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斯大林是否在民族問題上犯了歷史性錯誤?》/Article/Class14/200712/28977.html后,有些感想。
首先覺得馬戎分析維系前蘇聯統一局面的三個重要紐帶,非常到位.
但其結論"在40年代后期蘇聯國勢最強的時候,斯大林有條件把聯邦制轉變為單一國家而沒有這樣去做,“當做而不做”,那么我們能否說他在民族問題上犯了一個歷史性的錯誤呢?"
個人認為這個結論有問題,單一制是否就適合蘇聯的現實國情呢?是否適合蘇聯的未來發展定位呢?是否符合蘇聯的價值觀呢?蘇聯是繼承了沙皇俄國的疆域,其疆域內原住民本來就依附各自的領地有著各自相對獨立的發展。(這和美國是不一樣的,美國人雖然也來自四面八方,但在新大陸的陌生環境里相對容易聚合,即使這樣,美國也是聯邦制的。和中國也不一樣,中國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蘇聯的聯盟體制有利于曾經歷殘暴的沙皇體制的蘇聯各民族的民族融合,也有利于蘇聯的體制不斷融合外部的力量。自愿平等的聯盟原則其實就曾經是蘇聯對外宣傳的金字招牌。
從共產主義的角度,蘇聯的聯盟體制也體現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理想信念,可以認為是一個偉大的實驗,是關于全世界無產者如何聯合起來的實驗。
這個偉大實驗因為實驗的領導力量自身的蛻變、倒臺從而倒致保障聯盟構架的三保險完全失效,實驗也中途夭折。但我想不能因為結果的慘烈,就本末倒置,將原因歸究于手段,主要的原因應當是操縱這三層保險手段的核心力量,是因為核心力量的倒臺,才倒致其操作的保險手段的失效,這是正確的邏輯順序。而且我擔心,單一制國家比聯盟制國家有利于國家穩定的邏輯,一旦極端化,就會與“純種人組成的國家更有利于國家穩定,更有利于國家的強大”的理念接近,而推祟這樣理念的正是二戰時的德、日、意一類的國家。
蘇聯的解體或許還有一些更深層的原因,比如蘇聯的主體民族俄羅斯人中潛藏著的大國沙文主義思想,這實際上也是當年中蘇分裂的主因之一,如果看不到這點,我想分析蘇聯解體就是不全面的。
對于中國來說,不能因為蘇聯的解體就放棄了對外部聯盟的研究,如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難成大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