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為ISIS控制的地區,黃色為ISIS活動或意圖控制的地區,白色為敘利亞及伊拉克的其它地區。
2014/6/26
遜尼派極端主義圣戰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ant,或稱“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縮寫ISIL或ISIS),于2014年6月5日向伊拉克北部撒拉丁省的薩邁拉(Sāmarrā)發動武裝攻勢。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武裝于2014年6月10日攻占尼尼微省全境,并控制了該省首府—伊拉克境內第二大城市摩蘇爾(Mosul)。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武裝還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步步逼近,讓飽受戰火蹂躪的伊拉克陷入新一輪的內戰沖突中。伊拉克這場內戰還有可能升級成波及伊拉克以外中東地區的嚴重教派沖突。
伊拉克北部的內戰,赤裸裸地暴露了伊拉克境內民族與教派矛盾的嚴重程度,這是美國軍事占領伊拉克近8年多(2003-2011年)所遺留下的后遺癥,更在近年美國煽風點火的敘利亞內戰中進一步惡化。
伊拉克當前的戰火蔓延,并不是因為美軍于2011年撤出所造成,其禍源是美軍于2003年向伊拉克發動侵略戰并軍事占領伊拉克長達8年多所遺留下來的結構性問題。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是何方神圣?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是從伊拉克基地組織(Al-Qaeda)中分裂出來的一支極端主義武裝勢力,主張在伊拉克和黎凡特地區(包括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土耳其南部等地)建立伊斯蘭國。
基地組織是美國于1980年代在阿富汗資助并扶持起來對付蘇聯部隊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圣戰組織”,是美國霸權親手打造出來的極端主義怪物。這頭當初為了維護美國霸權在中亞地區利益而問世的極端主義怪物,后來愈來愈失控,還策動了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事件,讓當時布什統領的美國霸權找到了窮兵黷武“反恐”的絕佳理由。美國發動的反恐戰爭,愈反愈恐,阿富汗、伊拉克等國人民無端端飽受美軍炮火的蹂躪。基地組織的最出名的領袖—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于2011年5月2日在巴基斯坦被美軍特種部隊擊斃,“恐怖主義”的威脅并未因此灰飛煙滅,因為“恐怖主義”的源頭—美國帝國主義霸權,仍然為害人間。
伊拉克基地組織的創建,可追溯到2001年美軍攻打阿富汗并推翻塔利班政權后,基地組織轉移到伊拉克,本.拉登副手阿布.穆薩布.扎卡維(Abu Musab al-Zarqawi)在伊拉克建立的“統一圣戰組織”。這個伊拉克基地組織在美軍攻占伊拉克后于2004年開始發展成為向美軍占領及什葉派政黨為首伊拉克政府發動“圣戰”的極端主義武裝。扎卡維于2006年6月被殺后,伊拉克基地組織聯合另外幾個遜尼派叛軍組織于2006年10月宣布成立“伊拉克伊斯蘭國”。隨著2011年敘利亞內戰所造成的“外溢效應”,“伊拉克伊斯蘭國”武裝開始擴張到敘利亞境內,該組織于2013年4月采用了目前所使用的名稱—“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基地組織則跟“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鬧不和后于2014年2月宣布與之切斷聯系。
目前由艾卜.伯克爾.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所領導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采納了遜尼派穆斯林原教旨主義中的極端主張,將什葉派穆斯林視為異端,除了不斷對什葉派穆斯林主導的伊拉克政府發動恐怖襲擊,還以殘暴手段處死不少什葉派伊拉克士兵。據稱擁有1萬兵力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其極端反動的政治主張及極為殘暴的行徑,使得基地組織也不敢茍同且最后跟這個組織一刀兩斷。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內戰期間,是敘利亞境內眾多反對阿薩德政權的叛亂武裝之一,在敘利亞東部地區建立了根據地。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也是伊拉克境內反抗努里.馬利基(Nouri al-Maliki)領導的什葉派中央政府之眾多勢力之一。
伊拉克族群教派分布
為何伊拉克中央政府兵敗如山倒?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派出約1200名武裝分子攻打人口約200萬的摩蘇爾,該城市內約3萬名伊拉克政府駐軍竟然沒有給予抵抗,還落荒棄城逃跑,讓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武裝輕易獲得了他們所留下的龐大軍備,包括悍馬軍用車、直升機、機關槍等。摩蘇爾輕易被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武裝攻下,其中一個原因是伊拉克政府軍在摩蘇爾并不受歡迎,犯下不少任意逮捕、折磨甚至殺害平民的暴行,而且貪腐不堪,當地遜尼派穆斯林為主的人口將伊拉克政府軍僅僅視為少數什葉派占領軍。 盡管得到美國的資助,伊拉克中央政府指揮的27萬兵力,卻變成僅僅是維護教派利益的武裝,愈來愈遭到伊拉克境內遜尼派穆斯林及庫爾德人的唾棄。
由于馬利基領導的政府日益排擠并打壓遜尼派政治勢力,將中央政府變成完全由少數什葉派所控制,引爆了伊拉克境內遜尼派穆斯林在過去一年半以來的聲勢浩大反政府運動,大部分都是非暴力的抗爭。最新一波示威浪潮于2012年12月在伊拉克西部安巴爾省費盧杰(Fallujah)爆發,迅速擴散到遜尼派穆斯林為主的地區,后來演變成激烈的教派沖突。馬利基政府從占領伊拉克的美軍身上取經,以殘酷手段鎮壓非暴力的抗議行動,結果反而刺激了遜尼派政治勢力采取更加激烈手段進行斗爭,而象“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這樣的極端主義勢力也趁機擴大其勢力范圍。“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跟被禁的伊拉克復興黨勢力及地方部落勢力結盟,并于2013年底控制了伊拉克西部的費盧杰、拉馬迪(Ramadi)等城市,現在還擴張到伊拉克北部的摩蘇爾、提克里特(Tikrit)等城市。
但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武裝將不會是比當年美軍好到哪里的“解放者”,這個極端主義組織會毫不遲疑地實行苛刻限制女性權利的法律,并且殘酷處死任何異教徒或不服從他們的人士。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向巴格達步步逼近,也試圖攻下更多城市,以在遜尼派穆斯林為主的地區建立“哈里發”政權。
隨著“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已控制了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區,包括盛產石油的地區,而庫爾德人領導盡管沒有跟伊拉克中央政府完全翻臉,但是他們一直都要建立庫爾德人的獨立國家。庫爾德族的領導精英在之前遜尼派跟什葉派的內戰中隔岸觀火,這次則借助伊拉克北部的危機擴張本身勢力所控制的領土,庫爾德族武裝趁遜尼派武裝攻克摩蘇爾及提克里特之際,也出兵控制了基爾庫克(Kirkuk)。
馬利基政權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于2011年撤軍的美國,暫時不想再泥足深陷在伊拉克的另一場戰事,只派出百多名前往伊拉克當“顧問”的特種部隊人員。跟伊拉克毗鄰的伊朗,擔憂“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勢力的膨脹威脅伊朗的利益,而派遣革命衛隊到伊拉克協助當地政府軍收復失地,說不定又可從中撈取地域政治利益。
問題根源:帝國主義霸權
目前伊拉克的內戰危機,并不是因為美軍于2011年撤走之后所造成的,反而是因為美國帝國主義霸權在中東肆虐多年所種下的惡果。伊拉克在經歷1991年海灣戰爭、1990年代美國主導的經濟禁運及2003年美國為首的聯軍入侵之前,曾經一度是個生活水平屬于小康的發展中國家。美國帝國主義霸權為了鞏固本身在中東地區的政治經濟利益而不惜用戰火蹂躪伊拉克人民,但是當美軍泥足深陷在伊拉克后,就采用分而治之的政策,制造教派之間的矛盾去削弱反對美軍占領的抵抗力量,從而衍生了嚴重分化社會的教派沖突。如果美國為了平息伊拉克內戰而再次出兵到這里,其結果絕對不會比之前的軍事干預來得更為“人道”。
當年布什領導的美國政府軍事入侵伊拉克的時候,其計劃是推翻薩達姆政權后由親美勢力控制的伊拉克,將可成為推翻敘利亞和伊朗反美政權的跳板,以確保美國霸權可以鞏固其對中東政治經濟及石油財富的控制。可惜的是,美國霸權在伊拉克的一廂情愿計劃最終全盤失敗,反而是伊朗無意間多了一個由什葉派控制的伊拉克政府作為其制衡美國霸權的潛在盟友。美國及其在中東的盟友—尤其是極端封建保守的沙特阿拉伯政權,擔憂什葉派勢力的壯大會改變中東地區的政治勢力“平衡”,進而威脅美國霸權及阿拉伯國家親美專制精英們的利益,不惜資助遜尼派武裝勢力的發展,激化整個中東區域的教派沖突,促成了敘利亞曠日持久的內戰及伊拉克當前的動蕩亂局。
目前中東地區最惡名昭彰的遜尼派極端主義武裝勢力,都是得到沙特阿拉伯及卡塔爾極端保守派政府支持及資助。持續的武裝沖突,讓帝國主義霸權及區域統治精英有更多借口進一步將這個地區軍事化,軍事工業繼續財源滾滾來。
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為首的遜尼派極端主義勢力控制了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庫爾德族控制了伊拉克東北部地區,而馬利基領導的伊拉克中央政府正死守著巴格達及南部什葉派為主的地區,形成了“三國鼎力”的局面。這種局面并不會因美國或其它中東國家的介入而有所改善,因為美國霸權及其在中東的盟友才是當前問題的根源,并不是解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