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斥新華社的“中國經濟‘六難’”
——既得利益集團竟戰勝黨和國家的意志
耿兆翔
新華社 7月4日 發表長篇報道《復雜之年看大勢》,說上半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更加明顯。文章總結出中國經濟面臨的六大“兩難”問題:
一、人民幣升值若過快會面臨出口惡化,就業困難,不升值又會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
我國人民幣為什么要升值?我國為什么要看西方的臉色?即使人民幣升值,是會導致出口生產法GDP的減少,那就一定導致就業困難嗎?看來還是不想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內需為主的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我國內需只占GDP的35%,可見我國內需潛力之巨大。為什么就不能迅速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抵抗人民幣升值,而要舍近求遠,去爭奪別人的市場。甚至集裝箱沒有人家賣給我們的手提箱利潤高,而只是生產法GDP比人家高,拼資源能源和環境消耗,這實際上是斷子絕孫的出口增長。如果我國以內需為主,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賣技術,少賣資源和能源,提高出口經濟效益,減少出口泡沫GDP,我國還會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嗎?
二、既要增強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也不能再走過去一味擴大出口的老路。
既然還是要依賴出口,那么還談什么“不能再走過去一味擴大出口的老路”?在當今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的形勢下,又如何“增強出口對經濟的拉動”,我國出口的競爭優勢在哪里?大多除了“100-99= 1” 的出口增長模式,他們還能有什么?
三、要提高勞動者收入,但相應的企業成本也會增加。
難道企業“效益”就只靠壓縮勞動者的工資嗎?12小時工作制,沒有休息日,少得可憐且不能按月發放的工資就能支撐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嗎?如果企業能放棄資本為王的血腥野蠻的增長方式,擺脫創新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困局,向技術進步要效益,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為什么就不能增加勞動者的工資,以提振內需,建立以內需為主的國民經濟體系?
四、房地產調控不可半途而廢,但房地產的大萎縮也對經濟不利。
這種屢戰屢敗、揚湯止沸、越調越高的樓市調控要它何用?房地產泡沫的維持和加大就對經濟有利嗎?還什么“與泡沫共舞”?目前樓市依然“高位徘徊”或者先漲10再降1,騙誰呢?對樓市圍而不攻,房產稅只聽雷響,不見下雨,還擔心“政策過于嚴厲的話就會出現‘爛尾樓’”,房貸已開始松動,上海多家銀行已重啟“三房”,鼓勵房地產投資和投機。這就是“樓市調控”?
我國經濟實質已被房地產開發商牢牢綁架,還不好意思承認,說什么國家正在努力技術創新和發展新型產業,而實際行動呢?民間資本調動起來了,并轉向實體經濟了嗎?我國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友好且經濟效益好的發明專利自主知識產權得到轉化了嗎?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了嗎?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提高了嗎?這就猶如指著月亮說是甜餅。
五、節能減排要上調資源價格,但當前物價需要控制。
節能減排就只靠上調資源價格嗎?上調資源價格只能是一種輔助的手段。不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環境,降低碳排放,而妄想以價格手段限制資本(既得利益集團)對能源的掠奪和浪費,這豈不是腦子進水?資本不缺錢,還怕你漲價嗎?正確的做法只能是對違背科學發展觀的“三高一低”產業進行堅決的淘汰,而不管它有多大,有多少錢。即使資本出再高的價格也不能賣給它資源,要以技術進步推動經濟發展,降低碳排放,節約資源和能源,保護環境。完全市場配置資源的增長方式只能葬送中華民族!
六、宏觀政策退得過早有二次探底的風險,退得太晚又會加大通脹壓力。
原來大手筆的經濟刺激計劃并沒有形成我國經濟自身的造血功能,我國經濟竟如此脆弱,一天不輸血,就會立即昏迷。既然這樣還談什么“上半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更加明顯”?是泡沫更多更大了和GDP顏色更深了吧!我國生產法GDP與國民經濟實際增長量沒有關系。一味地印刷人民幣來加“長板”,而忽視“短板”的存在,除了多裝一些泡沫還能裝什么?再加“長板”人民幣必將大幅貶值,危及我國的資源能源進口和國家安全!
我國經濟的“六難”,其實質只有一難:既得利益集團戰勝了黨和國家的意志!
其根源在于“決策層”急功近利,追求表面文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缺乏解決既得利益集團問題的決心,更缺乏對中國經濟正確的戰略思考和實施的魄力!
中國50%的實力掌握在靠腐敗和掠奪發家的不足1%人口的既得利益集團手中,難怪美國要在我們家門口軍演,我國只能象征性地表示“非常反對”。
面對資源能源的枯竭,環境的惡化和弱肉強食的外敵入侵,既得利益集團可以叛國移民,而十三億中國“草民”,是把他們推向戰爭,還是坐等末日的來臨?!
2010年7月14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