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毛澤東熱的不斷升溫,人們對毛澤東時代的追憶、對那個時代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的回顧和贊美、對那個時代人們理想信念高遠、社會風氣清新的贊譽也一天高過一天。
我覺得這很自然,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黨內外的貪腐分子、買辦官僚勢力、反動公知等一批反社會主義分子,他們反毛、非毛、污名化毛主席,他們大搞私有化,搞得國有資產流失、集體經濟解體、數千萬工人下崗待業,人民公社的解體使數億農民流入城市,廣大勞動人民從國家、企業和集體的主人淪為弱勢群體,貧富兩極分化,社會道德滑坡,一切向錢看,成了社會主流價值觀,黃、賭、毒、黑惡勢力陳渣泛起。這一切使大家極其不滿,這一切也從反面教育了人們,毛主席沒有錯,毛澤東時代所堅持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連王光美同志在鳳凰衛視記者問她如何看待毛主席《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時,她的回答竟然也是:“看今天的社會,毛主席當年是對的。”
不過我還是覺得,當前人們對毛澤東時代的贊頌,多數還停留在表象層面,還沒有形成對毛澤東時代本質的深入認識。為什么毛澤東時代能在短短20多年時間里,在國民黨留下的一窮二白濫攤子的基礎上,在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社會生活方方面出現讓今天的網友驚嘆的巨變,回答只能是因為有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導,是因為建國后近30年基本上執行的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我80多歲了,經歷了整個毛澤東時代。回顧那近30年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那就是毛澤東時代是一個不斷進行“破私立公”斗爭的時代,是一個真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的時代。
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毛澤東同志將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在馬克思看來,社會主義就意味著無產階級專政,就意味著在無產階級專政下不斷革命。無產階級要依靠這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完成“兩個決裂”的歷史使命。(“共產黨人可以用一句話把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消滅私有制”,“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見《共產黨宣言》)。兩個決裂就是同“私”決裂,在制度層面、在思想意識觀念層面、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同這個“私”字作最徹底的決裂。即“破私立公”。這是為向共產主義過渡準備制度和思想的條件。當然在在無產階級暴力奪取政權后,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還會有另一項任務,“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使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即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任務,為過渡到共產主義準備物質條件。
毛主席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他說“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他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決定性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后所面臨的斗爭,概括為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三項革命運動。階級斗爭就是進行“兩個決裂”“破私立公”的階級斗爭,這是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是與人奮斗;而生產斗爭、科學實驗則是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與天地斗,是發展生產力,創造盡可能多的物質財富,以滿足人民大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可以說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毛主席逝世的整個毛澤東時代,在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所進行的各項斗爭、開展的各項運動,都是在進行階級斗爭、生產斗爭 和科學實驗這三大革命斗爭。這也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踐行馬恩所指出的社會主義階段共產黨人不斷革命所要承擔的兩個決裂和發展生產力兩項歷史使命。而且,毛主席還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科學地處理了這三項斗爭的相互關系。這三項斗爭不是彼此孤立進行的斗爭,生產斗爭、料學實驗是搞經濟建設,是人通過勞動與自然資源結合,從而創造出滿足人民需要的物質財富。這就有一個在經濟建設中如何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問題、經濟建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必須有一個正確的無產階級的路線方針政策。這就必然會出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兩個階級、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兩條道路的斗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28年可以說經濟建設一直是中心工作。但是在毛主席看來,只要兩個決裂的任務沒有最終完成 ,那么,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的矛盾斗爭、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兩條道路的矛盾斗爭,就必然是社會的主要矛盾斗爭。所以,毛主席特別強調要正確處理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相互關系。必須始終豎持以破私立公的階級斗爭為綱的正確路線,指導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28年中正是因為我們黨在毛主席領導下豎持與形形色色非無產階級的思想、路線作斗爭,這才有了這一時期的輝煌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浹定性勝利,這一勝利是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指導下完成的,是“破私立公”斗爭的序幕。反帝反封建的武裝斗爭,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沒收官僚資本、初步建立了公有經濟、改革土地制度變封建的土地私有制為個體農民的小私有制,得以順利實現,為進一步進行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即全面進行“破私立公”的斗爭創造了條件。新中國成立后首先面臨的是修復經濟創傷的問題,這段時間歷史上稱之為經濟恢復時期,毛主席為指導這一時期的黨的工作作了題為《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而斗爭》的報告,但報告涉及的問題則絕不僅僅局限于財政經濟,絕大部分內容說的是這一時期所面臨的社會方方面面的階級斗爭問題。如土地改革、同反革命的特務間諜黑惡勢力不法奸商的斗爭、國防建設、統戰工作、國營經濟在經濟領域的領導地位、文化教育事業的改革、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等等。而且緊接著又開展了抗美援朝那樣的戰爭式的國際階級斗爭和三反五反那樣的國內黨內的尖銳階級斗爭。這些斗爭“公”對“私”的勝利,大大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斗爭積極性,原計劃四五年完成的恢復經濟的任務,三年就完成了。1953年我國進入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時期。黨中央適時提出了“一化三改”(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過渡時期(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總路線。工業化建設是這一時期的中心工作。而“三大改造”以及文化教育領域的改革還有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則是進行“兩個決裂”的斗爭。是進行破私立公、斗私批修的斗爭。與此同時黨內也出現過路線分岐。有人主張確立新民主主義秩序;有人搞了個“公私一律平等”的稅收制度;在農業問題上,有人打擊貧苦農民迫切走社會主義合作化道路的積極性,“反冒進”,大砍合作社。毛主席努力加以糾正。指出這些都是與總路線的精神相違背的。毛主席指出:“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來的地方。他們沒有懂得革命性質的轉變,還在繼續搞他們的‘新民主主義’不去搞社會主義改造。”“過渡時期每天都在變動,每天都在發生社會主義因素,所謂‘新民主主義秩序’怎樣確立?”對搞公私一律平等的新稅制的同志,毛主席認為應當批判其“有利于資本主義,不利于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思想。”毛主席還花了很大的精力糾正農業合作化問題上黨內一些同志的錯誤思想和錯誤做法,這期間他寫了多篇文章,作了多次報告講話,幫助犯錯誤的同志認識錯誤。指出不搞農業合作化就會破壞工農聯盟,就會影響工業化的進程;不搞農業合作化,就會加劇農村的貧富兩極分化……。他還花了很大精力將各地合作化的典型材料匯編成《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并為該書作序,為40多篇文章撰寫按語,用以指導農村這場偉大的破私立公的斗爭。正是因為經過斗爭,毛主席社會主義破私立公的正確路線得到了切實貫徹,廣大人民群眾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只用了三年時間,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工作就基本完成,工業化建設成績斐然。應當說這一勝利是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兩個決裂”“破私立公”思想的結果,但實踐中則不乏中國持色。比如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執行的是利用、限剴、改造的政策,通過國家資本主義道路,逐步達到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目標。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不是照搬蘇聯的集體農莊橫式,而是先搞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社,再逐步過渡到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社。所以也可以說三大改造的勝利,是破私立公斗爭的勝利,同時也是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的勝利。
56年下半年黨的“八大”劉少奇同志的政治報告認為,三大改造的勝利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己基本上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顯然,這就意味著黨面臨的任務已主要不是進行破私立公的階級斗爭,而是經濟建設、發展生產力。強調努力發展生產力,改變經濟落后的面貌,將其作為中心工作來抓,無疑是正確的,但是看不清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階級斗爭的復雜性和長期性,以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取代了資本主義私有制,資產階級作為階級不存在了,就萬事大吉,可以告別階級斗爭,告別革命了,則是錯誤的,是要付出代價的。馬克思主義的兩個決裂思想指的是要在社會關系的方方面面與舊的傳統關系、舊的傳統思想作最徹底的決裂。所以這一斗爭不會因私有制一時的改變馬上消失。相反,只要這些與私有制相聯系的舊關系、舊觀念還存在,私有制就存在復辟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事實上就在八大之后不久,資產階級右派分子就剩黨整風之機,發起了力圖改變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猖狂進攻。是毛主席領導工人階級、人民大眾粉碎了右派的進攻。也許有人會說反右擴大化了,是的,反右的確在不少地方有不少黨政領導同志犯有使反右擴化的錯誤,這中間除有認識問題外,相當一部分應是“私心”使然。怕劃右少了,會被視為右傾。不應小視這種“私心”,因為這也是應與之決裂的傳統觀念,是破私立公的重要內容。不加克服會給黨的事業帶來重大損失。這在“大躍進”和“文革”期間表現得尤為突出,本文在后面還會涉及。
1958年5月黨的八大二次會議召開,會議確定了黨的社會主義建設設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這與人民大眾希望盡快改變貧困面貌的美好愿望十分合拍,得到全國人民擁護,于是很快就在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對大躍進應怎樣評價,現在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全盤否定的,有的覺得全盤否定還不過癮,竟然弄出過餓死數千萬人的假說,要真如此,那大躍進就不是一般的錯,應是犯大罪,罪該萬死了。其實大躍進的高潮約在58、59兩年,后因自然災害以及發生了必須加以糾正的“共產風”、“浮夸風”,中央開始作政策調整。我的自我感覺是自然災害和“左傾”錯誤造成的暫時困難主要在1960年,59后期和61前半年也占點邊。餓死人的事的確出現過,但絕對是個別省區的個別現象。我當時是大學在校生,我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同學中沒有一個人說過家中或家鄉中有人餓死的。當年的全國人口6億多,要是真的餓死3千多萬(還有說5千多萬的)那就是十幾個人中就有一個“被餓死”了,這么大的餓死率,我們這些當時活下來的“幸存者”竟然沒有感覺,實在難以想象。對大躍進應怎樣評價?我是這樣看的:一、必須充分肯定全國廣大人民群眾當時無比高漲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革命干勁和革命熱情,不應潑冷水更不應否定。近期有些網友將當年水利建設勞動場面的視頻發到了網上,我可以證明那樣的場景絕對是真實的,我參加過當年的興修水利、大煉鋼鐵、深翻土地等勞動,特別是修建十三陵水庫的勞動,那種你追我趕,激動人心的勞動場景至今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二、人民群眾的沖天干勁也確確實實取得了不小的實實在在的成果。僅全國數萬座大小不等的水庫對此后農業戰線抗擊水旱災害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三、大躍進期間發生的共產風、浮夸風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造成了重大損失,教訓深刻,值得深刻反思。我覺得這與反右期間搞擴大化實屬同一根源,仍是一個私字作怪。在相當一批黨政干部中為人民服務在其頭腦中所占的空間已越來越小,滿腦子想的就是如何搞出“政績”,因為這對官位的升遷至關重要。至于這些“政績”對老百姓是好是壞就極少考慮了。是滿腦子“官場升遷”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解決好這個問題,對一個執政的共產黨來說至關重要。
從上世紀60年代初起,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新階段。怎樣調整?中央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用以指導調整工作沿著正確方向進行。比如關于人民公社的“十二條”(《緊急指示信》)、“六十條”(《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工業七十條》;《科學十四條》;《高教六十條》等等。毛主席的主張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無論是共產風、浮夸風、強迫命令風、瞎指揮風、干部特殊化風,還是給群眾運動潑冷水、夸大大躍進中的缺點錯誤、抹黑三面紅旗,這些都屬于黨內和社會上的非無產階級的思想和行為,同這些思想和行為作斗爭,都屬于共產黨人在社會主義階段所要完成的“兩個決裂”階級斗爭的范圍。所以毛主席一再強調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1962年8月的八屆十中全會上毛主席多次講話,聯系對蘇聯赫魯曉夫修正主義的批判,討論了中國國內的階級和階級斗爭問題,會議公報指出“在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整個歷史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存在著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此后一場普遍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就在全國城鄉展開了。這就是進行一場不小規模的階級斗爭。農村四清、域市五反(后統一稱為四清即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這些斗爭對廣大黨員、廣大干部群眾、廣大知識分子來說應是大大提高了階級覺悟,增強了政治責任感,提高了投入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所以這場斗爭不但沒有影響經濟建設的進程,工農業生產在各方面都有了提高,全國物價穩定、市場繁榮、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雖然經過農村和城市的四清和思想文化戰線的批判斗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毛主席卻敏銳地意識到這并不能有效防止黨變修國變色,只有公開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發動廣大群眾,才能徹底揭發黨和國家生活中的陰暗面,把被走資派篡奪的權力奪回來,才能有效防止中國像蘇聯那樣出現資本主義復辟。于是他發動和領導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這是一場廣大無產階級革命群眾與極少數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之間的斗爭。對象是走資派和反動學術權威。口號是斗私批修、破私立公。我經歷了這場大革命的全過程,我的感覺是如果不是因為毛主席過早離世,文革會有始有終取得毛主席預想的輝煌成果。文革十年道路是曲折的,一開始就出現了矛頭不是對著真正的走資派而是整基層干部群眾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此后無論是領導層還是各地群眾組織都出現不少離開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壞人壞事,如中央文革出了王、關、戚事件;陳伯達事件。中央最高層出了林彪事件。群眾組識中有西域糾察隊、聯動之類壞組織,各地的群眾組識還出了不少壞頭頭,各派群眾組織普遍打派仗,斗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和反動學術權威丟掉了前面的限制詞變成了凡當權派凡學術權威都要打倒……等等。毛主席對這些問題做了概括,稱之為“打倒一切,全面內戰”。毛主席對文革成敗的評價是七三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到文革后期毛主席努力糾錯,平反被錯斗的老干部、做革命群眾組織大團結的工作,己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尤其是號召并組識馬列著作的學習對提高干部群眾的理論水平,正確認識文革的意義和什么是文革的正確方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我說如果不是毛主席過早離世,文革的積極成果會得到充分體現,想否定它就不是那么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了。因為它的確在破私立公、斗私批修上作出了很大成績,廣大人民群眾在真正當家作主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的主流議論將毛主席的階級斗爭的理論和實踐稱之為“瞎折騰”。可是不折騰了,不講階級斗爭了,更別說以階級斗爭為綱了,結果又是怎樣的呢?柳傳志、許家屯、馬云這些資本大老上臺了,他們成了黨委書記、人大代表、勞動模范;數千萬國企工人下崗了、失業了和那些失去了人民公社社員資格的農民一起進入弱勢群體了;毛澤東時代被肅清的黃賭毒又陳渣泛起了;為人民服務不吃香了,貪腐已成普遍現象;一切向錢看成為了主流價值觀,無私奉獻靠邊站了……。還有很多很多。看到這些,想到這些,人們就自然會聯想到毛澤東時代,覺得那個時代實在值得想往。不過我在上面說了那么多事,是想告訴大家,毛澤東時代也不是一切都好,那個時代不論國內國際、黨內黨外都有斗爭,只是因為毛主席堅持了破私立公的階級斗爭,毛主席的主張深得人民擁護,戰勝了那些錯誤的主張,這才有了那些為今人稱頌的好風尚。現在時代變了,穿越回到那個時代的想法不合科學規律,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毛澤東思想是真理,破私立公的階級斗爭理論,則絕對是改變大家不滿意的現狀的法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