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11
作者/來源:丁咚 http://blog.huanqiu.com
近些年來,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多個不同場合就中國話題發表意見。他最著名的觀點是,美國應該繼續在亞洲保持領導作用,并維持亞洲地緣政治的均勢,特別是對中國進行有效的制衡。將于4月10日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發表了查利· 羅斯對李光耀的專訪,在這篇專訪中,李光耀就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以及一些有關中國的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在筆者看來,他對中國以及當今世界局勢走向的看法是充滿洞見的,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也代表了亞洲很多國家政治人物的共同心聲。
在他接受這次專訪的幾乎同時,李光耀還對臺灣進行了私人訪問行程。李光耀能夠成功進行此次訪問,未獲大陸抗議,看來是獲得默許了的。李光耀在此次訪問中,有兩個突出的亮點,一是高密度地秘密會見臺灣朝野主要政治人物,當面聽取他們對臺灣今后發展以及如何與大陸互動的看法;二是高度肯定了馬英九上任以來奉行的兩岸和平政策,尤其是高調向臺灣朝野表示贊成馬英九的“不獨、不武、不統”的基本立場。
李光耀對臺灣的訪問以及對馬英九“三不”政策的高度期許,放在他判斷當今中國和世界發展前景的觀點背景之下,具有格外深刻的意義。
他在接受查利· 羅斯的采訪中再次明確表示,2011年世界期待美國繼續當世界的領導者。他重復了他的一貫觀點,即保持亞洲的穩定和利益,離不開美國的領導。而對美國領導作用的強調,包括此次在臺灣的行程中對臺灣朝野強調維持“三不”政策重要性,都源于對中國的猶疑和警惕。
當查利· 羅斯問到,“你認為大多數亞洲國家是不是害怕中國?”李光耀指出,正確的詞不是“害怕”,而是“謹慎”。而謹慎的原因,則是對中國如何對待亞洲鄰居“走錯路”心中沒譜,擔心損害自身的“核心利益”。而對同在亞洲的國家來說,面對一個強鄰,其核心利益不僅是經濟利益,而且包括了領土利益、安全利益在內的多重利益。
李光耀的潛臺詞是,中國的未來發展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如何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在亞洲實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對于亞洲國家來說,并無清晰的答案。比如,對中國可能采取的經濟制裁措施,李光耀說,“他們會不讓商人去那里做生意。”“至少他們可以這樣做。”“那里有13億顧客……所以如果你不進去,你就會失去一些東西。”
李光耀對當前流行的“中國模式”說保持了距離,甚至可以進一步理解為他對中國現在實行的經濟社會發展政策不甚樂觀。
查利· 羅斯提出,中國實行的國家資本主義促進了自身的發展,未來世界是否將是國家資本主義的天下?李光耀對此回答簡潔而明了,他認為,“國家資本主義沒有私人資本主義有效。”“我堅信私人資本主義能夠輕而易舉地戰勝國家資本主義。”他反問查利· 羅斯,“如果不是一個和你利益攸關的公司,你會不會上班上到凌晨2、 3點?”從人的本能和人性的角度,直截了當指出了私人資本主義對國家資本主義的比較優勢。美國主導的全球私人資本主義在很長時間里將繼續煥發它的活力。
李光耀對中國發展模式前途的謹慎態度,佐證了他關于中國在將來二十年技術能力無法超越美國的觀點,并為美國繼續保持超級大國地位,在亞洲發揮制衡中國的關鍵作用,提出了期待。
正因如此,中國更關注內部的“穩定和成功”,從經濟技術角度說,中國還需要向美國學習,吸取美國的先進技術,并從美國的市場及現有國際秩序中獲益。而同時,中國在內部穩定方面存在的隱憂,隨著東西部和東部自身之間經濟差距拉大,越來越強。因此不會主動與美國為敵,更不會奢望世界,對抗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發展中國的技術和經濟,仍然是擺在中國的第一位任務。
看上去李光耀的這兩個觀點是矛盾的,其實則是內在統一的。中國的發展模式并不優于西方奉行了幾百年的私人資本主義,兩者之間隱然還存在競爭關系,因此將來中國模式能否超過西方私人資本主義的模式,仍屬未知之數。這就為中國內部局勢增添了更多的不穩定可能性。如果中國不能突破自身局限,適應這個世界,那么它或將面臨動蕩局面,國家發展前景也會黯淡。作為亞洲的龐然大物,中國的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發展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這樣的中國將為鄰國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中國在自身發展面臨瓶頸之際,會不會改變和平外交政策,實行更為激進的進攻政策,在李光耀看來,都是頗可憂慮的。
因此,無論中國發展模式能否成功,亞洲鄰國心中的不確定感都有增無減,也就更加仰賴尋求大國均勢外交,希望美國強化在亞洲的戰略性存在,以期對中國形成牽制和制約。他們倒不真希望,兩者之間會爆發沖突,二選一的游戲,不符合他們的利益。更何況,如同李光耀所說,中國面對自身的發展問題仍然有求于美國,也無法超越美國,在可預見的將來,并無替代和挑戰美國成為全球新霸權的實力。
為了確保一個除了中國以外的亞洲的利益和安全,除了積極游說美國繼續加大關注亞洲的力度以外,李光耀還尋求從亞洲內部尋找制衡中國的元素。他對臺灣“三不”政策的推崇,既迎合了大陸的反臺獨立場,又恰如其分地摻入了亞洲國家的私心。如果臺灣放棄“三不”政策,加速推進與大陸的融合,甚至啟動兩岸統一的談判,無疑將會更加壯大中國的力量。相反,一個與臺灣分裂的中國,不僅自然會受到其牽制,而且勢必令亞洲鄰國更感安全。
分類題材: 新中政經_gpsgcn, 人物_biogphy
06/04/11
作者/來源:楊芙宜 旺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
美國“商業周刊”最新一期文章刊載美國知名電視主持人查利羅斯(查理羅斯)專訪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的內容,李光耀指出,中國至少需要花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中美間可能彼此爭奪影響力,但不致發生沖突對峙。
剛訪臺與朝野政治領袖會面的李光耀,3月28日接受美國公共電視臺(PBS)的午夜訪談節目“查利羅斯秀”(查理羅斯展)的專訪,最新一期(4月10日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刊載此一訪談的全文。
美國現仍是唯一超強
被問到世界對美國的期許時,李光耀簡潔地表示,由于美國仍是世界唯一超強,“領袖地位”孚合眾望。此外,美國應“接納中國。”中國雖是第二大經濟體,但興趣并不在全世界,她只關注那些可獲得石油及其他資源的地區。
李光耀過去曾說,中國的意圖是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專訪里他更進一步指出,中國還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到目的,而在20年內中國不可能成為世界的技術強國,因為在這方面中國仍落后于美國。中國還得研制隱形戰斗機,完成載人的太空飛行,還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談到中美之間的競爭,是否會出現類似戰爭性的沖突對峙?李光耀并不以為然,他指中美之間即使會彼此爭奪影響力,也會漸趨緩和,因為中國需要美國的市場與技術,也需要派學生赴美學習,之后能做生意,改變命運。如果雙方對峙,中方就會失去所有這些資訊與技術能力。
國家資本主義將改變
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受英國教育影響極深的李光耀認為,“國家資本主義”不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模式,因為國家資本主義不若私有資本主義有效。他指出,若不是一個私有公司,你不會為其奮斗,全神貫注工作到凌晨2,3點,而每天早晨醒來,你知道資本,股份與薪水仍會原封不動在那兒。
論及亞洲國家對中國的觀感時,李光耀表示,大多數亞洲國家不是“害怕”中國,而是相對的“謹慎”,唯恐哪一步走錯,損害了自己核心的經濟利益。這攸關大市場的吸引力,13億顧客與人數不斷增加的中產階級,如果被切斷進入市場管道,商人無法去那里做生意就會有損失。
李光耀指出,中國也面臨一些大的經濟問題,如沿海富裕城市和內陸省分之間的所得差距,沿海城市內部的所得差距,如未能妥善解決,會面臨嚴重的社會不滿和混亂。
最后,李光耀認為,沖擊北非中東的“阿拉伯之春”,不可能來到中國,因為中國的公安部門龐大而嚴密,很難出現示威抗議。中國領導人不在乎世界的想法,他們關心的是如何保持內部穩定和成功,并沒有迫切改變的動力。
分類題材: 全球政經_gpoleco, 人物_biogphy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