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打小鬧無法給三農問題破題
從九十年代末期,三農問題就成為中國經濟發展能不說就不收,能不提就不提,又不得不說,不得不提的事情。無論是連續5、6年糧食總產量低位徘徊,還是連續5、6年糧食總產量連年增長,創歷史最高紀錄;無論2億多農民工進程務工,還是數千萬農民工返鄉,都不能扭轉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低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率的基本趨勢。正是這種基本趨勢,形成中國吉尼系數連年擴大,形成居民消費持續疲軟,并促成中國始終擺脫不了兩頭在外的誘惑,使所謂經濟結構調整始終作為口號而無法進入實質。
今天看到中國經濟網記者一篇解讀今年一號文件的文章。覺得了無新意,所列政策內容,對解決三農問題毫無用途,無非又一次大忽悠而已?! ?/p>
作者認為今年三農問題有了“新調子”。而所謂新調子,作者自己也承認,無非是“老問題還沒有解決,新問題又在涌現,使得文件內容不斷豐富,雖是老話題但仍呈現出新意”。也不外乎九十年代中期后中國農產品價格接近世界水平,中國又加入WTO,使中國“大宗農產品具有”了“金融屬性”,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波動嚴重影響了中國農產品價格,并因此產生深層影響。但分析又語焉不詳,沒有解釋這些波動如何輕易地讓中國失去油料作物種植的自主性并因之喪失對從原材料到加工的各個環節控制,以至于中國人現在吃油要看外國人臉色的尷尬境地。假如一號文件真的有什么新意,承認困難倒是好多年來沒有看到的。以至于有“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促進農業生產上新臺階的制約越來越多,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任務越來越重”的詞語。連續6年糧食增長,成為中央對農村問題樂觀的主要依據。其實,今天的農村問題與十幾年前并無變化,只是打算怎么看的問題。
今年所謂新辦法,就是加速城鎮化速度。這次城鎮化“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重點。大城市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怎樣把已經進來的這部分人融入到經濟社會體系中,使現在的1.5億進城農民工真正市民化”。貧道覺得,只有兩個問題能解決了才能談這兩條出路。
首先,為什么很多國家在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迅速進入城鎮化階段?城市化與工業化有關,也無關。城鎮化與后工業化,也就是第三產業成為主導產業有關。西方國家在工業占GDP40%左右時,城市化率也只是30-40%,西方城市化是第三產業占GDP60%-70%時才加速的。原因很簡單,工業化的特點是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總的趨勢是減少用工而不是增加用工。同時,工業雖然有規模趨勢和綜合配套要求,但工業品是可以通過運輸與消費者形成交換的。但服務業不同,服務業要求消費者在服務企業周邊社區,無論商場、學校、飯店、銀行都只能對有半徑的社區形成服務。隨著服務業成為經濟主體部分,就業主體就是服務業了。城市越大,需要的服務越多;服務越多,需要的人越多,城市越大。因此,城市化與第三產業比重呈高度相關關系。下面是1996年第三產業在666個建制城市的比重。(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第131頁)
北京:58.7%
超大城市:44.7%
大城市:33.9%
中等城市:27.7%
小城市:23.0%?! ?/p>
而當年第三產業比重為30.1%。也就是說只有大城市才超過平均水平?! ?/p>
可以說,中國制造業發展空間已經到頂,中國不再可能成為世界的加工廠。就算是,2008年也到頂點了。指望制造業安置更多的農民是不現實的。能指望的只有服務業。
其實,現在2億多農民工,大部分(大約1.5億)都集中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小城市中很少。為什么少?原因很簡單,中小城市三產發展空間小,大城市尤其特大城市三產發展空間大,就業機會多。并不是農民喜歡大城市才形成這個結構的。城市越大,三產發展空間越大,就業機會越多,這是客觀規律,不是什么政策引導就能改變的。
因此,假如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以中小城市為中心加快城鎮化就是個瞎話——因為那里第三產業發展空間小,就業機會少。
第二個問題是,真有可能讓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就是所謂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1.5億進城農民工真正市民化”嗎?別的不說,房子怎么辦。
現在,一線城市房價每平米在萬元以上,很多地方達到2-3萬元。一套60平米的房子也要進百萬元。二線城市多數房價已經在6000左右,一套90平米(兩居室)房子也要50萬。這是在超大城市和大城市已經就業的服務業農民能夠買得起的嗎?別的不說,離鄉農民中收入最高的是大專畢業生、中專生和部分從事新技術產品銷售的高中生,他們收入在2000-1000元左右,人數在數千萬。這些人現在還蟻居在城鄉結合部的城市鄉村中,買房子根本與他們無關,還好意思說在飯店做服務員的,在洗頭洗腳城里做服務的,在小區做保安的,在建筑隊里架子工的……那些農民工。這些農民基本是擠著住的?! ?/p>
顯然,現在大城市根本不具備解決農民工“安家”的條件——除了給出空地做貧民窟。
也就是說,中小城市沒有就業空間,農民不回去。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房價已經炒到連城里人也買不起的地步,農民安不了家。一號文件顯然對這兩點只字未提,因此是一次忽悠而已。
這還不說連農民進城后承包田是什么政策都沒個說法。給城市戶口就收回承包田,100%的農民工不會要那個戶口本的。因為這意味著讓他從一個資產者變成個無產者。除了已經成老板的農民!
因此,看來看去,這些年的一號文件對農民來說,好聽話很多,實惠很少?!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