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伊朗敘利亞的今天看中國的后天
Zhang88
伊朗、敘利亞的處境越來越險惡了。盡管有俄羅斯和中國在安理會的否決,但西方還是加緊了絞殺的步驟。近日,美國先后宣布凍結伊朗在美資產,撤出敘利亞使館,使伊朗和敘利亞的危機日趨接近燃爆點。看來,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已經鐵心按照既定的決心行動,聯合國授權與否已無關緊要,俄羅斯和中國的態度也無關痛癢,沒有誰能夠阻擋美國了,按照這樣的邏輯路線發展下去,明天會怎樣,明天之后的后天,這樣事情又會在哪里重新上演呢?
提出這樣的問題可不是無聊地閑扯。《環球時報》2月8日社評就美國凍結伊朗資產發表評論說,“如果有一天中美翻臉,美國會不會凍結中國的資產?”應該說,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處在于,眼睛里還是只有金錢,難道美國會僅僅滿足于“凍結中國的資產”而不做其它的事情嗎?或者干脆坦率一點地說,美國會不會有朝一日把對付伊朗敘利亞的手段拿過來對付中國呢?
要想充分了解這個問題,不但要看美國現在如何表現,還要看它過去的所作所為。看它的過去,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現在,看得過去和現在,才能知道它的將來。本著這樣一個思路,我們就能對此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一、現在的特點
1、案例豐富、脈絡清楚
冷戰結束后,以美國為主導的所謂“國際社會”是如何塑造國際秩序、如何進行全球治理的,二十多年間已經有一系列豐富的案例。認真總結這些案例,可以看到又如下突出的特點:
第一,政治上顛覆。以“民主、自由、人權”為基本政治綱領,扶植反對派,壯大“第五縱隊”,發動顏色革命或者“之春”之類,既給西方的異己政權制造混亂,又給介入干涉以可乘的借口,是一件無本獲利、借力打力的大好事。只要讓“人道主義危機”在世界各地接連不斷,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就可以借此乘風破浪、東奔西忙。第二,經濟上制裁。以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核武器為借口,進行經濟上的封鎖與制裁,從而削弱對手的實力,并加劇其內部的混亂與分裂。 第三,軍事上打擊。軍事打擊是“國際社會”最有力的一手。到目前為止一直還是無往而不勝。雖然在伊拉克在阿富汗都有點戰略上的問題,但僅從戰術與戰役的角度看,“國際社會”軍事上的勝利還是很出色的,至少是成功地鏟除了對手。
2、因地制宜、區別對待
上述三個特點,代表了以美國為首 “國際社會”全球治理的主要方式和基本路線。與此同時,針對不同對象,他們又是因地制宜、區別對待的:
第一種辦法:軍事入侵、長期占領。這是對付伊拉克、阿富汗的辦法。通過對伊拉克的入侵占領,美國在中東建立了大批軍事基地,強化了對海灣的戰略控制,一些阿拉伯君主國事實上已經成了美國的殖民地;同樣,通過對阿富汗的入侵占領,美國在中亞建立了若干軍事基地,在中俄兩大戰略板塊之間打進一個巨大的戰略楔子,并插手巴基斯坦內部事務。現在,表面上美軍已撤出伊拉克,進一步還要撤出阿富汗,但實質上戰略控制已經達成,而且也并沒有絲毫的撤出。第二、精確打擊,消滅對手。這是對付利比亞和前南斯拉夫的辦法。通過持續不斷大規模的精確轟炸,借助于反叛力量,美國成功地干掉了米洛舍維奇和卡扎菲,拔除了他們的眼中釘和絆腳石。第三、長圍久困,多管齊下。這是對付伊朗、朝鮮等的辦法。伊朗和朝鮮都屬難啃的硬骨頭,對于這等“又臭又硬”的家伙,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并非莽撞行事,而是時而張弛,時而絞壓,政治、經濟、軍事等多種手段齊施,外交、文化、民間等多樣辦法齊上,立足長遠,以期最后的功效。
3、從小到大,先易后難
這是美國的戰略智慧,也是“國際社會”的重要策略。柿子都是先揀軟的捏,戰略上也是這個道理。美國從越南敗退以后長期蟄伏,貌似老實了很多,其實是在養精蓄銳、伺機而動。一個時期的休養后,這個超級大國打翻身仗的第一仗居然是從武裝占領格林納達開始,以后才越干越大。冷戰后“國際社會”的戰略路線,從眾多案例分析,就是一個“從小到大,先易后難”的路線圖。
二、明天的變化
通過幾十年的實踐,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在,他們正是以這些經驗為基礎在對付伊朗和敘利亞,這是全世界人人都看在眼里的。那么明天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1、明天的伊朗、敘利亞很可能與今天的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大同小異。
民族四分五裂,國家混亂不堪,只有這樣的“民主、自由、人權”才符合西方的利益,否則,一個統一的伊朗繼續發展下去,山姆大叔如何能睡得著覺呢?一個沒有教派之爭團結一致的阿拉伯民族,怎么能讓西方咽得下面包呢?至于以色列,那不更是面臨死無葬身之地的危險嗎?所以,保持中東的混亂與動蕩,維護阿拉伯民族的派系之爭,是西方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美國的戰略目標。
2、明天,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將把主要目標轉移到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已經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重點,成為美國的戰略重點當然也是“國際社會”的戰略重點。重點地區的問題當然要作為主要目標來重點解決,這沒什么可以疑義的。所以,在中東問題大致解決以后,按順序就該輪到亞太地區的朝鮮、巴基斯坦與緬甸等國了。朝鮮與伊朗相似,屬于“死硬”之類,巴基斯坦與利比亞敘利亞有些相似,同西方又打又拉,彼此的關系理不清、扯不斷,比較有意思的緬甸,現在有出現緬版“戈爾巴喬夫”的征兆,也有顏色革命或者“之春”類的跡象。總之。西方已經在這個地區撬開了許多縫隙,指望“國際社會”能放過上述幾個國家是根本不現實的,他們在以往歷史過程中取得的豐富經驗,必然要推陳出新地繼續運用到明天。
三、后天的可能
明天是這樣,那么后天的情形又將怎樣呢?
1、沒有阻止他們繼續下去的理由。
到后天,西方世界會改弦更張、金盆洗手或者立地成佛嗎?這大概不可能,因為找不到理由與根據。一般來說,一個人,一個國家,積累了什么樣的傳統,養成了什么樣的作風,形成了什么樣的辦事模式,輕易是不會更改的,即或有變化,也只能是漸變,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是常識。所以,以美國為首“國家社會”塑造國際秩序,進行全球治理的經驗、辦法與模式,將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階段沿襲下去,非有重大的歷史變故,不可能出現實質性的改變。
2、中國例外的希望注定要落空。
中國也難以成為其中例外。這是因為,在所謂的“國際社會”眼里,中國本來就與伊朗、朝鮮、敘利亞等同屬一丘之貉,縱觀幾十年來西方的戰略文件,從未發生與此不同的例外。更重要的是,把中國作為“國際社會”全球治理的主要對象,已經被列到議事日程,上述西方的主要手段已經開始在中國應用,未來的發展只能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而不可能嘎然而止、中途斷檔。環球時報在《“流氓”大了就是霸主,希望美國不是》一文中提出, “美國必須在自己擁有權力時學會自我克制,即使它真心認為自己的主張都是對的,它也應當考慮世界各地的實際接受能力,不硬推自己的意志,學一點中庸和‘糊涂’,不把21世紀逼成攤牌接著攤牌的時代”,“美國真的需要做一次徹底的思辨,搞清楚美國究竟是誰,它到底想要什么。” 我們以為,這個希望,或者這樣乞求,不管多么哀婉動人,結果注定還要落空的。
3、對付中國的手段將更加凌厲
所以,以今天和明天對付伊朗等經驗為基礎對付中國,可能性那是相當地大。但近僅這樣也還不夠,美國還會針對中國的實際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比如政治上對第五縱隊、反對派的利用,戰略上的長圍久困、多管齊下等,總之手段將更加凌厲,其中,有兩個殺招是可以預見得到的:
一是凍結財產。這招別看對伊朗作用不是很大,但只要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像凍結伊朗資產那樣也凍結中國的,那中國上下一定是雞飛狗跳、惶惶不可終日,所產生的戰略效應一定非常可觀。二是石油禁運。這招對中國的影響大概也不會亞于伊朗。只要封鎖中國周邊的海峽,中國經濟就要遭致慘重的狙擊。這大概也是美國新軍事戰略中“空海一體戰”的一個重要用意。
中國有句俗話:“殺雞給猴看”。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現在正在殺雞,估計明天也還會繼續殺,但那只猴子真的有幸能一直看下去嗎?雞殺光了,會不會接著殺猴呢?
也許,21世紀真的可能成為一個“攤牌接著攤牌的時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