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SP衛星拍攝到的盤旋在斯堪的納維亞北部的極光。
DMSP衛星 2月3日,美國軍方一顆用于氣象研究的軍事衛星在軌道上突然爆炸,而這一事件直到一個月后被官方公布,美國軍方在3月2日稱,這顆爆炸的DMSP- F13型衛星已工作了20年,2006年基本上屬于“半退休”狀態,爆炸是由于衛星電力系統溫度急劇上升,美軍將監控爆炸產生的43塊新太空垃圾。美國官方表示,損失掉這顆衛星影響不大,因為它早已不再被國家氣象局或空軍氣象局使用。美國軍方真的是這么“簡單”就丟掉一顆衛星?在這顆衛星背后又隱藏著美軍事衛星的“密碼”呢?
任務
氣象衛星為軍方提供天氣圖像
衛星發生爆炸并不是第一次。自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號之后,世界各國迄今已經把6千多顆衛星送上太空。而美國作為第一衛星大國,目前近千顆處于運營工作狀態的衛星中,有400多顆屬于美國。2014年美國證實俄羅斯的偵察衛星“宇宙-2495”在美上空爆炸,不過俄方堅稱該衛星運轉正常。
此次,美國這顆離奇爆炸的衛星并不是偵察衛星,該衛星屬于國防氣象衛星計劃(DMSP),該系統可全面地為美軍空中、海上、陸地和太空作戰提供有關云層、氣 溫、大氣狀況等信息。據《衛報》報道,這顆1995年發射的衛星曾在1999年為“空中行動”提供前南斯拉夫的大氣數據,也曾參與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軍事行 動。
美國從上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發射軍事衛星,發射數量約占美國發射衛星數量的一半。這些衛星從性能上講主要分為6類,即偵察衛星、導彈預警衛星、海洋監視衛星、通信衛星、測地和繪圖衛星及國防氣象衛星,在偵察、監視、預警、通信和氣象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就動用了由“大酒瓶”靜止軌道衛星、“雪貂”-D極地軌道衛星等8顆衛星組成的電子偵察衛星系統,由KH-12、“長曲棍球”等 10~12顆衛星組成的成像偵察衛星系統,16顆海洋監視衛星系統以及“國防支援計劃”等30多顆衛星,為美軍提供了大量的情報資料。
管理
軍事衛星體系管幾乎所有美衛星
控制爆炸衛星項目的是美國空軍司令部通過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進行軌道管理。實際上的美軍軍事衛星管理體系非常龐大。
美國的軍事衛星體系由空間系統,以及配套的地面應用系統組成,而空間系統就包括了偵察衛星系統、預警衛星系統、軍用通信衛星系統、導航定位衛星系統等軍 用衛星系統和氣象、民用通信、遙感等民用衛星系統。這一體系具備全球偵察監視、預警、通信、導航定位和氣象預報的能力。
此外,美國在世 界各地設有為數眾多的衛星地面站和數據處理中心。美軍最大的航天指揮控制中心是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夏延山地下指揮中心,由7個部門組成,分別是航空警戒 中心、導彈預警中心、航天控制中心、綜合情報中心、系統中心、天氣中心和控制中心。它能接收軍用衛星系統、民用衛星系統、空中預警網和地面預警網等各種探 測、監測手段提供的數據,并通過熱線與五角大樓、白宮、美國戰略司令部以及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美國主要軍事基地保持密切聯系。
爆炸原因
45%衛星爆炸是自身原因
這么多衛星在天上飛,發生意外也在意料之內。美軍稱該衛星爆炸原因系衛星電力系統溫度急劇上升,NASA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衛星爆炸的原因有 很多,在已知事件中最常見的是推進故障等,占45%;近30%的是故意而為之,比如為了武器試驗;此外還有意外碰撞軌道碎片等,不過這種可能性比較小。
事實上,為了減少衛星的“撞車”意外,美國正在考慮如何讓衛星變得更加小巧靈活。由于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位置固定、體積較大,難以隱蔽,用低價值飛行器直接撞擊高價值通信衛星在技術上并不難實現。因此先進極高頻衛星成為了美軍研發的新寵。
美國媒體報道稱,2014年美國空軍正式批準對其先進極高頻衛星通信系統進行通信測試。先進極高頻衛星也叫第三代“軍事衛星”,其信息傳輸能力是現役軍 事衛星的10倍且體積更小,更耐用,成本更低。此外,它還可以給戰區指揮官提供高安全性的、抗干擾的、不易截獲的通信服務,可滿足實時圖像、戰場地圖和跟 蹤數據傳輸等戰術通信需求。先進極高頻衛星采用3個推力大小不同、傳統與電推進相結合的推進系統,可以讓其具備更為靈活的“身姿”,以避開無意或者主動攻 擊的撞擊。該衛星只需攜帶少量燃料,就可以保持攜帶更多有效載荷的情況下擁有較長工作壽命。
前景
美軍未來發射衛星更“廉價”
這一顆“半退休”的衛星爆炸事件,并不會給美軍帶來太大經濟上的損失。
不過考慮到龐大的衛星“開支”,美國正在考慮如何讓衛星更廉價地飛往指定位置而努力。根據美國國防部新公布的項目顯示,他們正研發相關技術,利用F-15戰斗機來發射低軌道小型衛星。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月6日報道,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公布了一段利用戰斗機攜帶的小型火箭發射衛星的視頻。該計劃被稱為“空射輔助太空進入”項 目,目標是能夠以100萬美元的單次發射成本發射約45公斤重的衛星。這或許將為低成本小型衛星的廣泛使用鋪平道路。同時該火箭在更換載荷之后,亦能執行 反衛星任務。
該機構介紹說,項目主要承包商為波音公司。現在該計劃已經成功執行了第一階段的任務,美國防部已授予波音公司第二階段的合同,每次飛行費用被壓低至100萬美元。
分析人士稱,作為一種低成本、快速響應的發射技術,該項目一旦成功,將為小衛星的廣泛使用鋪平道路,可以讓小衛星像無人機一樣,成為廣泛運用的戰術系 統,大量用于戰場偵察、無線電通信等領域。同時,把這種火箭的載荷由衛星改為一種攔截器,那么它就能成為一種快速響應的低成本反衛星武器。(韓旭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