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齊魯臺“一天零一夜”節(jié)目中看到,“一聲呼救,打破了(2009年名列全國百強縣位置第17名的)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見埠村的平靜,村里一個廢棄多年的廢井忽然塌方,一名23歲的小伙子掉到了井里。”
已經(jīng)兩天多了,見埠村的老小,都焦急地守候在村西北的這口廢井旁。兩天前,就是這口廢井的突然塌方,將村里一名23歲的年輕人王連樹吞沒,至到現(xiàn)在男青年還沒有被救上來。正在救人的消防官兵說,“撈不著人,水太深了。”記者問“抽了多少水?”“從前天下午開始抽,前天是兩臺水泵抽,從昨天上午是三臺泵。”消除隊員說,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運來三臺抽水機同時抽水,但水深仍有7-8米深,而且因為這口井已經(jīng)廢棄多年,土質(zhì)十分松軟,他們懷疑男青年很可能已經(jīng)被塌方的土掩埋在了井下。
我們從屏幕上看到,村民和消防隊員把記者帶到距離塌方廢井50米外的另一口廢井旁,有知情人說,“這井得40多米深啊。塌方的井和這口井水深、大小基本都是一樣的。”墜井男青年的姑姑說,“這又沒安個警示牌,是吧?不光這一個井,還有好幾個呢。安上警示牌有個院墻,他還能過來嗎?”在她看來,侄子的墜井,與沒有設(shè)立警示牌和沒有及時填埋這幾口廢井有直接關(guān)系。不過當(dāng)記者找到村長時,人家說了,沒有填埋這幾口廢井,其實是因為這太費時間了。“你現(xiàn)在吊機械來填埋這個井,我估計四個小時到1天,你不能把這個井填埋了。”記者插話說,“可咱花點錢,把這個井填埋了,可能這個事就避免了。”村長竟振振有詞地說,“這種情況有很多的原因吧,可能你過去也是個農(nóng)民,誰家(愿意)把地里土挖出來,去填埋這個井?(你也不樂意)。現(xiàn)在填埋你連土都買不到。”節(jié)目結(jié)束時,當(dāng)?shù)氐木仍栽谶M(jìn)行中,那位男青年仍然是生死未卜。我們的心一直在懸著,希望能傳來好消息吧!
近年來,農(nóng)村中廢棄的機井越來越多,多數(shù)廢棄井沒有及時回填,廢棄井上的建筑物被漸漸破壞,最后井口完全裸露,周圍幾乎沒有任何防范措施。井口周圍的植物又往往讓井變得比較隱蔽,陌生人一不小心就可能失足墜入。即使是村里人,有時候因為天黑看不清,也有可能墜入。這些井都深達(dá)幾十米,有的成為枯井,有的還有深水,長年敞口,頻頻“吞”人,使機井成為“陷阱”。失足者因為落水或缺氧,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援,生還的希望非常小。
盡管廢井頻頻傷人的原因多多,但卻有一個共性的原因就是“無人管!”正如鄒平縣建埠村村主任所說,“廢時間”“誰家把地里土挖出來,去填埋這個井?”以及他還沒有說出來的原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誰出錢?”“我吃飽了撐得?”這正是:全國百強縣,富的只有錢;填井沒有土,“出事”后悔晚。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hù)。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