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一個最懂得“攘外才能安內!”的軍事政治家 漢唐精神
古往今來,幾朝盛世,幾朝衰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現在國人一致看好的朝代是漢唐兩朝,漢唐盛世也確實是中華民族最令人自豪的朝代。四海皆撫,八方來朝。 縱觀歷史,幾乎中華的歷屆朝代,均受到或多或少的外來侵擾。中華史上“攘外史”要比“擾外史”多得多,而漢唐時期正是有兩大強悍的外部侵擾力量:匈奴和突厥與之抗衡,漢唐強硬攘外的結果才引發了漢唐盛世,因此,漢唐盛世也是“攘外才能安內!”的正面的真實寫照。盛世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項均在同時期無人出其左。 與漢唐盛世相對應的則是宋明清時期的衰世,這三個“外強中干”羸弱的朝代許多人都不愿意提及,這三個朝代是中華由“鷹儒”轉向“腐儒”的時期,(“鷹儒與腐儒”的分水嶺本人將另辟一篇詮釋),宋明清羸弱政權面對外來侵擾,均采用妥協、退讓態度,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愚弱政權領導下,當時社會各階層的心態,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達官貴人看到天子孱弱,也只能營營茍茍,中飽私利,更何況暗流洶涌、形形色色的的貪官污吏和賣國者(漢奸)了;惡性循環下,苦的就是老百姓了,能不揭竿而起造反嗎? 毛澤東出生在中華民族最黑暗、最羸弱、也是最愚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晚清時期,少年時和青年求學時的毛澤東已經理解了中華大地之所以災難深重的的根源,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三座大山”致使國人倍受壓迫和魚肉,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共產主義思想,“五四運動”給中國帶來了新文化運動,整個中華民族都在覺醒之中,思想與文化的覺醒是東方睡獅覺醒的關鍵因素。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毛澤東及其軍隊一直秉承著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反抗壓迫、反抗剝削以及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意志,在反法西斯的抗日戰爭中如此;在三年解放戰爭中亦是如此;在建國和國家建設過程中更是如此。 建國時期,國內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了,人民過上了當家作主人的新生活,但國際社會上的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勢力亡我之心不死、重新奴役中華民族之心不死!毛澤東深諳這個道理,如果說,國內的一小撮逆流可以被人民民主專政掉,那么國際上的逆流勢力只能用一個強硬的“攘外”政策來回答!這關系到民族的生死存亡,也關系到中華民族“球籍”的千秋社稷。抗美援朝、勒緊腰帶自力更生搞“兩彈一星”、抗美援越.....毛澤東強硬的“攘外”政策讓中華民族堅定的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現在,國家經濟發展了,國人也慢慢擁有了自己的私車,拿駕照成為時尚,感慨而言,如果把國際社會比方成大型車輛“A照”,那么可以說,毛澤東是持有“A照”的高手! 在中國歷史上鮮有對外強硬,而對內軟弱的時期,同樣,對外對內都軟弱的時期,這個朝代必將迅速滅亡! 最后,重復開篇的那句話——毛澤東:一個最懂得“攘外才能安內!”的軍事政治家! 附: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1936年2月)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