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須建立不依賴美元的國際貿易和結算機制
楊斌
(摘自2008年12月撰寫的研究報告,該文主張中國應盡快聯合俄羅斯、歐洲、中東和拉美各國,協商建立一種不依賴美元的國際經濟金融新秩序,確保在美元日益喪失國際貨幣功能的形勢下,全球的貿易、投資和能源、原材料采購活動能夠正常進行。今天在美國推出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濫發美元的形勢下,建立不依賴美元的國際貿易和結算機制顯得更為必要和緊迫。)
美國政府八千億美元救市計劃的巨大規模引起了世人關注,但是,這只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國付出救市代價的一小部分,美聯儲通過貼現窗口、收購不良資產等方式提供的資金高達5.5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政府的八千億救市計劃的六倍多。美聯儲向私人銀行機構提供資金不需要征得國會同意,它承擔了美國投入救市總代價的絕大部分,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引發危急形勢時,美聯儲一周內平均每天向金融體系注資1880億美元。貨幣供給增長與國民經濟增長保持同步時才能避免通貨膨脹,據美國《舊金山商業時報》2008年11月26日報道,美國的各種救市計劃總規模已高達8.5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0%,這就意味著美國的貨幣供給出現了超高速增長,并且遲早將會轉化為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2008年初,全球經濟尚在深深為通貨膨脹的壓力感到困擾,當時人們將物價上漲壓力歸咎于流動性過剩,但是,2008年10月隨著美國金融危機的不斷深化和升級,全球經濟驟然又陷入了流動性短缺和通貨緊縮的漩渦。特別反常的是,這種現象恰恰發生在美歐政府和中央銀行,于2008年10月向金融市場注入上數萬億資金的同時。其實,流動性短缺是指企業擁有良好資產而難以兌現,為其注入資金以供短期周轉就能恢復正常運行,但是,美歐政府和央行注入巨資后仍然面臨通貨緊縮,說明美歐銀行金融體系面臨的問題并不是流動性短缺,而是在金融自由化政策放縱下長期沉溺于泡沫投機,擁有資產質量狀況嚴重惡化已經瀕臨全面破產,特別是仍然在不斷引爆的金融衍生品定時炸彈,以其高達數百萬億美元天文數字般的巨大規模,預示著美國整個銀行金融體系很難擺脫徹底破產的險境。
2008年10月,美歐政府和央行為救市注入上萬億巨額流動性的同時,年初高企的通貨膨脹壓力反而驟然轉變為通貨緊縮,這種反常現象并不意味著通貨膨脹壓力消失,而是意味著金融泡沫膨脹已進入難以挽救的破滅階段,意味著注資救市日益失效和更大的危險即將來臨。經濟衰退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的暫時的,實體生產部門衰敗而政府持續注資降息救市,意味著最終將會爆發更加猛烈的物價上漲壓力。當前全球的鋼鐵、汽車、機械、化工等主要工業品生產急劇萎縮,大宗原材料的國際貿易額出現了大幅度下降,特別是反映國際貿易海運裝船狀況的波羅地海干散貨指數下降了90%,物質生產大幅度下降的同時不斷增發貨幣向壞債累累的金融部門注資,預示著全球貨幣金融體系危機已嚴重威脅到實體經濟和國際貿易,經濟崩潰和惡性通貨膨脹并存的全球大災難正日益迫近。
美國的金融風暴引起了美元匯率的激烈震蕩,美國政府投入巨資挽救紛紛瀕臨破產的金融機構,先是引起世界各國對美元信譽的擔憂和美元急劇貶值,許多國家都一度出現了拋售美元轉向安全資產的浪潮,但是,隨著金融風暴從美國向全球各地的迅速蔓延,匈牙利、烏克蘭、阿根廷、巴西、韓國等國也出現了金融動蕩,國際金融機構紛紛從這些金融動蕩國家撤出大量資金,導致這些國家的樓市、股市和匯市出現大幅度暴跌,面臨著因缺乏外匯導致對外貿易陷入停頓的危險,人們又被迫無奈紛紛搶購明知信譽不佳的美元,國際媒體將這種全球金融危機深化背景下的美元反彈,稱為美元瀕死前的“回光返照”和“垂死的瘋狂舞蹈”。 美國著名投資家羅杰斯稱美元走強是迫于強制清算壓力的暫時現象,他預測美國擲巨資救市將導致美元貶值90%以上。美元的暴漲暴跌必然引起國際原材料價格大起大落,給從事正常生產的實體經濟帶來經營困難和巨大風險。
美國采取采取治標不治本的救市辦法的危害在于制造危機緩解的假象,麻痹人民放棄要求徹底改變新自由主義政策的斗爭,從而喪失從根本上挽救全球金融危機的機遇。現在到了是否拋棄新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政策,特別是縱容泡沫投機且危害巨大的金融自由化政策,關系到全世界各國的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新自由主義否定二戰后資本主義的社會改良政策,竭力主張恢復亞當斯密時代的自由放任資本主義,這種返古復辟政策必然導致類似大蕭條的金融危機重現。新自由主義表面上是強調最大限度發揮市場經濟作用,但為了給壟斷資本創造不受束縛謀求私利的最大自由,故意忽視了私有產權和市場經濟存在的種種弊端,實際上是為華爾街金融資本貪婪本性的無限度膨脹,打開了通過瘋狂泡沫投機自我毀滅的潘多拉的盒子。美國政府注入巨額資金短期內可能緩解信貸緊縮危機,從長期來看將會造成美元貶值并且逐步喪失流通和財富儲藏手段功能,導致國際貿易和金融秩序長期陷入動蕩不安的危險局面,最終會出現國際貿易崩潰導致世界各國出口停頓,普遍陷入經濟衰退與惡性通貨膨脹并存的更險惡境地。美國政府濫發美元短期可避免債務拖欠和銀行破產危機,長期來看卻會導致美元完全喪失貨幣功能,向世界各國轉嫁危機并輸出惡性通貨膨脹,導致各國積累的外匯儲備和美元資產蒙受巨大損失,很可能最終導致類似德國魏瑪時期的惡性通貨膨脹。20世紀20年代,德國魏瑪時期迫于巨額戰爭債務的壓力,政府濫發貨幣導致了惡性通貨膨脹,結果貨幣完全喪失了流通和財富儲藏功能,廣大民眾的長期積累的儲蓄存款幾乎化為烏有,市場經濟被迫回到“以物易物”原始場交易狀態,結果是國民經濟崩潰和整個社會陷入動亂之中,成為希特勒上臺和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的重要誘因。倘若中國不能聯合世界各國向美國施加強大壓力,徹底拋棄已經破產的新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政策,阻止美國繼續延用濫發美元的辦法挽救金融危機,全球經濟最終也會像德國的魏瑪時期一樣,發生經濟崩潰與惡性通貨膨脹并存的巨大災難。西方有的經濟學家預測一旦發生那樣的災難,全世界甚至可能像中世紀一樣陷入“黑暗時期”,因糧食、能源短缺和社會動亂頻發導致全球人口劇減。美國政府巨額救市計劃的效果越來越差,金融風暴不斷從美國向全球各地迅速擴散,將歐洲、亞洲和拉美越來越多國家卷入金融危機,就是全球正在發生一場大災難的危險前兆。20世紀70年代美國前總統福特簽署的美國國家安全備忘錄200號,提出美國應通過各種方式限制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和人口增長,避免消耗大量自然資源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和海外利益。1995年布什、撒奇爾夫人等美英政要、商界領袖參加的舊金山費爾蒙特飯店會議,提出全球的經濟價值主要由地球人類中的1/5所生產,其它分布在發展中國家的80%人口屬于應該被限制和淘汰的多余人口。全球金融危機深化引發經濟崩潰和惡性通貨膨脹,將會為美國實現上述戰略圖謀提供難得的機遇。美國獲諾貝爾獎的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稱,美國政府的巨資救市計劃仿佛是給內臟大出血的人輸血,根本無力扭轉金融危機反而會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美國獲諾貝爾獎的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稱,根本不能指望華爾街的金融縱火犯來執行救火的任務,但是,美國新當選總統奧巴馬任命的經濟班子依然來自華爾街利益集團。中國和世界各國都應清醒地認識這場危機的嚴重性質,并且及早行動起來阻止這場全球經濟大災難的發生。
當前,大多數國際金融專家尚未察覺到發生“崩潰膨脹”災難的危險,正像以前他們也未能察覺到美國發生嚴重金融危機的危險。美國政府高官稱無人能預見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其實是他們對這樣的預測有意采取置若罔聞的態度。筆者十年前撰寫的專著《威脅中國的隱蔽戰爭》就指出美國面臨著發生嚴重金融危機的危險,可能導致貨幣金融體系崩潰并引發全球大蕭條,“美國所有大銀行從事金融衍生品投機的規模,均超過了自有資本的一、兩百倍,一旦整個泡沫中止了不斷膨脹的過程,就會以“核爆炸”般的“逆轉的金融杠桿”機制,導致沉溺于投機的眾多金融機構壞賬累累,大批企業和銀行瀕臨全面破產的邊緣”。筆者的專著還指出,“美國的泡沫經濟顯示了超常的持久性,原因之一是美元擁有特殊國際地位,國內儲蓄率為負并存在著巨額貿易逆差,也能吸納全世界的物質財富來維持泡沫,盡管泡沫維持和破滅的趨勢同時存在,很難準確地預測泡沫膨脹何時發生逆轉,但是,這種不正常狀況最終是難以持續的,我國必須作好防范最壞情況的準備”。更為令人擔憂的是,直到美國已經爆發嚴重金融危機的今天,美國金融利益集團仍操縱政府和聯邦儲備銀行,不從根本上制止泡沫投機并凍結巨額金融衍生品壞債,而是以債券抵押貸款等方式無限制向金融機構注資,采用不斷印鈔票稀釋債權的辦法向全世界轉嫁危機,這就意味著經濟崩潰與惡性通貨膨脹并存的災難遲早會發生,威脅到世界各國擁有的巨額外匯儲備將不斷貶值甚至化為烏有,中國和世界各國都不應對這一關系切身利益的重大威脅保持沉默。由于美國華爾街財團追逐投機暴利貪婪欲望的無限制膨脹,導致了天文數字的金融衍生品壞債和整個銀行體系瀕臨破產,這說明他們已經喪失自制能力并且必須置于世界各國的監督之下。美國政府的3500億美元銀行救助資金已經花費殆盡,美國銀行高管卻稱不清楚巨額資金的去向和用途,美國媒體揭露某些銀行高管的巨額獎金就遠遠超過政府救助資金。當前,挽救全球經濟的唯一辦法就是中國同世界各國聯合起來,施加壓力迫使美國徹底拋棄縱容投機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在世界各國的監督之下對美國瀕臨破產的金融機構進行全面破產重組,凍結高達數百萬億美元天文數字的金融衍生品債務,優先保證美國民眾的養老金和世界各國用真金白銀購買的美元債券,拒絕美國華爾街金融資本綁架全球經濟要挾無休止注資救市,償付贖金效應將鼓勵華爾街金融資本更加沉溺于虛擬經濟泡沫。
中國應盡快聯合俄羅斯、歐洲、中東和拉美各國,協商建立一種不依賴美元的國際經濟金融新秩序,恢復二戰后西方“黃金時期”的金融管制化政策,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和資本賬戶管制措施,這樣才能確保在美元日益喪失國際貨幣功能的形勢下,全球的貿易、投資和能源、原材料采購活動能夠正常進行。中國應盡快同世界的主要國際貿易伙伴簽訂長期雙邊協議,依據雙方貨幣的購買力平價制定可調整的固定匯率,雙方中央銀行依據固定匯率互換足夠數量的貨幣,以確保雙方在不采用美元計價和結算的情況下,雙方的國際貿易和對外投資活動也能正常進行,盡量采取人民幣結算并最大限度地壓縮美元結算比重,并且根據雙方的國際收支和物價變動定期調整匯率,這樣能杜絕匯率自由浮動引發的外匯投機和匯率操縱,減少雙方為賺取和持有美元付出的代價和風險,防止雙方貿易投資活動遭受美元匯率大起大落的干擾,避免美元危機深化造成國際貿易中斷和本國財富損失。締結貿易協定的雙方都有義務嚴格限制外匯投機,通過恢復二戰后通行的嚴格的外匯管制和資本賬戶管制,保證從事正常貿易投資的實體經濟獲得充足外匯,對類似索羅斯等謀取暴利的投機家實行嚴厲的處罰和打擊,這樣才能確保金融部門的發展為實體經濟服務而不是相反。中國還應該認識到多年來中國出口擴張帶來的高速增長,是建立在美國寅吃卯糧的負儲蓄政策的基礎上,某種程度上是在美元債務泡沫基礎上建立的虛假繁榮,一旦美元泡沫破滅就會摧毀中國的外匯儲備和美元資產。因此,中國應拋棄配合美國無償占有別國資源的全球化增長模式,采取果斷措施擴大內需并且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在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美元匯率趨向貶值和激烈動蕩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國家為維護自身利益會愿意尋找逐漸擺脫美元依賴的途徑。通過訂立不依賴美元的雙邊長期貿易、投資協定,拉美、中東和非洲盛產能源、工業原料的國家,不必再向美國出口大量石油、礦藏換取美元后,才能進口中國生產的大量機械、電子和輕工消費產品,這樣就可能向中國提供更多的石油和工業原料出口。中國也不必付出巨大的環境和資源代價賺取美元,通過出口退稅和人民幣貶值來爭取日趨萎縮的美國市場,被迫承受越來越大的持有美元和美元資產的風險損失,從而以出口較少工業產品的代價換回更多的能源、礦藏和原材料。中國和世界各國建立不依賴美元的貿易和結匯機制,能夠防止美國金融資本操縱美元匯率故意制造和加劇金融危機,防止美元暴漲暴跌造成工業品、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大起大落,導致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實體經濟和出口貿易陷入困境,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不僅能夠節省大量物力財力資源,還能更好應對美國金融危機和出口市場急劇萎縮的沖擊。這樣美國就無法依靠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無償占有中國和其他國家創造的財富和自然資源,從而削弱、限制美國通過美元霸權獲得巨大的財富支持,鞏固、擴大其在全球建立的經濟、政治和軍事霸權。更為重要的是,一旦美國政府無法挽救貨幣金融體系走向最終破產,美元喪失貨幣功能引發國際貿易崩潰和惡性通貨膨脹并存的災難時,中國同世界各國建立的不依賴美元的國際貿易和結匯機制,就能成為防止國際貿易陷入中斷和保障各國生存的防火墻。美國國家檔案館解密的20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的國家安全備忘錄200號,就曾經提出過通過各種方式限制和淘汰發展中國家人口,為美國獨占全球有限的自然資源創造條件的國家戰略。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應保持高度警惕,防止美國蓄意利用全球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為全球的貿易危機、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推波助瀾,實現其淘汰發展中國家人口和獨占自然資源的全球戰略圖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