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強:2010熱點—從黃??词澜纾ㄉ希 ?/p>
引 言
年初以來,美國政府繼宣布大額對臺軍售后,接踵而至的是力促人民幣升值、天安艦事件及美韓黃海軍演等一系列強力針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舉措。這使人明顯地感到,中美關系在進入2010年后至今一直處于緊張狀態,迥異于年前中美兩國所熱情宣示的“中美共治”或“同舟共濟”的友好氣氛。尤其是美國宣布將要派遣“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進入黃海參與軍演,在中國周邊同時部署三艘“俄亥俄”級核潛艇,以及近日高調介入南海主權爭端,更將此一緊張狀況推至中美直接軍事對抗的邊緣。一時之間,全球輿論矚目、中國民意沸騰,朝鮮半島和東亞地區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 ?/p>
實際上,這些浮上水面而為大眾所知曉的國際政治新聞,早在許多不為人知的角落里醞釀已久。0 7年次貸危機和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形勢及各國經濟實力發生了歷史性的消長變化,北京奧運及俄格戰爭亦促使國際政治關系與大國戰略格局發生了劃時代的深刻改變??傮w而言,西方發達國家大多陷于“走下坡”的經濟衰退困局(只有德國尚算穩?。?,而眾多新興經濟體卻能保持增長、表現亮眼。被稱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的中國,由于手握巨額現金同時軍力顯著提升,一方面成為歐洲各國拉攏、取悅的對象,另一方面則成為美國搶劫、打擊的對象。俄羅斯在普京的治理下,依靠油氣能源貿易恢復了相當的經濟實力,又通過俄格戰爭重拾大國尊嚴,有效地消減了美國借助北約東擴、東歐反導所施加的地緣戰略壓力。而美國鑒于內外形勢的變化,不得不戰術性地收縮其霸權行徑,對“布什主義”的外交政策及全球戰略作出方向性調整,通過與俄羅斯簽署“新核裁軍條約”實現了“雙邊戰略和解”,將其戰略進攻矛頭從俄羅斯轉向了中國。
誰在制造“可控的危機與戰爭”
眾所周知,“外交是內政的延伸”,“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但更為根本的是,政治是經濟的本質體現,信仰(精神)則是人類行為的指導方針。天安艦沉沒,看似是一個偶然的區域沖突事件;美韓黃海軍演,看似是一件正常的地區安全事務。實際上,這些事件的背后都牽連著錯綜復雜的國際政治及經濟因素,更是極少數歐美金融寡頭幕后操縱的具體結果。筆者認為,美國在進入2010年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強力針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舉措,并非僅為加強遏制“中國崛起”,而是正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一場“美元霸權保衛戰”,還有進一步的全球戰略總攻及其不可告人的世界種族戰爭?! ?/p>
人們一般都知道,現代美國政治深受軍工集團和石油財團的影響,卻往往忽略了以華爾街銀行財團及聯邦儲備委員會為代表的金融資本勢力才是白宮的后臺老板。人們一般都知道,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經一手促成了歷史性的中美和解,還因臭名昭著的“水門事件”而下臺,卻往往忽略了他在任內所干下的另一件對美國與世界歷史發展均影響深遠的大事: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下令解除美元與黃金掛鉤,單方面顛覆了布雷頓森林體系。此舉在世界貨幣史上開啟了美元本位制度,美元的印制與發行再也不需實物(貴金屬)抵押,同時也不受國際政治監管,美國政府片面地依靠其強大的軍事、經濟及科技力量來保證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全球流通價值”,美元霸權由此確立(若論對世界歷史進程影響最大的美國總統,第一名自然是取得二戰勝利的羅斯福,第二名則非尼克松莫屬)?! ?/p>
1913年12月23日 ,經過多年的精心籌備以及一番瞞天過海的密室操作,英美兩國的金融寡頭通過美國的華爾街銀行財團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聯手促使美國國會通過了歐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稱聯邦儲備法案),隨即由伍德羅·威爾遜總統簽字生效,一手掌控著美元發行權及美國貨幣政策的“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Federal Reserve Board,全稱為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由此成立,英美金融寡頭終于在美國成功地復制出又一個“英格蘭銀行”。但在實際上,稱其為“美聯儲”根本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聯邦儲備委員會”絕非一個從屬于美國政府的中央銀行(其英文全稱并無USA字樣),而是一家在美國特拉華州注冊的、百分之百的私人金融機構,其主要股東除了摩根和洛克菲勒家族外,還有當時掌控著西方金融命脈的猶太財閥羅斯柴爾德家族,而美聯儲主席由總統任命及國會審核的一套法定程序,無非就是金融寡頭替美聯儲披上“合法性”外衣以愚弄美國民眾的鬼把戲。換言之,“美利堅合眾國”的金融實權乃至經濟命脈均掌握在極少數大資產階級金融寡頭的手中,其政治、外交及軍事政策究竟為后臺老板服務還是為美國人民服務,美國究竟是一個“民主國家”還是“霸權帝國”,也就不言而喻了?! ?/p>
然而,歷史的真相并非到此為止,更為令人震驚的是,這些西方金融寡頭的背后還有一個近乎邪教團體的準宗教組織——共濟會(Freemasonry,意為‘一批自由石匠’;只接納男性為會員,新人須由老會員介紹才能入會,會員不得對外公開真實身份)。古代的共濟會于公元前4000年由流落于埃及的猶太人所創立,他們自視為亞特蘭蒂斯史前文明的幸存者,通曉天文地理以及造物主的奧秘,至今共濟會的代表符號及思想文化都能在古埃及神話中找到本源(如一元美鈔背面所印的‘全知之眼’和未完工的金字塔,還有好萊塢影片《達芬奇密碼》、《天使與魔鬼》、《2012》等)。近代的共濟會于 1717年6月24日在英國倫敦成立(當時只有白人貴族和富豪可以入會),其最高綱領宣稱以猶太密宗喀巴拉(Kabbalah)整合世界宗教,在全世界范圍內發動資產階級革命,通過秘密運作統一世界,建立世界性的資本主義政府。而在美國發展起來的現代共濟會所奉行的主旨為“放棄國權,重新整合這個世界,實現人類的民主和大一統,并以此建立世界新秩序”。歷史資料顯示,包括英國王室成員、歷任美國總統(僅林肯與肯尼迪除外)、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銀行家等一大批近現代西方社會精英,如喬治四世、喬治六世、愛德華七世、愛德華八世、牛頓、伏爾泰、孟德斯鳩、歌德、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腓特烈大帝、加里波第、柯南道爾、丘吉爾、華盛頓、羅斯福、胡佛、馬克·吐溫、本杰明·富蘭克林、亨利·福特、愛迪生、愛因斯坦、奧巴馬等人都是共濟會成員,其中當然少不了美聯儲的所有大股東。至于媒體上罕見關于共濟會的報道,那是由于共濟會自身的諱莫如深,而且英美主流媒體亦早為共濟會所掌控?! ?/p>
看到這批名單,聯系有關事跡,人們以往所熟悉的近現代歐美歷史以及世界歷史,極有可能需要推翻重寫。自英國共濟會成立后的兩百多年里,通常認為是由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所引發的各種經濟危機,其實大多都是共濟會的“幕后黑手(并非‘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所“設計制造”的;通常認為是由歐美各國的社會矛盾所引發的各種政治事件(如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及以色列復國),其實大多都是共濟會的“幕后黑手”所“加工完成”的。以致一些西方歷史學家認為,這個具有濃厚神秘主義色彩的共濟會組織就是近三百年來一系列重大世界性歷史陰謀事件的策劃之源(宇宙間,最難尋找的不是真理而是‘真相’;人世間,最難面對的不是死亡而是‘真相’)。遠的不說,我們只須審視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美國外交政策及戰略作為,即可看出實為力圖征服全球未納入共濟會統治秩序的社會主義國家、伊斯蘭國家和東正教國家,而這正是作為共濟會成員的歷任美國總統所致力的共同奮斗目標。換言之,主導近現代西方歷史進程的“推手”其實是通過信仰(意識形態)—經濟(金融)—政治(社會)—外交—軍事此一運作路徑(可稱之為‘共濟會產業鏈’)來發揮影響及作用的。在某種意義上,近現代世界歷史的發展面貌,其實就是“共濟會產業鏈”的歷史產物?! ?/p>
1933年,美國國會吸取大蕭條的教訓制定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旨在限制商業銀行挪用儲戶存款從事證券投機活動。1999年12月,在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長期不懈的積極運作下,這個法案被美國國會廢除,美國的金融、股票、資本市場的最后一道實質性監管終被撤除。不到10年,被格林斯潘稱為“百年一遇”的07次貸危機及08金融危機相繼爆發。這場危機看似削弱了美元霸權、造成了美國衰退,實際上卻是一場由美聯儲及共濟會所主導的全球地緣政治戰略總攻中被精心策劃和導演出來的“序曲”。美聯儲的大老板、洛克菲勒家族的當代掌門人戴維·洛克菲勒曾公開表示要“制造可控的經濟危機”,其言下之意是指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中擁有否決權的美國金融寡頭,通過他們所掌控的國際貨幣體系及全球金融網絡,在特定時段與特定國家(地區)“有計劃地”采取操控資本信貸或貨幣匯率的手段制造出一場又一場的“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如7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機、90年代初的日元升值、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05-07年的中國股市泡沫、當前的希臘債務危機等等),在破壞或摧毀這些國家的金融及經濟體系并攫取巨額財富后,即可實質性地挾持乃至操縱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體系。換言之,倫敦與紐約的金融寡頭及其背后的共濟會長老,通過把持國際貨幣霸權就可以迫使各國政府和人民(包括美國的政府和人民)按其意愿把財富、權力、利益以各種名目或形式源源不斷地輸送給他們。當前,這種來自共濟會的貨真價實的“金融奴役”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綁架”了全球主要國家的政府和經濟。
今年2月,在英國有知情者披露了共濟會在05年舉行的倫敦高級成員秘密會議的有關消息,會上討論了一份駭人聽聞的名為“盎格魯-撒克遜使命(The Anglo-Saxon Mission)”的文件。其主要內容指出,共濟會將在2012—2014年間策劃及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是一場世界范圍內的核戰爭及生物戰,戰爭的目的在于消滅地球一半以上的“多余垃圾人口”(亦即種族清洗),清洗對象主要指向有色人種,首當其沖的是人口最多的中華民族。而戰后世界則由西方的極權主義軍事政府所掌控,以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為主體的白種人成為重建地球文明此一“世界使命”的執行者。姑勿論其真偽與否,這份計劃文件所宣示的主題思想在西方主流文化里卻是一以貫之的,如去年上映的美國大片《阿凡達》,現在看來就如一個強烈的警號。由此可見,共濟會原本發動資產階級革命進而統一世界的政治意圖,現在已經變質為金融帝國主義對人類社會及世界文明的侵略和謀殺。這正是今天的共濟會必須被定性為邪教組織的實際原因,同時全世界擁護人類公義的各國政府和人民都應該團結起來,組成猶如當年反對德意日法西斯的全球聯盟,共同抗拒、打擊共濟會的陰謀和奴役?! ?/p>
知情者還透露,在05年的這次秘密會議上,共濟會即已確定了將要發動一場國際金融戰爭,以達到加速掌控全球財政資源及經濟財富的目的。果然,08金融危機發生了,事后除了美聯儲又再“憑空”加印7000億美元紙幣“救市”外,美國政府還多次要求中國政府慷慨解囊大量購買美國國債,與其“風雨同舟”之后再來“同舟共濟”。當看到中國政府在09年3月提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繼而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危及美元霸權后,立即抹掉“中美共治”的忽悠式笑臉。于是,天安艦沉沒了,美國的航母帶著核潛艇開過來了。對于當前耀武揚威的美韓軍演以及日益緊張的東亞局勢,美國海軍學院教授班納特(Thomas Barnett)下述的一段話就是最好的注解,“我們只用很少的紙幣(美元)去交換亞洲地區豐富的產品和服務,我們也足夠聰明地知道這一切并不公平,當我們送去這些紙幣時,我們必須要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產品——美國太平洋艦隊”?! ?/p>
美國針對中俄的新一輪戰略角力
當人們了解到共濟會的行動綱領、成員網絡及秘密作為后,對于英美兩國之所以能夠在十九、二十世紀相繼成為全球霸權國家,美元得以替代英鎊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歷史原因,還有兩國與以色列非同尋常的特殊外交關系,以及這三個國家在二十一世紀的未來戰略動向,就會獲得一個較為全面的解讀和明晰的判斷。同時,也希望各國政府能夠根據這些了解和判斷,作出迅速有力的全面動員以及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 ?/p>
在今天,對于美國霸權體系而言,中國自然是作為共產黨掌權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俄羅斯是東正教國家的代表,伊朗則是伊斯蘭國家的反美代表,都是共濟會有待征服、而且是必須征服的戰略對手。共濟會為何膽敢在當前推出無異于法西斯反人類行徑的“盎格魯-撒克遜使命”?首先,建立由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為主體的白種人所掌控的“世界新秩序”,是共濟會持之以恒的終極奮斗目標;其次,冷戰結束后世界形勢和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以及美國戰略打擊軍力的顯著提升(如小型核武、激光武器、生化基因武器、巨型鉆地炸彈、具有‘常規型即時全球打擊能力’的空天飛機),讓共濟會長老們感到,發動全球戰略總攻的時機成熟了?! ?/p>
上世紀九十年代,冷戰以蘇聯解體、美國獲勝而告結束,世界社會主義陣營隨即土崩瓦解。俄羅斯從昔日的“超級大國”淪為一個乞求西方救援的二流國家,中國則通過改革開放努力轉型為“市場經濟國家”,當時的中俄兩國無論在意志與實力上均難以對西方“構成威脅”,以致美國學者興奮地高呼“歷史已經終結”。基于中俄兩國已經“服軟”,美國隨即將戰略攻擊矛頭指向“不服管教”的伊斯蘭國家。1979年爆發的“霍梅尼革命”一舉改變了伊朗在巴列維時代的親美路線,惱羞成怒的美國挑撥“中東軍事強人”薩達姆發動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其后又轉而發動海灣戰爭對伊拉克進行直接軍事打擊?!?11”之后,美國打著“反恐戰爭”的旗號接連發起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不僅占據了富產石油的中東戰略要地,并對伊朗形成了東西夾擊之勢,而且美軍在吉爾吉斯斯坦建立了馬納斯空軍基地,歷史性地首次在位處“世界島心臟”的中亞地區獲得了一個戰略支點。
與此同時,美國通過挑撥民族矛盾、制造分裂內戰的手段肢解了與俄羅斯同屬斯拉夫民族的南斯拉夫(以科索沃獨立告終),拔掉了俄羅斯在中南歐的戰略支撐,美國勢力就此打進巴爾干地區,震懾其它的東歐國家紛紛倒向美國。2000年普京上臺后,逐步修正了葉利欽時期的親美西化政策,以高明的治國手腕營造了相對穩定的國內政局,恢復了以油氣能源為基礎的俄國經濟實力,貫徹了堅決維護國族利益的強硬外交政策,同時亦努力實現以重整核武備為基礎的俄軍現代化建設。俄羅斯的重新崛起,促使美國持續推動北約與歐盟的雙東擴運動,以及在波蘭、捷克部署所謂“導彈攔截系統”,藉以大力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進而威逼俄羅斯屈從其霸權意志。08年8月美國伙同格魯吉亞挑起南奧塞梯沖突,俄羅斯趁勢奮起反擊,通過俄格戰爭明確地展現了俄羅斯捍衛核心利益的國家意志。長期堅持為“信仰”而奮斗的共濟會自然明白意志的力量,若現在逼人太甚而導致核武大國俄羅斯不顧一切地與之拚命,當然不會符合美國利益。在西點軍校里將《孫子兵法》列為教材的美國,已經明白對付重量級的戰略對手需要“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 ?/p>
09年3月2日 ,《紐約時報》披露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月底曾給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送出一封密信,提出“美國可以在東歐部署反導問題上采取變通態度”,發出了美俄修好的政治信號。此舉顯示奧巴馬甫一上臺,即已決定改變小布什時期由“新保守主義”所主導的對俄外交政策,修補因俄格戰爭而跌入谷底的美俄關系,并主張發展美俄新型的“雙邊合作的戰略關系”。果然,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 09年3月7日 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一起按下寫有“Reset(重啟)”字樣的紅色按鈕的同時,還公開釋放出美國考慮放棄在東歐部署反導計劃的試探氣球。 09年4月5日 ,奧巴馬首次提出了“無核武世界”的理念。在7月,奧巴馬上任后首訪俄羅斯,與俄方簽署了削減戰略核武器的框架文本?!?月17日 ,奧巴馬正式宣布放棄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反導計劃。除此之外,奧巴馬政府還接連推出了一連串對俄“善意”,如暫緩推動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減緩了美國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擠壓,“默許”了吉爾吉斯斯坦的親俄勢力推翻巴基耶夫政權,口頭支持俄羅斯加入世貿(WTO)并擴大雙邊高科技和經貿往來等等。
面對美國的“投桃”之舉,歷來具有務實功利主義傾向的俄羅斯為了獲取更多的戰略利益,自然也對美方還以“報李”之禮(‘雙頭鷹’當然善于見風使舵)。在美國宣布放棄東歐反導計劃后,俄羅斯總理普京贊揚這種做法“正確又勇敢”,隨即宣布暫停在同波蘭接壤的加里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的計劃。此外,在“阿富汗和平重建”方面,俄羅斯允許美軍機經過俄方領空向阿富汗運輸“致命性”作戰物資;在今年6月聯合國安理會關于制裁伊朗的1929號協議上,俄羅斯對美國予以支持與配合,甚至不惜違約暫停向伊朗交售S-300防空導彈系統。今年4月8日,經過長時間的討價還價,美俄兩國終于簽署了“新核裁軍條約”。雖然這份有名無實的新條約在削減核武器方面并無多大實質意義,但美俄兩國的雙邊核武條約畢竟仍然具有重大的國際政治意義,既是俄方對奧巴馬“無核武世界”理念的政治支持(奧巴馬可藉此在國內提升其政治聲望),也向國際社會明確地顯示了美俄修好的誠意與成果,標志著美俄關系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7月12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外交部駐外大使會議上提出,“進一步鞏固與美國的關系,實施與美國和歐盟的創新合作項目”,此一說法幾乎等同于一份宣告俄羅斯與西方結盟的“自白書”?! ?/p>
當然,美俄這一輪禮尚往來的“改善關系”,絕非意味著美俄兩國當真成為彼此信任的戰略合作伙伴,而不過是因應當前內外形勢變化所采取的外交戰術調整,亦即各取所需的戰略妥協及利益交換。此外,在美俄修好的背后兩國還有一個共同的重要戰略目標——壓制中國。本來,相較于猛然醒悟而拒斥西方的俄羅斯,中國確實是真心實意地希望在西方幫助下實現經濟現代化建設的。因此,即使在遭受駐南使館被炸及南海軍機相撞這兩起來自美國的羞辱后,仍然堅持“不挑戰現存國際秩序”,一心一意地通過“對外開放”、“與國際接軌”來實現“和平發展”??上?,美國并不是一個“正常國家”,美國政府不過是掌握在共濟會手里的一個“專政工具”,即使中國已經如奴工一般源源不斷地向美國輸送經濟利益(賤價對美出口及購買美國債券),掌控著華爾街的共濟會長老們仍不滿足,因為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要肢解中國乃至滅絕華人。近年來,中國在持續發展經濟的同時,很自然地伴隨著綜合國力增長、國際地位提高、軍事力量增強、資源需求擴大、文化向外輻射(如孔子學院)等各種正常國家行為。但在共濟會眼里,這些都是難以容忍的“造反行為”,尤其是09年3月中國在倫敦G20峰會前夕帶頭呼吁創立一種長遠可取代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還積極推進與俄羅斯、東盟、韓國、阿根廷甚至冰島等國進行“人民幣結算”或“貨幣互換”等一系列“人民幣國際化” 的舉動,更是對共濟會全球霸權統治基礎的直接沖擊。如此一來,美國自然將中國列為頭號戰略對手,采取一連串的政治、經濟及軍事手段步步緊逼,將其戰略攻擊矛頭對準了中國。
另一方面,在冷戰后的中美俄“大三角”戰略格局中,相對弱勢的中俄兩國同受來自美國的威脅與壓迫,本來理應成為“風雨同舟”、“同舟共濟”的戰略盟友(即使沒有公開的聯盟名義)??上?,由于兩國之間的歷史積怨太深,同時地緣政治方面的利益沖突無可避免,致使中俄雙方總是貌合神離,表面上友好合作,暗地里猜忌防范,為美國提供了分化離間、各個擊破的空間。如中國國內的親美勢力長期堅持“韜光養晦”,在科索沃問題、伊拉克戰爭、北約東擴等關乎俄方重大利益的國際議題上,屈從美國意志而未能給予俄方有力的政治支持;在油氣能源與軍工貿易方面,盲目采取所謂“市場經濟原則”,屢屢侵蝕俄方這兩大經濟支柱的國際收益,致使俄方怨氣頻生、矛盾日深。而俄羅斯則非常擔憂中國對其遠東地區的“蠶食”,為了降低中國在俄國境內的各種影響力,一直推拒中方的對俄投資及基礎建設,經常打壓在俄華商的正常經營,致使中俄雙邊貿易未能取得突破性的發展,甚至不斷加強與印度、越南等國的軍事合作,意圖對中國的崛起作出戰略牽制。美國此番對俄伸出“橄欖枝”,俄方在覺察美國打壓中國的戰略轉向后,自然樂得采取“旁觀姿態”,甚至向美國公開示好(此舉無異于落井下石),以“鼓勵”美國專心對付中國?! ?/p>
綜上所述,當前的國際政治形勢大體上表現為美俄修好、俄中疏離、中美對抗。但歷史事實說明,中國、俄羅斯和伊朗都是美國的戰略打擊對象,也是共濟會的主要征服對象。中俄伊三方若不能結成唇齒相依的戰略盟友,則必然讓美國得以實施“各個擊破”的策略,一同淪為共濟會統治下的奴隸國家。事實上,奧巴馬政府對俄推行“重啟”策略,在背后還潛藏著一個“離間梅普”的戰略陰謀,一手拉抬梅德韋杰夫的政治地位以“促進美俄友誼”,另一手則刻意冷落、打壓普京,意在“培養”梅德韋杰夫成為西方代理人,阻止普京在2012年東山再起,好讓俄羅斯重新回到臣服西方的葉利欽時代(這正是‘重啟’的真正含義)。今年6月,在梅奧兩人上演一幕親切、溫馨的“漢堡外交”后,美方隨即刮起一輪冷戰后甚為罕見的“美俄間諜風波”,這“一熱一冷”就是一個“離間梅普”的明顯例子?! ?/p>
目前,“移師”日本海的美韓軍演雖然暫告結束,但美韓方面已經宣布,直至今年底的每個月都要舉行一場聯合軍演,加上美國介入南海主權爭端的高調姿態,顯示美國針對中國的軍事壓力還將持續下去而且不斷增強。實際上,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國此番“大動干戈”不過是通過制造地區緊張局勢并利用強大軍力對中國進行政治訛詐,以威逼中國放棄金融主導權,繼續成為美國的“經濟奴隸”。其次,這也是美國的一個“聲東擊西”策略,通過激化朝鮮半島矛盾來遮掩其侵略伊朗的圖謀(或以此脅迫中俄作出利益交換而‘出賣伊朗’)。筆者認為,美國將要發起的伊朗戰爭不會沿襲伊拉克戰爭的舊模式,而是采取各種“小動作”激怒伊朗,讓其先動手以制造戰爭借口(如誘使伊朗攻擊以色列),以便獲得聯合國對伊動武的“合法授權”?! ?/p>
關鍵詞:共濟會 美聯儲 美元霸權 金融寡頭 種族清洗 金融帝國主義 第三次世界大戰
10、08、0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