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日前發布,2010年中國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數為0.61,相比2000年官方公布的數據提高了近0.2個百分點。該調查報告還稱,“基尼系數高并非壟斷行業導致。”
不過,國家統計局在《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統計監測報告(2011)》曾提及基尼系數,稱2010年基尼系數略高于2000年的0.412。
0.4并非警戒線
基尼系數是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其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因此其最大為“1”,最小等于“0”。聯合國[微博]有關組織規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城鎮和農村基尼系數可分別通過城鄉居民住戶收支調查的原始資料計算得出,但由于我國城鄉居民的住戶調查尚未一體化,所以,還不能直接通過住戶調查資料計算全國的基尼系數,只能根據城鄉居民住戶調查收支分組資料估算得出。
西南財經大學的上述調查則是基于全國320個社區和村莊,對8438戶家庭進行的入戶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住房資產、金融財富、收入消費等方面。
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的數據,2010年中國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數為0.61,城鎮家庭內部的基尼系數為0.56,農村家庭內部的基尼系數為0.60。東部地區基尼系數為0.59,中部地區的基尼系數為0.57,而西部地區的基尼系數為0.55。
該調查發布的《中國家庭收入不平等報告》稱,“中國家庭的基尼系數在全世界處于較高位置”。這些數據和觀點印證了各界對中國收入差距的擔憂,但報告也在顛覆人們的原有觀念。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我們還發現一個現象,把壟斷行業去掉,基尼系數沒有變化,一樣高。”
根據 CHFS的數據,在不包括非市場競爭部門工作的家庭情況下,總體基尼系數為0.60,城鎮和農村分別為0.57 和0.58。“這與全樣本計算的基尼系數相差無幾,說明非市場競爭部門的高收入并不是造成中國巨大差距的最主要原因。現階段中國巨大的收入差距主要來源于市場競爭部門。”
報告根據收入來源對基尼系數進行了分解,總的來看,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源于工資性收入、工商業收入以及轉移性收入,這三項對基尼系數的貢獻率分別為 49.3%、17.4%和 23.3%。
不僅如此,報告還認為,從其他國家的歷史經驗、市場經濟的特點以及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來看,再分配前的高基尼系數是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的常見現象,是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自然結果。
此前一般認為,基尼系數0.4是警戒線,此次0.61的數字更引發擔憂。甘犁表示:“我們找了很多所謂0.4是警戒線是基于什么研究結果,結果是完全沒有,中國在誤傳,說法是有,但是沒有研究背景,現在全世界平均基尼系數是0.44,說基尼系數0.4是警戒線是沒有道理的。我反對這個說法。”
短期在二次分配,長期在教育
“我不主張對稅收作多少改變,無論是加稅還是減稅,對收入調節作用不大。而且網絡硬件也不完善,先把硬件做好再談稅收。”甘犁表示。
根據CHFS數據計算,現行個人所得稅政策對家庭收入差距調節作用并不明顯。同時,對于高工資收入家庭,其相對稅負已經夠高。工資收入最高的20%勞動者的平均稅負為8.9%,其納稅額占工資薪金所得稅總額的86%。不僅如此,報告還認為,過度提高最低工資可能對低收入群體不利。
針對當前高基尼系數,報告建議,“就短期而言,在不增加稅收的前提下,中國政府有足夠財力通過實施轉移支付政策來降低收入差距。在長期,我國政府可以通過加大教育投入,減少機會不均來降低收入差距。”
甘犁認為,短期解決之道在于成倍加大二次分配。報告稱,目前我國政府有足夠財力實施再分配,2011年我國財政總收入超過10萬億。從2004到2011年,國家財政收以20%左右的平均速度增長。如果能將新增的財政收入用于轉移支付,則每年大約可增加2萬億的資金用于收入再分配。
上述報告稱,2010年國企實現利潤1.98萬億,僅上繳2.2%。若將政府每年新增的財政收入與國企留存利潤用于再分配,則政府每年可拿出大約3.8萬億元進行轉移支付。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