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錫良:拋棄吳敬璉,理性看待“國企”與“民企”
吳敬璉 先生作為中國赫赫有名的經濟學家,本應當受到我的尊敬,但是,“經濟學家”做到他這個份上,也確實挺悲哀的,無數次講外行話,無數次昧著良心說話,從專業角度,我認為他沒有再受尊重的資格,唯有輩份上的一絲禮貌。
有關國企與民企的爭論自不是近期話題,實早已有之,表面上看是所有制之爭,實質上卻是“主義”之爭,以 吳敬璉 先生為首的資改派以丑化國企為己任,力圖在有生之年讓中國實現完全資本主義化,然而,這種極端的理念和做法未必有很高的支持度。
老實講,我本人是抱有社會主義信念的人,我主張中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盡可能讓國企成為經濟的主體,但是,在目前階段,我不排斥私有制的存在,民營企業作為重要組成部分還應當獲得相應的市場權力,國家必須盡可能計劃好各自的市場分工,哪些行業交由國企去做,哪些行業交給民企去做,有分工、有合作的國民合作,也許才是初級階段的理想模式。
吳敬璉及其幫派的所有精英抨擊國企的理由莫過三條:壟斷、腐敗和效率。
首先談談壟斷的問題。吳敬璉說中國的國企越做越大,有信貸特權,阻礙了競爭。我認為在看待壟斷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去分析:一方面,中國目前所謂的大型國字號企業,都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有強大基礎的國有企業,本來這些企業是分散地布局在全國各地,改革開放以后,國家為了取得所謂世界500強大企業的虛名,把同類企業強行合并,就有了今天的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電信等“中”字頭企業,而最早給國家出謀劃策要這樣重組的也是吳敬璉之流的專家,如今,企業不聽他們的理論,他們又開始反擊,何理之有?正義何在?另一方面,從世界范圍看,哪個國家的主要行業不是由壟斷組織控制?石油、石化、鋼鐵、有色、銀行、飛機制造、電信有不壟斷的國家嗎?IT業又有哪個國家不是被幾家所壟斷的?壟斷其實是世界性的,關鍵就看是由誰來壟斷,中國可能某些行業由國家壟斷了,資本主義國家則是由私人壟斷了,壟斷是資本主義獲得高額利潤的必要保證。不要以為中國把國企搞垮了,老百姓就可以獲得公平的消費環境,不可能,國企搞垮以后,取代它們的民企最終仍然要走壟斷這條路,只是時間早晚和快慢而已,短期的競爭假象改變不了資本追求壟斷的本性。 吳敬璉 先生搞那么多年經濟學研究,莫非連這一個基本的規律都要否定?如果明知規律不可變,強行要搞垮國企,則明顯是代表利益集團說話。
其次談談國企腐敗的問題。國企存在大量的腐敗問題不容質疑,國企的管理模式存在問題也不容質疑。然而,我又要問 吳敬璉 先生:當初將國企進行所謂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不也是你們設計的嗎?當初高調呼吁拉大企業分配差距不也是你們設計的嗎?當初提出工人退出企業管理過程的不也是你們鼓吹的嗎?通過你們這些的精英的所謂西方化改造,企業原有的議事制度完全報廢了,新的制度又沒有建立起來,學外國又沒學得象,各類國企均變成了家長制的企業,不腐敗可能嗎?
我一直反對國企的腐敗,也強烈要求要對國企管理進行改革,既然是國企,讓全員參與管理并不是什么奢望,全員管理也不是不可行,過去的國企在全員參與管理的條件下,勞動競賽、技術比武、科技創新層出不窮,如今呢?除了買還有第二條道路嗎?消除國企的嚴重腐敗現象,只能靠國企的員工,單靠法律解決不了問題,因為法律并不能天天陪伴企業運轉。
另外,國企的腐敗嚴重并不代表它比民企一定要惡,民企的老總揮霍無度,也并不代表他就是善。舉個例子講:一家國有冶煉廠,年度純利潤為10億元,一家私企冶煉廠,年度純利潤也是10億,國企的10億還是國企的,而私企的利潤則完全都是老板個人的。一般老百姓認為,私企的10億歸老板無可厚非,而國企的老板即便拿去1億,也必定是巨貪。大家不會想到:同樣的10億,都是由勞動者創造,私企老板的“善”與國企老板的“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實事上,在私企里面,絕大多數的員工并沒有得到勞動法規定的相應保障,而國企的員工則較為安全。然而,很多國民被某些論調引導以后,不但恨腐敗的國企老板,連國企的員工也恨上了,好象國企的員工也享受了不該享受的待遇,尤其是某些人自己進不了國企,就把仇恨撒向了國企,這不是一種理性思維的結果,而是對國企仇恨宣傳的結果。至于私企老板的10億元,即便他們從來都不把員工當人看,他自己和家人花天酒地、吃喝嫖賭也都成為理所當然的事。如果人們不能從現象中抽象出真理的話,私有的真惡便不會現形,恨公不恨私也許是人性自私的體現吧!
我列舉上述例子,關非本人支持國企老板腐敗,而是試圖讓多數人了解財富的取得和擁有的合法性并不是單看企業的性質,更要看資本取得利潤的最大受者群體是誰。實際上,這幾十年來,私企的腐敗一點也不亞于國企,私企的靈活性決定了它對政府要員腐敗的自由度更大,決定了它獲得邊際效益的空間更大。我這樣說可能會得罪部分誠信良好的私營企業,因為勤勞致富的私企仍然是很多的,希望大家不要把我的舉例看成是打倒一片的原理性論述,只是簡單地做一個對比而已。
最后,我想說說企業效率的問題。 吳敬璉 先生是學經濟的,不懂中國企業技術的真實情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認為你如果想要做好研究還真要深入到企業當中,別想當然。我今天必然告訴 吳 先生:國企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改造,已經在技術上達到了一定的先進性,與私企相比,無論在哪一個層次上都表現為相對領先,企業的技術效率無疑比私企要高。然而,為什么國企通常都比同行業的私企利潤率低呢?為什么國企往往顯得低效率呢?歸根結底還是一個社會責任的承擔問題。有多少私企承擔了員工的生老病死?有多少私企承擔了員工的勞動法保障?有多少私企保證了員工的正常再生產需求?有多少員工會承擔政府安排的就業壓力?私企完全是一個人說了算,員工是沒有任何權力的,招之即來,揮之即走,有些企業甚至反反復復地更換新員工,以保證企業始終只需要付出低薪即可應付生產。
中國的國企大多數有50年以上的經營過程,離退休員工數量龐大,這些人都需要國企支付養老資金,都必須攤到企業的經營成本中去,我們這個社會絕不能把“私企不管員工的未來”看成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全社會所有的勞動者均得不到安全保障,這個社會不出亂子才怪。作為非國企人員,不能因自己沒有得到國企的好處,就盲目批評國企。大家現在要做的是,盡可能要求政府出臺政策讓國企體現更多的國民性和社會責任。
現在,有人說,私企可以做到最大程度地精減人員,國企為什么不能呢?當然可以。為了單純的利潤,國企完全可以做到,但是,大家想到沒有?中國的人口這么多,如果企業僅僅追求效率,失業人口將無比龐大。中國改革開放以后,以效率為名,讓幾千萬職工下崗,讓無數國企破產,最后呢?誰得利了?難道是那幾千萬員工嗎?任何改革,如果是以“砸飯碗”為目標的改革都不是好改革,效率不是評判企業正義與否的硬指標,讓更多的人活得有尊嚴才是硬指標。
非常有諷刺意味的是, 吳敬璉 先生居然把改革國企與共同富裕強行綁在一起,我只想問 吳 先生兩句話:哪一家私企體現了共同富裕?哪一家私企保護了更大多數人的利益?
當前,眾多經濟學家為什么如此強烈的要分掉國有企業,到底是他們迷信資本主義還是另有所圖,我不敢一概而論,我只能說:把國企分光的時候,也就是大多數人想革命的時候。
——孫錫良(轉載須署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