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兩州拒絕普京“提議”如期舉行獨立公投之后,烏克蘭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準確判斷局勢走向,需要搞清楚五個問題,但遺憾的是尚沒有人能準確探知內幕。
第一,究竟誰在烏東煽動亂局?美歐嚴辭指控俄特工在烏東地區滲透,俄方矢口否認,老成持重的基辛格也出言為普京開脫,認為俄不可能煽動烏內部沖突。
第二,普京緣何突然放低姿態?普京近日突改強硬腔調建議烏東地區推遲公投、支持烏總統選舉并宣布俄撤離烏邊境地區,各方對此眾說紛紜。美西方相信這只是一種“戰術策略”、是在搞“障眼法”,對俄的姿態哧之以鼻。中國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普京緩和緊張誠心可鑒,烏局勢轉機“是真實的”。
第三,烏東兩州會實現獨立并被俄接收嗎?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公投已如期舉行,毫無意外以壓倒性多數選擇獨立,一周以后還要就是否入俄進行“二次公投”。對此,烏當局宣稱無效,美西方拒絕承認,俄僅表示“尊重”。美西方注意到俄官方表態的微妙性,認為這意味著普京還沒有下決心直接吞并兩州。
第四,烏大選能否如期舉行并將導致什么結果?盡管不測因素不斷增多,烏當局仍加緊籌備“5•25”總統選舉,并得到美西方堅定支持。這次選舉是場政治豪賭,但也是烏渡過危機的必經門檻,目前看會按計劃舉行,但卻將是一場不完整、不順利的選舉。
第五,普京究竟想要干什么?美西方百思不得其解,越來越多地進行唯心論、歷史論的剖析,將俄在烏行為方式其解讀為“沙皇的復仇”、“對俄‘歷史領土’的收編”、“柔道高手的絕地反擊”,但這種邏輯在現實主義主導的國際政治中存在漏洞,如果美歐以此作為制訂對策的唯一依據將是荒唐和危險的。
以上“五問”均沒有清晰答案。一個更加可能的圖景是:烏臨時政府和軍警憲特孱弱無力,不具處理烏東緊張局勢的能力,美俄各自派出特殊背景人員“暗戰”,烏東地區頻現的暴力沖突更像一場烈度尚且可控的“代理人戰爭”,這應當就是當前烏亂局的實質。
在這場炙熱的戰略博弈中,普京擁有優勢嗎?答案可能不那么肯定。俄長期遭受美西方戰略擠壓,到烏克蘭變天終忍無可忍,靠吞并克里米亞贏回暫時主動,正扼住烏東各親俄州區,視美西方應對之舉決定自己的下步行動,必要時繼續“切香腸”。但奧巴馬政府對俄既沒有軟化妥協,也沒有正面激戰,而是寧愿頂著來自國內外的“虛弱”嘲諷和罵名專心致志實施對俄制裁,通過逐步加大對俄懲罰力度的“擠牙膏”之術回應俄“切香腸”策略。
當“切香腸”遭遇“擠牙膏”,美俄處理烏危機未必各有清晰的路線圖,更可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我不覺得他(普京)打算把烏克蘭推入危機中,我認為他會繼續觀察事態的發展,現在這些都只不過是在緊急狀態下的緊急回應”,基辛格如是說。這不是什么好事,更多地意味著冒險性和不確定性,更何況基輔當局和烏東親俄勢力并不完全受美俄控制。
美俄在烏問題上已進入冷戰狀態,俄有俄的果敢,美有美的定力。不能說俄沒有顯示足夠的談判誠意,但奧巴馬政府并不買帳,似乎越來越把當下的交手看成懲俄弱俄的難得機會,并且自我感覺良好。烏東兩州公投完成后,美國領導的新一波對俄制裁即將推出,這一次將真正開始觸及俄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的筋骨。面對美西方逐漸加重的制裁,普京將不得不考慮后果。對他和圍聚其身邊的財閥來說,被逐出“八國集團”無所謂,被逐出世界經濟體系是另一回事。
從現在起到“5•25”總統選舉,局勢的緊張度還會持續攀升,但還不致影響大選結果的出臺,因為各方都需要這樣一個拐點,希望由此明確其將來的對烏政策究竟需要和誰打交道,各自對烏未來走向的設計需要以什么樣的政治格局為基礎。如果說4月17日日內瓦四方會議僅僅是一個姿態和鋪墊,烏總統選舉則有條件、有希望成為各方真正坐下來談判的起點。
但是,分離主義和動蕩沖突是一對孿生的魔鬼。作為蔓延西方乃至整個世界的民主與自由制度危機的一部分,烏各地公投的瓶蓋一旦揭開,再想把魔鬼裝回瓶子,就難了。在圍繞烏局勢展開的較量中,美歐俄關心的只有自己的地緣戰略利益,烏最終可能淪為棄子,變成一個經久不息的亂點,這樣的前景是目前混沌不堪的局勢當中唯一正變得清晰的因素。(作者 曉岸)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