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標題原來考慮是分析“醫療衛生隊伍”的,后來覺得那不能完全反映文章道器變通之根本、根基、根源,也就是說那個時候醫療衛生戰線的同志不講賺錢,不是憑空而來,是經過這條戰線的斗爭才有那個結果的。由此,可以理解, 為何有“各條戰線”的說法。每條戰線,都有斗爭,這個斗爭是非暴力革命性質的。道層面的思想,要發生變化,遠比器層面的變化要難得多。從舊社會,到新社會醫療衛生系統的工作人員,該有什么樣的道器變通之變呢?這可以從毛主席引導大家學習白求恩來感悟。
毛主席寫的《紀念白求恩》,不僅為中國醫護人員如何干事業提供了指南,而且為世界范圍內的醫護人員如何跨國界服務提供了可操作的方式方法。白求恩同志既是職業醫生,又在革命實踐中遠遠超越了職業醫生為了賺錢而行醫的想法說法做法,白求恩是一位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戰士——他屬于人類最好的醫生那一種。
毛主席培養了多少白求恩式的醫生、護士以及各類與醫療相關的人員?恐怕是不計其數。僅就赤腳醫生的數據看,據當時的《衛生部關于全國赤腳醫生工作會議的報告》,到1975年底,中國農村“赤腳醫生”數量己經達到150多萬,生產隊的衛生員、接生員有390多萬人。他們和城市的醫護人員一樣,都屬于醫療戰線的職工,只不過在農村他們不拿工資,人民公社給他們有“工分補貼”,也就是他們即使不干農活,也有基本生活保障,這和城市里的醫護人員有固定工資收入和響應的福利待遇,不存在為生計而搞些“賺錢買賣”,當然社會也不可能提供這樣的渠道。尤其是醫療衛生戰線,始終不停息的批判資產階級思想,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的宣傳教育,城鄉醫護人員的思想覺悟整體上不斷提高。
借用反腐敗的一種說法,那個時候醫療戰線的同志真正處在“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環境里,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壓根就不想搞什么歪門邪道,如果誰放著“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這一崇高事業不干,去想那些歪心思,那真叫吃飽了撐著。
那個時候的醫療戰線,是有根本性的思想理論指導的,制度性的規定為醫療衛生戰線的職工向白求恩同志學習提供了生活保障,而適用于各條戰線的輿論氛圍,鼓勵優異人才脫穎而出,精神上獎勵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醫護人員,使得中國出現了成千成為真正為人民所尊敬所喜愛的無產階級的白衣天使。
北京有林巧稚,武漢有高欣榮,他們是從解放前過來的接受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好醫生。
赤腳醫生王桂珍被尼克松夫婦邀請參加人民大會堂宴會,王桂珍就是電影《春苗》的原型。
中國醫學科學院黃家駟院長在知青赤腳醫生孫立哲陪同下來到黃土高坡上的關家莊合作醫療站。孫立哲據說是電影《紅雨》的原型。
唯毛主席敢用沒有醫師資格的赤腳醫生: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
醫護人員如果處在賺錢的氛圍會導致什么結果?
還需要怎樣的實踐證明其危害?
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醫療衛生體系?
我們究竟該怎樣尊重生命?
如何感悟醫道?
醫療衛生系統需要怎樣的道器變通之變?
不講賺錢的醫生,只有在公有制里大量出現,是不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