個數據。”
手法三:帶頭致富變為勒索斂財。從查處案件看,不少涉案的村支部書記往往都是集“黨政企”大權于一身,一切事務一人說了算,變成了當地的“土皇帝”。
土地升值謹防“村官碩鼠”
在調查的基礎上,南京市檢察部門干部分析說,征地拆遷的制度漏洞和政策執行走樣,給“村官”留下巨大的人為操作空間。與此同時,一些處于焦慮之中的失地農民,為了獲取更多補償,往往也樂意與村干部私下勾結,有的甚至還要賄賂村干部。
廣州市白云區紀委書記潘文捷說,一些村莊發展過于依賴土地經濟,常采取違規方式出租土地獲取收益,而村民為了盡快拿到分紅,對此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一過程中極易出現村社干部與投資者之間的利益輸送。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喬新生說,為保證集體土地上的征地拆遷能順利進行,政府部門往往委托村級自治組織進行“包干”,對過程監管不足,一些村莊村務、財務又不夠透明,留下了權力尋租空間。
在新一輪城鎮化的進程中,如何防范更多的“村官”淪為“碩鼠”,一些學者和紀檢干部建言,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征地拆遷制度,一方面應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對村務公開細化,比如公開要按照政務、財務、事務逐項公開,要將涉農惠民政策、新農村建設的各項資金、征地拆遷補償款等情況都納入公開范圍。 (新華社記者 朱國亮 毛一竹 廖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