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處于“地震活躍期”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海嘯所造成全球經濟滿目瘡痍的廢墟尚未救援完畢,不料歐洲債務危機的“活火山” 又瞬間猛烈地噴發,這使陰晴不定的金融市場隨即陷入風雨搖擺之中,同時被譽為“經濟晴雨表”的全球股市也如逃生似的狂瀉?,F在最為擔憂的是籠罩在歐洲經濟上空的債務陰霾,是否會演變成第二波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導致全球經濟二次探底,致使此前好不容易長出復蘇的“嫩芽”枯萎?難道先前視為救命稻草現如同“按起葫蘆浮起瓢”般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真是一劑“毒藥”沒有療效?盡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有一點不容置疑,全球經濟正處于“地震活躍期”,如果不能未雨綢繆地采取及時有效措施進行體制變革,金融海嘯或許就會以更大的破壞力席卷而來,這決非危言聳聽。
既然全球經濟正處于“地震活躍期”,為避免經濟災害的多次發生,首要的就是勘探“經濟地震帶”的分布,找出其中的內在規律來趨利避害。根據近年來世界各地先后發生刻骨銘心的經濟危機的區域來看,有拉美、東南亞、東亞(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等國和地區,我們可以將其分為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這里特指在經濟全球化時期某一落后的或不發達國家或地區發生經濟危機前采取過度開放市場而獲得經濟蓬勃發展,成為新興的經濟實體)兩類,這就是此文重點探討的“經濟地震帶”,目前經濟強震區域分布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 ?/p>
當我們反思美國次貸危機誘發金融海嘯席卷全球所產生的原因時,還是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即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另一角度來解剖此次經濟危機的病理特征,便于對癥下藥。目前經濟全球化時代,經濟危機就像病毒一樣向全球快速擴散蔓延,根據醫學常識,病毒的傳染一般須具備三個條件:傳染源、傳染途徑和易感人群。現在我們研究經濟危機的重點在于尋找“病毒的傳染途徑”。大家知道,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連接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紐帶就是對外貿易和投資,這里把它形象地稱之為“臍帶”,正是這條“臍帶”,造成金融海嘯向全球擴散的“病毒的傳染途徑”。而“臍帶”連接的兩端正是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比如美國、歐洲的金融危機就是通過此條“臍帶”向中國擴散?! ?/p>
隨著冷戰結束,經濟全球化方興未艾,發達經濟體通過對外投資將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其中包括引起職業病、環境污染等產業)轉移到新興經濟體國家,結果造成國內資金外流和產業漸趨空心化,這樣不但帶來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而且也減少了部分稅收,只好全力以赴地發展服務業,形成產業結構畸形。與此相反,新興經濟體為吸引外資出臺不少優惠政策,充分利用本國廉價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大力發展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然后把物美價廉的商品源源不斷地運往發達經濟體。這種模式在以前被認為“經濟互補,互利共贏”而備受各方津津樂道 ,真可謂“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p>
常言道: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 ?/p>
經歷次貸危機或主權債務危機的狂風暴雨般的洗滌,目前美國和歐洲這些發達經濟體的社會面臨共同的難題:財政赤字繼續攀升,金融市場動蕩不安,經濟復蘇若隱若現,貧富懸殊極為分化,失業率居高不下,人口老齡化不期而遇,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政治穩定面臨嚴峻挑戰等?! ?/p>
目前中國受美國金融海嘯嚴重沖擊時果斷地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雖然暫時穩定了經濟,但也面臨諸多挑戰:經濟增長因過于依賴房地產和外貿,結果造成房地產——世界上最大的“堰塞湖”成為中國第二大賭場,不但搞得百姓怨聲載道,而且也給金融系統安裝了一顆“不定時核彈”,現在能否安全排險還是未知數;外貿這幾年雖然取得長足的發展,所向披靡,現已取得頭把交椅,登上了冠軍的寶座,本該慶賀一下,只是經不起世界經濟危機的風吹草動,還不時地遭受多國的重重圍剿,也受到列強的敲詐和暗算,總之食之變味,棄之可痛?! ?/p>
雖然美國和歐洲經濟仍處于嚴寒的冬天,為應對通貨緊縮而愁眉不展,國民卻依然享受高福利,低物價的待遇;中國經濟已到難熬的酷暑,為處理通貨膨脹而如臨大敵,百姓卻依舊過著低工資、高物價的生活。當美國和歐洲這些發達經濟體的政府負債累累,瀕臨破產之時,首先想到的就是低聲下氣地要求有高額外匯儲備的中國政府伸出援助之手,但愿不會出現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或僅剩下少量殘渣的匪夷所思的局面。
之所以如此,說到底還是經濟全球化出現危機,根源在于發達經濟體的資本主義的無止境的貪婪和瘋狂的掠奪的本質未改,在對外貿易領域,它們不但控制了全球的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價格,而且掌控著商品的銷售渠道和定價權,利用物價的波動,匯率的變化,象鱷魚聞到血腥味一樣迅速出擊,洗劫了天量的財富。除此之外,還有騙和搶,如金融衍生品和對外戰爭。這一切都是通過連接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臍帶”的新陳代謝運輸通道巧妙地完成的??梢哉f,全球經濟發展嚴重的不公正、不平衡、不健康和不持續是造成發達經濟體為“事故多發地帶”的重要原因?! ?/p>
在歐美大陸,作為國際貨幣——美元和歐元,曾先后發生危機,正如中國人所言:一山難容二虎。美元是一頭異常兇猛的雄獅,歐元為一群無比雄健的公牛, 鹿死誰手,可以拭目以待。為防止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進一步蔓延,方案有二:1.債臺高筑,繼續保持刺激政策,這不是雪上加霜嗎?誰還肯抱薪救火?無奈只好放棄。2.財政緊縮,接著經濟復蘇的勢頭逆轉,更減少了收入,這也是雪上加霜啊!不過新舊債主此時肯借錢了。緊接著美國和日本也只能依葫蘆畫瓢。由此觀之,如此嚴重的經濟危機勢必誘發空前的社會危機,最終動蕩的政治危機就會上演,無能的政治領導人要么被提前趕下臺,要么任職期滿輪流執政。此時特別警惕的是戰爭的危險?! ?/p>
看來,“產業回歸,全球貿易再平衡” 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對中國來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只剩下“自古華山一條路”,如同改革開放一樣,是一場革命,必須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體制上進行徹底改革,“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