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通脹壓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文表示,目前我國完全有能力有條件保持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定。新華社報道這一消息時,公布統計數據,今年1至10月,全國財政收入7.1萬億元,同比增長21.5%;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萬億元,同比增長55%;國家外匯儲備充足,截至10月底達到2.6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3.7%。
2.6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是全體國民創造的巨大財富。這筆巨大財富,既是保持物價穩定的重要條件,又是推動物價上漲的重要推手。前提是如何花好它。把它放在國外不花,不僅隨著人民幣升值而不斷貶值,白白便宜了美國人,美國人白吃白喝白拿還橫挑鼻子豎挑眼,吃孫喝孫不謝孫,更嚴重的問題是給全體國民生活帶來嚴重壓力。
新華社11月27日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新增外匯占款達到5190億元,創出歷史次高。分析人士認為,巨量的外匯占款進一步加大了國內貨幣的投放量,增加了物價持續上漲的壓力,如何多管齊下管控流動性,考驗著當局的貨幣調控智慧。
消息說,在近年來持續雙順差格局影響下,外匯占款不斷增加并助推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達到70萬億元,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貨幣供應最多的國家。外匯占款激增與物價上漲存在著一定的關聯。2008年4月我國月度新增外匯占款創出5251億元的歷史最高,而這個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8.5%,達到歷史高位。
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遠低于美國,人均更低,外匯儲備卻全球第一,貨幣供應卻全球第一,這自然形成兩次量化寬松、濫發貨幣的美國物價不見上漲,10月份美國CPI中汽油價格平穩,食品價格漲幅僅為0.1%,原油和食品均低于前兩個月的漲幅,而中國的CPI卻再創新高。
對外匯占款導致的貨幣超發以及引發物價上漲的基本事實,已經沒有爭議。2007年7月16日我在本版今日快評發文《美元貶值讓我們虧了多少》、2007年8月7日的今日快評《外匯投資或可走群眾路線》時,那年3月底我國外匯儲備是1.2萬億美元,現在已經整整翻了一番多。那時,我根據2001年底以前國家外匯儲備不到2000億美元以及當時匯率7.6元人民幣比1美元計算,新增的1萬億美元外儲大約損失2000億人民幣。如今當年的1.2萬億美元加上新增的1.45萬億美元合計,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已經讓我們損失了5000億人民幣也不止吧?我當時文章的結尾是“有錢不花,丟了白搭”。我們丟了不止5000億,更是白搭,結論沒有改變。我們還準備“丟”多少呢?我們能不能不“丟”給美國人,“丟”給自己人呢?
我想了很長時間,也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見,終于想出“丟”給自己人的好辦法:從2.6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拿出1萬億美元分給全體國民(這次暫不分給港澳臺同胞了)。以13億人口計算,按現在6.6的匯率,1萬億美元約合6.6萬億人民幣,人均大約5000元人民幣。
國家把1萬億美元外儲直接分給全體國民,簡直有說不盡的利國利民利世界的好處。說眼前吧,三口之家有了15000元人民幣,物價上漲壓力頓時緩解。土豆、大白菜價格翻幾番也不怕了。陜西省教育廳要求高校食堂1元錢以下的菜不少于10%,并免費提供菜湯。今后菜湯不免費也不怕了。家電下鄉,國家補貼,打亂市場競爭,還給壞人鉆了空子,今后不補貼農民也可以買上幾件家電。每人分上5000元,對富人消費可能不會產生多大影響,對整個國家拉動消費、拉動內需影響重大。愿意旅游的人,出國逛世界錢不夠,在國內玩玩也不錯。孩子上大學錢緊的,足夠交一學期學費了。改革開放成果全民共享,再也沒有比人均分錢更能體現共享了。2萬多億美元外儲都是這10年全國人民辛苦勞動的成果,讓我們二一添作五,國家留一半,國民分享一半。
我沒有想透的地方,究竟是直接給每個公民分美元好呢,還是換成人民幣發下來。最好是美元,一人一個賬號,直接打進去,自己愿意兌換人民幣自己換。今后國家錢多得花不完,還可以按照個人賬號往里打錢。發人民幣,要避免造成新的外匯占款,刺激物價新一輪上漲。那就需要央行、財政部、商務部聯手倒一下,用美元購買國內緊缺商品換成人民幣。比如,去年中國有450.7萬噸柴油賣到海外,比2008年增長5倍。今年前三季度成品油出口2102萬噸,同比增長23.4%。這種出口換匯既給國內帶來油荒,又造成外匯占款,國內物價上漲,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等于賠本賺吆喝,費力不討好,就不如國家用花不出去的外匯直接買下來,把外匯給出口企業,把人民幣分給國民,把油荒順帶解決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