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恩來同志的新聞理論思想對我國的新聞事業起著重要的影響,他的新聞思想也一直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新聞工作者。本文通過梳理周恩來一生的新聞工作經歷,試把周恩來的新聞思想大致劃分為三個歷史階段,通過對其不同階段新聞思想的總結,以期較全面地揭示周恩來一生的新聞思想。
【關鍵詞】周恩來;新聞思想;歷史階段
新中國第一代領導成員之一周恩來同志一生積極參與各種新聞宣傳活動,他既是黨和新中國的偉大領導人之一,也是優秀的新聞宣傳家和新聞活動家,在其新聞生涯中,周恩來同志始終提倡以報刊為新聞宣傳武器,指引革命,可以說在中國共產黨光輝的新聞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自1914年10月周恩來主編的《敬業》雜志創刊開始,周恩來一生與新聞工作結緣長達62年,積累了豐富的新聞工作經驗,在新聞實踐中不斷萃取的新聞思想對他的思想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周恩來一生的新聞工作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周恩來青少年時期的新聞思想,也可稱為早期的新聞思想;第二階段為周恩來旅歐歸國后到解放前的新聞思想;第三階段為周恩來在解放后的新聞思想。周恩來一生的新聞思想分別融入在這三個不同的歷史階段,探析周恩來的新聞思想理論精髓,對于今天的新聞工作者認真踏實地從事新聞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周恩來早期新聞思想
從周恩來主編的雜志《敬業》于1914年10月創刊至1924年7月下旬在法國雜志《赤光》擔任主編,這段時間稱為周恩來新聞思想的早期階段。據不完全統計,這一時期,周恩來撰寫了約70萬字的論著,其中大部分是在新聞報刊上發表的??梢钥闯鲈谥袊伯a黨第一代領導人中,周恩來具有最為豐富的報刊實踐經驗。[1]周恩來在一系列新聞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早期新聞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強調新聞的真實性。周恩來認為,新聞報刊的內容一定要真實,要對所刊登的報道負責。早在編輯《校風》周報時,周恩來就指出,《校風》的主要責任是“限于新聞真實”,新聞的首要是考證新聞的真實性。周恩來強調新聞報道之所以產生不真實的原因在于,現實社會被長期以來的私有化現象影響腐蝕,使得人們不敢講真話。因此,他在辦報過程中,始終強調新聞的真實性,拒絕把不真實的報道,特別是道聽途說的東西不經過證實就加以報道,對于某些資產階級新聞機構的虛假報道和他們制造出來的謠言更是毫不手軟。[2]強調新聞的真實性不僅是周恩來同志人格魅力的體現,而且始終貫穿其新聞思想的始終。
視報刊為政治斗爭的利器。周恩來特別重視報刊在政治斗爭中的作用,他認為報刊的宗旨應該是執行共產國際的決定,因此《少年》、《赤光》的內容宣傳都圍繞著這一思想,沉重打擊資產階級的各種思潮。五四運動中,他對報刊在政治斗爭中的作用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1919年7月12日,周恩來同志親手執筆《天津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日刊發行旨趣書》,其中寫道:“我們學生聯合會在求社會同情的時候,不能不有兩個利器,一個是演講,一個是報紙。演講、報紙,全是表現我們學生思潮的結晶。”周恩來同志強調,《天津學生聯合會報》具有監督指導的作用,特別是對政府的指導監督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還強調要用哲學的觀點正確解釋生活,允許提出公正的見解與批評。[3]
建議群眾辦報。周恩來在辦《校風》時指出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其中,多提意見。為避免新聞的遺漏,周恩來建議建立龐大的包括教師與學生隊伍的通訊網:“敬推校中職員諸先生為本社特別贊助員。各班班長、各會會長(如會長因事繁另推職員充任者亦可)為本社訪員事。至備齋各宿舍訪員,則由各齋各宿舍各舉二人充任。從此集眾廣聞,吉光滿幅,東鱗西爪,巨細無遺。”這個通訊網可以說遍布全校。[4]同時,周恩來認為學生辦報實屬不易之事,應該盡量爭取社會對于學生辦報的幫助,因此他在主編《會報》時,希望讀者也能參與其中,重視在創辦報紙過程中的群眾參與工作,多提意見,加強監督。這都體現了周恩來建議群眾辦報的思想——要依靠廣大群眾辦報。
號召把改造思想與改造中國相結合。辦報初期,周恩來號召把改造思想與改造中國相結合,并提出了辦報者在辦報過程中一方面要把報刊當做改造社會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應在辦報的過程中改造自己。周恩來用辯證的思想重新看待“革新”與“革心”,把二者相結合,既符合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把主客觀世界相結合的理論,又創新性地認識了人的改造思想——在改造社會的同時改造自己,在改造自己的過程中更好地改造社會。體現出五四時期,周恩來等一大批革命進步人士和具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在“革新”與“革心”這個問題上的認識,具備很高的革命自覺性。
在周恩來早期的新聞實踐活動中,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比如創刊、排版、發行等,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他的新聞思想逐步得到發展,自身也逐漸蛻變成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周恩來旅歐歸國后到解放前的新聞思想
1920年至1924年間周恩來先后到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在法國勤工儉學的這一時間段,在《益世報》編輯部擔當撰寫海外通訊的工作。周恩來先后于 1921年2月和1922年2月發表了大量旅歐通訊,據不完全統計,達到56篇之多,這些經歷使得周恩來的新聞思想得到升華,并不斷強化。除此之外,這一階段周恩來的新聞思想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倡導學術、言論和出版自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針對當時國民黨政府限制民眾的學術、言論和出版自由,周恩來在新聞前線上頑強斗爭,當時的中共中央第一份政治機關報——《向導》就是由他親自撰稿。進入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周恩來同志在《中央軍事通訊》、《紅星報》、《紅色中華》、《紅旗日報》這些黨的報刊中,更是撰寫了一系列戰斗檄文,鼓勵著每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八年抗戰來臨,周恩來當時已經是黨中央的南方局書記,百忙中更是向國民黨當局的黑暗統治和新聞封鎖宣戰,在重慶領導出版《新華日報》和《群眾》,字里行間無不體現出要求學術、言論和出版自由。[5]
黨報也要成為“喉舌”。“為人民喉舌,為人民向導,繼續努力,堅持不屈,來迎接民族民主的新高潮”,這句話是1947年1月11日周恩來同志為《新華日報》創刊9周年的題詞,他不止一次地強調過《新華日報》就是要作為人民大眾的“喉舌”,要敢于反映當時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6]無論政治環境多么艱苦,周恩來同志始終堅持革命斗爭,作為領袖,他不斷探討黨的宣傳工作如何能給敵人最致命的打擊;作為斗士,在長期的斗爭中,時刻探索著馬列主義與當前工作的結合點。
強化統一戰線的工作。如何使新聞工作成為統一戰線的推手,如何使全國人民齊心協力驅趕外敵,也是當時進步新聞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當時周恩來同志對新聞記者做出了明確的指引,他要求記者們一方面要通過統一戰線工作來開展采訪活動,另一方面又要通過采訪活動來宣傳統一戰線政策,這樣新聞工作在統一戰線中的作用就能得到最充分的體現,決不能單純地為完成報道任務而去采訪。1939年就國民黨多次查封《新華日報》一事,周恩來怒斥國民黨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他表示決不放棄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黨絕不和其他任何政黨合并,陷國家民族于不利。
解放后周恩來的新聞思想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作為中央新聞領導小組重要成員之一,以往的新聞工作經歷和斗爭經歷使他的新聞思想涉及領域進一步拓寬,當時的許多重要新聞活動和宣傳活動都是在他的指導下、關懷下得以順利完成的。這一時期,周恩來提出了許多如今仍在指導著我們工作的重要新聞觀點。主要有:
周恩來同志曾經提出:新華社、人民日報等新聞機構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1949年4月,革命已現曙光,周恩來同志明確了新聞工作的革命性質,作為新中國新聞業中流砥柱的新華社不但是黨的通訊社,也是人民的通訊社,并且周恩來同志對新華社的所有編輯和記者的革命使命也做了更加明確的指示,新華社是黨和人民的喉舌,那么所有的編輯、記者都要牢記這一根本的革命性質,在所作的報道所寫的評論中都要牢記新華社作為“人民喉舌”的身份,尤其要尊重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因為他們是黨的戰友,是統一戰線。
尊重事實,實事求是。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對于新聞的理解隨之提升,新聞工作的理念就是要尊重事實,實事求是。周恩來同志認為新聞宣傳只有遵從客觀規律才能有生命力,才能達到真正為黨、為人民服務的目標;只有遵從客觀規律,實事求是才能將無產階級的新聞工作與資產階級相區分開來。[7]為了確保我國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周恩來同志對報刊工作者提出過六點要求,其中第六點要求記者要親自調查研究,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不可把道聽途說的內容作為事實去報道。[8]1947年1月27日周恩來接見中央讀書班和記者學習班的代表時強調報道要符合實際,要全面,并批評了那些只報喜、不報憂或者是只報憂而不報喜的工作作風。[9]
周恩來嚴格要求新聞工作者的寫作與報道。新聞報道有其特殊的一面,因此新聞工作者長期以來形成的新聞報道的模式化比較嚴重,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更多的新聞報道相對而言嚴肅有余、缺乏活潑性。周恩來同志非常關注在新聞報道方面存在的這些問題,親自給記者改稿,他在給記者改稿時說,你們寫的東西太一般化、公式化,缺乏創造性,被框框套住了。[10]周恩來認為記者們應該具備豐富的知識,這樣寫出來的報道才能準確生動,因此他多次提出記者在寫作時,詞語要豐富,寫法要創新,新聞報道要具體生動。
綜觀周恩來同志一生長達62年新聞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我們對他光輝的一生有了更加多元化、更加豐富的認識:作為革命斗士,他意志堅定、追求真理、鞠躬盡瘁,無愧于世界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作為新聞工作者,他才華出眾、思維敏捷、實事求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周恩來一生為我國新聞事業積累了寶貴的財富,他的新聞思想是我國新聞事業的重要指導思想。(作者單位:吉林工商學院)
參考文獻:
[1]陳力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思想體系[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605.
[2]陳昭.周恩來同志早年的新聞實踐[J].新聞與傳播研究,1986(1).
[3]南開日刊(第35號),1919-07-12.
[4]藍鴻文.周恩來早期報刊活動新聞思想再梳理再認識(二)[J].采寫編,2004(1).
[5]陳力丹.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詞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6]嚴師的教誨[M]//.我們的周總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413,414.
[7]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712.
[8]胡正強.周恩來:宣傳出去,爭取過來.人民網,2004-04-23,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14//33134/33136/2464581.html.
[9]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646.
[10]鄭保衛,鄭中原.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的新聞思想[J].今傳媒,2009(8).
附:“周恩來與新聞工作”系列活動
來源:中國報業網 發布時間:2009-03-04 16:18:48
聯系人:丁啟超
“周恩來與新聞工作”系列活動6日即將舉行
2009年3月5日,敬愛的周總理誕辰111周年。為緬懷這位世紀偉人對中國新聞事業的領導和光輝業績,中國新聞史學會、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新聞發展中心、中國報業網、首都經貿大學人文學院將于2009年3月6日在首都經貿大學聯合主辦“周恩來與新聞工作”系列活動,并以此激勵全國新聞工作者敬業樂群,無私奉獻。
周恩來同志誕生于1898年3月5日,是一位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社會活動家,也是我黨新聞事業的卓越領導人。他的一生中,不僅有豐富的新聞實踐經驗,而且對我黨的新聞宣傳工作也有所論述。據了解,本次“周恩來與新聞工作”系列活動共分為“周恩來與新聞工作”大型圖片展、周恩來新聞思想座談會、周恩來與新聞工作報告會三部分:
“周恩來與新聞工作”大型圖片展。圖片展主要包括:1)周恩來新聞實踐;2)周恩來論新聞工作;3)周恩來關心新聞工作;4)周恩來與記者在一起等四部分內容。通過那些彌足珍貴的圖片,周恩來同志曾經關心我國新聞事業的歷程和事跡將清晰地展現出來,這為研究周恩來在新聞工作上的貢獻以及其新聞思想提供真實的歷史資料,填補了周恩來與新聞工作研究史空白。
周恩來新聞思想座談會。周恩來新聞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印記,學習、領會和實踐周恩來的新聞思想,對于搞好當前的新聞工作很有現實意義。本次研討會將是紀念周恩來誕辰111周年的巨大成果,也是為共和國成立60年的獻禮。
“周恩來與新聞工作”事跡報告會。周恩來同志不僅領導新聞工作,而且親自投身實踐,有長達10年的新聞實踐活動,這在中國革命新聞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為了傳承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新聞實踐中所開創的優良傳統,中國新聞史學會、中國報業網將自己主辦的中國傳媒大會?傳媒大講堂3月6日第五場設在首都經貿大學舉行,并以“周恩來與新聞工作”事跡報告會為主題,這將對傳媒學子大有裨益。講堂上,中國傳媒學界、業界專家將分別發表以《周恩來青少年時代的新聞實踐》、《周恩來指導新華社工作紀實》、《周恩來新聞思想》、《回憶伯父周恩來》為主題的重要演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