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的恐懼與無奈
Zhang88
1月2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會又搞了一次振聾發聵呼叫,在發表國情咨文的演講中,奧巴馬宣稱,美國現在已經又到一個“衛星時刻”、又面臨空前嚴峻的挑戰了。為此,他高呼,美國人應趕緊團結一致,贏得未來。
這已不是奧巴馬第一次喊“狼來了”。去年差不多同一時間,奧巴馬也曾高喊,美國絕不做第二,信誓旦旦地說將要勇敢面對挑戰,確保世界第一的位置。
一個堂堂的美國總統,如此頻繁地呼吁吶喊,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關注。盡管中國的主流媒體一如既往地將其解讀為競選的需要,一如既往地認為這與中國一點都不相干,但這無論如何也是難以說服人的。原因是:其一,如果沒有挑戰的真實存在,堂堂的美國總統不會無中生有、徒留笑柄,其二,即使面臨國內選舉的需要,贏得選票的辦法多如牛毛,大概也用著如此危言聳聽制造緊張氣氛。
如此看來,奧巴馬及其所代表的把些人,真的是害怕了,他們之所以頻繁地呼喊“狼來了”,看來并不玩上幾場“惡作劇”以取樂。
那么,霸權為什么如此恐懼呢?
皇帝的恐慌
中國民間有個傳說。說某朝某代,當朝天子忽然心血來潮,想要暗中試量一下自己的才學,于是自己給自己起了一個假名字,用假名字參加了科舉考試。結果并沒有得到狀元,只獲得個榜眼的名次,皇帝很不高興,找來考官責問,憑什么這樣判卷。考官拿著兩張卷子不慌不忙地回答,說:陛下請看,這第一名和第二名兩人寫的文章難分軒輊,都很不錯,但這第二名的卷子明顯地潦草,說明這個人有點心不在焉,有點心慌啊!皇帝聽了哈哈大笑說,這人心中時刻擔心著萬里江山,焉能不慌?!
這雖是一則故事,但卻說明了一個樸素的道理:至高無上的皇帝也時刻處在恐懼心慌之中,整日害怕有人造反奪江山。也許正因如此,歷代帝王總免不了疑心病重,成天琢磨誰可能造反、哪里可能造反,一有風吹草動就慌慌不可終日,就喊“狼來了”。這樣的心理,也從皇帝的各種昭命中顯露無疑,在皇帝的各種詔書中,最常見的話就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云云。
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
皇帝的心理是這樣,古今中外霸權者的心理與此也大體相仿。中國有句俗話,叫“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意思是世界變化無常,天命不永終。皇帝老兒也好,霸權帝國也好,他們內心深處都明白,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自己的寶座隨時都有可能被取代,因而時刻處在擔心恐慌之中,既不得哪個名人說過:巨人時刻處在緊張之中。所以,不管霸權帝國看起來有多么強大,但其內心仍然有十分虛弱的一面,時刻擔心被取而代之,一有風吹草動就免不了心生危機、脊背發涼。現如今奧巴馬不斷高喊“狼來了”,有根深蒂固的歷史原因,這一點,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其實,類似這樣的呼喊,美國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多次,對此,人們差不多已是見怪不怪了。
霸權是恐懼的
但奧巴馬的呼喊又絕不僅僅是基于心理上的潛意識,而是現實嚴峻危機之使然。
一方面,如同皇帝老兒看見有人拿刀心里就哆嗦一樣,在霸權看來,如今的世界到處都是危機與挑戰。比如伊朗試射了導彈,中國研制了飛機,朝鮮制造了炸彈、委內瑞拉買了教練機、敘利亞支持了哈馬斯,等等,盡管美國的軍費已經占全世界的一半,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畸形結構,但就是這樣,在霸權看來,美國仍然是越來越不安全,面臨的威脅還是越來越大。其實,沿著霸權的心路走下去,這個世界只要還有人手持棍棒,美國就時刻處在危險之中。像守財奴對金錢的欲望沒有止境一樣,霸權的追求也是永無止境的。
但是,霸權主義者是人,別人也是人,別國的政府和人民理所當然地追求自己的安全與保障。任何有起碼思維能力的國家指導者都明白,隨著技術不斷進步,人類的戰爭距離日益加大:從最早面對面地搏斗,現在已經發展到相隔萬里就可以互相攻擊,哪一方攻擊的距離遠,我能打你你卻打不著我,哪一方就能獲得壓倒性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紛紛追求遠距離武器、追求大規模精確打擊武器就勢所必然了。無論美國及西方怎樣費盡心機,越來越多的國家最終掌握可以直接攻擊美國的武器都是大勢所趨、毫無懸念。世界上從來也沒有美國可以任意打擊別人而別人不許動美國一根毫毛的道理。
這樣一來,美國的恐懼只能是越來越嚴重,而且還看不到有緩解的任何希望。
另一方面,世界總是要不斷向前發展的。縱觀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國家或許在特定歷史時期內居發展的前列,但最終還是要被別人所超越,人類就是在你超我趕的交替循環中不斷前進的,從沒有一個國家永遠第一的事例,更沒有一個國家必須永遠第一的道理。現在,這個趨勢是越來越明顯了。有人說,美國曾經面臨過兩次超越的挑戰,一次是日本,一次蘇聯,并據此判定此次中國的超越最終也要無疾而終。有關中國能否在經濟上超越美國,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有任何值得討論的,以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是一定能夠超越美國的,不但在經濟上,就是在政治上,在軍事上,在人類的文化道德價值上,也必定要超越美國,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值得討論的,只是這樣超越什么時候實現。
隨著西方經濟危機的不斷深入,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在經濟上超越美國的時間現已開始精確到很短的時間段內了,中國有句老話:事不過三。日本、蘇聯未完成的事兒,輪到中國也許就水到渠成了。這不能不給霸權帶來巨大的戰略壓力。因為經濟超越之后必定要進一步發生政治、軍事、文化道德等全面的超越,如果這種情況發生,這對世界、對美國意味著什么,連傻子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一想到這樣的前景,一想到這樣的前景還不是遠在天邊而很可能就近在眼前,如何能不讓奧巴馬、希拉克之流不寒而栗、無限恐懼呢?
恐懼之中滲透著深深的無奈
奧巴馬之所以頻繁地面向全美國大聲呼喚,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折射出他們現在已經很有些無奈了。
霸權歷來都是找別人的茬。不管世界出了什么問題,也不管美國出了什么問題,罪過一概是別人的,美國總是絕對正確的,即使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不得不承認也有失誤,但在總的原則總的方向上仍然正確。比如,對于越南戰爭,曾經有美國人反思認為打錯了,但是他們所謂的錯,只錯在具體方式上,而從根本上說,他們仍然堅持認為美國是正義的,一直是在為拯救世界、拯救人類而戰。伊拉克戰爭也是這樣,盡管現在知道所謂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根本就是子虛烏有,完全是捏造出來的,但在霸權那里,有誰質疑過這場戰爭的性質嗎?
所以,每當新危機與新挑戰發生,霸權的第一結論也是全部結論就又是世界對不起美國,而不是美國對不起世界。此次金融與經濟危機一出現,美國立刻在全世界尋找罪魁禍首,想辦法把危機轉嫁出去,為此,它設計了“量化寬松”,設計了G20,設計人民幣匯率爭端等等。
像皇帝老兒滿天下尋找可能的竄位奪權者一樣,霸權也在時刻尋找一切可疑的對象,它的戰車永遠也停不下來,戰爭發動機的轉速只能越來越快。任何人都可以掰著指頭數一數,冷戰結束至今美國對外軍事行動的規模與次數,再數一數美國準備采取軍事行動的規模,看一看美國在朝鮮半島、在臺海、在中東都做了怎樣的戰爭準備,難道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如果把美國五角大樓里早已準備好的戰爭預案公開曝光,把美國列入打擊對象的國家及地區名單一一公布,恐怕連上帝都要為之臉紅害臊。
白宮可說是世界上最辛苦、最奔忙的政權。為了控制世界,為了確保美國的霸權,這個政權可以說殫精竭慮、宵衣旰食。曾經英氣勃勃奧巴馬,如今頭發花白了,曾經妖嬈多姿的希拉里,現在也憔悴了,他們所有能想到的都想到了,所有能用過的手段也都用過了,所有能進行的努力也都努力了,可能采取的措施也都部署了,或者已在實施之中,但結果如何呢?結果是,在白宮的決策者看來,挑戰仍然是日甚一日,危機仍然緊緊相逼,但華爾街的老板們、國會大員們、全美各處的大佬們,卻仍然我行我素、仍然沒有悚然驚起,這怎能不讓奧巴馬傷心欲滴呢?頻繁向國內喊話,無非是想把那些當國者喚醒、以助奧巴馬一臂之力罷了。不是萬般無奈,美國總統如此人等,如何能這樣地悲情呢?
流水落花終去也,霸權也難逃歷史的宿命
對于美國的未來,相當一批中國的國際問題“專家”、“學者”信心極大。他們不斷撰文說,美國有極強自我修復和再造的能力,這次也不例外,一定會再次煥發出驚人的創造力,再鑄美國新的輝煌,在他們看來,中國完全應該基于這樣的戰略判斷與美國打交道。
毫無懸念,這個“學術”輿論與美國政要們的宣傳完全一致,只不過闡述的角度略有不同。在來華訪問的飛機上,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就明確宣布,“歷史的垃圾桶里躺滿了哪些低估美國韌性的國家”。并且特意強調說,“如果中國領導人認為美國因為金融危機會變成一個衰落的強權,那么他們就搞錯了”。
這樣不謀而合(或者是謀而后合也未可知)地宣傳一番,中國許多人的心理又受到了極大的干擾,本來就盲目崇拜美國的那些人當然更起勁,而痛恨美國霸權的那些人則不免有些失望,心中變得忐忑不安起來。
其實,中國的領導人不會簡單到因為金融危機就認為美國會變成一個衰落的強權,不但領導人不會這樣簡單,就是一般的中國人也不會這樣簡單。但是,說美國不會僅僅因為金融危機就變成一個衰落的強權,并不是說美國就一定永葆世界強權,任何對國際局勢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霸權面對的危機與挑戰既是全面的也是深刻的,解決這樣的危機絕沒難么簡單、那么容易、那么輕松,否則奧巴馬也不會如此著急。事實上,危機之所以成為危機,就在于存在許多霸權本身難以解決的兩難:
第一個兩難:戰略資產與沉重包袱的兩難
誰都知道,同世界上其它國家在本國國土劃分軍區不一樣,美國在整個地球上劃分軍區:即大西洋總部、歐洲總部、太平洋總部、中央總部、南方總部和非洲司令部,美國之所以能把全世界這般盡皆囊括其中,關鍵是有遍布世界的700多個美軍基地的支撐(一說現在是400多個),這是美國全球戰略體系的中堅,美國武裝力量因此才能全球部署、全球作戰。
但是,這既是霸權寶貴的資產,同時又是極其沉重的包袱。維持如此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美國的戰略家們不是看不到這一點,二戰以來美軍的海外基地數量隨著美國國力相對衰落不斷減少,減到現在已無可再減,因為再減下去,美國的全球戰略體系就要出缺口,如果有朝一日把美國海外軍事基地都撤消了,美國的世界霸權也就不存在了。所以,美國的海外基地近兩年還有重新增加的趨勢。
不減就是沉重包袱,裁減就得傷筋動骨,這是美國面臨的第一個兩難。
第二個兩難:霸權與寄生的兩難
美國制所以發生如此深重的金融經濟危機,主要原因在于長期以來華爾街金融資本的惡性膨脹,這是霸權經濟長期靠掠奪而寄生而花天酒地的必然結局。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就必須重新振興國內制造業,不但全體美國勞動人民要去打銅煉鐵,連資本家都得跟著改弦更張。但是,這樣一來,霸權還有什么意義呢?霸權的目的不就是不勞而獲、攫取他人財富自己享樂嗎?沒了寄生,霸權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就像中國貪官那樣的邏輯:不貪誰還來當這個官!這就是華爾街資本家即使經濟危機如此嚴峻,但他們照樣拿天價高薪的根本原因,也是美國越是危機嚴峻,越要大量印鈔的根本動機。霸權支持寄生,寄生依賴霸權,二者無法分開,這又是一個兩難。
第三,民主教唆與自私自利的兩難。
打著民主與人權招牌,美國在世界上到處插手干涉,所到之處扮演著一幅關心他人福祉、滿腔慈悲的模樣。應該說,有一個時期,美國在這方面偽裝得很是到位。但是,牛仔作風的小布什或許是嫌帶著這個面具太麻煩,或者干脆認為沒必要,在其執政的時候基本私爛了這塊遮羞布,并因此給美國帶來不可估量的戰略損失。奧巴馬及希拉里上臺伊始就努力糾正,力圖通過自身魅力重塑美國形象。但事與愿違,在重重危機之下,美國是繼續做好遮羞布的功夫,還是赤裸裸的自私自利,拿出霸權的本來面目,也越來越成了一個兩難的選擇,面對經濟危機是這樣,面對氣候減排式這樣,面對現如今正如火如荼發展中東民主運動也更是這樣。
霸權美國類似這樣兩難的問題還有許多。正所謂“進亦難、退亦難”,左右選擇都是難,真真愁煞人也。不要說奧巴馬政府不行,客觀地說,從執政二年多時間看,奧巴馬政府行事穩重、行為謹慎,許多大事處理得力求盡善盡美,可謂費盡心機,遠非小布什可比,就是比克林頓氏也出色得多。設想一下,以美國今天的局面,如果換成是小布什或者克林頓執政,又將會是一幅什么樣的情景呢?就是將來換一個人來接替奧巴馬,又能怎樣呢?
無可奈何花落去,不舍晝夜如斯夫!這是不可抗拒的歷史大勢。可以預計,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隨著歷史滾滾車輪,霸權選擇的自由只能越來越小,戰略上講越來越喪失主動權,歷史必定將再一次印證“帝國主義及其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一偉大的戰略論斷。
霸權也有恐懼與無奈嗎?這的確是真的。
(2011年2月20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