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股真的是A股利好嗎?對中小投資者是好消息嗎?
上周五,A股上證指數大漲54.14點,收市后中國證監會發布了《優先股試點辦法》。市場再一次先知先覺。而本周一上證指數再漲18.66點。連續兩天上漲,市場至少把它作為一個短期利好的概念進行炒作。
可是筆者實在是不知道它到底利好在哪里?特別是對中小散戶來說。
理性分析的前提是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優先股。優先股是指在上市公司分紅時優先分配利潤,常常是事先約定的固定股息。而如果公司破產被清算,優先股將獲得優先的保護。同時優先股放棄對上市公司的經營干預權。
與此相對應的是普通股,普通股擁有經營投票權。如果優先股推出了,上市公司的利潤在優先付給優先股東之后,才可能對普通股股東分配。如果屆時利潤已被優先股股東分完,或者經營層決定不分配,普通股股東就無法獲得分紅。在 該上市公司破產清算的時候,普通股股東的利益將先被損失。
按照這個試點辦法,同一上市公司的普通股和優先股的賬戶是分開的,優先股交易通過大額交易系統。另外,這個辦法明確了一般情況下,優先股不得轉為普通股。但也留下了一個活門,即商業銀行可以非公開發行優先股(定向募股),但銀行資本金比例不足監管規定時,可以轉換為普通股。
優先股與普通股相比,更近似于債券,基本是固定收益率。所不同的是,債券到期贖回,是屬于公司負債;優先股沒有到期日,應算公司資本。
在中國,眾所周知,流通股股東的所謂投票權,幾乎就是橡皮圖章,很難對上市公司的經營層施加真正影響。而現在上市公司的利潤和資產優先保障優先股,顯然將普通股置于更不利的地位。
這種不利影響如果在經濟上行周期,對于普通股影響還不大。但是在如今中國經濟探大底,甚至金融危機在所難免的情況下,普通股將遭受市場進一步的鄙視和拋棄(首先是政策先鄙視它),其股民的損失將更為嚴重。雖然股指不一定更糟,但是普通股投資者的損失一定會更大。
優先股使得A股不利于中小投資者(散戶和基民)的制度設計更進了一步。首先A股缺乏舉證責任在辯方和集體訴訟的制度,使得中小投資者在監督經營者聯手莊家操縱股價上束手無策;股票型基金有最低持股限制,其它投資者沒有,在股價大跌的時候,基金難以回避損失;基民沒有因基金管理者投資失誤而罷免他的權力,無法有力保證基金管理者負責經營;只做股票的小投資者,在股指期貨做空工具推出后,很容易被雙邊(做多做空)殺單邊(做多);融券和轉融券推出后,中小投資者缺乏專業能力,更加被動;如今推出優先股后,持有普通股的中小股民的利益被進一步擠壓。
可以肯定地說,優先股的推出對于中國股市的健康發展幾乎沒有正面價值,對于保護弱勢投資者是負面價值。但還是會起到某些作用的。1,通過推高上證50來保股指,主要股指(上證指數、滬深300)會比股價更耐跌;2、有利于社保基金、保險公司等大型基金,通過固定股息和優先清償權保障利益;3,有利于大銀行大國企,可以通過發行優先股來進行并購。
然而,俗話說的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小投資者是中國A股真正的厚土,不能一再地透支土壤肥力,甚至涸澤而漁。要想讓中國股市真正繁榮,必須讓中小股民賺錢。否則喊再多的“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做再多次的各種“改革”,A股也難免每況愈下。
簡言之,如果A股制度設計不能給中小投資者公平待遇,中小投資者最明智的選擇是暫時離開,以此倒逼中國股市真正公平透明的改革。(作者為本報特約主筆,中華元智庫創辦人,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