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關部門的提倡和媒體的推動下,學習安徽小崗村的前書記沈浩的聲勢浩大。
見賢思齊,筆者作為一名中共黨員,自然也看了沈浩同志的事跡,對他的作為有了初步的了解。個人認為,沈浩同志確實有值得一部分干部學習的地方,比如扎根基層的精神,比如貼近群眾的行動,比如勤政廉政的作風。不過,沈浩同志的這些可貴之處,很多同志都有,不止是干部,不止是黨員,很多群眾都有,并且一直在做。而且,筆者從報道中,還沒有發現共產黨員更重要的一個品質,那就是斗爭精神,敢于與錯誤、與腐敗斗爭的精神,在一片贊揚聲里,提出中肯的、有建設性的反對意見的精神。
這種反對意見的哲學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中的否定之否定;這種反對意見的現實基礎,是種種錯誤觀念、腐敗現象和種種危害社會主義制度、侵害人民利益行為的存在。扎根基層,干實事是要吃苦的,但是旗幟鮮明地提反對意見,特別是一片掌聲中提反對意見,對上級提反對意見,則是要準備吃虧的,甚至是準備坐牢、殺頭的。所以說,這種敢于斗爭的精神、能夠斗爭的能力和實施斗爭的作為是包含了踏實肯干,更高于踏實肯干的,是更值得學習的。
回到小崗村,小崗村的大包干到底是否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到底是否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所謂的血手印是進步還是倒退,小崗村的“二十年跨不過富裕坎”發展歷史足以給出了判斷,沈浩同志也用“先后制定了《黨支部議事規則》、《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和到“大寨、華西、耿莊和南街村”找差距的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沈浩同志把土地集中管理發展村辦工業和把“大包干紀念館”僅僅定位為旅游點而產生的業績也足以證明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但是,遺憾的是,沈浩同志沒有在理論上給出答案:大包干是否符合生產力發展趨勢?是否符合經濟規律?讓群眾走向富裕要不要革大包干的命?大包干在當時中國已經完成初步工業化的情況下是進步的還是倒退的?
寫到這里,我無意對沈浩同志過度求全,畢竟他做了實事,做到了能吃苦,但是說到學習,筆者覺得自己和沈浩之類的同志都更需要學習斗爭的精神。我們共和國的黨史上就有這樣一位我們學習的模范人物——李克才。時任天津地委副專員的李克才同志,在多次按組織程序舉報劉青山無果的情況下,在1951年11月21日,中共河北省第三次代表大會上面對824名與會代表,公開揭發了劉青山和張子善的貪污腐敗行為。要知道,當時河北省省委的領導在此之前,是一直在袒護著劉青山,李克才這樣公然舉報自己的上級,面對的是多么大的風險,又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氣!遙想當年,李克才同志,面對八百多人,面對著曾經以講團結為理由庇護貪污分子、還坐在主席臺上的大領導,慷慨陳辭,鐵骨錚錚,何等的英風豪氣!何等的痛快淋漓!那種“自反而縮、雖萬千人、吾往矣”的浩然正氣,那種共產黨人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不顧安危、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實在令人不禁悠悠神往。
共產黨人,作為先進分子,不但要埋頭干事,還要能夠低頭想事,更要敢于帶頭與錯誤、特別是腐敗做斗爭。試問,如果陳良宇、許宗衡、鄭少東、文強等人都面對著李克才這樣的共產黨員,他們如何能夠逍遙多日,為惡累年!或者可以說,他們又如何敢那樣飛揚跋扈、肆無忌憚,直至鋃鐺入獄!
所以說,現在需要學沈浩的吃苦,更需要學李克才的風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