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長期通貨膨脹時代不可避免
中國當前的通貨膨脹就像火山、地震一樣,看似來的很突然,實際上都是自然能量多年累積,達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爆發的規律性結果。之前有學者告訴大家中國即將進入通脹周期,并給出了利用通脹周期進行投資的建議。而筆者的判斷是中國進入的不是通貨膨脹周期那么簡單,而是進入了通貨膨脹經濟時代。
中國的通貨膨脹原不外乎三個因素。首先是貨幣超發所致。通貨膨脹最初也就是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現象。M2增速可以作為衡量社會財富增幅的基準水平。中國自2000年以來,貨幣超量發行與GDP之間的差距每年都在擴大。截至2010年8月,中國M2的規模約是十年前的5.5倍。如果你的財富增值幅度過去十年沒有超過4.5倍,則你的投資業績很可能沒有達到財富增長的社會平均水平。當前中國的廣義貨幣總量今年會達到近70萬億元,而當前的GDP總量也只有不到27萬億元,貨幣超發有43萬億元。如果比較一下中美之間M2占GDP的比重,會發現在過去20多年中,中國的數據大幅度攀升,從1986年的65%上升到2010年的接近200%,但美國則變化不大,大致保持在60%的水平。而韓國2009年M2占GDP的比重為147%,日本為159%。而且,在日韓經濟高增長期間,其M2/GDP的比例也只有100%左右。這就意味著,在今后中國經濟的繼續增長中, M2的規模將難以控制。這是導致通貨膨脹的最關鍵因素。
其次是資產價格暴漲導致通貨膨脹。如果把M2增速作為衡量社會財富增幅的基準水平,則很多資本品的漲幅都跑輸了M2,如過去十年中,黃金的漲幅為350%,石油的漲幅為200%左右。而跑贏M2的則是中國最大類的資本品—房地產。過去十年,全國房價平均累計漲幅超過500%,一些東部沿海城市的漲幅則更驚人,如上海、深圳、杭州、北京等地估計都在6-8倍左右。此外,作為最稀缺的準資本品的古玩、珠寶玉器及部分藝術品等,漲幅也遠遠超過M2,很多都在十倍以上。如果說珠寶古玩只影響小部分人的話,那房子、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則直接提高了普通人的生存成本,而生存成本直接決定勞動力價格,因此這是導致中國通貨膨脹的第二大原因。石油受到美元貶值,資源有限等因素的影響,漲價是大勢所趨,而房子價格上漲也是世界各國從農業社會向城市社會轉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
第三是中國的勞動力結構變化所致。1954年,劉易斯發表了他的成名作《勞動力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劉易斯認為,發展中國家的國民經濟由兩類性質不同的部門即傳統經濟部門和現代經濟部門構成。這就是所謂的二元經濟結構,或者說發展中國家存在二元經濟結構特征。以中國而論,所謂傳統經濟部門就是存在了幾千年的小農經濟系統,所謂現代經濟部門就是現代工商業經濟系統。只要傳統經濟部門還存在剩余勞動力即勞動力無限供給,現代經濟部門就能夠以“生計工資”即僅能維持生存水平的勞動成本雇傭工人,而且,“生計工資”將一起維持到剩余勞動力吸收完畢的時點上。而這個時間點也就是學術界所說的“劉易斯拐點”。當前中國就處于這樣的拐點上。中國的農民工已經以新生代農民工為主體,而僅僅生計工資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而近期彌漫全國的工資上漲也是這個大背景所致。這將是一個推動通貨膨脹的關鍵因素。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當前中國的通貨膨脹具有深刻的時代大背景,除了貨幣發行我們可以控制外,比如資產價格上漲以及勞動力價格上漲都是中國經濟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必經階段。可以預見中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將存在長期性的高通貨膨脹,而這種通貨膨脹可以說是不可治理的。就像火山、地震一樣,看似來的很突然,實際上都是自然能量多年累積,達到一定程度必然爆發的規律性結果。
對付經濟周期性的小型通貨膨脹可以用貨幣政策搞定,而對于中國這種由經濟結構發生質變而導致的通貨膨脹不能單單從貨幣政策上做文章,而只有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勞動價值,從而真正意義上提高勞動者收入。讓勞動者收入的提高跑贏通貨膨脹,這才是正道。無疑當前政府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實西方國家在處理上個世紀的滯漲時也是通過采用“供給學派”的方法,鼓勵企業更新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才得以成功,而這個方法同樣適用于當前的中國。
作者 :翰嘯 財經學者,《中國大形勢》一書作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