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香 深圳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 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個人單筆消費不得超過5000元,月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
事發突然,措手不及。
“這直接是斷了支付機構的生路,和2012年首次出臺的征求意見稿相比,差距非常大。”3月14日,一家第三方支付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不只是叫停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支付,央行即將拿出新的殺手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央行近日向多家機構下發《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手機支付業務發展指導意見》草案,進行征求意見。
意見中指出,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個人單筆消費不得超過5000元,月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
“這是央行第三次征求意見,不出意外,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征求意見。反饋意見只給三天,已經于13日截止。最后一次征求意見稿和前兩次相差巨大,很多政策出乎意料。”上述人士表示。
支付方抱團應對新政
“本周周初,我們的公司負責人在北京和央行領導對此征求意見稿進行溝通,據說爭得面紅耳赤,就差拍桌子了。”有支付機構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大難”來臨,抱團取暖。一時間,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兩大巨頭支付寶和財付通“化敵為友”。
13日晚些時候,火拼市場第三方支付市場份額的支付寶和財付通,溝通如何應對央行即將出臺的新政。
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壞消息接踵而至。
3月14日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一家支付機構處了解到,剛剛收到了央行的“緊箍咒”。暫停線下二維碼支付、暫停虛擬信用卡。
然而,央行舉動不止如此。就在14日前一晚,支付寶和理財通人士還在私下商討如何應對央行即將出臺的行業管理辦法。
3月11日,有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到央行下發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手機支付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并征求意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一份《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下簡稱《管理辦法》)意見稿中顯示,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金額不得超過1000元,同一客戶所有支付賬戶轉賬年累計金額不得超過1萬元。
“如若最終管理辦法如此,那么這就意味著,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寶寶類產品累計申購不能超過1萬元了。”3月14日接受采訪的阿里小微理財事業部相關人士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此外,管理辦法指出,支付機構應對轉賬轉入資金進行單獨管理,轉入資金只能用于消費和轉賬轉出,不得向銀行賬戶回提。
余額寶兇猛央行設限
即使是用于消費,央行的口子也越收越窄。
《管理辦法》中顯示,個人支付賬戶單筆消費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同一個人客戶所有支付賬戶消費月累計金額不得超過1萬元。超過限額的,應通過客戶的銀行賬戶辦理。
時間回到2012年1月初,管理辦法首次征求意見。彼時的規定為“個人支付賬戶單筆收付金額超過1萬元,個人客戶開立的所有支付賬戶月收付金額累計超過5萬元或資金余額連續10天超過5000元的,支付機構還應留存個人客戶的有效身份證件的復印件或者影印件;同一客戶在同一支付機構開立多個支付賬戶的,支付賬戶內的資金可互相劃轉,不同支付機構的支付賬戶內的資金不得互相劃轉。”
“首次征求意見時,互聯網金融和O2O都方興未艾,互聯網金融真正發展起來是2013年6月余額寶的誕生以后,或許日益壯大的互聯網金融引起了監管層的重視。”業內人士如是分析。
《管理辦法》中涉及到互聯網金融的內容不止如此,還有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
“尚不清晰央行所指的支付賬戶到底是什么意思,這或許意味著余額寶的支付、消費功能或受到限制。”一家支付機構的法務人士告訴記者。
此外,管理辦法中規定,個人支付賬戶的資金來源僅限于本人同名人民幣(6.1502,0.0140, 0.23%)央行借記賬戶。有支付機構人士解讀,類似于支付寶的轉賬功能將會受到影響。
O2O繞道銀聯落寞
監管層狠招規范支付機構,歡心的不只是銀聯還有銀行。
互聯網金融中,支付機構動了銀行的奶酪;O2O中,支付機構動了銀聯的奶酪。
余額寶2013年6月上線,規模超過5000億,客戶超8100萬;理財通2014年1月上線,規模千億。支付機構的“寶寶類”產品正在分流銀行資金。
面對日益長大的余額寶、理財通,銀行大佬們再也不淡定了。就在本周傳出,三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總行不接受各自分行與余額寶旗下天弘基金為代表的各類貨幣市場基金進行協議存款交易。
市場日益火爆的O2O繞過銀聯,讓銀聯倍感“落寞”。
第三方支付機構一直專注于線上支付領域,銀聯和銀行一直主導線下領域,雙方各自為戰。然而,隨著二維碼線下支付技術的成熟,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始搶占線下支付市場。
在傳統的線下支付中,主要涉及“收單機構、轉接機構、發卡機構”。其中,收單機構和發卡機構可以是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轉接機構則只能是銀聯。
線下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收益基本都來源于在銀行卡交易過程中與收單機構的分成。根據行業不同,費率分別為 0.5%至 4%不等。手續費分成一般遵循 7:2:1比例,“7”歸發卡行所有;“2”歸收單方所有;“1”則為銀聯所有(即轉接機構)。
聯袂打壓全球最浮躁市場
而以支付寶二維碼支付為例的支付方式,可以直接繞過銀聯,由第三方支付公司向商家收取手續費,每年按與銀行協商的總費率來支付給銀行。
3月13日,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在在拉卡拉新產品發布會上表示,其對于支付機構的抵制:“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了25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機構當中前20家占了90%多的市場份額,這20家機構千方百計地繞過銀聯進行轉接清算,銀聯的交易量分流得非常明顯。中國支付市場可能是全球最浮躁、最喧鬧的場所。”
從14日央行下發的暫停線下二維碼支付意見函來看,銀聯在爭奪線下支付中的地位已經確定。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手機支付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支付機構不得為付款人和實體特約商戶的交易提供網絡支付服務。
意見指出,這一規定是基于市場定位明晰業務內涵與監管邊界、平衡產業發展的考慮。目前,銀行卡、預付卡在線下實體特約商戶的使用與受理安全標準嚴密、業務規則完整。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二維碼線下支付被扼殺,其中銀行、銀聯正在聯袂改寫現有格局。
“這將打壓O2O,確切而言,監管層打壓的是走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O2O。”業內人士分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