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20年來的讓步與妥協
劉伯松
2011年9月23日,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先生來到聯合國大會,激動地宣布:“……經歷了63年的苦難后:受夠了!受夠了!受夠了!現在是巴勒斯坦人民獲得他們的自由和獨立的時刻...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存在。我們要存在。”
阿巴斯在聯大一連高喊了3聲“受夠了!受夠了!受夠了!”全世界人民都聽到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呼聲了,聯合國能夠匆匆忙忙地承認還未成立新政府的利比亞,難道對這個曾在聯合國多年(1974-)的非成員國“觀察員實體”(non-state observer entity)卻無動于衷嗎?
不錯。巴以問題極其復雜,包括耶路撒冷地位、巴勒斯坦難民回歸權、圣殿山歸屬、領土邊界劃分及以色列修建猶太人殖民點等問題。因此,巴以和談要想達成最終的公平與和平解決,必要經過一個又一個艱難道坎。近年來,更因以色列不理美國的警告,拒絕在占領地非法停建猶太殖民點,雙方一直僵持不下。同時,以“調停人”自居的美國斡旋期間屢屢失敗,巴以和談癱瘓至今。
巴勒斯坦的讓步與妥協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建議1922年以來英國委任統治的巴勒斯坦劃分為兩個國家:一個是猶太人的,另一個是阿拉伯人的。自此以后,巴勒斯坦如何劃分一直成為一個十分爭議和尖銳的問題。就在這種背景下,以色列在1948年5月14日單方面宣布獨立,美國杜魯門總統馬上承認,隔年5月11日,聯合國大會也接受它為一個新的成員國。但那是63年前的事了。
20年來,崇高的承諾,無休止的談判;20年來,平均隔年一次的“和平進程”談判屢屢失敗:馬德里確立“土地換和平”原則(1991年)、奧斯陸(1993年)、懷河(1997年)、戴維營(2000),塔巴(2001年),四方(美國、歐盟、俄羅斯和聯合國)的路線圖(2002年)、安那波利斯(2007)、雙邊談判(2008年)、奧巴馬在開羅承諾凍結殖民點(2009年)和一年內在聯合國宣布建國(2010)。
也就在這種情況下,巴勒斯坦于2011年9月23日申聯立國,或在聯合國大會由非成員國“觀察員實體”升級為非成員國“觀察員國”(non-state observer state)。
事實上,20年來,雖然國際法和世界輿論都壓倒性地站在巴勒斯坦人一邊,但所有這些為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因為巴勒斯坦人民面對著兩個無法擺脫的嚴峻現實:在地面上,殘酷無情的占領和制裁;在談判桌上,強硬頑固的立場和態度。兩層壓力,緊緊地壓住巴勒斯坦,動彈不得。
更嚴重的是,巴勒斯坦在談判進程中,一直在被動,一直在讓步,而以色列卻一直在阻礙,一直在破壞。
今年初,半島電視臺(Al-Jazeera)發表的《巴勒斯坦文件》(Palestine Papers),暴露了當前巴勒斯坦領導在與以色列談判中駭人聽聞的丑聞。它發現,巴勒斯坦領導人愿意在根本問題上讓步,如難民回歸權、耶路撒冷、殖民點、邊界、安全和主權,結果,以色列得寸進尺,迫使巴勒斯坦做出更多的讓步。
比如,奧斯陸協議。這是西方各國和主流媒體一直認為當年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不該拒絕的。但奧斯陸協議主要的前提是什么?簡單一句:巴勒斯坦以78%領土換取22%的立國領土,即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和東耶路撒冷!20年來,所謂“兩個國家的解決方案”就是以這個“78%-22%方式”為基礎,而不是以1967戰前的邊界為基礎。
1993年的奧斯陸協議從1991年馬德里協議的“土地換和平”變相為“土地換土地”了,而且是以“78%-22%方式”為基礎。哪一個巴勒斯坦領導人愿意一世背著“出賣國土”的罪名呢?
但聯合國、美國、歐盟和甚至一些自由派人士等不但接受了這個“兩個國家的解決方案”,而且把它當作一本圣經。同時,歷屆以色列政府都一直說一套,做另一套,想盡辦法阻止這個可能性,因為它希望這樣不但可以保留東耶路撒冷,而且還盡可能“拿下”西岸更多的領土和它的地下蓄水層,同時迫使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巴勒斯坦人自動放棄和離開,再不就接受當前嚴酷的生活現實。
又比如,以色列在西岸和東耶路撒冷非法建立了236個殖民點,超過65萬非法移民,沒收巴勒斯坦人土地,數以萬計名巴勒斯坦人因而流離失所。其實,以色列非法移民在過去10年增加了兩倍以上,控制了西岸和東耶路撒冷43%的土地。還建立了超過400個檢查站和猶太人獨用的公路,并在深入占領地修建的隔離墻蜿蜒于巴勒斯坦領土,把占領地分成沒有連接性的好幾塊。
于是,阿巴斯迫不得已在聯大呼吁,巴勒斯坦立國是以1967年戰前的邊界為主,并設東耶路撒冷為首都。
小結:土地、土地、仍是土地
64年前聯合國的決定仍然困擾著我們:土地、土地、仍是土地。
40年來,以色列一直在偷竊巴勒斯坦的領土,不停地在占領地非法建立殖民點,主要是安置來自前蘇聯和美國的猶太人。這就是以色列常說的“地面上的事實”。
今天,阿巴斯申聯立國的另一個意義,也是在建立自己的“地面上的事實”,以國對國的方式與以色列談判;不過,美國在安理會的壓力和否決下,會成事實的可能性不大。同時,美國為了避免巴勒斯坦上申聯大,可在搞許多把戲,包括拖延討論、推遲投票、推行會外和談,等等。
不過,阿巴斯的申聯立國舉動,最低限度把巴勒斯坦問題國際化。同時,再一次暴露了美國中東政策的以色列化,再一次顯示聯合國軟弱化,成為強權的地盤。也許,和平無法解決以巴問題;也許,政權真的出自槍桿子了。(2011-09-2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