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住宅及城市開發部門的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1月,美國的經常性游民人數為64萬人,從2008年10月1日到2009年9月30日,也就是金融風暴的第一年,曾經使用過臨時避難所或中途之家的美國人高達156萬。如今一年中,經常性與非經常性的游民總數更達到350萬人之多,其中不乏一些令人怵目驚心的統計數字,例如39%為18歲以下的兒童,更有5%為無長輩陪伴的兒童;34%擁有高中學歷(或同等),28%的學歷甚至超過高中;最后,1/4以上為退伍軍人。
由于1/4以上的美國游民為退伍軍人,并且超過半數的美國游民(51.3%)為單身男性,根據軍隊中男性絕對多于女性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說,接近半數的美國男性游民是退伍軍人。為何比例如此之高?
軍人是職業的一種,從業人數不必然比工人、農民或理財專員更多,并且除了軍校畢業的職業軍官外,軍人的平均從業時間也比一般行業短,那么既然從業人數不見得最多,從業時間比較短,為什么能創造出最多的游民人口?美國的統治者為此發明出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戰后創傷癥候群’。
人類自古以來,戰爭從未停止過,沒有任何道理能夠說服我們,為何只有當代的美國軍人會罹患這種怪病?也許有人這么想:古時候科學不發達,這種心理疾病是存在的,但是和癌癥一樣,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能當作惡疾或瘋子來對待。那么老K想問一句話:兩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遠遠大于伊拉克、阿富汗戰爭,可是大戰后的數百萬美國退伍軍人,并沒有出現戰后創傷的精神病患?為什么在科學更為昌明的20世紀末、21世紀初,一個在戰場上占盡優勢,專門以大欺小的世界第一強國,這么多年輕人在從軍前后竟然判若兩人?
非職業性的美國軍人,大部分屬于民間的下層階級,他們在入伍前,多半沒有離開過自幼生長的地方,年紀輕見識淺,意識型態幾乎100%來自好萊塢電影和漫畫,在他們簡單的大腦里,美國就是蝙蝠俠、鋼鐵人的化身,全世界受苦受難的人民都在等待美國正義之師的援手,可是等他們真正拿起武器,來到被美國軍事占領的落后小國后,他們才赫然驚覺到:那些受苦受難的人民也正拿著武器迎接他們。
美國統治者又說:美國大兵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屢屢遭到恐怖份子的襲擊,戰況極其慘烈,心靈受到創傷,退伍返國后無法面對社會,所以一部份淪為游民。
老K的說法可能比較有道理:一群孔武有力的大漢,毆打一群面黃肌瘦的幼童,這些幼童咬著牙齒拼死反抗,其中稍有良心的大人不禁捫心自問:“我們為什么要來欺負小孩子,我們為什么這么壞”?這些良心受到譴責的大人,返家之后無法面對自己的暴行,自幼由好萊塢和漫畫塑造出來的國家信念,一夕之間全然崩潰,于是淪為街頭的游民。因為他們在被動員前往毆打幼童之前,真的不知道原來自己這么壞。
盡管美國統治者創造了諸如黑水這樣的私人傭兵公司,在賦予重利之后,把屠殺無辜百姓的暴行全部推給這些傭兵公司,但是這一套只能在好萊塢的電視電影里,針對國內國外的無知百姓進行洗腦宣傳,對一些身在其中卻又良心未泯的美國大兵,這種障眼法是騙不了人的。
英國記者John Pilger的紀錄片(The war you don't see)中,有一段取材自維基解密的美軍戰況實錄。2007年,一架美軍阿帕奇戰斗直升機在巴格達對手無寸鐵的伊拉克百姓開火,一位良心未泯的駐伊拉克美國大兵Ethan McCord,從一輛箱型車中抱起一個被直升機機槍打得肚破腸流的年約4歲的伊拉克小女童,希望能后送到美軍醫院救治,可是被美國軍方拒絕,直升機內的美軍兇手說:誰叫他(指女童的已經慘死槍下的父親)把小孩子帶來戰區。渾然不承認所謂的戰區,正是因為自己對手無寸鐵的伊拉克百姓開火所造成的。類似這樣針對無辜百姓的屠殺,幾乎天天都在發生。
Ethan McCord回國后,在一小部分自由媒體面前控訴美國政府與軍方的暴行,當然這種新聞在CNN、NBC、ABC、CBS、FOX等美國大電視網是絕對看不到的。
Ethan McCord不會罹患所謂的戰后創傷癥候群,因為他無畏暴虐的美國國家機器,勇敢面對自己的良心,只要不遭到美國政府和暴民的秋后算帳,他應該能心安的度過往后的人生,反觀其他美國大兵,在親手或眼見針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的屠殺后,無法面對良心的譴責卻又無法麻木不仁,交相煎熬之下,他們唯一的結局,恐怕就是成為350萬這個統計數字中的一部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