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弘毅科研團隊不信邪,要有中國人的智慧和技術,為中國的生態農業研發一條可持續的技術路線來。本書提到的技術其實并不是完全回歸到30年前,而是在很多關鍵技術上超越了從前。
雖然接觸農業數年,而且從小在農村長大,但一提這個話題,還是感覺無比沉重。我沒有任何農學背景,關于生態農業的技術探討,我完全是外行。因此,只能以一個外行人的身份,從一般社會環境的角度談談淺見。
蔣高明教授帶領科研團隊從事生態農業實踐7年之久,歷盡艱辛。他們用一次又一次的實驗,證明了搞生態農業沒有技術難度。生態農業其實就是三十年前中國一直沿用的農業生產模式,所謂的科研是為了找回原來的路,并在原有基礎上增加環保和增產的技術。
找到過去的路,不用農藥化肥不搞大棚倒容易,可要找回三十年前的社會環境卻幾乎不可能。因此,我認為搞生態農業,不是難在農業之內,而是難在農業之外。
首先是農村社會環境已經發生根本的改變。青壯年勞動力進城打工,老人婦女孩子留守,農村社會問題突出。蔣教授雖然把農場建在自己出生的村莊里,但是仍遭遇了種種刁難。農民誰都不相信。你建農場,他們觀望,并不歡迎,把最差的地租給你,價錢還不便宜。地痞流氓使壞,天天找麻煩!無非讓你破財消災。至于基層政府,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搞農業,沒什么稅收,雖然在官場上大力表揚你,但人家不會真心支持你。蔣教授把農場的名字定為——弘毅生態農場。真可謂有先見之明,不弘毅,估計都走不了這么遠。
其次,市場社會,利益當頭,搞生態農業就是擋別人的財路。人家都是規模養殖,你非自然放養。價格如果比人家的還低,不良商家就報復。半夜往你農場里扔死雞,讓你養的雞都得病,都死光。人家種地買農藥,你種著成片的地,一瓶農藥不買,農藥商家賺不到錢,也恨你。
再次,化學農業積重難返。農藥廠化肥廠每年有數以億計的產值,相關利益者肯定不會允許生態農業的存在。大家都減少農業化肥的使用量,很多工廠就要關門,很多人就要失業,政府也不會高興。生態農業不是不好搞,而是整個社會不愿意搞。
還有,農民使用農藥化肥習慣了,再也不想自己堆肥自己鋤草了,人也懶了,尤其除草劑的大量使用,十元錢就解決一畝的雜草問題,誰還愿意用笨辦法人工除草,農民是根本不會管什么環境污染和社會上越來越嚴重的不孕不育問題的。再說農村里的婦女老人離開農藥化肥也無力勞動。難道讓青壯年農民工回鄉種地?不可能。
生態農業的種種艱辛,在這本《生態農場紀實》中都有詳細的體現。誰都知道,要解決中國人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問題,只有發展生態農業一條路可走。但是我們的農業已經被化學農業、石油農業綁架,更受到譬如轉基因技術等生物農業的威脅。恢復生態農業,不是技術難題。技術難題,已經被蔣高明教授的科研團隊用7年的艱苦實踐“證偽”了。
生態農業的艱難,難在即使恢復了三十年前的農業生產模式,也恢復不了三十年前的社會環境。傳統農業被帶上了現代化的高速列車,被裹挾在現代化的大潮中越走越遠。
這個話題之所以沉重,是因為無論社會怎么發展,技術如何發達,作為人類,還是要吃飯睡覺,我們作為自然界的生物屬性沒有本質變化,那么我們的食物,其自然屬性也不能變化,否則就會帶來人類自身生存的災難。農藥化肥激素只是危害人類生存的開端,轉基因技術的出現會從根本上改變人類自身的物種屬性,這也許才是拋棄傳統農業最可怕的后果。但愿全社會對生態農業多看一眼,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生態環境與健康環境的重建中來,這樣,我們這個民族才能健康地繁衍下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