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供銷合作社
昨晚看新聞聯播,一條消息是關于供銷合作社的。
在上世紀中葉,毛主席領導實現了經濟戰線上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其中通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后,分別成立了商業部和全國供銷合作社。
商業部門是為城市工人階級的物質需求和商品流通服務的,而供銷合作社則是為分布在廣大農村及偏遠地區的干部群眾,尤其是農民兄弟們服務的。
可見毛主席他老人家,想的總是那么周到公平。
供銷合作社的設立,極大地方便了農村地區實現商品流通,方便了農村地區群眾的生活,是農民群眾自己的商店?! ?/p>
供銷合作社,收購農民的農產品,告訴農民產品需求信息,給農民確定生產計劃提供了很多幫助。農民們不用擔心產品的銷路和積壓,更不用擔心壓價。
供銷合作社,還銷售農業生產資料、副食品、生活品等給農民使用。鋤鐮锨镢,柴米油鹽醬醋茶,供銷社應有盡有。不必擔心假冒偽劣,哄抬物價。
供銷社,也是孩子們喜歡去的地方,有孩子們喜歡的“小人書”,有玩具,有鉛筆盒作業本等等。
供銷合作社,在農村分布廣泛,四五個村莊就有一個,真正是農民的鄰居。它知道農民的需求是什么,也隨時向農民們推薦我國最新發展的技術產品,“農民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供銷合作社,之所以是農民自家的商店,除了它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之外,實際上都有農民們的股份,農民每年都會分到紅利。
供銷合作社,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舞臺,是毛主席心系廣大農民的創舉。
可惜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供銷合作社先是改名為第二商業局,放棄了專為農民服務的大旗,后又承包經營,不斷受到個體商店、外資大型連鎖超市的輪番沖擊。
昔日輝煌的業績、市場的根基,和與農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被市場經濟的大潮,沖的七零八落。
國家在農村失去了對商品流通的控制,農民們遭受著各種商品流通的痛苦?! ?/p>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p>
重新振興供銷合作社,大力發展供銷合作社,為廣大農村地區的群眾服務。
以胡錦濤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高屋建瓴,提出這一事關農村經濟振興的大政方針,必將再次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和支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