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談發揚井岡山精神
1965年5月21日 ,毛主席從湖南長沙出發,重上井岡山,當晚到達并住在湖南的茶陵縣。第二天中午到達永新縣城,在此吃午飯。而后經三灣、龍市、茅坪,走黃洋界上山,傍晚到達茨坪,下榻井岡山賓館。住至 5月29日 上午9點多鐘離開,毛主席共在山上住了7天。
毛主席這一次重上井岡山,對外沒有公開,因而沒有正式的講話。在井岡山期間,他于 5月25日 的下午與陪同人員有一次長談,主要是談井岡山的斗爭,還對當時的反修防修談了看法,其中也談到了發揚井岡山精神的問題。現將其中的主要部分,特別是談發揚井岡山精神的部分摘錄于次,以供大家學習、思考和領會。
毛主席說,井岡山道路的探索,是中國革命最關鍵的一步。為了創建這塊革命根據地,不少革命同志犧牲了。他們是一批有信仰有抱負的年青人。
他特別提到了幾個人的名字,對于這些人他的印象很深。第一個提到的是秋收起義的總指揮盧德銘。毛主席說,他是一個很好的同志,有智慧,能吃苦,在文家市決定進軍路線的會議上( 1927年9月19日晚 ),就是他有力地支持我退入萍鄉向羅霄山脈轉移的提議。他在蘆溪一戰中( 9月22日 )英勇地犧牲了。
三十一團黨代表何挺穎,原是上海大學學生,北伐時在國民革命軍第八團任指導員。三灣改編時任一團三營黨代表,很年輕(1905年生)。
還有二十八團第一任團長王爾琢,是黃埔一期學生。紅四軍成立時,王爾琢任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1928年7月打郴州失敗,保存下來的部隊回到崇義。8月,二十八團二營長袁崇全和黨代表叛變,團長王爾琢前去追趕,士兵們聽見團長喊話,跟著回來。袁崇全從躲著的寺廟里出來,掏出手槍打死了王爾琢,帶著幾個人逃跑叛變了。當時二十八團第一營營長是林彪。林彪比較會打仗,被提拔為團長。
還有張子清同志,參加過北伐,是秋收起義三團第三營營長。三灣改編時,黃埔一期學生陳浩當團長。1927年12月,陳浩從茶陵率部隊沒有回井岡山,準備投降敵人,張子清和宛希先堅決反對。陳浩被捕后,張子清升任第一團團長。1928年春下山接朱德的部隊,在酃縣戰斗中負了重傷。那時井岡山醫療條件差,有一點藥,張子清都先讓給戰士用,戰士們流著眼淚留給他,他堅決不肯。井岡山的官兵關系,比親兄弟還要親,還要真。人心都是肉長的。革命的理想使官兵上下一致,整個部隊團結得像一個人。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下山,張子清為了不給部隊增加負擔,主動提出留在山上做輔助工作,調任紅五軍參謀長。1930年犧牲在永新。張子清犧牲時也只有28歲。
毛主席很激動地說,一回到井岡山,腦子里重現出他們一張張年輕的面孔,都是活生生的。他們都是有堅定信仰有犧牲精神的好同志。犧牲時都只有二十幾歲呀!
說到這里,毛主席就聯系起了當前的現實情況。他說,一想到建立紅色政權犧牲了那么多好青年、好同志,我就擔心黨和國家的現在與未來。一般黨員和普通老百姓沒有什么權利,你提意見他們不聽。官僚主義作風反了多次,還是存在,官僚主義思想也比較嚴重。現在,打擊迫害、假公濟私、忽“左”忽“右”、形“左”實“右”的事有沒有?這樣的事情你們知道的比我多。報喜不報憂,說假話,也是官僚封建的東西,做官的有特權、有政治需要、人情關系。這些很容易造成干部的腐化變質。這一代不變,下一代、下幾代會不會變?有變的社會基礎嘛。有沒有制度管得住他們?
接下來,毛主席向在座的人了解了袁文才、王佐1930年被錯殺后井岡山各方面的反映。之后,毛主席就著重地談了發揚井岡山精神的問題。
毛主席問在場的人,什么是井岡山精神。在場的人回答,是艱苦奮斗。聽了回答,毛主席笑了,說艱苦奮斗只是一個方面,還差兩點,要從制度方面去想。有人加了一條支部建在連上。毛主席點點頭,說:在井岡山時期,我們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風,現在比較提倡的是艱苦奮斗,得到重視的是支部建在連上,忽視的是士兵委員會。
他說,支部建在連上,隨著我們掌握政權,現在全國各行各業都建有黨的組織,成為領導機構。黨的力量加強了。但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行政治民主,保證我們黨不脫離群眾,比井岡山時士兵委員會就要差多了。全國性的政治民主更沒有形成為一種制度、一種有效的方式,井岡山時期的士兵委員會是有很大作用的。毛主席將井岡山士兵委員會提到很重要的地位,他重新提起《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他寫過的話:“中國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制度,將是破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的武器。”他說,全國都需要推行民主政治。
當時在座的人中有人請教毛主席說:現在工廠都有工會,農村有貧下中農協會,這和士兵委員會是不是差不多的組織?毛主席回答說,兩者不一樣。士兵委員會可以監督連長、營長、團長,它有很大的權利。現在工廠的工會可以監督廠長書記嗎?誰又來監督我們的市委書記、省委書記?誰來監督中央的領導?
毛主席說,今天的井岡山比38年前是大不一樣了。上山有汽車,有樓房,吃飯是四菜一湯,人們穿的是整齊干凈的衣服。現在日子好過了,井岡山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要丟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這個精神不簡單地是幾根燈芯(1927年上山不久,毛主席向大家宣布了一個用油燈的規定:各連及機關辦公時,可以用三根燈芯,不辦公時,連部只留一根燈芯,供帶班、查哨用,大家都嚴格遵守)。
他繼續說,我早就說過,絕不要實行對少數人的高薪制度。應該合理地縮小而不是擴大黨、國家、企業、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員同人民群眾之間個人收入的差距。防止一切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享受特權。要在怎樣防止特權階層方面有一套好制度,要繼承井岡山的好制度、好作風。井岡山精神不僅僅是艱苦奮斗,士兵委員會和支部建在連上意義一樣深遠。它們都是井岡山革命精神。
毛主席最后再一次談到干部特權和干部子女教育問題,說現在干部的特權對他們的孩子也有影響。他們比一般工農子弟條件優越,別人沒有的東西,他們能有;別人不能去的地方他們能去。他們可以看內部電影。要教育他們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我們的干部子弟中,有些現象令人擔心。
在那天下午的談話中,毛主席情緒激動,又有幾分憂慮。
(本文材料選自《黨的文獻》,江西省原副省長王卓超的回憶,記者馬社香記錄,又參照《永遠的搖籃——井岡山記事》一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