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求蘋果手機的制造回歸美國,在美國設廠生產。蘋果借口種種困難,強調在美國生產幾乎不可能,至少在短期內不可能。但是,特斯拉電動車卻可以在美國和中國兩地設廠制造,這是為什么?
其實,蘋果手機在中國的所謂“制造”,主要是“組裝”,涉及幾千種零部件,極為復雜。據說,唯有中國的供應鏈經過幾十年來的磨合,最為成熟,而特斯拉電動車的供應鏈卻相對比較簡單。
但是,蘋果手機可以在印度生產,卻不能在美國生產,看來問題的關鍵仍然是人工成本。富士康在中國的工人數以百萬計,這在美國幾乎不可能。
根據網上資料,蘋果手機組裝的自動化程度不到1/3,而特斯拉電動車的自動化程度則高達2/3。自動化程度越高,在美國制造的可能性就越高,就像“天源服裝”的美國廠,由于大量采用機器人,每件T恤衫的人工成本僅0.33美元,低于世界上任何低工資國家的成本。
蘋果手機從第一代產品開始,就為了節約成本,將組裝外包給富士康,企業的注意力集中在提高產品的性能,而不是制造技術的改進。特斯拉從一開始就在美國本土生產,企業的注意力不僅在于產品的性能,也在于制造技術的不斷提高。
也就是說,蘋果手機和特斯拉電動車,代表了兩種很不相同的企業文化。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拖累了蘋果手機制造技術的改進,而美國的高昂勞動力迫使特斯拉從一開始就不得不依賴生產技術的高度自動化。
難怪馬斯克對機器人如此感興趣。
據媒體報道,2021年8月的“人工智能日”,馬斯克首次提出Tesla Bot(“特斯拉機器人”)概念,目標是替代人類執行危險或重復性任務。2022年10月,第一代“擎天柱”Optimus 原型機亮相,全身28個自由度,能完成澆花、搬運等基礎動作。
從2023年2月開始,他們啟動了首個人形機器人項目,即“大黃蜂”Bumblebee。2023年9月,Optimus通過端到端神經網絡實現視覺分類和單腿瑜伽動作,同年12月發布的Gen-2版本減重10公斤至63公斤,步行速度提升30%,新增22自由度靈巧手和觸覺傳感器,可完成“二指拿雞蛋”等精細操作。
2024年4月,Optimus進入特斯拉工廠執行電池分揀任務,人工干預率從30%降至5%;10月在Robotaxi Day活動中展示聊天、倒飲料等交互功能,盡管部分動作仍需遠程操控,但標志著向家庭場景邁進。
今年3月,特斯拉宣布Optimus量產目標為5000臺,零部件儲備可支持1萬至1.2萬臺產能,中國供應鏈貢獻40%核心部件,包括長坂科技的反向式行星滾柱絲杠,成本降低60%,推動售價低于2萬美元。Optimus的核心突破包括反向式行星滾柱絲杠提升關節負載能力3倍、端到端神經網絡實現自主糾錯、多模態大模型支持自然語言交互,以及影子模仿學習大幅縮短技能訓練周期。其應用場景從工廠擴展至家庭服務、醫療和教育領域,預計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數量將超200億臺。
4月2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第二代”(Optimus Gen-2 )的最新運動視頻,稱其機器人再次更新,“精準執行器加速自動化”,“步態更穩,擺臂更輕盈,AI技術與車同源,持續進化”。同時,特斯拉未來將實現“不到5秒就生產出一臺無人駕駛電動車”,并最終達到無人駕駛車的行駛安全水平、比人類駕駛安全10倍的目標。
現在,特斯拉的智能手機Pi也將上市了,據說可以和特斯拉的衛星群Starlink聯網,技術上更先進,而售價僅239美元,將于明年上市。很多人說,這將是蘋果手機的“末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